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一直被当做社会科学的明珠,长久以来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给人的感觉总是枯燥的数字、繁琐的公式、复杂的图表,被禁锢在学术的高墙内。其实并非如此,当你打开本书后,会发现它不仅是通货膨胀,赤字,股票,金融危机……而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能够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日常生活与经济学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不可分,不懂经济学,真是寸步难行。
假若掌握点经济学知识,我们的生活将会因此而改变。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各种具体活动以及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更宏观的事务比如国家大事乃至全球经济。它的理想是帮助人们做决定,让人们生活更理性。当人们每做一个决定,先盘算一下这个决定是否会让他更富裕,不是片面地强调物质上,包括情感上,道德上,传统上,文化上……经济学有解决一切问题的潜质。经济学通常被认为是经世致用之学,懂点经济学无疑会对改善我们的经济状况有帮助。然而实际上,经济学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还能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品质,教会我们如何去获得幸福。这在经济学大家身上可得到论证。美国着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幸福地生活了九十七年,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幸福地度过了九十四年的时光。
经济学,其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平台、分析世界的方式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我们今天处在一个扑朔迷离而又快节奏的社会里,用经济学的眼光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让一切事物真实地呈现在自己面前,并会发现经济学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经济学让我们更深刻地用它去指导我们的生活,教我们不单单是如何理财,如何投资,如何消费,如何看待生活中各种现象,更培养了我们一种看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深刻影响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运用大量生活事例、历史故事,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简洁明了,通俗耐读,让你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着作时的费力和烦躁。即使你未曾学习过经济学,也不会丝毫影响你阅读本书的兴致。无论是你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相信都能从本书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智慧的启迪。希望本书能成为你打开人生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助你更快更好地接近成功!
作者简介
陈先云
经济学专业毕业,一直在研究所里研究社会经济学,对民生很关注,笃信佛教,乐善好施。
第一章 学习平民经济学,开创不一样的人生
一、生活永远离不开经济学18
二、平民经济学教你做选择21
三、想赚钱要学习平民经济23
四、让平民经济学融入生活26
第二章 经济学致富之道,帮你跳脱贫穷行列
一、了解马太效应,走出穷人行列30
二、让钱流动起来,创造更大价值33
三、关注棘轮效应,合理打理生活36
四、机会需要等待,投资还得趁早39
五、人无信不能立,业无信不能兴43
六、不做井底之蛙,富在资讯时代46
七、准确把握资讯,回避逆向选择49
第三章 经济学思维方式,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一、选择:鱼和熊掌之间的权衡取舍52
二、机会成本:两堆稻草间饿死的驴子55
三、边际递减:让人生厌的杰米扬的汤57
四、激励效应: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61
五、比较优势:发现放大自己的优势65
六、看不见的手: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67
七、帕累托最优:生活中的黄金搭档70
八、政府干预:另一只手的威力73
九、稀缺:疯狂的手机号码76
十、效用:朝三暮四的妙用79
第四章 博奕经济学,冲破智慧与人性的迷雾
一、做一头聪明的小猪:智猪理论82
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和博弈85
三、木匠与画家:负和博弈87
四、狭路相逢勇者胜:斗鸡博弈90
五、永远别摘第一朵花:破窗理论93
六、共同知识引发奇怪的推理:脏脸博弈96
七、究竟是谁技高一筹:囚徒困境99
八、海盗如何分金:动态博弈103
九、永远没有最终的赢家:重复博弈106
十、超市排队的智慧:纳什均衡109
第五章 购物经济学,用有限条件学花钱
一、你被价格歧视了吗114
二、警惕越贵越买的吉芬品118
三、节省出来的钱让人开心120
四、节俭为什么会导致衰亡122
五、女性生理期会影响购物慾望126
六、优惠券,更「受惠」的是商家129
七、资讯不对称,买的没有卖的精132
八、引导消费,别让商家赚了你便宜135
九、差别定价,OUTLET的实惠典礼138
第六章 娱乐经济学,让娱乐物超所值
一、「淘、试、侃」:购买物品的「三字诀」140
二、奢侈品:享受有差别生活的代价142
三、信贷消费: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145
四、示范效应:警惕一窝蜂地「赶时髦」148
五、羊群效应:理性娱乐不跟风151
六、免费午餐:酒吧里的花生米154
七、团购:网聚力量,打捞实惠157
第七章 教育经济学,学会如何自我升值
一、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160
二、盘点个人的升值资本163
三、上大学也会有风险167
四、职业培训的投资回报率170
五、公务员热的背后174
六、高学历总会拿高薪177
七、大学学历该不该考研究所180
八、终身学习,关注个人素质短板184
第八章 职场经济学,帮你实现高薪水
一、不可替代性,帮你拿到高工资186
二、不轻易辞职,不轻易换行业190
三、树立个人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192
四、职场成功,不只要努力工作195
五、内卷化效应,警惕职场原地踏步197
六、有效需求,工作不一定专业对口199
七、增加投入,缩小工资差异202
八、美丽善用,赚取高额薪水205
九、播种快乐,获取职场幸福209
第九章 婚恋经济学,发掘幸福原动力
一、人为什么要结婚212
二、恋爱,不能忽略成本216
三、新婚夫妇,要合理安排家务219
四、老夫少妻,婚姻与年龄无关222
五、覆水难收,理性看待失恋225
六、不轻易离婚,离婚也得有资本228
七、门当户对,婚姻才牢靠232
八、用心维护,否则爱情会变质235
九、覆水难收,别把失恋埋心底239
第十章 交际经济学,盘活你的人际资源
一、人为什么会撒谎242
二、做人不能太精明245
三、口碑传播的力量249
四、成功取决于你认识了谁253
五、人在江湖走,还得会送礼256
六、一定要把「面子」当回事259
七、好人是怎么一步步变坏的261
八、人最不能离开的还是人264
九、做人要避免零和博弈268
第十一章 幸福经济学,比财富更重要的是幸福
一、有钱你会幸福吗272
二、不比较,才幸福275
三、幸福只在一念之差278
四、幸福也可以量化281
五、落魄时,抬高自己283
六、未来属于善用闲暇的人287
七、把握幸福含义,快乐面对生活289
八、贝勃定律:意识不到自己的幸福292
九、做人成本低,幸福收益才大296
十、远离幸福的咒语299
前言
经济学一直被当做社会科学的明珠,长久以来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给人的感觉总是枯燥的数字、繁琐的公式、复杂的图表,被禁锢在学术的高墙内。其实并非如此,当你打开本书后,会发现它不仅是通货膨胀,赤字,股票,金融危机……而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能够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日常生活与经济学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不可分,不懂经济学,真是寸步难行。假若掌握点经济学知识,我们的生活将会因此而改变。
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各种具体活动以及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更宏观的事务比如国家大事乃至全球经济。它的理想是帮助人们做决定,让人们生活更理性。当人们每做一个决定,先盘算一下这个决定是否会让他更富裕,不是片面地强调物质上,包括情感上,道德上,传统上,文化上……经济学有解决一切问题的潜质。
经济学通常被认为是经世致用之学,懂点经济学无疑会对改善我们的经济状况有帮助。然而实际上,经济学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还能提高我们的精神生活品质,教会我们如何去获得幸福。这在经济学大家身上可得到论证。美国着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幸福地生活了九十七年,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幸福地度过了九十四年的时光。
经济学,其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平台、分析世界的方式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我们今天处在一个扑朔迷离而又快节奏的社会里,用经济学的眼光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让一切事物真实地呈现在自己面前,并会发现经济学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经济学让我们更深刻地用它去指导我们的生活,教我们不单单是如何理财,如何投资,如何消费,如何看待生活中各种现象,更培养了我们一种看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深刻影响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运用大量生活事例、历史故事,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简洁明了,通俗耐读,让你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着作时的费力和烦躁。即使你未曾学习过经济学,也不会丝毫影响你阅读本书的兴致。
无论是你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相信都能从本书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智慧的启迪。希望本书能成为你打开人生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助你更快更好地接近成功!
第一章学习平民经济学,开创不一样的人生
一、生活永远离不开经济学
「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元前四六九 ~ 三九九年间的古希腊,用希腊文表示为「oikonomia」,是「家计管理」的意思,后用英文翻译为「economics」,我国学者严复曾把它译为「生计学」,翻译成汉语「经济学」的第一人是日本学者神田孝平。经济学的英文是「economic」,指的是家政管理。一般的经济史专家都认为,西方经济分析的鼻祖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而这两位伟大哲人所说的经济学,从一开始,就贯注了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使经济学成为「讲道德」和「讲良心」的科学。
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真正始祖是英国的威廉.配第爵士(一六二三 ~ 一六八七),一个给人看病的医生。他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调查社会经济现象与问题,就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对英国的决策者经常提些经济政策建议。而且他还认为应该尽快就此建立一门新学术,他称之为「政治算术」。其实,从经济学发展历程来看,始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经济学往大了说是「经世济民之学」,往小了说是「经济实惠之学」,人人都能从经济学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宝贝。对个人来说,经济学是一门高明的成功学与幸福学。
萧伯纳,英国着名的戏剧家,一九二五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说过一句名言:「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那么研究人类的幸福也应该是经济学的必由之路和归宿点。
这种幸福感在经济学大家身上可见一斑。美国着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加尔佈雷斯幸福地生活了九七年,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幸福地度过了九十四年的光阴。「从这两位大师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经济学精神对于我们的建设性作用。」
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也是九十四岁高寿,薛暮桥在经济学王国生活了一百零一年。我们会发现:经济学思想巨匠竟然会普遍长寿。回头看萧伯纳的那句名言,我们可以认识到献身经济学研究的人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来源于经济学家用经济学这个工具认清了纷繁复杂的人生与世界。因为拥有「心如明镜」的境界,才使他们心情愉悦,得享高寿。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着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未必比运动员实战水准高,但他能够给运动员以理论、经验和方法,使运动员的技能水准更高。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未必是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但他能给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非常重要的指导。这就是经济学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能解决生活中的疑惑,不仅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还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所以,使人幸福的经济学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停留在经济学家的长篇巨着、经济评论家的艰深高论和难辨真假的媒体评论上,它是平常人触手可及的学问。
二、平民经济学教你做选择
人生时时有经济,生活处处是经济。
当你在完成高中学业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去工作还是去读大学?当大学毕业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继续读研还是去找工作?当参加了工作,有了一定收入后,你需要决定该如何安排你的收入,是消费还是投资?当你拿定主意要去投资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储蓄,还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或者是买房产?当你要开启一段感情生活的时候,你需要判断是不是和恋人在一起很如意?当你结婚生子,居家过日子的时候,你会发现: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度过的。当有一天你面临着选择,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时候,那么你就需要补充点经济学知识了。经济学就是一门有关选择的科学,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决策。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是西方大学里听众最多的选修课的原因所在。
美国经济学家、二○○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其《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每一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慾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同一资源又可以满足不同的慾望。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慾望的决策。但在做选择时,务必请记住:一定要仔细权衡一下你的机会成本,这是提高选择能力需要养成的基本习惯之一。
经济学中还有个重要概念「沉没成本」,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用「沉没成本」分析日常生活,做出理性的选择,可让人获益良多。例如,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接下来会有两种可能结果: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对这两种结果,你会做何选择?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选择时考虑沉没成本。在这个看电影的例子中,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不要考虑是否买买票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选择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选择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对待。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如果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浪费宝贵时间去受冤枉罪。
类似于看电影这样的情况也常出现于其他方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成本利益分析再做出选择,这样会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益处。
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学是一门理性选择的学问,它与人自身最根本的利益息息相关,教人从对自己、对社会最有利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理性且有益的帮助,给我们警示,让我们清醒。
三、想赚钱要学习平民经济
如今,在大多数人眼里,经济学显得沉闷乏味。因为它严肃的外表足以令人望而生畏。即使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教科书,也充斥着定理、模型和统计资料,于是经济学这门本应当经世致用,服务大众的学问,却渐渐远离了我们。实际上这种认识很片面。
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用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中经济规律的理论。当一般人仅仅看到经济中各种问题的现象时,经济学家却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因为只有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经济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经济学的原因。虽然经济学不可能为所有问题都提供现成的答案,但能教会我们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提供的方法、工具、概念和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决策呢?看下面这个例子。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概念叫做「机会成本」,即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比如原来是公务员,年薪二十四万,后来他辞职转行经商,一年赚了五十万,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那么经济学家如何看待呢?经济学家认为,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做出任何决策都要付出代价。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了某个决策就要放弃另一个决策,得到了点什么就不得不放弃点什么,正所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这正是机会成本。转行赚到五十万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
首先,他放弃了公务员每年的年薪二十四万元。其次,他还放弃了公务员丰厚的福利待遇(假设福利待遇价值十五万)。再者,转行需要的资金中有一百万元是自己的储蓄,用自己的资金当然不用支付利息,但也不能存在银行中得到利息,假定利率为每年二%,这样,又放弃了两万元的利息收入。最后,做公务员时,每天八小时上班,工作比较清闲,晚上还可以舞文弄墨,给报刊写点小文章,一年下来有十万元收入,转行后这份闲情没有了,这份收入也失去了。由此可见,虽然得到五十万元,但付出的机会成本是五十一万元,当然是得不偿失。在不考虑机会成本时,认为自己转行赚了,但像经济学家一样考虑到机会成本,就知道转行亏了。
当人们在考虑到机会成本时,所作的决策往往会更明智。例如,硅谷离婚率低,其实这并不是因为硅谷的夫妻们感情好,更重要的是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硅谷创业者来说,把许多时间用在离婚诉讼上,机会成本实在太高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经济学家考虑分析问题的确有高明之处。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决策,而且,整个市场经济的成功也取决于每个人决策的正确性。这样,我们就要学点经济学,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