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们这块美丽的岛屿,
阅读这片美丽的土地,
阅读属于我们的故事。
三国时代的「夷州」、隋代的「流求」,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指「台湾」这个地方。明世宗嘉靖21年(公元1542年),葡萄牙船只经过台湾海崃时,水手遥望一座地图上没有标明的岛屿,发现岛上高山峻岭、绿意盎然,非常美丽,于是高唿「Ilha Formosa!」,这句话是「美丽之岛」的意思。后来荷兰人也称台湾为「福尔摩沙」。
商品特色:
1. 深入了解台湾的系列书:
费时多年精心编撰,文字浅白易懂,深入浅出,详述台湾这片土地的点点滴滴。内容从台湾的节日与地名,到台湾民间和历史故事,孩子阅读之后能更加了解我们台湾的文化,进而更加珍惜我们的这块美丽的岛屿。
2. 精致的彩图呈现:
插图多元丰富,搭配流畅的文字,令人更能融入文字所要表达与众不同的台湾文化。
商品功能
孩子能了解台湾文化的深层意义与内涵,进而对台湾这片的土地投注更多的关怀。
壹、 台湾地名的故事
基隆的白米仙洞
剑潭的传说
浴火重生的九份
仙履奇缘--野柳仙女鞋
金山妈祖回娘家
历尽沧桑的古蹟--淡水红毛城
以鸟名命名的莺歌
有趣的地名--打烂缸
鱼藤坪记趣
铁砧山与剑井
浊水溪旁的二水
失去尾巴的虎尾
阿里山与姊妹潭
斗六与土壤
浊水溪的水为什么会混浊?
朴子镇的配天宫
少了一半的山--半屏山
哀怨的养女湖
助人为乐的阿公店
最可贵的自然资源--澄清湖
纪念义士的九脚桶
帝王福地--屏东鲤鱼山传奇
小琉球的乌鬼洞
为什么称作鹅銮鼻?
台东的鲤鱼山传奇
望夫岛--火烧岛
晒谷场的传奇--大稻埕
誓保贞节的七美人冢
贰、台湾各地的地名由来
台北市:万华、士林、景美、古亭。
新北市:瑞芳、淡水、汐止、芦洲、乌来、土城、石碇、平溪、板桥、三重、永和、新店。
基隆市:基隆。
宜兰县:五结、罗东、苏澳。
桃园县:桃园、中坜、平镇、观音、新屋。
新竹市:新竹。
新竹县:关西、芎林、湖口、新丰、竹北。
苗栗县:苗栗、竹南、三义、铜锣、头份、卓兰、大湖、造桥。
台中市:台中、清水、丰原、雾峰、太平、大安、龙井、乌日、梧栖。
南投县:草屯、竹山、埔里、集集、鱼池、鹿谷。
彰化县:彰化、永靖、花坛、田中、北斗、秀水、芳苑、鹿港、线西。
云林县:土库、褒忠、西螺、台西、麦寮、元长、北港、斗南。
嘉义市:嘉义。
嘉义县:东石、布袋、六脚。
台南市:台南、善化、白河、新营、柳营、盐水、东山、将军、官田。
高雄市:高雄、路竹、美浓、内门、旗山、桥头、燕巢、梓官、六龟。
屏东县:屏东、恆春、竹田、满州、车城、麟洛、盐埔、牡丹、崁顶、东港。
花莲县:花莲、凤林、玉里、寿丰、丰滨、卓溪。
台东县:太麻里、鹿野、兰屿、长滨。
澎湖县:马公、白沙。
编者序
台湾是我们生长的地方,许多地名都让我们觉得很有亲切感,也使我们想了解它命名的由来。首先,我们先了解「台湾」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
三国时的「夷州」、隋代的「流求」,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指「台湾」这个地方。明世宗嘉靖21年(公元1542年),葡萄牙船只经过台湾海崃时,水手遥望一座地图上没有标明的岛屿,发现岛上高山峻岭、绿意盎然,非常美丽,于是高唿「Ilha Formosa!」,这句话是「美丽之岛」的意思。后来荷兰人也称台湾为「福尔摩沙」。
「台湾」最早称作「大员」。「大员」一词来自安平一带原住民西拉雅族的「Taian」或「Tayan」,为「外来者」之意。汉人刚到达安平时,问原住民:「这是哪里?」原住民回答:「Taywan」。因译音的关系,有人以为是「台员」、「大员」或「台湾」;后来的荷兰人也称安平港为「台窝湾」。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称作「台湾」了。
康熙23年(公元1684年),清朝把台湾纳入版图后,康熙皇帝钦定为「台湾府」,「台湾」一词从此正式成为全岛的名称。
关于台湾各乡镇地名的由来就更有意思了,它的命名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汉人初来台时,都以原住民的部落为地名,例如:「苗栗」称为「猫貍」、「清水」称为「牛骂头」、「高雄」称为「打狗」等;第二阶段为荷、西时代,例如:红毛埤、三貂角、富贵角;第三阶段为明郑时代,例如:左营、前镇、后劲、永康、善化、国姓,都是郑军的军营名;第四阶段是清朝时代,大都有彰显皇化和褒扬的意义,例如:彰化、嘉义、褒忠。第五阶段为日据时代,与日本地名的移植、市区改正有关,例如:天母、花坛、冈山、池上、松山、高雄、民雄。第六阶段为国民政府迁台后,与故土的怀念、政治观念的反映及政治人物有关,例如:延平、大同、复兴、三民、太平、潮州等。
透过本书的叙述,读者可以了解许多地名所具有的特殊渊源与意义,更深刻的体会先民筚路蓝缕拓荒的艰辛及台湾这片土地珍贵的风土民情。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巧妙,作者并没有按照地理位置的顺序来介绍地名,而是按照主题来进行分类,例如“山川河流”、“城镇村落”、“历史遗迹”等等。这种分类方式,让读者可以更系统地了解台湾地名的特点和规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台湾”这个地名的介绍,它让我了解到“台湾”这个名称的由来,以及它所经历的变迁。作者通过对“台湾”地名的深入分析,展现了台湾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这本书也让我了解到,台湾地名的多样性,反映了台湾多元文化的特点。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台湾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百科全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了解更加全面,也更加清晰。它让我明白,地名不仅仅是标识,更是历史的缩影,文化的象征,以及我们与这片土地之间情感的纽带。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台湾地名背后的人文精神的挖掘。作者不仅仅关注地名的字面意义,更关注地名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和情感价值。书中提到的许多地名,都与台湾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见证了台湾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台湾人民的喜怒哀乐。例如,书中对“阿里山”的介绍,让我了解到它不仅仅是一座山的名字,更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象征,它代表着台湾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对“阿里山”地名的深入解读,展现了台湾人民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这本书也让我反思,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对人文精神的保护和传承。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台湾人民精神世界的探索。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感动。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跳脱了传统地理书籍的框架,没有过多地堆砌冷冰冰的史料,而是以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去解读台湾地名的意义。作者的视角非常多元,从原住民的语言、汉人的移民史、到日本殖民时期的影响,再到战后的社会变迁,都融入到了地名的解读之中。这种跨领域的视角,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深度。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大武”这个地名的分析,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名称,更蕴含着原住民部落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作者通过对“大武”地名的深入挖掘,展现了原住民文化在台湾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这本书也让我反思,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对原住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台湾多元文化、历史变迁和社会议题的思考。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了解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刻。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台湾地名的书,感觉就像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从小时候就对台湾各地的名称感到好奇,总觉得每个地名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但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地去了解。这本书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地名的由来,而是将地名与台湾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紧密结合起来,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作者的文笔细腻流畅,仿佛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讲述着那些被时间尘封的故事。书中提到的许多地名,我曾经去过,或者在地图上见过,但以前只是知道它的位置,现在却知道它背后的意义,这让我对这些地方产生了更强烈的亲切感。例如,书中对“淡水”的介绍,让我了解到它不仅仅是一条河流的名字,更承载着台湾早期历史的记忆,以及不同族群的文化交融。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也更加珍惜台湾的文化遗产。它让我明白,地名不仅仅是标识,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以及我们与这片土地之间情感的连接。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但读下去才发现,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轻松幽默,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书中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和传说,让原本严肃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例如,书中对“七股”这个地名的介绍,让我了解到它与郑成功有关的传说,以及当地渔民的生活习俗。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去强调地名的历史价值,而是通过讲述这些有趣的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台湾的历史和文化。这本书的排版也很用心,配有许多精美的图片和地图,让读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台湾的地理风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台湾各地的美食介绍,它让我了解到每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去了一趟台湾各地,品尝了各种美食,感受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台湾生活的美食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