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孔子則無《春鞦》,說春鞦不可不說孔子,
且看孔子及孔門弟子如何在列國爭雄時代攪動春鞦大勢……
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曆來沒有人去說;孔子的思想從哪裏來?曆來沒有人去解釋。
《論語》被認為是孔子的思想,於是韆百年來有無數的所謂鴻儒大賢、所謂專傢學者紛紛解說《論語》。然而,他們並不瞭解《論語》的語境,並不瞭解孔子或者他的弟子們是在怎樣的境況下說瞭那些話,所以,他們所能做的實際上不超過說文解字的範疇,換言之,大傢都在望文生義、牽強附會。
孔子是一個人,人非生而知之,人的知識,人的思想,都有他的來源。不懂得孔子的身世,不懂得孔子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的背景,就不可能懂得孔子,也就不可能懂得《論語》。所以我們說,眼下各種版本的《論語》解析都不過是語文老師在翻譯古文。
《論語》是一段段的故事,《論語》是一個過程,它記載瞭孔子思想的演化,記載瞭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之間有趣卻又錯綜復雜的關係。
作者簡介
賈誌剛
非著名小說傢、非知名劇作傢。著有非主流長篇小說《無間盜》、《俠義無道》、《副處長》、《公元5678》等,涉獵官場、武俠、曆史、懸疑、科幻等多領域。其中,《無間盜》(原名《俠兄盜弟》)入為首屆溫世仁武俠小說決賽,另著有電視劇本《山寨》以及暢銷書《說春鞦之一:齊楚崛起》、《說春鞦之二:秦晉恩怨》、《說春鞦之三:晉楚爭雄》、《說春鞦之四:天下大亂》、《說春鞦之五:吳越興亡》、《說春鞦之六:聖賢本色》
1第二四一章 野閤不是野百閤
8第二四二章 沒爹的孩子像根草
15第二四三章 牛的故事
23第二四四章 去他娘的周禮
31第二四五章 鯉魚跳不過龍門
39第二四六章 私立學校
46第二四七章 公款齣國
54第二四八章 老子見孔子
61第二四九章 離婚
68第二五○章 仇恨和陰謀
76第二五一章 三桓一體
84第二五二章 孔子北漂
91第二五三章 孔子的領悟
99第二五四章 陽虎執政
107第二五五章 孔子當官
115第二五六章 孔子升官
123第二五七章 殺少正卯
130第二五八章 斷臂
137第二五九章 墮三都
144第二六○章 炒魷魚
152第二六一章 計畫沒有變化快
160第二六二章 孔門三賤客
168第二六三章 招搖過市
177第二六四章 孔子的謊言
185第二六五章 喪傢之犬
194第二六六章 帶著學生去泡妞
202第二六七章 信仰危機
210第二六八章 挫摺讓人變通
217第二六九章 子路和顔迴
225第二七○章 冉有和子貢
234第二七一章 《詩經》
241第二七二章 父與子
250第二七三章 孔子還鄉
257第二七四章 認清形勢
264第二七五章 子貢齣馬
272第二七六章 好學生
280第二七七章 壞學生
287第二七八章 三好學生之死
294第二七九章 子夏和商瞿
303第二八○章 子路之死
311第二八一章 彆瞭,孔子
320第二八二章 《鬍亂論語》
孔子是誰?誰是孔子?
上帝是誰?誰是上帝?
魔鬼是誰?誰是魔鬼?
上帝隻是一個符號,就如魔鬼也隻是一個符號。上帝和魔鬼都是人類創造齣來的,他們無生無死,無始無終,無原則的好以及無緣由的壞,而這一切都不用解釋。上帝為什麼是上帝?不知道;魔鬼為什麼是魔鬼?不知道。上帝為什麼這麼好?不知道;魔鬼為什麼這麼壞?不知道。
可是,孔子呢?
事實上,幾韆年來,孔子也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叫做聖人。孔子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理,沒有人去探討為什麼。孔子為什麼說這些?不知道;孔子為什麼要這樣說?不知道。
一直到上個世紀新文化運動中「打倒孔傢店」以及後來的「批林批孔運動」,孔子成為瞭另一個符號——魔鬼。於是,孔子成瞭毒害中國幾韆年的曆史罪人,他壞而且絕對的壞。可是,他為什麼這麼壞?不知道。
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如果一個人不是上帝,他也就必然不會是魔鬼。
孔子與上帝或者魔鬼的區彆是,他是一個人。他既不是上帝,也就不會是魔鬼。
而人與上帝或者魔鬼的區彆是,人有生有死,人有始有終,人的好或者壞都不是沒有緣由的,都是可以解釋的。
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曆來沒有人去說;孔子的思想從哪裏來?曆來沒有人去解釋。
《論語》被認為是孔子的思想,於是韆百年來有無數的所謂鴻儒大賢、所謂專傢學者紛紛解說《論語》。然而,他們並不瞭解《論語》的語境,並不瞭解孔子或者他的弟子們是在怎樣的境況下說瞭那些話,所以,他們所能做的實際上不超過說文解字的範疇,換言之,大傢都在望文生義、牽強附會。
孔子是一個人,人非生而知之,人的知識,人的思想,都有他的來源。不懂得孔子的身世,不懂得孔子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的背景,就不可能懂得孔子,也就不可能懂得《論語》。所以我們說,眼下各種版本的《論語》解析都不過是語文老師在翻譯古文。
《論語》不是《聖經》,不是上帝的腦袋裏隨便蹦齣來的各種奇怪想法的總和。《論語》是一段段的故事,《論語》是一個過程,它記載瞭孔子思想的演化,記載瞭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之間有趣卻又錯綜復雜的關係。
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孔子是一個人,所以《論語》不是真理,至少不完全是真理。他也結婚,他也離婚;他也要掙錢養傢,他也夢想榮華富貴;他也記仇,他也感恩;他也喜歡聽話的學生,他也不喜歡故意作對的學生。偶爾,他也會撒謊,甚至也會泡妞。
孔子不是一個完人,他不是神。但是,孔子是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是一個博學的人,是一個勤奮的人,是一個對中國曆史影響深刻的人。每一個中國人的身上都可能流著孔子的血,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裏都必然留著孔子的精神。
從現在開始,孔子不再是故作高深深不可測的聖人,他迴復到瞭一個普通人的特徵,他是一個滿腹經綸又和藹可親的老人,一個愛麵子同時愛給人麵子的長者,他是一個鄰傢大爺。
不保證每個人都會喜歡他,但是會有很多人喜歡他。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
讀完《說春鞦之七:孔子世傢》,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並非是一條單嚮的河流,而是充滿瞭無數的支流與迴響。作者以一種非常宏大的視角,將孔子的個人命運與春鞦時代的宏觀走嚮緊密相連,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是如何孕育齣孔子這樣的思想巨匠,又是如何反過來被他的思想所塑造。書中所探討的“仁”、“禮”、“道”等核心概念,在作者的解讀下,不再是冰冷的學術術語,而是貫穿於無數曆史事件和人物命運的鮮活脈絡。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史料時的審慎與創造力。他並沒有簡單地堆砌史實,而是通過細緻的比對、深入的推理,勾勒齣那些可能存在的,但又難以直接考證的曆史細節。這種嚴謹又不失想象力的寫作方式,讓我在閱讀時既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又不失探索的樂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理解一個偉大的思想傢,不僅要看他的思想本身,更要看他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如何與那個環境互動。
评分這本《說春鞦之七:孔子世傢》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本來以為對孔子和春鞦時期已經有瞭相當程度的瞭解,但這本書卻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那個時代更深邃、更細膩的大門。作者在敘述孔子生平的同時,巧妙地將他置於那個波詭雲譎的時代背景之中,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鮮活、更具人性化的“聖人”。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而是會經曆挫摺、會感到迷茫、會為瞭理想而奔走呼號的普通人。 書中的細節描繪尤為精彩,無論是魯國的宮廷政治鬥爭,還是列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都被作者描繪得絲絲入扣,仿佛親臨其境。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當時禮樂製度的深入剖析,它不僅僅是僵化的規矩,更是維係社會秩序、塑造個體品格的重要力量。通過對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舉止的細緻刻畫,我仿佛能聽到他們當年激烈的辯論,感受到他們內心深處的掙紮與信念。作者的文筆流暢且富有感染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曆史變得生動有趣,讀起來讓人欲罷不能。
评分《說春鞦之七:孔子世傢》是一本讓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的書。作者以一種極具洞察力的筆觸,描繪瞭孔子波瀾壯闊的一生,以及他與春鞦時代韆絲萬縷的聯係。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思想傢如何在亂世中堅守信念,如何與現實進行抗爭。書中所展現的不僅是曆史的事件,更是那個時代的人物情感、思想的碰撞以及對未來的探索。 我尤其佩服作者在處理曆史文獻時所展現齣的功力。他對史料的解讀角度新穎,論證過程嚴謹,讓我對許多曾經熟悉的曆史事件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讓我不再僅僅將孔子視為一個遙遠聖人,而是看到瞭一個真實存在的,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它教會瞭我如何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曆史人物,如何去感受曆史的溫度。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從中汲取智慧的書。
评分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孔子的傳記,不如說是一次對春鞦時代精神風貌的深度挖掘。作者並沒有將孔子孤立齣來,而是把他融入到那個時代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政治格局中。我看到瞭孔子在不同諸侯國之間的遊說,看到瞭他與各國君主、士大夫之間的互動,也看到瞭他在麵對現實的無奈與理想的堅持之間的掙紮。這種全景式的描繪,讓我對孔子的形象有瞭更立體、更全麵的認識。 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孔子弟子們的刻畫。他們不僅僅是孔子的追隨者,更是那個時代各種思潮的代錶。通過對他們的描繪,我看到瞭孔子思想的傳播與演變,也看到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雅緻,讀起來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它讓我重新審視瞭“仁”與“禮”在那個時代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著那個時代的人物命運。
评分《說春鞦之七:孔子世傢》帶給我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種智識上的衝擊。作者對春鞦時期政治、軍事、社會結構的梳理,為理解孔子的思想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一直以為春鞦時期是個亂世,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亂世中蘊含的變革力量,以及孔子在這個變革時代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不是一個被動接受命運的聖人,而是一個積極的改革者,一個試圖以自身思想引領時代走嚮的人。 書中的論述邏輯嚴謹,層層遞進,讓我不禁開始思考,如果當年孔子的思想能夠被更廣泛地接受,曆史的走嚮又會如何?這種“如果”的思考,恰恰是曆史著作的魅力所在。作者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和判斷。他以一種近乎考古般的細緻,挖掘齣那些被歲月塵封的細節,並賦予它們新的生命。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曆史對話,感受那個時代人物的喜怒哀樂,品味他們留下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