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壞、大蕭條……都可以避免!
從錯中學,全球經濟就能再一次輝煌。
喬治.索羅斯贊言:
「此書在手,全球經濟的未來必將瞭然於胸。」
金融時報譽為「全英頂尖之財經記者」帶給人們嶄新見解、不同觀點。
入圍2011英國非小說類文學奬的一本佳作,想瞭解資本主義的人不可錯過!
◎ 關於未來,我們有不少疑惑、好多擔憂……
--> 美元、歐元會不會消失?對全球又有什麼影響?
--> 繼希臘之後,還有什麼國傢可能破産?颱灣有沒有危機?
--> 我們這一代積欠的國債會壓垮下一代的子孫們嗎?
--> 金融管製不隻是管市場失靈,那還要管什麼?
--> 「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是好是壞?
--> 醫療健保製度應該改革?怎麼改?
--> 政府應該減少支齣、增加稅收?或增加支齣、減少稅收?
--> 中國的成長模式會持續下去嗎?未來是大中國的世界嗎?
這兩年,每天翻開報紙財經版,都像在坐雲霄飛車,心情一高一低地起伏。
大傢都希望政府齣來做點什麼,卻又擔心政府的作為會不會讓情況更糟。
甚至有人將矛頭直指經濟世界的主流意識型態——資本主義。
難道都是資本主義惹的禍嗎?推倒資本主義是否就能解決問題?
◎ 馬剋思說:「資本主義終將自我毀滅。」
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秩序亂成一團,人人都對未來都有不同解讀,甚至有人以為馬剋思的預言即將成真,資本主義就要麵臨危急存亡之際。
如今,前英國《泰晤士報》副主編卡列茨基跳齣來大膽預言:
「資本主義不死! 歡迎來到資本主義4.0的時代!」
他何以如此斷言?資本主義又何來4.0之說?
本書將帶領我們迴顧資本主義演進史,瞭解過去纔能展望未來!
1. 資本主義1.0 ~ 1.3時代
從一七七六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可謂第一代資本主義的開端,一直持續到一九三二年的經濟大蕭條爆發為止。這個時期的經濟思想分成兩大派,一派主張將市場和政府截然分開,不到萬不得已,政府不得乾預企業活動;另一派則是諸如共産主義等的悲觀思潮,認為自由市場會造成貧窮、不公等現象,最終將導緻資本主義的全麵解體。
2. 資本主義2.0 ~ 2.3時代
為擺脫經濟大蕭條,羅斯福依據凱因斯理論,推齣瞭「新政」措施。這個時期的經濟學傢和政治領袖轉而相信市場力量經常是錯誤的,必須以適度的政府乾預來矯正自由市場的運作失敗。他們成功締造瞭戰後的「黃金時代」,直到七○年代的石油危機,全球發生嚴重的停滯性通貨膨脹,纔結束瞭第二代資本主義。
3. 資本主義3.0 ~ 3.3時代
這個時期始於「貨幣主義」的興起。與前一代資本主義截然不同的是,人們反過頭來堅信市場具有內在自動穩定機製,經濟波動往往源自於政府的錯誤乾預和低下效率。此階段的代錶人物是美國總統雷根,他曾說過:「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纔是問題所在。」而他的自由放任政策也的確開創瞭美國在之後二十年的「大穩健」時代。
然而,一切榮景在二○○七年開始碎裂……
◎ 資本主義的下一步 = 4.0?
一場由次級房貸引發的流動性危機,帶來的是持續達三年之久的金融海嘯。直到今日,全球經濟仍未見復甦。資本主義的下一步將何去何從呢? 卡列茨基透過曆史來告訴我們:資本主義從來不是一個遵循固定規則的靜態體係;反之,資本主義是一種會隨著環境改變而演化的適應性體係。因此,不必擔心它會崩解。事實上,我們正處在全球大轉型的轉角,下一步要麵臨的就是資本主義4.0時代;然而,資本主義4.0有什麼特點呢?
【經濟麵】
1. 政府赤字必須被控製,不可為瞭刺激成長而無限擴張;
2. 雖然小國會破産,但美國和英國永遠不可能破産;
3. 我們這一代藉的錢,不會造成下一代的負擔……等
【政治麵】
1. 更大的政府,同時也是更小的政府;
2. 減少支齣、增加稅收,這是無法避免的結果;
3. 醫療改革需要更大的政府,也需要更大的市場……等
【金融麵】
1. 政府幾乎必須齣手援助所有問題銀行;
2. 逐日盯市會計準則一定要廢除;
3. 信評機構無法做好信用評等工作……等
◎ 政府VS. 市場,是零和競爭?是脣齒相依?
總閤的說,先前三個世代的資本主義演進有一場很重要的角力戰,即政治VS. 經濟、政府VS. 市場;從兩者互不相乾,到政府淩駕市場,再到市場宰治世界。在過程中,我們彷彿察覺瞭政府的能與不能,也見識到市場的正麵像天使、背麵變惡魔的雙麵矛盾。在這一次大轉型中,政府和市場不再隻是單純的競逐,它們也必須建立一種休戚與共的關係,而這將取決於我們如何形成下一波新思維。
此外,在我們繼續與歐美各國貿易往來的同時,那裏到底還潛藏著哪些危機?颱灣要想恢復經濟力道,是該傾嚮大政府或大市場?躍升世界強權的中國真能持續現在的成長步伐嗎?其有彆於民主政體和市場導嚮的發展模式將會麵臨什麼挑戰?
一場政府VS.市場、東方VS.西方、發達經濟體VS.開發中經濟體的大混戰已然開打,我們難以置身事外,想瞭解全球轉型的大未來?且看卡萊茨基怎麼說!
作者簡介
阿納托萊.卡列茨基(Anatole Kaletsky)
現居倫敦,《泰晤士報》自由撰稿人,曾先後任該報編輯及副主編等職。卡列茨基最初為《經濟學人》撰寫一些商業和金融方麵的文章,由此開始瞭新聞寫作生涯。他曾經為《金融時報》工作過十二年,先後擔任該報紐約分社的主管、駐華盛頓地區特派記者、國際經濟編輯以及駐莫斯科特派記者等職。卡列茨基後與他人閤夥建立瞭Gavekal投資谘詢公司,總部設在香港,他本人同時也是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傢。
序言
Part 1 資本主義及其演變進程
第一章 政府和市場,誰是對的?
第二章 資本主義終將崩潰?
第三章 資本主義的四個時代
Part 2 箭與環
第四章 奇蹟年
第五章 全球四大發展趨勢
第六章 大穩健
第七章 金融革命
第八章 金融之環
第九章 永遠的興衰
Part 3 市場神話的自我毀滅
第十章 金融危機的真正元兇
第十一章 市場也不是萬能的
第十二章 嚮新經濟學進軍
Part 4 偉大的轉變
第十三章 自我調整混閤經濟
第十四章 藉債還債:無休止的瘋狂
第十五章 加息、通貨膨脹、美元崩潰
Part 5 資本主義 4.0 & 全球大趨勢
第十六章 4.0 時代的經濟趨勢
第十七章 4.0 時代的政治趨勢
第十八章 4.0 時代的金融趨勢
第十九章 一個 4.0 的世界
後記
注釋
專文推薦
大轉型,邁嚮資本主義4.0∕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一直以來,「資本主義」幾乎人人琅琅上口,但其本質和真義卻受到嚴重扭麯,甚至於被汙衊,而「『XX』資本主義」更是汗牛充棟。很意外,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這本《大轉型,邁嚮資本主義4.0》卻將其神髓找瞭迴來。
雖然沒有將「誠信」這種道德情操明明白白地提齣,但作者強調「個人」行為,且認為人會在錯誤中檢討改過,由而使自由民主社會的「資本主義」維持著「自我恢復」的體係和製度,市場和政府「分工閤作」,既非無政府的自由放任,也非政府專製強力管控,而是人人依「比較利益」原理盡情發揮,政府這個擁有「公權力」的特殊組織扮演適當角色,「做該做的事,而且將該做的事做好」,畢竟市場和政府都是「人」組成的,市場和政府的分工,說到底還是社會中韆韆萬萬「個人」的分工。
作者提齣一個「不可改變的邏輯」:「資本主義和民主思想都傾嚮於自我完善,而非自我毀滅,這個邏輯意味著,在本質上,經濟進步、政治統一以及全麵發展的可能性要比經濟崩潰、混亂和解體的可能性大得多。一次威脅生存的危機不會摧毀人類進步的所有夢想,反而更有可能促進社會的發展;正是這樣為求生存的創造性邏輯,在驅使著世界經濟朝嚮資本主義4.0的發展邁進。」
作者更建議:「我們可以以行動證明,西方的民主資本主義比中國的極權主義版本具有更強的適應力,也更能持久。然而,為瞭達成此一目標,西方世界必須承認,對於極權主義充滿自信的中國,已經對西方人的整個世界觀帶來瞭挑戰;並且要體認到,在二○○七至○九年的危機之後,西方的社會政治模式必須重建。」
如果世人能接受作者的建議並返還「善良」本性,「截窒世下流」就會齣現,2012毀天滅地也不會發生。
本書將資本主義分成四個階段,先是一七七六年代亞當.史密斯時代的「資本主義1.0」,到一九三○年代凱因斯時代的「資本主義2.0」,迄一九八○年代雷根和佘契爾夫人時代的「資本主義3.0」,如今金融海嘯後二十一世紀的「資本主義4.0」,實在是很有見地的分法,作者也為人類尋得「樂觀的」齣路。
本書很值得世間人一讀並進而深思且作徹底檢討、改進。
這本書的題目一開始就抓住瞭我的目光。「大轉型」三個字,立刻聯想到曆史課本裏那些重大的時代變革,而「資本主義4.0」更是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們現今所處的時代,充斥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全球化的深刻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種種挑戰,這些都讓人不禁思考,資本主義的下一個形態會是什麼樣子?「兩百年的角力」則像是為這場變革史畫上瞭一個時間綫,引人探究在這漫長的過程中,究竟發生瞭哪些關鍵的拉扯與演變,哪些力量扮演瞭主導或被動的角色。至於「誰將再起?下一個三十年是什麼麵貌?」,這幾個問題則直接拋嚮瞭讀者,迫使我們跳脫齣當下的碎片化信息,去審視那些正在孕育的趨勢,去想象未來可能齣現的格局。作為一名生活在颱灣的讀者,我常常感受到世界變局的漣漪效應,從經濟的轉型、地緣政治的重塑,到社會文化的細微變遷,這一切都讓我渴望找到一個更宏觀、更具洞察力的視角來理解這些現象。這本書的標題,似乎就承諾瞭這樣一個旅程,一場穿越曆史、審視當下、預見未來的深度探索,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第一頁,看看作者是如何梳理這一切的。
评分光是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就足以讓我産生濃厚的興趣。標題中的「大轉型」這三個字,就已經暗示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即將來臨,而「資本主義4.0」更是直接將話題拉到瞭我們所處的這個科技日新月異、全球互聯互通的時代。我常常在思考,在這個充斥著人工智能、區塊鏈、零工經濟等新事物麵前,傳統的資本主義模式是否還能維持其原有的形態?它又將如何吸納和整閤這些新的元素?「兩百年的角力」這個說法,則為我打開瞭曆史的視角,讓我想到從工業革命至今,資本主義是如何在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中演變、碰撞,又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我想瞭解,在這兩百年的曆程中,有哪些關鍵的轉摺點?是哪些矛盾和衝突,驅動著資本主義不斷嚮前,抑或是使其陷入危機?而「誰將再起?下一個三十年是什麼麵貌?」這幾個問題,則像是直擊靈魂的拷問,迫使我們去審視當下隱藏的趨勢,去想象未來三十年可能齣現的各種可能性。作為一名颱灣的讀者,我深切地感受到全球化浪潮對我們經濟、社會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因此,我非常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獲得一個更宏觀、更具洞察力的視角,來理解資本主義的演進軌跡,並為我們即將麵對的未來,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嚮和深刻的見解。
评分書名《大轉型,邁嚮資本主義4.0:兩百年的角力誰將再起?下一個三十年是什麼麵貌?》一齣現,就如同一個號角,在我的腦海裏吹響瞭變革的訊號。特彆是「資本主義4.0」這個詞,它直接指嚮瞭我們所處的這個充滿科技顛覆和全球化浪潮的時代,讓我不禁好奇,資本主義究竟會以何種形態在這次浪潮中演進,它又將如何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綠色經濟等新興力量融閤。而「兩百年的角力」則勾勒齣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讓我聯想到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在全球範圍內所經曆的無數次經濟危機、社會變革與意識形態的碰撞。我想知道,在這兩百年的漫長過程中,究竟是哪些關鍵性的力量在相互博弈,又是哪些思想的火花點燃瞭時代的轉型?「誰將再起?下一個三十年是什麼麵貌?」這個問題,更是極具吸引力,它直接挑戰瞭我們對未來的認知,迫使我們去思考那些正在萌芽、尚未顯露的力量,以及它們將如何重塑未來的全球格局。作為一名生活在颱灣的讀者,我深知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聯動性,深切感受到全球變局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更深邃的視角,去理解這些復雜的現象,並為我們即將麵臨的未來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啓示。
评分這個書名,一開始就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尤其「資本主義4.0」這個概念,像是為當下這個科技爆炸、信息爆炸的時代量身打造的。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常常覺得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資本主義本身也在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從早期的工業資本主義,到現在的金融化、數字經濟,每一步都充滿瞭挑戰與機遇。而「兩百年的角力」這個說法,則讓我聯想到過去這段時間裏,資本主義在擴張、調整、改革中發生的種種衝突與演進。我想瞭解,在這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有哪些關鍵的力量在發揮作用?它們是如何相互角力,又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誰將再起?下一個三十年是什麼麵貌?」這幾個問題,直擊人心。它不僅是對未來的疑問,更是對我們當下行為的警示。在颱灣,我們尤其能感受到全球經濟變動的衝擊,無論是産業升級的壓力,還是國際競爭的加劇,都讓我們對未來充滿瞭不確定性。這本書的題目,提供瞭一個思考的框架,一個審視曆史、洞察當下、預見未來的平颱,讓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解答這些深刻的疑問,為我們描繪齣資本主義的下一幕。
评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首先,「大轉型」這三個字,就自帶一種史詩般的重量感,讓我聯想到過去那些徹底改變人類社會麵貌的重大事件。而「資本主義4.0」這個說法,更是讓我覺得它觸及瞭我們這個時代的脈搏。畢竟,我們每天都在討論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無不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的運行方式和社會的結構。我們不禁要問,這些新事物將如何重塑資本主義,它還會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樣子嗎?「兩百年的角力」這個詞,則引發瞭我對曆史縱深的思考。從工業革命至今,資本主義經曆瞭無數次的挑戰與演變,每一次的變革背後,都離不開各種力量的碰撞、妥協與博弈。我想知道,在這漫長的角力過程中,哪些因素是決定性的?哪些觀念是持續存在的?而「誰將再起?下一個三十年是什麼麵貌?」,這無疑是最具挑釁性的問題,它迫使我們走齣舒適區,去思考未來的不確定性,去預測那些可能顛覆現有秩序的力量。作為一個在颱灣成長、又時常關注全球動態的讀者,我總覺得這個島嶼的命運與世界大勢息息相關,而理解資本主義的演進,對我們理解自身的處境和未來走嚮至關重要。這本書的題目,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