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坏、大萧条……都可以避免!
从错中学,全球经济就能再一次辉煌。
乔治.索罗斯赞言:
「此书在手,全球经济的未来必将了然于胸。」
金融时报誉为「全英顶尖之财经记者」带给人们崭新见解、不同观点。
入围2011英国非小说类文学奖的一本佳作,想了解资本主义的人不可错过!
◎ 关于未来,我们有不少疑惑、好多担忧……
--> 美元、欧元会不会消失?对全球又有什么影响?
--> 继希腊之后,还有什么国家可能破产?台湾有没有危机?
--> 我们这一代积欠的国债会压垮下一代的子孙们吗?
--> 金融管制不只是管市场失灵,那还要管什么?
--> 「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是好是坏?
--> 医疗健保制度应该改革?怎么改?
--> 政府应该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
--> 中国的成长模式会持续下去吗?未来是大中国的世界吗?
这两年,每天翻开报纸财经版,都像在坐云霄飞车,心情一高一低地起伏。
大家都希望政府出来做点什么,却又担心政府的作为会不会让情况更糟。
甚至有人将矛头直指经济世界的主流意识型态——资本主义。
难道都是资本主义惹的祸吗?推倒资本主义是否就能解决问题?
◎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终将自我毁灭。」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秩序乱成一团,人人都对未来都有不同解读,甚至有人以为马克思的预言即将成真,资本主义就要面临危急存亡之际。
如今,前英国《泰晤士报》副主编卡列茨基跳出来大胆预言:
「资本主义不死! 欢迎来到资本主义4.0的时代!」
他何以如此断言?资本主义又何来4.0之说?
本书将带领我们回顾资本主义演进史,了解过去才能展望未来!
1. 资本主义1.0 ~ 1.3时代
从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可谓第一代资本主义的开端,一直持续到一九三二年的经济大萧条爆发为止。这个时期的经济思想分成两大派,一派主张将市场和政府截然分开,不到万不得已,政府不得干预企业活动;另一派则是诸如共产主义等的悲观思潮,认为自由市场会造成贫穷、不公等现象,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的全面解体。
2. 资本主义2.0 ~ 2.3时代
为摆脱经济大萧条,罗斯福依据凯因斯理论,推出了「新政」措施。这个时期的经济学家和政治领袖转而相信市场力量经常是错误的,必须以适度的政府干预来矫正自由市场的运作失败。他们成功缔造了战后的「黄金时代」,直到七○年代的石油危机,全球发生严重的停滞性通货膨胀,才结束了第二代资本主义。
3. 资本主义3.0 ~ 3.3时代
这个时期始于「货币主义」的兴起。与前一代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是,人们反过头来坚信市场具有内在自动稳定机制,经济波动往往源自于政府的错误干预和低下效率。此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总统雷根,他曾说过:「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而他的自由放任政策也的确开创了美国在之后二十年的「大稳健」时代。
然而,一切荣景在二○○七年开始碎裂……
◎ 资本主义的下一步 = 4.0?
一场由次级房贷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带来的是持续达三年之久的金融海啸。直到今日,全球经济仍未见复甦。资本主义的下一步将何去何从呢? 卡列茨基透过历史来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从来不是一个遵循固定规则的静态体系;反之,资本主义是一种会随着环境改变而演化的适应性体系。因此,不必担心它会崩解。事实上,我们正处在全球大转型的转角,下一步要面临的就是资本主义4.0时代;然而,资本主义4.0有什么特点呢?
【经济面】
1. 政府赤字必须被控制,不可为了刺激成长而无限扩张;
2. 虽然小国会破产,但美国和英国永远不可能破产;
3. 我们这一代借的钱,不会造成下一代的负担……等
【政治面】
1. 更大的政府,同时也是更小的政府;
2. 减少支出、增加税收,这是无法避免的结果;
3. 医疗改革需要更大的政府,也需要更大的市场……等
【金融面】
1. 政府几乎必须出手援助所有问题银行;
2. 逐日盯市会计准则一定要废除;
3. 信评机构无法做好信用评等工作……等
◎ 政府VS. 市场,是零和竞争?是脣齿相依?
总合的说,先前三个世代的资本主义演进有一场很重要的角力战,即政治VS. 经济、政府VS. 市场;从两者互不相干,到政府凌驾市场,再到市场宰治世界。在过程中,我们彷彿察觉了政府的能与不能,也见识到市场的正面像天使、背面变恶魔的双面矛盾。在这一次大转型中,政府和市场不再只是单纯的竞逐,它们也必须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而这将取决于我们如何形成下一波新思维。
此外,在我们继续与欧美各国贸易往来的同时,那里到底还潜藏着哪些危机?台湾要想恢复经济力道,是该倾向大政府或大市场?跃升世界强权的中国真能持续现在的成长步伐吗?其有别于民主政体和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将会面临什么挑战?
一场政府VS.市场、东方VS.西方、发达经济体VS.开发中经济体的大混战已然开打,我们难以置身事外,想了解全球转型的大未来?且看卡莱茨基怎么说!
作者简介
阿纳托莱.卡列茨基(Anatole Kaletsky)
现居伦敦,《泰晤士报》自由撰稿人,曾先后任该报编辑及副主编等职。卡列茨基最初为《经济学人》撰写一些商业和金融方面的文章,由此开始了新闻写作生涯。他曾经为《金融时报》工作过十二年,先后担任该报纽约分社的主管、驻华盛顿地区特派记者、国际经济编辑以及驻莫斯科特派记者等职。卡列茨基后与他人合伙建立了Gavekal投资咨询公司,总部设在香港,他本人同时也是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
序言
Part 1 资本主义及其演变进程
第一章 政府和市场,谁是对的?
第二章 资本主义终将崩溃?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四个时代
Part 2 箭与环
第四章 奇蹟年
第五章 全球四大发展趋势
第六章 大稳健
第七章 金融革命
第八章 金融之环
第九章 永远的兴衰
Part 3 市场神话的自我毁灭
第十章 金融危机的真正元兇
第十一章 市场也不是万能的
第十二章 向新经济学进军
Part 4 伟大的转变
第十三章 自我调整混合经济
第十四章 借债还债:无休止的疯狂
第十五章 加息、通货膨胀、美元崩溃
Part 5 资本主义 4.0 & 全球大趋势
第十六章 4.0 时代的经济趋势
第十七章 4.0 时代的政治趋势
第十八章 4.0 时代的金融趋势
第十九章 一个 4.0 的世界
后记
注释
专文推荐
大转型,迈向资本主义4.0∕吴惠林 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一直以来,「资本主义」几乎人人琅琅上口,但其本质和真义却受到严重扭曲,甚至于被污蔑,而「『XX』资本主义」更是汗牛充栋。很意外,也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这本《大转型,迈向资本主义4.0》却将其神髓找了回来。
虽然没有将「诚信」这种道德情操明明白白地提出,但作者强调「个人」行为,且认为人会在错误中检讨改过,由而使自由民主社会的「资本主义」维持着「自我恢复」的体系和制度,市场和政府「分工合作」,既非无政府的自由放任,也非政府专制强力管控,而是人人依「比较利益」原理尽情发挥,政府这个拥有「公权力」的特殊组织扮演适当角色,「做该做的事,而且将该做的事做好」,毕竟市场和政府都是「人」组成的,市场和政府的分工,说到底还是社会中千千万万「个人」的分工。
作者提出一个「不可改变的逻辑」:「资本主义和民主思想都倾向于自我完善,而非自我毁灭,这个逻辑意味着,在本质上,经济进步、政治统一以及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要比经济崩溃、混乱和解体的可能性大得多。一次威胁生存的危机不会摧毁人类进步的所有梦想,反而更有可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正是这样为求生存的创造性逻辑,在驱使着世界经济朝向资本主义4.0的发展迈进。」
作者更建议:「我们可以以行动证明,西方的民主资本主义比中国的极权主义版本具有更强的适应力,也更能持久。然而,为了达成此一目标,西方世界必须承认,对于极权主义充满自信的中国,已经对西方人的整个世界观带来了挑战;并且要体认到,在二○○七至○九年的危机之后,西方的社会政治模式必须重建。」
如果世人能接受作者的建议并返还「善良」本性,「截窒世下流」就会出现,2012毁天灭地也不会发生。
本书将资本主义分成四个阶段,先是一七七六年代亚当.史密斯时代的「资本主义1.0」,到一九三○年代凯因斯时代的「资本主义2.0」,迄一九八○年代雷根和畲契尔夫人时代的「资本主义3.0」,如今金融海啸后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4.0」,实在是很有见地的分法,作者也为人类寻得「乐观的」出路。
本书很值得世间人一读并进而深思且作彻底检讨、改进。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首先,「大转型」这三个字,就自带一种史诗般的重量感,让我联想到过去那些彻底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重大事件。而「资本主义4.0」这个说法,更是让我觉得它触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毕竟,我们每天都在讨论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无不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社会的结构。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新事物将如何重塑资本主义,它还会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样子吗?「两百年的角力」这个词,则引发了我对历史纵深的思考。从工业革命至今,资本主义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与演变,每一次的变革背后,都离不开各种力量的碰撞、妥协与博弈。我想知道,在这漫长的角力过程中,哪些因素是决定性的?哪些观念是持续存在的?而「谁将再起?下一个三十年是什么面貌?」,这无疑是最具挑衅性的问题,它迫使我们走出舒适区,去思考未来的不确定性,去预测那些可能颠覆现有秩序的力量。作为一个在台湾成长、又时常关注全球动态的读者,我总觉得这个岛屿的命运与世界大势息息相关,而理解资本主义的演进,对我们理解自身的处境和未来走向至关重要。这本书的题目,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目光。「大转型」三个字,立刻联想到历史课本里那些重大的时代变革,而「资本主义4.0」更是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充斥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挑战,这些都让人不禁思考,资本主义的下一个形态会是什么样子?「两百年的角力」则像是为这场变革史画上了一个时间线,引人探究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哪些关键的拉扯与演变,哪些力量扮演了主导或被动的角色。至于「谁将再起?下一个三十年是什么面貌?」,这几个问题则直接抛向了读者,迫使我们跳脱出当下的碎片化信息,去审视那些正在孕育的趋势,去想象未来可能出现的格局。作为一名生活在台湾的读者,我常常感受到世界变局的涟漪效应,从经济的转型、地缘政治的重塑,到社会文化的细微变迁,这一切都让我渴望找到一个更宏观、更具洞察力的视角来理解这些现象。这本书的标题,似乎就承诺了这样一个旅程,一场穿越历史、审视当下、预见未来的深度探索,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第一页,看看作者是如何梳理这一切的。
评分光是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就足以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标题中的「大转型」这三个字,就已经暗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将来临,而「资本主义4.0」更是直接将话题拉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科技日新月异、全球互联互通的时代。我常常在思考,在这个充斥着人工智能、区块链、零工经济等新事物面前,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是否还能维持其原有的形态?它又将如何吸纳和整合这些新的元素?「两百年的角力」这个说法,则为我打开了历史的视角,让我想到从工业革命至今,资本主义是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演变、碰撞,又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想了解,在这两百年的历程中,有哪些关键的转折点?是哪些矛盾和冲突,驱动着资本主义不断向前,抑或是使其陷入危机?而「谁将再起?下一个三十年是什么面貌?」这几个问题,则像是直击灵魂的拷问,迫使我们去审视当下隐藏的趋势,去想象未来三十年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作为一名台湾的读者,我深切地感受到全球化浪潮对我们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因此,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个更宏观、更具洞察力的视角,来理解资本主义的演进轨迹,并为我们即将面对的未来,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和深刻的见解。
评分书名《大转型,迈向资本主义4.0:两百年的角力谁将再起?下一个三十年是什么面貌?》一出现,就如同一个号角,在我的脑海里吹响了变革的讯号。特别是「资本主义4.0」这个词,它直接指向了我们所处的这个充满科技颠覆和全球化浪潮的时代,让我不禁好奇,资本主义究竟会以何种形态在这次浪潮中演进,它又将如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经济等新兴力量融合。而「两百年的角力」则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让我联想到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所经历的无数次经济危机、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的碰撞。我想知道,在这两百年的漫长过程中,究竟是哪些关键性的力量在相互博弈,又是哪些思想的火花点燃了时代的转型?「谁将再起?下一个三十年是什么面貌?」这个问题,更是极具吸引力,它直接挑战了我们对未来的认知,迫使我们去思考那些正在萌芽、尚未显露的力量,以及它们将如何重塑未来的全球格局。作为一名生活在台湾的读者,我深知地缘政治和经济的联动性,深切感受到全球变局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更深邃的视角,去理解这些复杂的现象,并为我们即将面临的未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评分这个书名,一开始就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尤其「资本主义4.0」这个概念,像是为当下这个科技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量身打造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常常觉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资本主义本身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早期的工业资本主义,到现在的金融化、数字经济,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而「两百年的角力」这个说法,则让我联想到过去这段时间里,资本主义在扩张、调整、改革中发生的种种冲突与演进。我想了解,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些关键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它们是如何相互角力,又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谁将再起?下一个三十年是什么面貌?」这几个问题,直击人心。它不仅是对未来的疑问,更是对我们当下行为的警示。在台湾,我们尤其能感受到全球经济变动的冲击,无论是产业升级的压力,还是国际竞争的加剧,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本书的题目,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一个审视历史、洞察当下、预见未来的平台,让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解答这些深刻的疑问,为我们描绘出资本主义的下一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