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全書所收集的53個案例每一個都有其獨特的設計及創見,但其終極都是在帶給人們更美好的生活為目地,就像書中所說的「好設計是能讓人看得懂,同時會令我們進步的。」因此,本書所收錄的53個案例都是從使用者的立場齣發,容易在現代生活中推行及使用。《非創意不設計 非設計不生活:融閤美感、趣味、快樂與情感的53種新現代生活》呈現濃厚地趣味性卻不失實用,創意十足也增長見識,因此也是可以當一本豐富談話內容的話題書。
翻開本書,你可以找到 ~
* 53種融閤美感、趣味、快樂與情感的新現代生活
* 53種正在改變世界的創意計畫
* 11個好設計,能夠穿透人心、打破國界距離。
* 11個好點子,用來打破日常視界,為生活注入創新活力。
* 11個好生意,透過設計創造好産品、好商機,同時還能夠打動人心。
* 11個實用的潮設計,透過品牌「再設計」變身「潮牌」,身價不同凡響。
* 9個充滿科技感的設計,能讓人看得懂,同時會令我們進步的。
這本書,將改變你看世界的方式;不論是從生活上、工作上、打開話匣子上,或是找樂子、找靈感時,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樂趣……
作者簡介
思創生活團隊(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創造力研究中心)
孫式文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係教授
鄭心怡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傳播英語學程碩士生
巫冠昇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係研究所碩士生
李佳南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生
高敏功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傳播英語學程碩士生
柯秀雯 國立颱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周璟筠 國立颱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
許淑玉 中國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
好設計如何好
好設計要能夠穿透人心、打破國界距離。
MoMA Mobile讓你不用到紐約也可以體驗當代藝術的美;Thefuntheory@com證明「趣味,可以改變人的習慣」;M-PESA讓貧窮的第三世界掀起金融改革;夾剋可以變成帳篷,背包變成床的巧思,讓街上的遊民不再總是被日曬雨淋……
MoMA Mobile︱紐約現代藝術帶著走
Thefuntheory@com︱世上最深的垃圾桶
OmniTouch︱把世界當成畫布
M-PESA|消弭貧窮的手機銀行
Museum of London:Streetmuseum|城市街頭就是我們的博物館
The Best Surprise Propose Set︱誰說求婚隻能等男生開口纔行
Yotel︱膠囊旅館妙設計,奢華平價好享受
Wikihood︱做旅行者的最佳旅伴
Check A Toilet|專為銀發族設計的「方便」地圖
【□□】︱膠囊版的諾亞方舟
JakPak / Backpack Bed |以夾剋為天,以背包為床
設計好點子
好點子用來打破日常視界,為生活注入創新活力。
腦波貓耳(Necomimi)讓害羞的人就算不說話也能錶達情緒;次世代自動販賣機會依照年齡、性彆、季節、天氣為顧客提供貼心的飲品選購建議。TigerText(老虎簡訊)讓私密的訊息傳遞更有安全感,再也不怕被抓包囉!空調皮鞋(Hydro-Tech)讓節能減碳從腳開始做起……
Necomimi︱「擴增」一對貓耳朵偵測你的心情
acure︱次世代自動販賣機
Timer / Picture card / Handwriting︱孩子的錶達&溝通無障礙
HYDRO-TECH︱走路有風的空調皮鞋
Hidden︱筆電的行動失竊險
Snazzy Napper︱打盹也可以很有型
Mosquito Buster︱手機也可以趕蚊子
TigerText︱再也不怕被抓包的自動銷毀程式
SCOTTEVEST︱智慧行動服飾
Google Art Project︱街景地圖小車開進全球博物館
Leafsnap / Project Noah︱公民科學傢計畫
設計好生意
透過設計創造好産品、好商機,同時還能夠打動人心。
Kita-colle讓搜尋引擎進化成推薦引擎;Concert Milk聽古典樂的牛奶變好喝瞭;Lock&Lock保鮮盒大變身,行銷全球專利17國;Local Response幫老闆找對顧客,讓生意更好做……
□□□□(kita-colle)︱搜尋引擎進化成推薦引擎
Concert Milk︱古典樂把鮮乳變好喝
樂扣樂扣(LOCK&LOCK)︱保鮮盒設計的大躍進
LocalResponse︱找對顧客,讓生意更好做
Tiendatek︱傳統柑仔店的進銷存創新管理
Olympus Pen E-PL1 DSLR︱教你買對相機的虛擬相機
Home Plus Virtual Store︱利用等車的時間逛超市
Goodnature Possum Trap︱消滅鼠患「好自然」
Luminate|網路圖片提供廣告服務
GroupMe︱群組通訊時代已經來臨
Bodymetrics︱體態掃描機
實用的潮設計
品牌「再設計」變身「潮牌」,身價不同凡響。
橢圓機腳踏車ElliptiGo 3C&水中跑步機HydroWorx的新運動主張:「運動傷害不要來!」;Disney Appmates傳統玩具也趕麵闆潮流,虛擬童年玩伴改變孩子的童年;測心電圖iStethoscope & 量血壓iHealth讓健康檢查也可以自己做,遠距醫療服務不是夢;九陽豆漿機──健康樂活自己動手「打」就行!……
ElliptiGo 3C / HydroWorx︱減少反作用力的新運動主張
Disney Appmates︱虛擬童年玩伴
iHealth / iStethoscope︱健康檢查自己動手做
MUJI to GO︱輕裝旅行的好幫手
九陽豆漿機︱健康、樂活自己打的好設計
PowerKiss︱時尚科技的無綫充電傢俬
大同電鍋︱幸福米飯製造機大翻身
evoMouse︱投影式滑鼠進化論
Zaky Infant Pillow︱傳遞母愛的寶寶抱枕
OXO Tot Sprout Chair︱陪伴寶寶一起長大的餐桌椅
Zoku︱展現自我風格的冰棒
科技與設計的對話
好設計是能讓人看得懂,同時會令我們進步的。
EasyBloom與Botanicalls用科技傾聽植物的心聲,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植栽達人;CitySourced利用雲端概念管理城市,建立一座會溝通的城市;MakerBot Thing-O-Matic 3D Printer讓玩模型、自己設計産品,就在自傢桌上「印」齣成型;Visual Revenue可以早15分鍾預測流量,自動編輯首頁,網站管理可以更精準、有效益……
EasyBloom / Botanicalls︱輕鬆變身植栽達人
CitySourced︱我的程式會管城市
MakerBot Thing-O-Matic 3D Printer︱我的工廠就在自傢桌上
Visual Revenue︱早十五分鍾預測流量,自動編輯首頁
YouToo︱想齣風頭就上社群電視
Skinput︱一「觸」即發的未來科技
Mazer︱競標最佳創意點子
MixRank︱廣告競爭力情報工具
Crowdsourcing︱用群聚力改變遊戲規則
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預想的是一本會讓我學習到許多設計技巧、方法論的書籍。畢竟書名裏有“設計”二字,而且還強調“非創意不設計”。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為設計師的書,而是一本引導你如何“像設計師一樣思考”的書。它所探討的“創意”和“設計”的概念,被巧妙地融入到瞭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我讀到瞭一些關於如何觀察細節的章節,比如如何從一個公共座椅的設計,去理解其背後的使用者考量。又比如,書中提到如何通過改變日常用品的“使用方式”,來激發新的靈感。這些內容並沒有給我帶來壓迫感,反而是一種輕鬆的啓發。我發現,原來設計並不隻存在於高大上的藝術品和建築中,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一個app的界麵,到一次會議的流程,都可以用設計的思維去優化和改進。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我是否過於局限於自己熟悉的領域,而忽略瞭生活中的其他可能性?它鼓勵我去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擁抱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充滿智慧的“小設計”,並且在這些“小設計”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大創意”。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思考維度。在閱讀之前,我總覺得“設計”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專業領域,是那些藝術傢、設計師們纔能玩轉的遊戲。但這本書,就像一個打破次元壁的使者,用極其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說是“接地氣”的方式,把我帶入瞭設計的世界。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故事和觀察。例如,它會從一個杯子的握把角度,聊到人體工程學;會從一個廣告牌的排版,談到視覺傳達的邏輯。這些例子都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讓你不自覺地就能産生共鳴,並且開始思考“為什麼是這樣?”、“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我尤其欣賞它在“創意”部分的處理,它沒有給你模闆,也沒有教你“公式”,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案例,展現瞭創意的火花是如何在生活中迸發的。它讓你明白,創意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建立在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待周圍事物的眼光都變瞭,以前覺得習以為常的東西,現在都能從中看到設計和創意的痕跡。這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仿佛突然解鎖瞭某種“隱藏技能”,讓我的生活多瞭許多樂趣和探索的空間。
评分這本書,我最近纔開始翻看,至今為止,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種“隨性而為”的閱讀體驗。不像許多設計類書籍那樣,上來就給你灌輸一套嚴謹的理論體係,或者列舉大量你可能聽都沒聽過的設計大師和作品。《非創意不設計 非設計不生活》更像是打開瞭一扇窗,讓你看到設計原來可以如此貼近我們的日常,如此觸手可及。它不是那種讓你坐下來正襟危坐地學習的教材,更像是一位朋友,在你喝咖啡、午休的時候,隨手翻翻,然後突然“哦!”一聲,腦海裏有什麼東西被點亮瞭。裏麵沒有長篇大論的枯燥術語,更多的是一些場景的捕捉,一些日常物件的觀察,然後巧妙地將這些觀察與“設計”這個概念連接起來。我特彆喜歡它描述的那種“在平凡中發現不凡”的感覺,有時候我會在通勤路上,看著窗外匆匆掠過的風景,突然就想起書裏某個關於色彩搭配的例子,或者某個關於用戶體驗的段落。它沒有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啓發你去“看到”。這種“看到”的能力,我覺得纔是設計最核心的起點,而這本書恰恰是在培養你的這種能力。它讓你意識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從你早上用哪個牌子的牙膏,到你晚上下單哪傢外賣,背後都蘊含著設計,都需要“創意”來支撐。
评分我最近正在閱讀這本書,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體驗”。它不是一本讓你快速掃讀、記住幾個要點的書。相反,它更像是一種“慢下來”的邀請,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去放慢腳步,去留意身邊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和智慧。書中關於“細節”的描述,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我曾經習以為常的事物。例如,書中提到一個關於餐具設計的例子,僅僅是因為改變瞭餐叉的形狀,就極大地提升瞭用戶的使用體驗。這種細微之處的改動,卻能帶來如此大的影響,讓我不得不佩服設計的力量。它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如何設計”,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你自己去體會“為什麼這樣更好”。這種“引而不發”的教學方式,我覺得非常高明。它不是在喂養你知識,而是在激發你思考。我發現,當我開始帶著“設計”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時,生活變得更加有趣瞭。以前覺得枯燥乏味的排隊,現在我會留意排隊區域的設計是否閤理;以前覺得普通的街邊小店,現在我會觀察它的招牌和陳設是如何吸引顧客的。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設計不僅僅是關於美觀,更是關於解決問題,關於人性化的考量,關於如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標題《非創意不設計 非設計不生活》有些顧慮,擔心會是一本過於學術化、理論化的著作,可能會讓人望而卻步。但實際翻開後,我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以一種非常親切、隨和的語調,帶領讀者走進一個關於“創意”與“設計”的奇妙世界。它沒有使用復雜的術語,也沒有強行灌輸生硬的理論,而是通過大量生動的生活化案例,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解決問題”的篇章,書中列舉瞭很多看似簡單卻極具巧思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都來源於對生活痛點的敏銳洞察。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做齣設計”,更是“如何去發現需要設計的地方”。我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去留意那些“不那麼順暢”的環節,去思考它們背後的原因,並且嘗試用書中提到的“創意”視角去審視。這本書讓我明白,設計並非高高在上的藝術,它是一種解決問題、優化體驗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貫穿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時刻的。它像一盞燈,照亮瞭我之前未曾注意過的生活角落,讓我看到瞭更多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