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岛抒情」的篇章,有芥子早年的挚爱和梦想;亦有中年及以后的执着与现实。他的杂文蕴涵了入世的观点和出世的思维;作品很多充满对社会的警世激情,及蕴藏着宁静致远的禅趣。
作者简介
许芥子
芥子,原名许荣均,字浩然(一九一九──一九八七),菲华资深报人,社会工作者及名作家;出生于晋江,早年就读厦门鼓浪屿名校英华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菲,曾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后服务报界,与菲华名作家杜若(柯叔宝)合编菲华第一本文艺选集「钩梦集」。他才华卓越,纵横菲华文坛;历任早年「菲华文联」常务理事,文艺讲习会主任,「菲华文艺协会」理事;「大中华日报」副刊主编,「公理报」及菲「联合日报」专栏作家与社论主笔。
芥子的新诗颇富音乐性,多首曾为菲华名音乐家谱曲,并于重要节庆由名歌手及合唱团演唱;其他作品被选入海内外文艺选集,如:「钩梦集」、「海」、「菲律滨的一日」、「菲律滨散文选」、「菲律滨小说选」、中华民国「六十年诗歌选」、「文艺桥」、「菲华文艺」、「玫瑰与坦克」及「菲华文学」,及「廿世纪菲律宾华文文学图文志」等书;他一生热心致力推展菲华文艺与社会活动。
主编序 / 施颖洲
序 / 施颖洲
序 「相印集」 / 潘亚暾
代序 缅怀芥子,回忆默社 / 杨美琼
芥子的诗 / 林忠民
第一辑 情韵悠远
抒情篇
梦魂草
无(音匀)的诗
希望
第二辑 随笔杂思
释「三思楼」
永恆的青春
闲话选美
天下母亲皆伟大
追逐名利
陋巷屑语
岛中人语
沙漠也有绿洲
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时代妇女的双重责任
纪念劳动节感言
美化岷市人人有责
第三辑 戏剧
月夜
第四辑 小说
夜曲
第五辑 诗情画意
小诗一束
恋歌
病中
献
年青的神
孤帆
暮烟
故国梦重归
独舞
无题六章
坐看云起
第六辑 评论芥子之文章
芥子散文内的信息 / 蔡惠超
作协首次赏文会 / 学无涯整理
海 / 许冬桥
稜稜峰石 / 本予
生活的诗意 / 赵顺宏
第七辑 忆念芥子
芥子先生行述 / 施颖洲
芥,你走得太快 / 李惠秀
浩气归千古 丹心昭太虚 / 无我
我所认识的芥子 / 陈齐治
吾道渐消沉 / 伯谷
芥子兄的情与爱 / 王伟珍
平凡中见伟大 / 庄杰森
安慰李惠秀文姊 / 杜瑞萍
豆子的话 / 曾文明
旧梦萦回记芥子 / 李惠秀
第八辑 附录
献.孤帆简介 / 李惠秀
作曲家庄祖欣
诗人芥子纪念特辑
墨宝:林启祥
芥子诗词之诗情画意
纪念诗人许芥子
后记 / 李惠秀
施颖洲
菲华文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活动;但有组织的文学运动,成熟的作品,到了一九五○年才出现。菲华文学运动五十年,可以分为两时期:由一九五○年到一九七二年为前半期,一九八一年到二○○○年为后年期,中间隔着无声的军管时期八年。
前半期,军管之前,就作品论作品,菲华作家的诗与散文创作,看到的只有芥子及本予的创作可以永读不厌,传之后人。
芥子与本予,都是感情充沛,风度潇洒,饱读诗词,才华过人的。
芥子的诗与散文,例如收入拙编「菲华文艺」(菲华文艺协会出版的菲华文艺运动六十年总选集)的「无题」、「恋歌」、「抒情篇」、「友情草」,可比至今仍在领导菲华文学运动的本予的「泱漭风云」、「烈士碑」、「芳草梦」、「昏树暝花」,都是菲华文学的瑰宝。
芥子,原名许荣均,又名浩然,出身名门望族。我在芥子追悼会宣读的许芥子先生行述,写出我所知道的芥子,收入本选集,可说是他的小评传。
除了他的作品,芥子少为人知的是他对于菲华文艺运动的多大贡献。
一九五○年,大中华日报副刊邀请菲华前列作家七十二人,举行座谈会,本人提出建议,认为菲华作家应该组成一个总会,被推选为筹备委员会主席,组成菲律滨华侨文艺工作者联合会(简称「文联」)。文联选出的首届常务委员三人,恰巧是同年诞生的,依月序先后是施颖洲,许芥子、柯叔宝。我们三人,连后来做过常务委员的亚薇(故蔡景福),及本予(林忠民),人称文联五杰。芥子夫人李惠秀(笔名枚棯)参加「文联」办的首届文艺讲习班,后来亦当选「文联」理事。
「文联」每年办理文艺讲习班,出版「文联」季刊,演出话剧,招待国外来的文艺作家访问团等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直至一九七二年菲律滨政府宣佈军管才停止(但仍做着文艺运动工作)。这二十多年,文联一枝独秀,是这时期菲华文艺运动主流。芥子,枚棯夫妇为这运动工作,从未中断。
八十年代前夕,菲国戒严,逐渐解冻。一九八二年,出席台北首届世界华文作家会议归来的菲华七君子,推施颖洲为筹备委员会主席,邀请菲华前列作家,共四十八人,为发起人,组成菲华文艺协会(简称「文协」),取代「文联」,挑起「文联」的重担。「文协」成立后,施颖洲,本予连续当选常务理事,直至今日,连同先后当选常务理事的庄良有、莎士(杨美琼),黄珍玲,人称「文协五杰」,「文协」成立后,芥子、枚稔夫妇,都当选理事。芥子一九八七年仙逝,枚稔现仍任理事。他们夫妇做的仍是他们在「文联」时的工作。
枚稔是远大教育学士,终身服务教育工作,是一个杰出的菲华文教工作者。她荣获中国国语学会的金章。她退休时是任职多年的菲律滨中正学院语言中心主任。
文联五杰是创建菲华文坛最为劳苦功高的一群,五人共同驾驶一架波音六○六菲华文艺客机。他们碰巧还有一点相同,都有一个志向相同的贤慧太太:施颖洲与许玉堂(笔名罗玲,有诗刊于「文联季刊」),芥子与枚稔(作品收入本书),柯叔宝与曾润(名书法家曾振仲的姪女),亚薇与洪维琪(国立菲大文学硕士),本予与陈若莉(笔名九华,「文协」秘书长)。
如今,文联五位夫人都还健在,男人却只剩年龄最高的施颖洲和最年青的本予。
芥子枚稔伉俪将永远生活在他们这套书中。
二○○七年十月十五日袁岷市遥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很特别的吸引力,那种淡淡的,像是水彩晕染开的色彩,却又带着一种扎实的厚重感,让我在书店里第一眼就被它抓住了。然后是书名,“相印集”,这个词语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让人好奇是什么样的“相印”,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契合,还是情感的相互投射?而“上卷”和“椰岛抒情”更是勾勒出一种画面感,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热带海岛的阳光、海风、椰林,还有一丝淡淡的忧愁或是怀念的情绪,仿佛都能透过书名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海水咸味和椰子香气。我一直觉得,好的书名是通往作者内心世界的一扇门,而《相印集 上卷 椰岛抒情》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充满诗意和想象的空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一本能够引发读者联想,而不是直白地告知内容的书名,显得尤为珍贵。它不像一些畅销书那样,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眼球,而是用一种内敛而优雅的方式,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否则怎能担得起“抒情”二字?而“椰岛”的意象,又为这份抒情增添了几分地域的特色,或许是作者在某个海岛上的生活经历,又或者是借由海岛的意境来抒发某种共通的人类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个椰岛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又有着怎样令人回味的“相印”。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自由,它没有固定的章节划分,也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更像是一种随意的记录,或者是心灵的独白。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最微小的,却又最能触动人心的情感细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相印”的描写,它不是那种直白的表白,而是通过一系列含蓄的描写,来暗示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比如,书中有一段描写,两个角色在海边相遇,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汇,就仿佛明白了彼此心中所有的想法。这种“默契”的感觉,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我猜想,作者本身一定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并且对情感有着深刻体悟的人。他能够捕捉到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并将它们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体验。书中对“椰岛”景色的描写也充满了诗意,那种热带特有的风情,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看到,海面上波光粼粼,椰林在海风中摇曳。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巧妙融合的写法,让整本书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我平时读的那些小说那样,有明确的起承转合,或者清晰的人物关系。反而是更像一种散文诗般的碎片化叙述,充满了意象和象征。我猜想,作者可能并没有想刻意去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线,而是更侧重于捕捉某些瞬间的情感,或者描绘某些特定的氛围。就像是拼凑一幅画,每一个小小的色块,每一个细微的笔触,都自有其存在的意义,最终组合起来,形成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去细细品味作者的字句,去揣摩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有的时候,我会觉得作者在用一种非常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些没有明说的,反而更让人觉得回味无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特别是与“椰岛”相关的场景。那种热带特有的植被,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以及海风吹拂下摇曳的椰林,都被作者描绘得极具画面感。这种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摹,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气氛,更像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延伸,或者说是他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对话。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巧妙融合的写法,让整本书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那种感觉非常奇妙。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讲故事,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流淌,一种心绪的漫延。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轻易地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常常会在阅读的时候,停下来,望着窗外,思考着书里描绘的情境,感觉自己也置身其中。比如,书中关于海边某个黄昏的描写,那种光影的变化,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湿润气息,都仿佛被作者捕捉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咸味,感受到脚下细沙的温度,甚至能听到远处海鸥的鸣叫。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现在的书籍中是越来越难得的了。而且,作者对于人物情感的刻画也十分细腻,不是那种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冲突,而是更加内敛、更加贴近生活中的真实情感。那些微小的失落,不经意的喜悦,或是悄然滋生的思念,都被作者捕捉并放大,让读者感同身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一种深刻的连接,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经历,都像是自己的影子一样,在我心中留下了淡淡的印记。这种“相印”的感觉,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学意味的梦境。作者的文字非常优美,充满了画面感和想象力。他没有刻意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将笔触聚焦在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和生活中的点滴片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相印”这一概念的探讨,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友情,而是一种更加微妙、更加难以言喻的情感连接。作者通过一些非常含蓄的描写,让读者去体会人与人之间那种心灵的契合。比如,书中有一段描写,一个角色在海边散步,偶然听到远处传来一段旋律,他停下脚步,静静地聆听,仿佛那段旋律正是他内心深处一直以来想要表达的某种情绪。这种“共鸣”的感觉,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我猜想,作者本身一定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人,他能够捕捉到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却又最能触动人心的情感瞬间。书中对“椰岛”景色的描写也十分动人,那种热带特有的阳光、海风、椰林,都被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迷人,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同时又带着现代的清新感。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考究,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像是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富有诗意的比喻和象征,它们让整本书充满了想象空间。比如,作者用“潮汐”来形容人物情感的起伏,用“海风”来象征某种不可捉摸的命运。这些意象的使用,让原本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解读角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反复咀嚼一些句子,试图从中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而且,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也非常好,有的时候,叙事会变得缓慢而细腻,细致地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的时候,又会突然加快,让情节向前推进。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让整本书读起来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我感觉,作者写这本书,一定是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每一个字句,去构思每一个场景。这种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在当今浮躁的文坛中,显得尤为可贵。
评分读完《相印集 上卷 椰岛抒情》,我感觉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漫游。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刻意去描绘宏大的叙事,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和生活中的点滴片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相印”这一概念的探讨,它不是那种直白的表白,而是通过一系列含蓄的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感联系。比如,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一个角色望着另一个角色的背影,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某种情绪。这种看似平淡的场景,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力量,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感,能够让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背影里,看到自己的世界?我猜想,作者本身一定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并且对情感有着深刻体悟的人。他能够捕捉到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并将它们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体验。书中对“椰岛”景色的描写也十分动人,那种热带特有的阳光、海风、椰林,都被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闻到空气中淡淡的椰子香气和海水的咸味。这种将自然景致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的写法,让整本书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叙事小说那样,有着清晰的线索和明确的情节。而是更像一种意识流的表达,充满了跳跃和联想。作者的笔触非常自由,他可以从一个场景瞬间跳转到另一个场景,从一个人物的情感瞬间切换到另一个人物的内心。我猜想,作者可能并没有试图去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更侧重于捕捉某些瞬间的情感,或者描绘某种特定的氛围。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反而让整本书充满了想象空间。我常常需要在阅读的时候,放慢速度,去体会作者的每一个字句,去揣摩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背后所隐藏的深意。尤其是在描写“椰岛”的场景时,作者的笔触更是充满了画面感。我仿佛能看到,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椰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我仿佛能听到,海风吹拂过椰林,发出沙沙的声响。这种对环境的细致描摹,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气氛,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投射,或者是他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对话。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巧妙融合的写法,让整本书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作者的文字并不是那种填鸭式的,而是留下了大量的空间,让读者去自行想象和填充。我常常在读完一段描写之后,会停下来,在脑海中勾勒出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并且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去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这本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相印”的描写,它不是那种直白的表白,而是通过一些非常含蓄的描写,来暗示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比如,书中有一段描写,两个角色偶然在海边相遇,只是默默地对视了几秒钟,就仿佛明白了对方心中所有的想法。这种“不言而喻”的情感,正是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我猜想,作者本身一定是一个非常细腻而敏感的人,他能够捕捉到那些生活中最微小的,却又最能触动人心的情感瞬间。书中关于“椰岛”的描写也充满了诗意,那种热带海岛特有的风情,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花香,感受到脚下细软的沙滩。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巧妙融合的写法,让整本书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评分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所营造出的那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觉得内心涌起一股淡淡的惆怅,但又不是那种令人窒息的悲伤,而是一种非常舒缓、非常耐人寻味的忧伤。这种情绪,就像是海边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留下一片金色的光辉,既温暖又带着一丝离别的意味。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时,非常细腻,他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人物在想什么,而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细节,一些场景的转换,来暗示人物的情感变化。我常常会根据作者的描写,去猜测人物内心的感受,这种互动式的阅读过程,让我觉得非常有参与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相印”的探讨,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友情,而是一种更加微妙、更加难以言喻的情感连接。可能是某个眼神的交汇,某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者某句未曾说出口的话,都能在两个人心灵之间产生共鸣。这种“相印”,让我想起生活中很多似曾相识的情感体验,有时候,我们可能并不认识一个人,但却能在ta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或者在ta的言语中,找到自己一直以来未能表达的心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