最具权威的昆虫大师,带我们去国家公园、旅游景点,一览美景,探索我们岛上的小精灵,是亲子共读的「台湾地理频道」。
曾经到过垦丁国家公园的朋友,可曾仔细欣赏在花丛间翩翩飞舞的彩蝶?也许珍奇稀有的黄裳凤蝶就在你眼前,而你根本不知道?又或是倘佯原野、小径时,可曾聆赏周遭阵阵悠扬的虫鸣?这些昆虫,你叫得出牠们的名字吗?又了解牠们的种类有多少吗?牠们在生态系中的角色又是如何呢?
其实,昆虫栖息的状况在自然生态中,可以显示出多样化的指标意义。从水栖昆虫、蝴蝶、萤火虫,杨平世教授借由完整的资料蒐集、整理与研究,将这些珍贵的成果与读者一同分享。
本书不但带领我们深入阳明山国家公园、垦丁国家公园、福山植物园、虎山、龟山岛、神祕湖、东北角……等台湾着名景点,观虫赏蝶,更带我们认识这些自然界的小精灵,分辨其特有的外观特征以及对自然生态的贡献。我们也将逐一发现在这些景点的花丛中草地上,凤蝶、斑蝶、甚至小巧的灰蝶、酷似蜜蜂的食牙蝇、形形色色的甲虫、螳螂、蝗虫……随着季节转变依时进场,不时穿梭其中,形成优雅的自然生态风貌,可说是全家人到户外赏虫的最佳参考书。
本书特色
★全家到户外赏虫的最佳工具书,兼具自然生态与旅游讯息。
★记录昆虫资源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对喜欢昆虫及大自然的人而言,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
杨平世
国立台湾大学农学博士。现任台大生物资源暨农学院教授、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荣誉理事长、台湾动植物防疫检疫发展协会荣誉理事长。曾任台大生农学院院长、台大植物病虫害学系主任、台大出版中心主任、国家红火蚁防制中心主任。教学、研究属农学、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领域。着有《自然课没教的事1--动物总动员》、《昆虫趴趴走--自然课没教的事2》《自然课没教的事3--植物大观园》及《台湾的常见昆虫》、《大家来逛动物园》、《我爱大自然信箱》等书。
摄影者简介
何健镕
中兴大学昆虫研究所硕士班、中兴大学昆虫研究所博士,现任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员兼组长,长期从事萤火虫研究与保育,致力于萤火虫生态旅游及生态产业化之工作。并关心阿里山地区昆虫生态产业之发展。
序
那些年我谈昆虫的事
「老师,您在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要不要集结出版?」这是六、七年前在一次闲聊时,《大自然》总编辑,也是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的祕书长蔡惠卿小姐曾问过我的话。可是当时由于正担任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院长,工作十分忙碌,无暇整理这些稿子而耽搁了!
其实,在台大上通识教育课程「昆虫与人生」的时候,也曾有同学问我除了开列昆虫学的参考书单外,是不是还有更贴近「人生」的昆虫书单?但说实在,如果一位老师既要教书,又要写计画争取经费做研究,还得督导学生研究进度,难免分身乏术;所以,就在卸下行政工作职务多年,也就是二○一○年我的教授休假期间,花了不少时间开始整理过去在《大自然》等杂志所发表的有关「昆虫与人生」之科普文章,并加以修改,也同时着手整理尘封已久的幻灯片。
这些文章有不少是我年轻及中年时期和同学们在台湾各地进行昆虫资源调查之后,根据研究报告写下的科普文章;其中也有不少是我个人修习昆虫学过程中的人生体验;这系列文章不论是当做「昆虫与人生」的辅助教材,或是记录昆虫资源调查过程中的一些所见所感,对喜欢昆虫及大自然的人而言,也是弥足珍贵。尤其在整理这些文章时,回忆起当年和共同打拚的同学们相处的前尘往事,仍历历在目;如今这些曾经和我在台大共事的优秀人才,有些已荣升大学教授、副教授,有些则已在民间、政府单位担任要职,但每重逢谈及我们曾在哈盆、阳明山、垦丁、南澳湖泊……进行调查时的前尘往事,彼此眉宇间仍洋溢着飞扬的神采,分享当年大家所感受到的大自然魅力。三十多年前,我有幸参与台湾生态保育启动的列车,从加入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的会员开始,参与许多活动;也担任当年国立科学教育馆的野外解说教师及馆内演讲的专家;之后又成了生态保育协会、国家公园学会的理事、监事,最后甚至担任了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的执行副理事长、理事长,整个过程中参与或主导了国内不少生态保育的议题,这对我个人的人生历练和科普写作都有着莫大的裨益。所以,在我这些「昆虫与人生」系列文章中也偶会出现这些历练的心情和心得。
整理过往所发表的文章曾花了不少时间,但整理幻灯片时却花更多的时间,但由于幻灯片难免遗漏、缺失,最后干脆化整为零,除保留部分幻灯片外,全部委託长年既拍又写,也常在杂志上发表科普文章的萤火虫专家何健镕博士协助配图。不过这系列文章有几篇文章及图片是由我的学生李惠永、李春霖、田佩玲、吴怡欣及吴加雄等人支援,谨此一併申致由衷之谢忱。
九歌出版的社长蔡文甫兄是出版界的泰斗,也是我三十多年的老朋友,曾邀我出版儿童科普系列《自然课没教的事》;所以,在书稿汇整好了之后,便呈请蔡兄及总编辑过目,承陈总编辑素芳女士的厚爱,决定出版;而在策画、编辑过程中,曾副总编辑敏英小姐更为此书竭尽心力,从书稿的润饰,版面及图片的编辑,可以说十分用心,因此这本科普书如果变得更好看,她居功厥伟!其实,这本书之能顺利出版,也得谢谢杨珺蜜小姐、方华德先生之协助;并以此献给台大昆虫保育研究室长年和我同甘共苦的历届同学和助理小姐、先生们,更期待喜欢昆虫和大自然的朋友们不吝指教。
杨平世 谨识于国立台湾大学昆虫学系
我一直认为,旅行的真谛在于发现,在于那些意想不到的美丽。《观萤.赏蝶.觅虫:台湾旅游景点赏虫趣》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它不同于市面上千篇一律的旅游攻略,而是将焦点放在了那些被我们常常忽视的微小生命——萤火虫、蝴蝶和各种各样的昆虫。这让我感到非常耳目一新。我总觉得,大自然中最迷人的风景,往往就藏在那些细微之处。想象一下,在夏夜里,漫步在台湾的某个幽静角落,看着点点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如同移动的星星,那该是多么梦幻的场景。又或者,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置身于一片花海,看着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那种生命的活力和色彩的碰撞,一定会让人心旷神怡。而“觅虫”这个词,更是充满了探险和趣味性,让人跃跃欲试,想要去探寻那些藏在落叶下、树缝间的小精灵,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感受它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魅力。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通往一个充满生机与惊喜的昆虫世界的大门。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简直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我一直觉得,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打卡那些著名的地标,更重要的是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的视角就非常独特,它没有把重点放在那些人潮涌动的热门景点,而是引导读者去关注那些可能被我们匆匆一瞥的微小生命——萤火虫、蝴蝶、各种昆虫。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新鲜感,也觉得非常贴近自然。我喜欢那种在宁静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同时又能看到点点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的画面。我也喜欢在花团锦簇的花园里,看着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间飞舞,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总是能让人心情愉悦。而“觅虫”这个词,更是充满了探险的意味,让人不禁想去了解那些藏在落叶下、树洞里、泥土中的小生命,它们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性,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台湾旅游视角,让我对下一次的宝岛之行充满了期待。
评分拿到这本《观萤.赏蝶.觅虫:台湾旅游景点赏虫趣》,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哇,这可真是太特别了!我一直觉得,旅行嘛,就是要有点不一样,不能总是千篇一律地去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地方。这本书的名字,就带着一种探索未知的趣味,把“赏虫”这个看似小众的爱好,和“台湾旅游景点”联系了起来,这让我觉得非常有创意。我一直对大自然里的那些小生命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在台湾这样生态丰富的宝岛,肯定藏着不少有趣的昆虫。我很好奇,书里会介绍哪些地方,可以在特定的季节看到成群的萤火虫,或者有哪些花丛是蝴蝶最爱聚集的地方。而且,“觅虫”听起来就充满了寻宝的乐趣,我想知道,作者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寻找和观察昆虫的小技巧吗?是需要特定的装备,还是只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本书,让我觉得台湾的旅行,不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一种与自然深度互动的体验,一种发现生活中小确幸的方式,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去认识台湾更多不为人知的生命之美。
评分作为一个对自然科学略有涉猎的普通爱好者,我一直对昆虫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入门途径。很多介绍昆虫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比较浅显,很难真正激发我的兴趣。而《观萤.赏蝶.觅虫:台湾旅游景点赏虫趣》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它将“赏虫趣”与“台湾旅游景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仿佛在告诉我,原来在美丽的台湾风光中,还隐藏着如此丰富的昆虫世界,等待着我去探索和发现。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不同种类的萤火虫、蝴蝶以及其他有趣昆虫的实用知识,同时又能告诉我,在台湾的哪些地方,最容易观察到这些小生命。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更能教我如何用一种更细致、更具观察力的方式去欣赏自然,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我猜想,这本书会成为我下次台湾旅行的必备伴侣,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体验这片土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就足够吸引我了,那是一种淡淡的、带着点复古调的插画风格,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在月光下闪烁,旁边翩翩飞舞着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光是看到这个设计,我就觉得它一定不是一本普通的旅游指南。我一直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尤其喜欢那些微小而神奇的生命,比如萤火虫的微光,蝴蝶翅膀上精美的纹路,还有那些在草丛中忙碌的小虫子。我曾梦想着能像童话里的小女孩一样,带着一个透明的罐子,在夏夜里追逐萤火虫,或者在春日的花丛中与蝴蝶共舞。这本书的名字《观萤.赏蝶.觅虫:台湾旅游景点赏虫趣》,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童真和对自然的向往。我猜想,这本书一定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让我重新认识台湾这片土地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丽生灵。它不仅仅是关于旅游景点,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探索,一种重新发现生活乐趣的方式。我非常期待能在字里行间,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那些微小的生命带来的惊喜和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