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选:跨出诗的边疆

唐宋词选:跨出诗的边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唐宋词
  • 宋词
  • 唐词
  • 词选
  • 古典诗词
  • 文学
  • 传统文化
  • 诗歌
  • 名家名篇
  • 文化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词选分为两部分,上篇主要是在词史的讨论,关于词的渊源有精辟的说明,也借以再认词的生命史与性格。下篇是作家生平概述与名作赏析,企图透过中国传统诗学的智慧(古代诗词的评论者,多採取印象式批评),与现代美学的观点之配合(有些融进西方美学的观点),进行探索,林教授希望能够客观、贴切地走向词人的感情世界,引领读者进入唐宋词的宫殿。

  这本词选,包括晚唐五代、北宋,与南宋的重要词家二十三人,以及代表作品七十一阕(赏析四十二阕,语评二十九阕)。词的形式,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内容则有抒情、叙事与哲理。希望对唐宋词感兴趣的朋友,一道来讽诵,一道来体会唐宋词家的生命情调,探寻中华民族一脉而来的情感样态。

作者简介

林明德

  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毕业,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
  现任: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出版的话】
【导读】倚声填心曲 林明德

上篇:总论

下篇:各家名作赏析
温庭筠
韦庄
李璟
李煜
冯延巳
晏殊
张先
欧阳修
柳永
苏轼
晏几道
秦观
贺铸
周邦彦
李清照
朱敦儒
陆游
辛弃疾
姜夔
史达祖
吴文英
蒋捷
张炎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唐宋词选》总论 林明德

从中国诗史上看,词是很特殊的体裁,它不仅发挥了中国文字的音乐潜能,也展示了抒情传统的魅力。因此,能够跨出唐诗的边疆,在传统文学宫殿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淸德宗光緖三十三(西元一九○七)年,甘肃敦煌的祕密正式被揭开,并掀起敦煌学的序幕,这对汉学的贡献毋宁是划时代的。其中有一部分资料曾经使文学史的研究,推向新纪元。特别是《敦煌曲》(约三百阕),对词史久讼不决的问题提供强而有力的新证据,贡献之大,真是难以估计。对《敦煌曲》,尤其是佛曲以外具有文学性的作品加以检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含有盛唐时代的作品,例如:

⑴凤归云
绿窗独坐,修得君书,征衣裁缝了,远寄边隅。
想你为君贪苦战,不惮崎岖。
终朝沙碛里,只凭三尺,勇战奸愚。

岂知红脸,泪滴如珠。
枉把金钗卜,卦卦皆虚。
魂梦天涯无暂歇,枕上长嘘。
待公卿回故里,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⑵菩萨蛮
香销罗幌堪魂断,
唯闻蟋蟀吟相伴。
每岁送征衣,到头归不归?

千行欹枕泪,
恨别添憔悴。
罗带旧同心,不曾看至今。

这两阕词的内容都在叙述闺怨,字里行间蕴含着极强烈的念征夫远去的幽怨情緖,与盛唐边塞诗所表现的情调并无二致。所以说,在盛唐时,词已在民间诞生了。

至于词的兴起背景,说法也颇为分歧,归纳起来,约有四派:㈠源于《诗经》;㈡源于乐府;㈢源于绝句;㈣源于新声,即胡乐。我们认为,词,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配合外来文化的刺激,经由孕育而创造出来的新体裁。换句话说,词是中国文化,特别是音乐(自《诗经》、乐府、吴歌、西曲,一脉相承的「里巷之音」)和西域音乐互相融滙整合后的结果。

的确,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词之所以能跨出唐诗的边疆,不仅是情势使然,更是在上述复杂因素下的必然结果。

文人层面塡词的风气,在晚唐、五代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成果也更为辉煌。当时,中原纷扰,丧乱不已,唯有西蜀、南唐还维持偏安的局面,欧阳烱《花间集‧序》○2云: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牋,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淸绝之辞,用助娇饶之态。

安定的生活环境,与舞榭歌台的情调,助长了词的发展,加上君主(前蜀后主王衍与后蜀后主孟昶)的提倡,使西蜀词风,臻于高潮,这可从赵崇祚的《花间集》(共收晚唐、五代词家十八人,作品百阕)得到证明。其中以温庭筠、韦庄两人「熏香掬艳,眩目醉心,尤能运疏入密,寓浓于淡。」(况周颐《蕙风词话》)成就最显着,为花间领袖。圆融巧妙的表现,在词的发展上,象征词体的成熟。尤其是词调与作品数量的增加,以及艺术性的讲究,使词成为新兴的独立国度。然而,也因此文人词逐渐远离民歌的特质,成为他们逃避现实、歌筵舞榭、茶余酒后的消遣工具,难怪《花间集》所透露的大多是绮靡生活中的艳情与闲愁。

与西蜀词坛相比埓,而更具影响的是南唐词坛。由于社会安定,加上君主的爱好与提倡,所以南唐词风炽盛,作家辈出,风格独特。其中二主一冯为核心人物,他们以「乐府新词」,「娱宾遣兴」,盛况不亚于西蜀。

王国维曾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又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人间词话》)可见他们在词史的地位。若从地缘来看,西蜀处于边陲偏僻的地方,五代纷扰之际,与外界断了关系,词风也极少与其他各地流通,这种情况与南唐迥然不同。像欧阳脩、晏殊、晏几道等人都来自江西的词家,而江西又是南唐旧有属地,二主一冯的流风余韵对他们多少一定会有影响;就词学的系统而言,北宋初期的词人,完全继承了南唐的遗緖。所以,刘熙载指出:「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槪》)

宋朝特殊的历史条件与文化背景,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帜,它的发展不仅反映文体的运作现象,也关系到宋代的生命脉搏。小令的发展,先由冯延巳、李后主的经营,欧阳脩(一○○七─一○七二)、晏殊(九九一─一○五五)继承南唐遗緖,到了晏几道而集大成,贺铸是此一脉络的后劲。他们所写的内容大多是悲欢离合与闲愁,以「诗人之句法」(黄庭坚《小山词‧序》),造成沉着厚重的风格。至于词的创作动机,不仅为了「析酲解愠」,也为了赏玩,所谓授诸贵家歌儿之口,「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小山词‧自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唐宋词选:跨出诗的边疆》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它准确地概括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在阅读之前,我一直将宋词视为唐诗的延伸,或者是一种更加细腻、抒情的文学形式。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宋词更广阔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在“诗”的范畴内进行选择和解读,更是将宋词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历史甚至哲学视野中去审视。书中对于一些词作的解读,常常会跳脱出文本本身,去探讨词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甚至当时的思想潮流。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词作“跨越时空”的探讨,它试图说明,那些古人在词句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这种“跨越”并非简单的牵强附会,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以及文学的永恒魅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唐宋词不仅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更是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桥梁。

评分

《唐宋词选:跨出诗的边疆》这本书,对我这个一直以来对古诗词感到有些“隔阂”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座及时雨。我一直觉得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很多时候,自己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者说,不太懂得欣赏其中深邃的韵味。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解构”能力。它没有把我硬生生地推进一个充满术语的古文世界,而是把那些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词句,一点点地掰开、揉碎,然后用一种现代人能够接受的逻辑和语境重新组合起来。比如说,书中会讨论某些词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能存在的多种解读,也会探讨词人为何会选择某个特定的词语来表达情感。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让我不仅仅是“读懂”了词句本身,更能“理解”到词句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时代印记。书中的选文也非常有代表性,既有耳熟能详的大家之作,也有一些相对冷门却同样精彩的佳品,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唐宋词的认知边界。

评分

初次翻开《唐宋词选:跨出诗的边疆》,就被书名深深吸引。「跨出诗的边疆」这几个字,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我一直觉得,唐诗宋词是中文文学的璀璨明珠,但有时又觉得它们太过遥远,像是高悬在殿堂之上的艺术品,可望而不可即。这本书的出现,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它不像是一本冰冷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那些在词句间流淌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词作背景的考究,那些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那些词人跌宕起伏的人生,都赋予了词句更深的意义。读苏轼的豪放,不仅仅是读他的词,更是读他那个时代士人的胸怀与抱负;品李清照的婉约,不仅仅是感受她的愁绪,更是体会一位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孤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词,并非止于文字的堆砌,而是承载了时代的气息,承载了个体的悲欢离合,甚至承载了民族的情感记忆。它让我看到了词学研究的可能性,看到了传统文学在现代语境下的新生命力。

评分

当我开始阅读《唐宋词选:跨出诗的边疆》时,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对唐宋词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上的几首代表作。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仅是收录了许多我未曾接触过的词作,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方式来解读这些古老的诗篇。作者并没有用过于专业、高深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自然、甚至带着点温度的语言,去讲述词背后的故事,去剖析词人创作时的心境。我记得有一篇解读辛弃疾词的文章,读完之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文学符号。书中对一些意象的解析也很有趣,比如在讲到“杨柳”时,作者会从送别、离愁到春愁等多个角度去阐释,让我看到了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词人心中的不同意味。这本书真的打破了我之前对古诗词“阳春白雪”的刻板印象,让我觉得它们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它们的眼睛。

评分

这本《唐宋词选:跨出诗的边疆》带给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感觉它不单单是收录了精选的唐宋词,更像是在为我们这些读者“搭桥铺路”,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词学天地。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词的“旧学”,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我们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视角。比如,在解读一些比较晦涩的词句时,作者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联系到现代的一些文化现象,让我瞬间就能豁然开朗,原来古人的情怀,和我们今天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种“跨出诗的边疆”的感觉,不是要颠覆传统,而是要让传统变得更加立体、更加鲜活。书中对不同流派词风的梳理也十分清晰,从婉约到豪放,从羁旅愁思到边塞风光,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唐宋词的丰富多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唐宋词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开始能够深入体会词背后的文化意涵和情感张力,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