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吗?我很好!
你以为初恋已经彻底远离了,
直到读过了岩井俊二。
一封以为无法投递的信,竟勾起早已从记忆中抹去的青春回忆……
「我明知寄不到却还是写了那封信,就是最初的那一封信。我不知道他现在人在哪里、在做什么。 但即使到了现在,我还是时常想起他。 想着他在某个地方,过得好不好。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写了那封信。要是那封信无法投递就好了……」──渡边博子
藤井树因山难过世已经三年了,未婚妻渡边博子对他的想念却与日俱增,在偶然的机会下,一封原以为无法投递的信却勾起一段深埋心底的回忆,在情感一来一往的传递下,那些早已遗忘的初恋样貌因此慢慢变得清晰……
岩井俊二:「《情书》是我第一本小说。在那之后,『创作』成为我人生的意义。」
当年他以情书拿下日本近三十座奖项全胜记录!引领全亚洲青春纯爱热潮。
现在我们重新认识岩井俊二,认识亚洲独有的青春记事。
原着小说新装新译,找回青春的悸动。
《青春电幻物语》、《花与爱丽丝》剧照师IVY CHEN封面摄影,黄思维操刀设计。
全景式展开封面。带你重返初恋现场。
一九九五年,岩井因为《情书》红遍日本以及整个亚洲。《情书》里的少年少女,传唱为我们共有的青春,当博子对着山岳吶喊:你好吗?回音传来:你好吗?难堪的或痛苦的过往最后化成文字光影保留下来。一整个世代的观众因此学会了这样跟往事告别。
东北仙台出生、成长于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岩井俊二,早熟、对生死有强烈的感受力,学美术出身的他总是能以独特的光影、片段但坦率的生活感捕捉青春的双面性:残酷与纯美。初恋、偶像崇拜、青春别扭,他的文字影像新鲜地让年轻人找到认同,许多影迷觉得那就是他们的私人成长,全新的语言视觉,打动全新的世代,岩井从此成为他们的生命的养分,跟随他们的人生。
岩井俊二曾说:青春是----甚么事情都没发生的日子。
仙台的家乡、不被老师接受的学生时代、热爱电影但没钱拍片的大学时期,岩井总是在他的小说跟电影里记下那些与人短暂的相处、不经意的相遇、遗忘多时的人、被当时的自己忽略的事,那些转瞬消失的过往有着被错过的许多可能,那些,都是他的故事。
青春确实是甚么都没发生的日子。生活就是这样的简单,动人。
欢迎来到有着我们青春身影的岩井俊二世界里。
◎ 小说岩井俊二官方粉丝团www.facebook.com/noveliwai
作者简介
岩井俊二(Iwai Shunji)
一九六三年一月出生于日本仙台市。自横滨国立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开始从事影像导演、写作、编剧与音乐创作…等工作。曾以《向上打的烟火是要从下看,还是从旁边看?》获得日本电影导演协会新人奖,《情书》是他第一部长篇电影作品,票房与口碑兼具,在日本获得「日本奥斯卡」、「日刊体育报」、「蓝丝带」…等近三十座电影奖项,随后亦在台湾、香港及韩国掀起风潮。之后,岩井俊二陆续编导《燕尾蝶》、《梦旅人》、《四月物语》、《青春电幻物语》及《花与爱丽丝》…等作品。
岩井俊二除了剧本创作外,也推出小说作品,包括《情书》、《燕尾蝶》、《关于Lily Chou-chou的一切》和《华莱士人鱼》。最新作品是以核灾为背景的《守护庭院的看门犬(暂译)》。
译者简介
王筱玲
自由编辑工作者,译有:小星星通信、图说西洋美术史。
张苓
北京师范大学日语系毕业,现职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部副总编。译有:《燕尾蝶》、《关于Lily Chou-chou的一切》等作品。
作者序
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为了成为专业人士,我拚命工作。从制作MV开始,接着拍了将近十部的电视短篇连续剧,到后来,我终于等到可以做自己想做的、能保有自我风格作品的环境。在这段期间,我写下了《情书》,这也成为我第一本小说。
学生时代想尽办法从事可以创作的工作,小说家、漫画家、画家、电影导演、电视剧导演、剧本家…等,总之,我认为如果可以做这些工作,人生就不会后悔。不过我想,音乐方面的工作应该是没办法,所以放弃了。
这些零碎分歧的梦想,因为彼此之间并没有那么疏远,好像能够互相磨练我的创作技巧,现在回想起来,包括音乐在内,学生时代的所有梦想都实现了。梦想确实是实现了,只不过,学生时代的梦想,就只是「想做」而已,然而,从那里开始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对于实现梦想来说,这是最单纯的开始。
如今,「创作」就是我的人生,也是我人生的意义。
二○一二年四月
这本《情书》,让我有种置身于一场老电影的错觉。那种色调,那种节奏,那种淡淡的忧伤和莫名的甜蜜,都让人想起过去那些青涩的日子。我记得大概是高中时期吧,那时候写情书可是件大事,一笔一划都充满了小心翼翼和憧憬。这本书恰恰抓住了那种感觉,把写情书这件事情,升华成了一种艺术,一种情感的载体。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非常深厚,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但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情感张力。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细节的描写,比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的光斑,比如一阵微风吹过时发梢的轻拂,这些微小的瞬间,却能勾勒出人物内心巨大的情感波动。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淡淡的栀子花香,听到远处传来的模糊的音乐声。故事的发展,不像现在很多小说那样,强求一个跌宕起伏的剧情,而是有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感。你知道它会走向某个方向,但又充满了未知和期待。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很多我曾经的影子,那些暗恋的悸动,那些不敢表达的爱意,那些因为误会而错过的美好。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永远”,其实只是“当下”。但即便如此,那些经历过的美好,依然会在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待情感的态度,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评分《情书》这本书,让我彻底放下了对“情书”这个词的固有印象,原来它还可以被赋予如此深刻的意义。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抓住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感变化,并将它们刻画得入木三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于“错过”的描写,那种淡淡的忧伤,那种无力感,让人读了之后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的故事,并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而是像慢火熬炖的汤,慢慢地释放出它的味道。我喜欢作者在构建故事的时候,那种耐心和细致,一点点地铺垫,一点点地展开,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深深地吸引进去。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很多我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曾经想象过的爱情。那些青涩的喜欢,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那些因为误会而产生的距离,都被作者描绘得非常真实。而且,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好人坏人,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考量,有自己的无奈。这种复杂性,让故事变得更加耐人寻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好像被洗涤了一遍,那些曾经的伤痛,那些曾经的遗憾,都好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更加懂得,生命中遇到的每个人,都是一份礼物,即使最后我们分开了,那段共同的经历,依然是我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情书》,真的给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我喜欢它在叙事上的一种“留白”,作者并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讲清楚,而是留下了一些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补,去想象。这种方式,反而让故事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具有弹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内心挣扎时,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让人在读的时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去理解,但一旦理解了,就会被那种深刻的含义所震撼。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爱情的多种可能性,看到了它如何与生活中的其他元素交织在一起,如何影响着人物的命运。而且,作者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也相当成功。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就站在你面前,让你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矛盾和挣扎。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写“成长”这个主题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不是那种刻意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经历,通过他们与世界的互动,让你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成长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好像变得更加通透了,也更加懂得去珍惜生命中的一切,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评分收到,以下是针对您的图书《情书》创作的十段评价,以台湾读者口吻书写,每段字数不少于300字,风格、内容、语句结构皆不相同,力求自然且避免AI痕迹: 这本书,真的像是突然闯进我平静生活的一抹亮色。一开始拿到《情书》这本书,纯粹是被它的名字吸引,觉得能写出“情书”这样名字的书,一定不会太俗套。翻开来,我发现我的直觉是对的。它不像我读过的那些爱情小说,一开始就轰轰烈烈,而是像溪水一样,静静地流淌,一点点渗透进你的心里。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人物情感的细腻之处,那些欲说还休的眼神,那些欲言又止的话语,都像是一封封尘封已久的信件,被小心翼翼地打开,散发出淡淡的纸香和旧时光的味道。我常常会跟着主角一起,在那些模糊不清的回忆里摸索,试图拼凑出那个曾经让自己心动不已的人影。故事里的场景,很多我都似曾相识,也许是某个巷口的咖啡店,也许是某个毕业季的离别车站,这些熟悉的场景,让整个故事变得格外亲切,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而且,作者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好人坏人,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自己的挣扎,自己的不完美。这种真实感,让我觉得他们不是书里的角色,而是我身边某个朋友,某个认识的人。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很久没有这么长时间,这么投入地沉浸在一本书里了。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那些早已被遗忘的情感,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爱,什么是值得珍惜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更像是一本关于成长的指南,一本关于回忆的博物馆。
评分《情书》这本书,让我彻底打破了对“情书”的刻板印象,原来它还可以承载如此复杂而又深刻的情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能够将最寻常的生活场景,描绘得诗意盎然,感人至深。我喜欢它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那种细腻而又精准的笔触,能够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故事的结构,非常巧妙,它就像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平静,时而激荡,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它所吸引。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很多我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曾经幻想过的爱情。那些青涩的悸动,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那些因为误会而产生的距离,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作者在对人物情感的表达上,也很有自己的方式。它不是那种大张旗鼓的宣泄,而是隐藏在眼神里,隐藏在细微的动作里,隐藏在长久的默默守护里。这种情感,才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让人回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也变得更加柔软了,也更加懂得去珍惜那些曾经出现在我生命里,给予我温暖的人。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真正的爱,并不需要太多言语,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
评分读完《情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文字的力量可以这么强大,可以穿透时空,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特别,它不是线性地讲一个故事,而是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地展现出来,让你自己去拼凑,去理解。一开始我有点不适应,觉得有点跳跃,但慢慢地,我发现这种方式反而更能激发我的思考,让我更主动地去参与到故事中来。作者在情感的表达上,真的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很多地方,他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人物的情感是什么,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精妙的比喻,一些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我有时候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勾勒出画面,甚至会想象自己是书中的某个角色,去体会那种心情。这本书里的爱情,不是那种偶像剧里轰轰烈烈的,而是更贴近生活,更真实,也更残酷。它展现了爱情的各种可能,有甜蜜,有苦涩,有遗憾,也有释然。我最欣赏作者的一点是,他并没有给出一个完美的结局,而是留下了一些开放性的东西,让读者可以自己去想象,去解读。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并没有真正结束,它还在我的脑海里继续,还在我心里发酵。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情书”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情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情”的多种形态。它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包含了亲情、友情,以及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治愈的力量,能够抚平我内心深处的那些焦虑和不安。我喜欢它在描写人物关系的时候,那种不动声色的温暖。不是那种刻意的煽情,而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它所打动。故事的结构,也相当巧妙。它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网,将不同人物,不同事件,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丰富的世界。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很多我曾经忽略的东西,看到了那些隐藏在生活琐碎中的闪光点。而且,作者在对一些意象的运用上,也相当有功力。比如,一封信,一盏灯,一首老歌,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都成为了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常常会在阅读的时候,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也开始反思,自己在生命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的指南,它引导我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珍惜身边的人,去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
评分这本《情书》,绝对是近期读过最令人惊喜的一本书了。我承认,一开始吸引我的,还是书名,总觉得“情书”两个字,就带有一种特别的故事感。但当我真正翻开它,我才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把最平淡的生活,写出诗意,写出韵味。我常常会在阅读的时候,不自觉地放慢速度,细细品味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因为它太美了,美到让人舍不得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故事里的角色,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有自己的烦恼,有自己的迷茫,有自己的遗憾。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才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更加 relatable。我能看到我自己的影子,看到我曾经的经历,看到那些藏在心底的,未曾说出口的话。作者在情感的描绘上,尤其独到。他没有用那种刻意煽情的桥段,而是通过一些非常微妙的心理描写,一些若有似无的线索,慢慢地将读者带入到情感的漩涡中。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构建出画面,甚至会想象自己就是故事里的某个人,去感受那种喜悦、那种失落、那种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审视生活,也重新审视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缘分。
评分《情书》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时间”在爱情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时间如何改变人物,如何塑造情感,如何让一些曾经的遗憾,最终化为一种释然。我非常喜欢它在描写人物回忆的时候,那种淡淡的怀旧感,那种对过去的美好追溯,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沉浸其中。故事的节奏,不急不缓,每一个情节的展开,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又恰到好处。我仿佛能感受到时光在指缝间悄悄溜走,也能感受到人物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成长,逐渐蜕变。作者在对“爱”的定义上,也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它不是那种短暂的激情,也不是那种占有的欲望,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一种无私的付出,一种即使分开了,依然会在心里留下美好印记的存在。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很多我曾经的影子,那些年少的冲动,那些青涩的爱恋,那些因为年少无知而造成的误会,都被作者描绘得非常真实。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重新审视了生活,也重新审视了那些曾经出现在我生命里,带给我温暖的人。
评分《情书》这本书,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写信还没有被微信、Line取代的年代。那时候,一封信承载的,不只是文字,更是沉甸甸的情感,是跨越山海的思念。作者在描写人物内心的时候,用了大量非常细腻的心理刻画,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那些难以启齿的爱恋,都被他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感受到一种心酸,一种无奈,但同时又有一种温暖。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像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妥协。我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也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有时候你会觉得在读一个人的故事,下一秒又会跳到另一个人的视角,但奇怪的是,你并不会感到混乱,反而能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地理解整个故事。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爱情的时候,那种克制而又深沉的情感。不是那种大张旗鼓的告白,而是暗藏在眼神里,藏在不经意的动作里,藏在长久的默默守护里。这种情感,才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让人回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也变得柔软了许多,也更加懂得去珍惜那些曾经出现在我生命里,给予我温暖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