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

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全球经济
  • 经济展望
  • 衰退
  • 通货膨胀
  • 金融危机
  • 2012年
  • 经济分析
  • 宏观经济
  • 投资
  • 风险评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11年的台湾,虽然没出现「百年大泡沫」的凄惨景象,但经济急速下滑迄年末已届寒冬,春燕何时到来,固然深受期盼。新的一年会不会每下愈况,甚至于马雅预言的「2012毁天灭地」是否发生,更值得关切。在欧债危机持续,中国经济硬着陆疑虑接续出现,而世人的贪婪、不诚信依然故我,艰苦日子等着继续,这恐怕不是危言耸听,经济停滞加上通货膨胀的「滞胀」局面,近期又有可能来到,台湾住民最好有心理准备,本书提供可贵的资讯和分析,助大家安渡难关。

作者简介

吴惠林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系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访问研究。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台湾经济所)研究员、《经济前瞻》杂志主编。世新大学及台北科技大学兼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经济发展、产业经济。代表性着作:《经济学的天空》、《人生经济学》、《自由经济大师神髓录》、《飞越黑板经济学》、《台湾自由经济之路》、《生活中的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的表象与真相》、《从凡人到大师》等二十多本专书,另有学术文章专论一百多种,时事评论散见各大报章杂志。

寰宇变革的交响:一部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地缘政治重塑与技术驱动型增长的宏大叙事 书名:寰宇变革的交响:一部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地缘政治重塑与技术驱动型增长的宏大叙事 作者:[虚构作者姓名,例如:亚历山大·范德堡]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世纪之光出版社] 出版年份:[虚构年份,例如:2025年] ISBN:[虚构ISBN] --- 内容提要:重构21世纪中叶的权力版图与生存法则 《寰宇变革的交响》并非对特定年份经济周期的简单回顾与预测,而是一部聚焦于2010年代中期至2030年代初期全球系统性转型(Systemic Transformation)的深度分析著作。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剖析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消散后,世界如何在多重压力与技术爆炸的驱动下,步入一个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后危机时代”。作者摒弃了传统的宏观经济模型预测框架,转而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地缘经济学权力转移”的分析范式,试图揭示隐藏在每日头条之下的结构性变化。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幅关于全球未来走向的复杂图景。 --- 第一部:旧秩序的松动与信任的危机(The Fraying of the Old Order)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冷战后建立的全球化范式(Pax Americana及其配套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伸)是如何在2010年代中期遭遇结构性侵蚀的。作者认为,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未解决根本的财富分配不均问题,反而催生了“资产阶层化”与“技术无产阶级化”的社会张力。 1. “去中心化”的民族主义抬头: 分析了英国脱欧、美国“美国优先”政策的兴起,以及欧洲内部的碎片化趋势,将其视为对全球化过度扩张的反作用力。重点研究了国家主权在面对跨国资本流动和超国家信息网络时的“相对主权”概念。 2. 债务与财政的“新常态”: 探讨了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占GDP比重持续攀升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各国央行在“零利率下限”和“负利率”边缘的政策困境。这不是关于衰退的警告,而是关于“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下,政府如何通过财政赤字来维持社会契约的实证研究。 3. 信任资本的枯竭: 考察了公众对主流媒体、专家意见乃至科学共识信任度的系统性下降,这种“信任赤字”如何成为政治极化和社会运动爆发的底层燃料。 --- 第二部:技术奇点与生产力的悖论(The Singularity Paradox and Productivity) 本卷将焦点从政治经济学转向了科技前沿,探讨了信息技术(IT)和生物技术(BT)的交叉融合如何重塑了全球的生产力曲线和劳动力结构。 1. 数字鸿沟的深化: 作者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AI)和自动化技术(Automation)对中等技能工作岗位的替代效应,并描绘了由此产生的“超精英(Super-Elite)”——掌握算法和数据的少数群体——与更广阔劳动人口之间的财富差距拉大。 2. “隐形”的基础设施战争: 揭示了数据主权和关键矿产(如稀土和钴)供应链成为国家安全核心要素的过程。本书不讨论具体的贸易战,而是分析了各国如何通过投资半导体制造、量子计算和太空通信网络,构建未来经济的“数字高地”。 3. 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 深入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特别是太阳能和储能技术)的成本曲线下降,如何挑战传统化石燃料出口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以及新能源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引发的“绿色殖民”风险。 --- 第三部:新兴大国的崛起与多极世界的形成(The Ascent of Powers and the Multipolar Reality)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地缘政治分析,旨在超越简单的“两极对抗”叙事,描绘一个更加复杂和动态的多极平衡世界。 1. “区域化”的供应链重构: 研究了全球供应链如何从追求“效率最大化”转向追求“韧性与安全”,导致区域贸易集团(如CPTPP、RCEP内部深化)的相对重要性上升,以及关键产业回流(Reshoring)的战略考量。 2. “软实力”的数字化竞争: 分析了文化输出、信息传播和国际标准制定权(如5G、AI伦理标准)如何取代传统军事投射,成为大国间博弈的新战场。重点考察了文化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及其在政治动员中的应用。 3. “全球南方”的集体能动性: 探讨了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中等强国如何利用大国之间的张力,提升自身在国际议程设置中的地位,并成功地推动了多边金融机构的改革呼声。 --- 第四部:社会契约的重塑与人类福祉的测量(Redefining the Social Contract) 本书的第四部分转向了社会哲学和公共政策领域,探讨在技术加速和不平等加剧的背景下,社会如何尝试重新定义“繁荣”和“公平”。 1. 财富的再分配实验: 详细考察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全民基本收入”(UBI)的试点项目进行的概念性辩论和初步实践,分析其在应对自动化冲击中的潜在作用与财政挑战。 2. 教育系统的范式转移: 论证了传统学历教育体系在应对快速变化的技能需求时的滞后性,并分析了终身学习、微证书(Micro-credentialing)和能力导向型培训如何成为新的劳动力适应机制。 3. 心理健康危机与社会连接: 考察了数字生活对人类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社交媒体算法如何加剧了孤独感和焦虑水平,以及城市规划和社会政策如何被要求重新关注社区的“第三空间”。 --- 第五部:复杂适应系统的未来图景(Navigating the Adaptive Future) 在结论部分,作者不再试图提供明确的预测,而是提出了一个框架,用于理解和应对未来十年的不确定性。 1. “黑天鹅”的常态化: 阐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新兴传染病的爆发,以及关键基础设施(如电网、卫星系统)遭受网络攻击的可能性,如何构成了持续性的“冲击波”,要求决策者具备高度的系统弹性(Systemic Resilience)。 2. 治理的迭代: 分析了传统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在处理跨国性、非线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时的局限性,并强调了公私伙伴关系(PPP)的创新形式和公民科技(Civic Tech)在提升政府响应速度中的作用。 3. 选择的时代: 作者总结道,未来并非由单一的力量决定,而是由各国和个体对上述结构性挑战所做的关键选择所塑造。本书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套分析工具,以理解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充满巨大风险,但同时也蕴含深刻创造机遇的“寰宇变革的交响”之中。 --- 《寰宇变革的交响》 是一部挑战思维定势的力作,它迫使读者超越日常的经济波动,直面重塑我们世界的基本结构性力量。它适合所有关心地缘政治、技术哲学、未来经济形态以及全球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者。本书以严谨的学术基础,结合生动的案例分析,为理解即将到来的十年提供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导航图。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吴惠林

第一章 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展望:面对风起云涌 惊涛骇浪的年代∕卓惠真

区域经济展望

美洲地区
2012年美国经济展望∕吴淑妍
加拿大经济展望∕石孝棨
2012年巴西经济展望∕顾莹华
 
欧洲地区
欧盟(欧元区)经济展望∕欧阳承新
俄罗斯经济展望∕欧阳承新
英国经济展望∕杨智凯
德国2012年经济展望∕魏逸桦
法国2012年经济展望∕魏逸桦
 
亚太区域
2012年日本经济展望∕吕慧敏
2012年韩国经济展望∕陈欣怡、温蓓章
东南亚经济展望∕叶华容
印度经济展望∕陈佳珍
2012年澳洲经济展望∕王京明
多边贸易谈判、区域主义与深度整合∕杜巧霞、颜慧欣、李淳

第二章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未来事件前瞻与整体情势综述∕张荣丰、刘柏定
中国的物价-回顾和2012年动向∕郑汉亮
中国内需消费-回顾与展望∕温芳宜
中国外贸情势展望-兼论美中贸易摩擦∕林昱君
中国金融与地方债-问题与展望∕吴明泽

第三章 台湾经济
2012年台湾经济预测∕刘孟俊、彭素玲
高科技、M型社会、失业与福祉∕吴惠林
拨开台湾高学历高失业率的迷雾∕杜英仪、吴惠林
跨越风暴,加速台湾经济与产业之蜕变∕王健全、杜英仪、魏聪哲

编后语
经济寒冬何时了?∕吴惠林

图书序言

  全球经济每下愈况、整年天灾人祸不断的2011年在寒冬中过去了,关键的2012年在跨年晚会倒数声中揭开帷幕。去年欧美债务风暴肆虐,下半年的经济跌势愈演愈烈。新的一年欧债问题是否有解、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甚至于马雅人预言的第五太阳纪于2012年12月21日即将结束,惊心动魄的天毁地灭灾难会不会实现,在在让世人忐忑不安。短期内最令人关切的课题是:经济寒冬何时结束?

  尽管人世间愈来愈复杂,影响因素愈来愈多,不确定的程度也愈来愈大。不过,也就是愈来愈扑朔迷离,愈来愈渺小的「世间人」才反而更需要获得有关讯息,而经济预测及展望分析无疑就是重要讯息。

  中华经济研究院是重要智库,本身就在从事各项政经议题研究,多年来都定期发布经济预测资讯,并于每年年底定期举办全球经济展望会议。除在会中发表有关预测数字外,本院同仁并对全球、中国以及台湾经济的各种发展趋势和各种重要因素及有关问题,在年底提出研究心得,进而将这些宝贵内容整理汇集成书在下年初出版。既可提供读者知晓事件的来龙去脉,又可作为史料保存。本年依往例出书,将全书作如下安排:

  全书分三大章,由全球经济开始,其次看中国经济,最后回到台湾经济。

  第一章中,先针对风起云涌、惊涛骇浪的2012年作全球经济展望,再由美洲、欧洲、亚太等地区内各个主要国家的经济作回顾与展望。最后再探讨多边贸易谈判、区域主义和深度整合。

  第二章为中国经济,先检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再以未来事件前瞻整体情势综述2012年的中国经济,接着再展望2012年的中国物价,其后再就中国内需消费作回顾与展望,并特别针对美中贸易摩擦下的中国外贸情势作展望,最后就中国的金融与地方债问题作展望。

  第三章则是台湾经济,先对2012年台湾经济作预测,其次剖析高科技、M型社会、失业与福祉间关系,接着探讨高学历高失业率的迷思,最后再对如何加速台湾经济与产业之蜕变以跨越风暴作剖析。

  编完本书,看过这些篇章之后,感受到全球景气低迷之深,复甦遥遥无期,「停滞膨胀」(stagflation)阴影笼罩,乃以「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作为本书副题。此外,基于经济情势的严峻,以及「2012」毁天灭地的忧疑,但世人还是将希望寄予政府政策,恐怕不切实际,而且投机炒作、人心贪婪似乎未见消褪,反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是在〈编后语〉中,再就「经济寒冬何时了」及2009年热门电影《2012》之地球毁灭预言,又提出分析并得出启示,期盼能趋吉避凶。本书之成,感谢各位执笔同仁及编辑们的通力合作,并希望对读者们有助益!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金融行业工作多年的从业者,对于《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这类标题的书籍,我通常会保持一种审慎的兴趣。2012年,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复杂且敏感的时期,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并不稳固,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新的危机。这种背景下,“衰退”和“通膨”成为讨论的焦点,往往是相互交织,甚至是难以调和的矛盾体。我当时关注的,更多的是这些宏观经济因素对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以及投资策略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书名中的“新年代”三个字,则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暗示着,作者可能认为2012年是一个经济转折点,预示着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这种“新年代”的特征,它将如何重塑全球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以及金融体系。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深入的、有数据支撑的分析,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对未来金融市场走势、风险管理以及资产配置的专业见解。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金融市场的深度研究报告。

评分

说实话,当时我关注经济新闻,更多的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但《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这个书名,却莫名地让我觉得有点“身边事”的感觉。2012年,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上班族,但物价上涨的感觉是很明显的,去超市购物,常常会发现同样的东西价格又变了,心里总会嘀咕一句“怎么这么贵”。而新闻里说的“经济不景气”,感觉也像是笼罩在我们周围的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受到一种压抑。所以,“衰退”和“通膨”这两个词,对我来说,就是生活成本上升和日子不好过的代名词。而“新年代”这个说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一种社会风气的变化,或者说,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当时买这本书,可能更多的是好奇,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衰退”又“通膨”的怪现象,以及这个所谓的“新年代”到底会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复杂的经济概念,让我能够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变成这样,以及未来我们还能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一份对未来生活的好奇探索。

评分

我当时对于经济方面的知识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知半解。但《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这个书名,却意外地吸引了我。那时候,台湾的经济状况也受到全球大环境的影响,新闻里充斥着关于出口、汇率、物价上涨的新闻,这些词汇虽然听起来很高深,但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的生活。尤其“通膨”这两个字,让我印象深刻,感觉生活成本好像一直在悄悄地爬升。而“衰退”则像是一种普遍的低迷感,让人对未来就业和收入感到不安。这本书提出的“新年代”这个概念,我觉得非常巧妙。它不像简单的预测,而是暗示着一种结构性的变化,一种范式的转移。我想,作者可能是在那个时间点,观察到了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规律,并试图去解释这种转变。我当时买这本书,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希望能够通过阅读,稍微理解一下那些我看不懂的经济现象,并且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应对生活变化的线索。书名里“展望”两个字,也给我一种希望,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总有可以预见的方向,总有可以准备的策略。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入门级的经济读物,一份探索未知经济世界的手册。

评分

那个年代,台湾的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联系是越来越紧密了。当时我刚开始创业,正是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十字路口。《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这个书名,直接点出了我当时最关心的问题。创业最怕的就是经济下行,而“衰退”这两个字,简直就是创业者的噩梦。但更让我感到警惕的是“通膨”的威胁。价格上涨意味着成本增加,利润被压缩,这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当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本书的“新年代”的提法,让我觉得作者可能对未来的经济趋势有更深刻的洞察。我想,作者可能看到了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旧的模式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增长点和新的风险正在浮现。这正是创业者需要去理解和把握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帮助我识别潜在的风险,抓住可能的机会。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如何在这种“衰退通膨”的威胁下,调整企业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份为企业经营者量身打造的战略分析报告。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衰退通膨威胁下的新年代》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时代共振感。2012年,那年我刚开始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正是金融海啸余波未平,欧债危机阴影笼罩的时期。当时,关于全球经济的讨论无处不在,新闻播报、朋友聚会,甚至家里的晚餐桌上,都少不了对未来的担忧和猜想。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对那个时期我们共同迷茫心境的一种捕捉和回应。我记得当时许多人都在讨论,这究竟是又一次的周期性波动,还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格局的开端?“衰退”和“通膨”这两个词汇,在当时几乎是形影不离,它们像两只黑色的幽灵,徘徊在人们的视野里,让人难以捉摸。而“新年代”的提法,更是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也激起了一点点想要抓住时代脉搏的好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稍微回忆了一下,大概是那种偏向冷静、理性,又带点前瞻性的感觉,或许是深蓝或墨绿的色调,配上一些图表或者抽象的线条,总之,就是那种一看就让人觉得“嗯,这本书有内容”的感觉。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新年代”的含义,在“衰退”和“通膨”的双重威胁下,又有哪些可能的新方向和新挑战?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对那个特殊年份经济氛围的追溯,一份关于集体记忆的文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