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句法新論(上)

華語句法新論(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華語語法
  • 現代漢語
  • 句法學
  • 語言學
  • 語法研究
  • 理論語言學
  • 中國語言
  • 學術著作
  • 語言分析
  • 語用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句法又稱為語法,是一門研究句子結構的學科,在語言分析及語言學習上佔有核心的地位,與其他語言學門的關係十分密切。本書著重在華語句法的描述,介紹句法分析的基本概念,用這些概念來說明華語的特徵、句子結構、特殊句式,討論句法與語意的互動及句法與詞匯的關係等。期能透過這些基本概念及句子結構的描述,來幫助華語教師提供給華語學習者更好的句法解釋。

  ◎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ries」
  策劃:董鵬程先生∕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主編:柯華葳教授∕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 全球華語文教師的最佳指導書
  本叢書集結颱灣數十位優秀華語文學者專傢費時二年完成,充分展現颱灣優質華語文教學實力。編選主題涵蓋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與整閤各層麵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以及實務部分的多媒體華語教學、第二語言課室研究等,是一套係統而完備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最佳叢書。

作者簡介

張郇慧

  颱灣颱北市人。1991年獲美國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
  現任颱灣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言學係副教授。
  研究包括現代漢語語法、語言教學、南島語言研究。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曾誌朗
叢書序之一 ── 緣起 董鵬程
叢書序之二 ── 編者序 柯華葳
自序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命題內容
1.2.1 動詞與句子的意義
1.2.2 動詞意義與必要齣現的名詞詞組
1.2.3 其他可擔任命題內涵的詞
第三節論旨角色
1.3.1論旨角色的指派
1.3.2論旨角色的標記
1.3.3論旨角色與句法關係
1.3.4其他的論旨角色
第四節中心語與修飾語
1.4.1中心語、修飾語與意義的關連
1.4.2修飾語、補語及詞序
第五節總結

第二章 詞類劃分
第一節 詞類範疇
第二節 如何分辨詞類範疇
2.2.1 動詞與名詞的區分
2.2.2 形容詞
第三節 語法範疇是什麼?
第四節 詞類間的差異
第五節 名詞動詞的次分類
2.5.1 動詞次分類
2.5.2 名詞次分類
第六節 其他的次要詞類
2.6.1介詞
2.6.2副詞
2.6.3代名詞
2.6.4分類詞
2.6.5連接詞
2.6.6否定詞
第七節詞組範疇
2.7.1名詞詞組
2.7.2動詞詞組
2.7.3介詞詞組
第八節總結

第三章句子結構
第一節 句式與句式間的關係
第二節 構式類彆
第三節 句子結構與語法功能
3.3.1 主語
3.3.2 賓語
3.3.3 主題
第四節 詞序
3.4.1 詞序與其他詞組的關連性
3.4.2 時間次序原則
3.4.3 層次關係
第五節 詞序與語法功能的關係
3.5.1主謂結構
3.5.2動賓結構
3.5.3動補結構
3.5.4並列結構
3.5.5偏正結構
第六節總結

第四章 華語疑問句與否定句
第一節疑問句
第二節 否定句
第二節總結

第五章 華語特殊結構
第一節 「把」字句
第二節 「被」字句
第三節 動詞重復
第七節訊息內容與句法結構的互動
5.4.1動詞前後之地方副詞
5.4.2地方詞反置
5.4.3存在句「有」字句的不同句式
5.4.4「是……的」句
第五節總結

第六章 句法與詞法語意之間
第一節句法的連結
6.1.1時貌
6.1.2語態 Voice
6.1.3情態 Mood, Modality
第二節 句法與語意間的互動
6.2.1 復數名詞與動詞間的和諧
6.2.2 主語名詞與動詞間的語意選擇限製(selectional restriction)
6.2.3 分類詞名詞間的和諧
6.2.4 名詞格的錶現
6.2.5 動詞與時貌間的和諧
6.2.6 副詞與否定詞的和諧
第三節 句法與語意間的不對應
第四節 詞匯與句法
6.4.1 動詞類彆及次分類限製
6.4.2 選擇限製
6.4.3 名詞的類彆
6.4.4 離閤動詞跟句法的關係
6.4.5 凝固型詞匯
第五節 總結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讓先進的知識,充實華語文的教學

  幸虧我們有董鵬程先生,華語文的教學和研究,纔有可能在情勢最惡劣的日子裏苦撐過來。我每次看到書架上那一大冊又一大冊的華語文教學與研究的叢書,都會有一陣激動。數十年內,董先生靠一己薄弱的力量,號召周邊的友人一齊努力,動員海內外的專傢學者把當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華語文的心得寫成論文,再四處去張羅齣版的資金,將這些論文付印成冊,就是要把最先進的華語文教、研知識傳播給所有教華語文的老師,讓他們有所藉鏡,以提升教學的效能與品質,數十年如一日,真是令人感佩!

  如今,我的書架上,又要有一大冊要擺上去瞭,我有幸先看到初稿,很多知名學者的專著都收藏在內,而且從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到實際課堂上的應用,從教材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多媒體實驗,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而且學術的深度夠,論述的嚴謹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教學經驗的說明,比起幾年前的功力,又是增強瞭許多。我學到好多很有啓發性的教學方式,對華語文認識,也更深瞭一層。希望這本知識集成,會幫助所有對華語文教學和研究有興趣的人。還是一句話:「董先生,謝謝你。」

曾誌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叢書序之二──編者序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又有專書齣版瞭。這一次規模更大,參與的人數更多,照顧的層麵也更廣。

  全球想要學華語文的人數從來沒少過,師資不足一直是個問題。因應需求,國內華語文教學或是應用華語文相關係所紛紛成立,華語文教學專業教科書需求因此産生。華文會董祕書長鵬程先生對華文推廣念茲在茲,看到培育華語師資教材方麵的需求,以及颱灣此領域相關教授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可供參考,乃規劃本係列華語文教學和研究叢書,邀請國內相關學者共襄盛舉。

  係列叢書規劃由基礎語言分析如漢語語言學、華語句法、詞匯到教學實務。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閤各層麵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此次參與撰寫學者們在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中皆是佼佼者。他們以過去研究為基礎,搭配實務上的觀察與反省,或是編寫或是著作,使本叢書得以完成。

  兩年前,董祕書長和我先擬一個叢書初步架構,由其開始邀約學者。第一次開會,就每位學者專長與擬撰寫主題進行溝通。爾後,作者們提齣一份寫作大綱,並以2009年第九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會議時間為齣版時間。學者們皆體認這一份工作的重要性與時效性,無異議同意寫作時間錶與撰寫格式。為避免其中有過多重疊,由我略加調整學者所提齣大綱中疑似重疊處,由董先生進一步與作者溝通,徵得同意,大綱於是底定,學者們開始撰寫。為確保進度,華文會於期中再一次邀約作者們餐敘,並針對部份稿件內容再一次就可能重疊處協商。

  一開始寫書時,我們即告知作者們,為使書更顯其專業,完稿後會送審。今年春天部分作者如期交稿,我們陸續邀請不同學者審查,審查後作者再修稿。這係列著作以及動員都是為更深刻耕耘華語文這塊園地。其中董祕書長的遠見及他多年全心全力的投入,感動學者願意執筆,成就今天這番事業。

  忝為編輯,特彆感謝下列審查委員以學術之名,為叢書把關。前九冊分彆由鄭錦全院士、李英哲教授、鄭昭明教授、湯廷池教授、鬍誌偉教授、葉德明教授、姚榮鬆教授、黃美金教授、柯華葳教授審查。

  叢書籌劃編輯過程中,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在董鵬程祕書長的領導下,所有工作人員全力以赴,一併緻上謝意。

主編◎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華語句法新論(上)》這本書,我可以說是一口氣讀下來的,雖然書中內容很豐富,但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有吸引力。我一直對漢語中的“語力”和“語勢”之類的概念很感興趣,雖然這些概念在一些語法書中被提及,但總感覺不夠係統和深入。這本書在這方麵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這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並且通過大量的例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動詞”和“名詞”在句子中的作用的分析,它打破瞭我之前的一些固有認知,讓我對漢語的句子結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的一些分析,甚至讓我開始重新審視一些非常基礎的語法概念,並産生瞭新的理解。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我感覺自己以後在學習和使用漢語時,會更有方嚮感和條理性。

评分

《華語句法新論(上)》這本書,說實話,我一開始接觸它的時候,內心是帶著一絲忐忑的。畢竟“新論”兩個字,總讓人聯想到那些晦澀難懂、充滿各種符號和理論的學術專著。但當我真正翻開第一頁,我的擔憂就煙消雲散瞭。作者的寫作方式非常巧妙,他沒有上來就拋齣一堆復雜的術語,而是先從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語言現象入手,循循善誘地引導讀者進入他構建的理論世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時態”和“體”的討論,書中對這兩個概念的界定和區分,比我之前學過的任何一本教材都要清晰和透徹。我經常會拿它和自己的一些學習經驗進行對比,發現書中提齣的觀點,能夠解釋很多我曾經感到睏惑的問題。而且,書中舉例非常豐富,都是貼近實際的中文句子,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書中的理論。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在漢語的海洋裏進行一次深入的探索,讓我看到瞭許多之前未曾留意過的島嶼和暗礁。

评分

這本書,我真的要好好誇一誇。我之前對漢語語法一直有一種“感覺”,但總覺得不夠係統,不夠深入。《華語句法新論(上)》的齣現,正好填補瞭這個空白。作者在書中提齣的關於“語序”和“信息結構”的觀點,對我來說是顛覆性的。我從來沒有想過,看似靈活多變的中文語序,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深刻的邏輯。書中的一些論證過程,雖然邏輯嚴密,但作者的語言錶達卻非常平實,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反而有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不同類型句子結構的分析,他能夠清晰地揭示齣不同結構之間的內在聯係和區彆,這對於我這種想要提升自己語言錶達能力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文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仿佛打開瞭一個新的維度。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說話和寫作方式,嘗試著去運用書中提到的一些概念,效果齣乎意料的好。

评分

讀完《華語句法新論(上)》,我真是百感交集。剛拿到書的時候,就被它厚實的體量和深邃的書名吸引瞭,心想這下有得啃瞭。我一直對漢語的底層邏輯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我們每天說的話,背後一定隱藏著一套精妙的規則,隻是我平時不太會去細究。這本書給我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它不僅僅是羅列規則,而是試圖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和解析華語句法。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一些傳統上被認為是“例外”的句法現象的分析,他總能找到一條綫索,將它們納入一個更宏觀、更自洽的理論框架。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真的讓人嘆服。而且,書中使用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點,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流暢,讀起來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理論應用到自己平時寫作和閱讀中,發現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地方都豁然開朗瞭。比如,書中關於“主語省略”的討論,讓我對中文的語境依賴有瞭更深的理解。總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會的佳作。

评分

不得不說,《華語句法新論(上)》這本書,讓我對漢語語法産生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覺得,漢語作為一門分析語,它的句法結構和印歐語係有著很大的不同,但具體的差異在哪裏,我總是說不清。這本書就給瞭我一個非常清晰的解答。作者在書中對漢語的“謂語中心”和“主語中心”的對比分析,以及對“施事”和“受事”的界定,都非常到位。我記得我曾經在一篇論文的寫作中,就因為對句子成分的理解不夠透徹而反復修改,如果當時有這本書,可能就不會遇到這樣的睏難瞭。書中還詳細討論瞭漢語中一些特殊的句式,比如“把”字句和“被”字句,並給齣瞭非常有說服力的解釋。我感覺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漢語語法的迷宮中找到瞭清晰的路徑。這本書不僅讓我理解瞭漢語為什麼這樣錶達,更讓我對漢語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