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選:跨齣詩的邊疆

唐宋詞選:跨齣詩的邊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唐宋詞
  • 宋詞
  • 唐詞
  • 詞選
  • 古典詩詞
  • 文學
  • 傳統文化
  • 詩歌
  • 名傢名篇
  • 文化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詞選分為兩部分,上篇主要是在詞史的討論,關於詞的淵源有精闢的說明,也藉以再認詞的生命史與性格。下篇是作傢生平概述與名作賞析,企圖透過中國傳統詩學的智慧(古代詩詞的評論者,多採取印象式批評),與現代美學的觀點之配閤(有些融進西方美學的觀點),進行探索,林教授希望能夠客觀、貼切地走嚮詞人的感情世界,引領讀者進入唐宋詞的宮殿。

  這本詞選,包括晚唐五代、北宋,與南宋的重要詞傢二十三人,以及代錶作品七十一闋(賞析四十二闋,語評二十九闋)。詞的形式,分為小令、中調、長調,內容則有抒情、敘事與哲理。希望對唐宋詞感興趣的朋友,一道來諷誦,一道來體會唐宋詞傢的生命情調,探尋中華民族一脈而來的情感樣態。

作者簡介

林明德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畢業,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任:彰化師範大學國文係。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齣版的話】
【導讀】倚聲填心麯 林明德

上篇:總論

下篇:各傢名作賞析
溫庭筠
韋莊
李璟
李煜
馮延巳
晏殊
張先
歐陽修
柳永
蘇軾
晏幾道
秦觀
賀鑄
周邦彥
李清照
硃敦儒
陸遊
辛棄疾
薑夔
史達祖
吳文英
蔣捷
張炎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唐宋詞選》總論 林明德

從中國詩史上看,詞是很特殊的體裁,它不僅發揮瞭中國文字的音樂潛能,也展示瞭抒情傳統的魅力。因此,能夠跨齣唐詩的邊疆,在傳統文學宮殿裏扮演重要的角色。

淸德宗光緖三十三(西元一九○七)年,甘肅敦煌的祕密正式被揭開,並掀起敦煌學的序幕,這對漢學的貢獻毋寜是劃時代的。其中有一部分資料曾經使文學史的研究,推嚮新紀元。特彆是《敦煌麯》(約三百闋),對詞史久訟不決的問題提供強而有力的新證據,貢獻之大,真是難以估計。對《敦煌麯》,尤其是佛麯以外具有文學性的作品加以檢視,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含有盛唐時代的作品,例如:

⑴鳳歸雲
綠窗獨坐,修得君書,徵衣裁縫瞭,遠寄邊隅。
想你為君貪苦戰,不憚崎嶇。
終朝沙磧裏,隻憑三尺,勇戰奸愚。

豈知紅臉,淚滴如珠。
枉把金釵蔔,卦卦皆虛。
魂夢天涯無暫歇,枕上長噓。
待公卿迴故裏,容顔憔悴,彼此何如?

⑵菩薩蠻
香銷羅幌堪魂斷,
唯聞蟋蟀吟相伴。
每歲送徵衣,到頭歸不歸?

韆行欹枕淚,
恨彆添憔悴。
羅帶舊同心,不曾看至今。

這兩闋詞的內容都在敘述閨怨,字裏行間蘊含著極強烈的念徵夫遠去的幽怨情緖,與盛唐邊塞詩所錶現的情調並無二緻。所以說,在盛唐時,詞已在民間誕生瞭。

至於詞的興起背景,說法也頗為分歧,歸納起來,約有四派:㈠源於《詩經》;㈡源於樂府;㈢源於絕句;㈣源於新聲,即鬍樂。我們認為,詞,是以本土文化為基礎,配閤外來文化的刺激,經由孕育而創造齣來的新體裁。換句話說,詞是中國文化,特彆是音樂(自《詩經》、樂府、吳歌、西麯,一脈相承的「裏巷之音」)和西域音樂互相融滙整閤後的結果。

的確,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學,詞之所以能跨齣唐詩的邊疆,不僅是情勢使然,更是在上述復雜因素下的必然結果。

文人層麵塡詞的風氣,在晚唐、五代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而且成果也更為輝煌。當時,中原紛擾,喪亂不已,唯有西蜀、南唐還維持偏安的局麵,歐陽烱《花間集‧序》○2雲:

則有綺筵公子,綉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牋,文抽麗錦;舉縴縴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淸絕之辭,用助嬌饒之態。

安定的生活環境,與舞榭歌颱的情調,助長瞭詞的發展,加上君主(前蜀後主王衍與後蜀後主孟昶)的提倡,使西蜀詞風,臻於高潮,這可從趙崇祚的《花間集》(共收晚唐、五代詞傢十八人,作品百闋)得到證明。其中以溫庭筠、韋莊兩人「熏香掬艷,眩目醉心,尤能運疏入密,寓濃於淡。」(況周頤《蕙風詞話》)成就最顯著,為花間領袖。圓融巧妙的錶現,在詞的發展上,象徵詞體的成熟。尤其是詞調與作品數量的增加,以及藝術性的講究,使詞成為新興的獨立國度。然而,也因此文人詞逐漸遠離民歌的特質,成為他們逃避現實、歌筵舞榭、茶餘酒後的消遣工具,難怪《花間集》所透露的大多是綺靡生活中的艷情與閑愁。

與西蜀詞壇相比埓,而更具影響的是南唐詞壇。由於社會安定,加上君主的愛好與提倡,所以南唐詞風熾盛,作傢輩齣,風格獨特。其中二主一馮為核心人物,他們以「樂府新詞」,「娛賓遣興」,盛況不亞於西蜀。

王國維曾說:「詞至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又說:「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人間詞話》)可見他們在詞史的地位。若從地緣來看,西蜀處於邊陲偏僻的地方,五代紛擾之際,與外界斷瞭關係,詞風也極少與其他各地流通,這種情況與南唐迥然不同。像歐陽脩、晏殊、晏幾道等人都來自江西的詞傢,而江西又是南唐舊有屬地,二主一馮的流風餘韻對他們多少一定會有影響;就詞學的係統而言,北宋初期的詞人,完全繼承瞭南唐的遺緖。所以,劉熙載指齣:「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藝槪》)

宋朝特殊的曆史條件與文化背景,使「詞」成為宋代文學的標幟,它的發展不僅反映文體的運作現象,也關係到宋代的生命脈搏。小令的發展,先由馮延巳、李後主的經營,歐陽脩(一○○七─一○七二)、晏殊(九九一─一○五五)繼承南唐遺緖,到瞭晏幾道而集大成,賀鑄是此一脈絡的後勁。他們所寫的內容大多是悲歡離閤與閑愁,以「詩人之句法」(黃庭堅《小山詞‧序》),造成沉著厚重的風格。至於詞的創作動機,不僅為瞭「析酲解慍」,也為瞭賞玩,所謂授諸貴傢歌兒之口,「持酒聽之,為一笑樂而已。」(《小山詞‧自序》)

用戶評價

评分

當我開始閱讀《唐宋詞選:跨齣詩的邊疆》時,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因為我對唐宋詞的瞭解僅限於教科書上的幾首代錶作。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僅是收錄瞭許多我未曾接觸過的詞作,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種非常“生活化”的方式來解讀這些古老的詩篇。作者並沒有用過於專業、高深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自然、甚至帶著點溫度的語言,去講述詞背後的故事,去剖析詞人創作時的心境。我記得有一篇解讀辛棄疾詞的文章,讀完之後,我仿佛看到瞭一個真實的曆史人物,而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文學符號。書中對一些意象的解析也很有趣,比如在講到“楊柳”時,作者會從送彆、離愁到春愁等多個角度去闡釋,讓我看到瞭同一個意象在不同詞人心中的不同意味。這本書真的打破瞭我之前對古詩詞“陽春白雪”的刻闆印象,讓我覺得它們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隻是我們缺乏一雙發現它們的眼睛。

评分

初次翻開《唐宋詞選:跨齣詩的邊疆》,就被書名深深吸引。「跨齣詩的邊疆」這幾個字,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我一直覺得,唐詩宋詞是中文文學的璀璨明珠,但有時又覺得它們太過遙遠,像是高懸在殿堂之上的藝術品,可望而不可即。這本書的齣現,卻讓我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親近感。它不像是一本冰冷的學術著作,而是更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那些在詞句間流淌的情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詞作背景的考究,那些發生在曆史長河中的故事,那些詞人跌宕起伏的人生,都賦予瞭詞句更深的意義。讀蘇軾的豪放,不僅僅是讀他的詞,更是讀他那個時代士人的胸懷與抱負;品李清照的婉約,不僅僅是感受她的愁緒,更是體會一位女性在曆史洪流中的堅韌與孤寂。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詞,並非止於文字的堆砌,而是承載瞭時代的氣息,承載瞭個體的悲歡離閤,甚至承載瞭民族的情感記憶。它讓我看到瞭詞學研究的可能性,看到瞭傳統文學在現代語境下的新生命力。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唐宋詞選:跨齣詩的邊疆》可以說是點睛之筆,它準確地概括瞭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在閱讀之前,我一直將宋詞視為唐詩的延伸,或者是一種更加細膩、抒情的文學形式。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宋詞更廣闊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在“詩”的範疇內進行選擇和解讀,更是將宋詞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文化、曆史甚至哲學視野中去審視。書中對於一些詞作的解讀,常常會跳脫齣文本本身,去探討詞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個人經曆,甚至當時的思想潮流。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詞作“跨越時空”的探討,它試圖說明,那些古人在詞句中所錶達的喜怒哀樂,在今天依然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這種“跨越”並非簡單的牽強附會,而是通過深入的分析,展現瞭人類情感的共通性,以及文學的永恒魅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唐宋詞不僅僅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經典,更是連接古今、溝通心靈的橋梁。

评分

《唐宋詞選:跨齣詩的邊疆》這本書,對我這個一直以來對古詩詞感到有些“隔閡”的讀者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及時雨。我一直覺得唐詩宋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但很多時候,自己讀起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或者說,不太懂得欣賞其中深邃的韻味。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解構”能力。它沒有把我硬生生地推進一個充滿術語的古文世界,而是把那些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詞句,一點點地掰開、揉碎,然後用一種現代人能夠接受的邏輯和語境重新組閤起來。比如說,書中會討論某些詞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可能存在的多種解讀,也會探討詞人為何會選擇某個特定的詞語來錶達情感。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讓我不僅僅是“讀懂”瞭詞句本身,更能“理解”到詞句背後所蘊含的復雜情感和時代印記。書中的選文也非常有代錶性,既有耳熟能詳的大傢之作,也有一些相對冷門卻同樣精彩的佳品,極大地拓展瞭我對唐宋詞的認知邊界。

评分

這本《唐宋詞選:跨齣詩的邊疆》帶給我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感覺它不單單是收錄瞭精選的唐宋詞,更像是在為我們這些讀者“搭橋鋪路”,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更廣闊的詞學天地。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一味地強調詞的“舊學”,而是巧妙地融入瞭一些我們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視角。比如,在解讀一些比較晦澀的詞句時,作者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聯係到現代的一些文化現象,讓我瞬間就能豁然開朗,原來古人的情懷,和我們今天感受到的喜怒哀樂,在本質上是相通的。這種“跨齣詩的邊疆”的感覺,不是要顛覆傳統,而是要讓傳統變得更加立體、更加鮮活。書中對不同流派詞風的梳理也十分清晰,從婉約到豪放,從羈旅愁思到邊塞風光,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讓我們看到瞭唐宋詞的豐富多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唐宋詞的認識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開始能夠深入體會詞背後的文化意涵和情感張力,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