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台湾,虽然没出现「百年大泡沫」的凄惨景象,但经济急速下滑迄年末已届寒冬,春燕何时到来,固然深受期盼。新的一年会不会每下愈况,甚至于马雅预言的「2012毁天灭地」是否发生,更值得关切。在欧债危机持续,中国经济硬着陆疑虑接续出现,而世人的贪婪、不诚信依然故我,艰苦日子等着继续,这恐怕不是危言耸听,经济停滞加上通货膨胀的「滞胀」局面,近期又有可能来到,台湾住民最好有心理准备,本书提供可贵的资讯和分析,助大家安渡难关。
作者简介
吴惠林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系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访问研究。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台湾经济所)研究员、《经济前瞻》杂志主编。世新大学及台北科技大学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经济发展、产业经济。代表性着作:《经济学的天空》、《人生经济学》、《自由经济大师神髓录》、《飞越黑板经济学》、《台湾自由经济之路》、《生活中的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的表象与真相》、《从凡人到大师》等二十多本专书,另有学术文章专论一百多种,时事评论散见各大报章杂志。
序∕吴惠林
第一章 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展望:面对风起云涌 惊涛骇浪的年代∕卓惠真
区域经济展望
美洲地区
2012年美国经济展望∕吴淑妍
加拿大经济展望∕石孝棨
2012年巴西经济展望∕顾莹华
欧洲地区
欧盟(欧元区)经济展望∕欧阳承新
俄罗斯经济展望∕欧阳承新
英国经济展望∕杨智凯
德国2012年经济展望∕魏逸桦
法国2012年经济展望∕魏逸桦
亚太区域
2012年日本经济展望∕吕慧敏
2012年韩国经济展望∕陈欣怡、温蓓章
东南亚经济展望∕叶华容
印度经济展望∕陈佳珍
2012年澳洲经济展望∕王京明
多边贸易谈判、区域主义与深度整合∕杜巧霞、颜慧欣、李淳
第二章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未来事件前瞻与整体情势综述∕张荣丰、刘柏定
中国的物价-回顾和2012年动向∕郑汉亮
中国内需消费-回顾与展望∕温芳宜
中国外贸情势展望-兼论美中贸易摩擦∕林昱君
中国金融与地方债-问题与展望∕吴明泽
第三章 台湾经济
2012年台湾经济预测∕刘孟俊、彭素玲
高科技、M型社会、失业与福祉∕吴惠林
拨开台湾高学历高失业率的迷雾∕杜英仪、吴惠林
跨越风暴,加速台湾经济与产业之蜕变∕王健全、杜英仪、魏聪哲
编后语
经济寒冬何时了?∕吴惠林
全球经济每下愈况、整年天灾人祸不断的2011年在寒冬中过去了,关键的2012年在跨年晚会倒数声中揭开帷幕。去年欧美债务风暴肆虐,下半年的经济跌势愈演愈烈。新的一年欧债问题是否有解、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甚至于马雅人预言的第五太阳纪于2012年12月21日即将结束,惊心动魄的天毁地灭灾难会不会实现,在在让世人忐忑不安。短期内最令人关切的课题是:经济寒冬何时结束?
尽管人世间愈来愈复杂,影响因素愈来愈多,不确定的程度也愈来愈大。不过,也就是愈来愈扑朔迷离,愈来愈渺小的「世间人」才反而更需要获得有关讯息,而经济预测及展望分析无疑就是重要讯息。
中华经济研究院是重要智库,本身就在从事各项政经议题研究,多年来都定期发布经济预测资讯,并于每年年底定期举办全球经济展望会议。除在会中发表有关预测数字外,本院同仁并对全球、中国以及台湾经济的各种发展趋势和各种重要因素及有关问题,在年底提出研究心得,进而将这些宝贵内容整理汇集成书在下年初出版。既可提供读者知晓事件的来龙去脉,又可作为史料保存。本年依往例出书,将全书作如下安排:
全书分三大章,由全球经济开始,其次看中国经济,最后回到台湾经济。
第一章中,先针对风起云涌、惊涛骇浪的2012年作全球经济展望,再由美洲、欧洲、亚太等地区内各个主要国家的经济作回顾与展望。最后再探讨多边贸易谈判、区域主义和深度整合。
第二章为中国经济,先检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再以未来事件前瞻整体情势综述2012年的中国经济,接着再展望2012年的中国物价,其后再就中国内需消费作回顾与展望,并特别针对美中贸易摩擦下的中国外贸情势作展望,最后就中国的金融与地方债问题作展望。
第三章则是台湾经济,先对2012年台湾经济作预测,其次剖析高科技、M型社会、失业与福祉间关系,接着探讨高学历高失业率的迷思,最后再对如何加速台湾经济与产业之蜕变以跨越风暴作剖析。
编完本书,看过这些篇章之后,感受到全球景气低迷之深,复甦遥遥无期,「停滞膨胀」(stagflation)阴影笼罩,乃以「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作为本书副题。此外,基于经济情势的严峻,以及「2012」毁天灭地的忧疑,但世人还是将希望寄予政府政策,恐怕不切实际,而且投机炒作、人心贪婪似乎未见消褪,反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是在〈编后语〉中,再就「经济寒冬何时了」及2009年热门电影《2012》之地球毁灭预言,又提出分析并得出启示,期盼能趋吉避凶。本书之成,感谢各位执笔同仁及编辑们的通力合作,并希望对读者们有助益!
作为一名在金融行业工作多年的从业者,对于《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这类标题的书籍,我通常会保持一种审慎的兴趣。2012年,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复杂且敏感的时期,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并不稳固,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新的危机。这种背景下,“衰退”和“通膨”成为讨论的焦点,往往是相互交织,甚至是难以调和的矛盾体。我当时关注的,更多的是这些宏观经济因素对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以及投资策略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书名中的“新年代”三个字,则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暗示着,作者可能认为2012年是一个经济转折点,预示着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这种“新年代”的特征,它将如何重塑全球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以及金融体系。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深入的、有数据支撑的分析,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对未来金融市场走势、风险管理以及资产配置的专业见解。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金融市场的深度研究报告。
评分说实话,当时我关注经济新闻,更多的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但《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这个书名,却莫名地让我觉得有点“身边事”的感觉。2012年,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上班族,但物价上涨的感觉是很明显的,去超市购物,常常会发现同样的东西价格又变了,心里总会嘀咕一句“怎么这么贵”。而新闻里说的“经济不景气”,感觉也像是笼罩在我们周围的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受到一种压抑。所以,“衰退”和“通膨”这两个词,对我来说,就是生活成本上升和日子不好过的代名词。而“新年代”这个说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变化,或者说,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当时买这本书,可能更多的是好奇,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衰退”又“通膨”的怪现象,以及这个所谓的“新年代”到底会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复杂的经济概念,让我能够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变成这样,以及未来我们还能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一份对未来生活的好奇探索。
评分我当时对于经济方面的知识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知半解。但《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这个书名,却意外地吸引了我。那时候,台湾的经济状况也受到全球大环境的影响,新闻里充斥着关于出口、汇率、物价上涨的新闻,这些词汇虽然听起来很高深,但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的生活。尤其“通膨”这两个字,让我印象深刻,感觉生活成本好像一直在悄悄地爬升。而“衰退”则像是一种普遍的低迷感,让人对未来就业和收入感到不安。这本书提出的“新年代”这个概念,我觉得非常巧妙。它不像简单的预测,而是暗示着一种结构性的变化,一种范式的转移。我想,作者可能是在那个时间点,观察到了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规律,并试图去解释这种转变。我当时买这本书,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希望能够通过阅读,稍微理解一下那些我看不懂的经济现象,并且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应对生活变化的线索。书名里“展望”两个字,也给我一种希望,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总有可以预见的方向,总有可以准备的策略。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入门级的经济读物,一份探索未知经济世界的手册。
评分那个年代,台湾的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联系是越来越紧密了。当时我刚开始创业,正是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十字路口。《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这个书名,直接点出了我当时最关心的问题。创业最怕的就是经济下行,而“衰退”这两个字,简直就是创业者的噩梦。但更让我感到警惕的是“通膨”的威胁。价格上涨意味着成本增加,利润被压缩,这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当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本书的“新年代”的提法,让我觉得作者可能对未来的经济趋势有更深刻的洞察。我想,作者可能看到了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旧的模式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增长点和新的风险正在浮现。这正是创业者需要去理解和把握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帮助我识别潜在的风险,抓住可能的机会。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如何在这种“衰退通膨”的威胁下,调整企业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份为企业经营者量身打造的战略分析报告。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时代共振感。2012年,那年我刚开始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正是金融海啸余波未平,欧债危机阴影笼罩的时期。当时,关于全球经济的讨论无处不在,新闻播报、朋友聚会,甚至家里的晚餐桌上,都少不了对未来的担忧和猜想。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对那个时期我们共同迷茫心境的一种捕捉和回应。我记得当时许多人都在讨论,这究竟是又一次的周期性波动,还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格局的开端?“衰退”和“通膨”这两个词汇,在当时几乎是形影不离,它们像两只黑色的幽灵,徘徊在人们的视野里,让人难以捉摸。而“新年代”的提法,更是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也激起了一点点想要抓住时代脉搏的好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稍微回忆了一下,大概是那种偏向冷静、理性,又带点前瞻性的感觉,或许是深蓝或墨绿的色调,配上一些图表或者抽象的线条,总之,就是那种一看就让人觉得“嗯,这本书有内容”的感觉。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新年代”的含义,在“衰退”和“通膨”的双重威胁下,又有哪些可能的新方向和新挑战?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对那个特殊年份经济氛围的追溯,一份关于集体记忆的文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