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台湾数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史,从二次战后以出口米、糖为主的农业社会,到现在人均所得即将突破两万美元,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011年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中,台湾也成为全球第6位,是历年来最佳的名次!这六十年来,台湾到底做对了什么?又有哪些人贡献其中?
在财经部会完整历练四十年的叶万安先生,以亲身的见闻指出,推动台湾经济成长的关键,除了民间企业的兴起与壮大,政府适时解除管制的经济政策亦功不可没,尤以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及「建设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两项政策影响最为深远。这些关键政策能成功推展,背后其实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
首先,专业幕僚需提出经济改革的建议,初步取得主事者认同与支持后,再与相关部会首长商量。有时还需委託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先形成共识,再分别向民意代表沟通与说明。立法实施后,执行上亦会遭遇来自部分机关本位立场的阻力或是既得利益者的抗拒。加上两次石油危机、全球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产业更迭、外交压力等因素,台湾经济从管制到开放的过程中,累积了不少克服困难的经验。
本书先简要说明过去政府採行的经济政策,再探讨当前面临经济问题及其成因,然后就当前经济政策做一分析,并检讨政策执行进度,最后再对未来经济前瞻提出若干看法,值得其他国家参考。
作者简介
叶万安
民国15年出生于南京市,祖籍浙江绍兴。民国37年国立上海商学院银行学系毕业,分别于53年及59年在国际货币基金(IMF)研究所及世界银行经济开发研究所(EDI)各研修六个月。
曾任台糖公司副组长、行政院经安会工业委员会专员、行政院美援会专门委员、经合会综合计画处处长、经设会经济研究处处长、经建会副主任委员,于民国81年5月退休。
曾兼任行政院主计处国民所得统计评审委员会创始委员迄今46年、普查委员会29年;曾先后兼任东海大学、东吴大学、台湾大学副教授17年;曾担任经济日报主笔40年撰社论1,927篇,以及撰写专论一百余篇。
现兼任中华经济研究院政策研究顾问,行政院主计处国民所得统计评审委员会及普查委员会委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