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在台湾社会已流传半个世纪,但经济理论并未在一般社会大众心目中生根、萌芽,甚至正确的经济观念也欠缺。
在台湾,绝大多数都受到相当高的现代教育水准,但是经济盲点仍存于很多层面。它根植在基本观念中,却表现在行事作风上。盲点的存在会误导社会大众对正确知识的判断,甚至会导致效率的降低,成本的提高。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资深经济学者,以四十多年对台湾社会经济的观察与研究,所获心得与反省,针对台湾经济关键问题提出了38个迷思,为便利阅读方便,特将本书分成六篇:
(一)政府篇,如公共政策的盲点;
(二)社会篇,台湾社会潜在的隐忧;
(三)经济政策篇,如台湾经济下沉的根源;
(四)产业篇,如产业政策的盲点;
(五)经济学者篇,如科技产业亟需脱胎换骨?
(六)其他篇,如政商勾结为民主政治必然之恶?
以利大众了解与切身有关的经济问题事例。
国宝级经济学家 于宗先 着
名嘴满天下.院士有几人
经济非玄学.用心看仔细
高科技产业.产学创新机
少子化问题.口号所引起?
M型的社会.毫宅现端倪
经验非万能.政府应谨记
本书特色
国宝级经济学家 于宗先 着名嘴满天下.院士有几人经济非玄学.用心看仔细高科技产业.产学创新机少子化问题.口号所引起?M型的社会.毫宅现端倪经验非万能.政府应谨记
作者简介
于宗先
现职: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国经济企业研究所所长
学历:
美国印弟安那大学经济学博士
经历:
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台大经济系教授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
中央政府经建部门顾问、谘询委员
着作:
《经济预测》
《当代中国对外贸易》
《台湾泡沫经济》
《台湾中小企业之成长》
《台湾土地问题》
专着及中英文论文一百七十余篇
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政府篇
1.公共经济学的盲点
2.经济全球化下,政府应有的思维
3.政府补贴,由谁埋单?
4.执政者的数字承诺
5.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
6.市场失灵,由谁来纠正?
7.台湾的豆腐渣公共工程
二、「物必自腐,而后蛀」:社会篇
1.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
2.台湾社会潜在的隐忧
3.贫富差距两极化的隐忧
4.对M型社会的隐忧
5.论台湾少子化问题
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经济政策篇
1.台湾经济下沉的根源
2.谁主导海外投资的方向
3.朝野对经济现象的认知差距
4.台湾经济是在提升,抑是在下沉
5.画饼充饥的经济愿景
6.意识型态的经济观
7.台商回流究为啥?
8.为何不能忍受3%的通膨率?
9.由谁多吞了台湾的经济成长
10.一般人对「通膨」为何有「谈虎色变」之反应
11.GDP成长代表什么?
四、「毛毛虫蜕变才能成花蝴蝶」:产业篇
1.产业政策的盲点
2.科技产业亟需脱胎换骨
3.「产业政策」是种自慰行为
4.「委外」是个食饵?
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经济学者篇
1.经济学者知多少?
2.经济学者应有的反省
3.统计数据与样本调查
4.谁是经济预测的诸葛亮?
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政商关系:其他篇
1.台湾永续发展的前途:风暴与陷阱
2.台湾是什么?
3.全球化下的自由选择
4.人类的自残行为
5.豪宅面面观
6.政商勾结为民主政治必然之恶?
7.民主VS经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