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全书所收集的53个案例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及创见,但其终极都是在带给人们更美好的生活为目地,就像书中所说的「好设计是能让人看得懂,同时会令我们进步的。」因此,本书所收录的53个案例都是从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容易在现代生活中推行及使用。《非创意不设计 非设计不生活:融合美感、趣味、快乐与情感的53种新现代生活》呈现浓厚地趣味性却不失实用,创意十足也增长见识,因此也是可以当一本丰富谈话内容的话题书。
翻开本书,你可以找到 ~
* 53种融合美感、趣味、快乐与情感的新现代生活
* 53种正在改变世界的创意计画
* 11个好设计,能够穿透人心、打破国界距离。
* 11个好点子,用来打破日常视界,为生活注入创新活力。
* 11个好生意,透过设计创造好产品、好商机,同时还能够打动人心。
* 11个实用的潮设计,透过品牌「再设计」变身「潮牌」,身价不同凡响。
* 9个充满科技感的设计,能让人看得懂,同时会令我们进步的。
这本书,将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不论是从生活上、工作上、打开话匣子上,或是找乐子、找灵感时,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
作者简介
思创生活团队(国立政治大学创新创造力研究中心)
孙式文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系教授
郑心怡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传播英语学程硕士生
巫冠昇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系研究所硕士生
李佳南 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硕士生
高敏功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传播英语学程硕士生
柯秀雯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博物馆研究所硕士
周璟筠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硕士
许淑玉 中国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
好设计如何好
好设计要能够穿透人心、打破国界距离。
MoMA Mobile让你不用到纽约也可以体验当代艺术的美;Thefuntheory@com证明「趣味,可以改变人的习惯」;M-PESA让贫穷的第三世界掀起金融改革;夹克可以变成帐篷,背包变成床的巧思,让街上的游民不再总是被日晒雨淋……
MoMA Mobile︱纽约现代艺术带着走
Thefuntheory@com︱世上最深的垃圾桶
OmniTouch︱把世界当成画布
M-PESA|消弭贫穷的手机银行
Museum of London:Streetmuseum|城市街头就是我们的博物馆
The Best Surprise Propose Set︱谁说求婚只能等男生开口才行
Yotel︱胶囊旅馆妙设计,奢华平价好享受
Wikihood︱做旅行者的最佳旅伴
Check A Toilet|专为银发族设计的「方便」地图
【□□】︱胶囊版的诺亚方舟
JakPak / Backpack Bed |以夹克为天,以背包为床
设计好点子
好点子用来打破日常视界,为生活注入创新活力。
脑波猫耳(Necomimi)让害羞的人就算不说话也能表达情绪;次世代自动贩卖机会依照年龄、性别、季节、天气为顾客提供贴心的饮品选购建议。TigerText(老虎简讯)让私密的讯息传递更有安全感,再也不怕被抓包啰!空调皮鞋(Hydro-Tech)让节能减碳从脚开始做起……
Necomimi︱「扩增」一对猫耳朵侦测你的心情
acure︱次世代自动贩卖机
Timer / Picture card / Handwriting︱孩子的表达&沟通无障碍
HYDRO-TECH︱走路有风的空调皮鞋
Hidden︱笔电的行动失窃险
Snazzy Napper︱打盹也可以很有型
Mosquito Buster︱手机也可以赶蚊子
TigerText︱再也不怕被抓包的自动销毁程式
SCOTTEVEST︱智慧行动服饰
Google Art Project︱街景地图小车开进全球博物馆
Leafsnap / Project Noah︱公民科学家计画
设计好生意
透过设计创造好产品、好商机,同时还能够打动人心。
Kita-colle让搜寻引擎进化成推荐引擎;Concert Milk听古典乐的牛奶变好喝了;Lock&Lock保鲜盒大变身,行销全球专利17国;Local Response帮老板找对顾客,让生意更好做……
□□□□(kita-colle)︱搜寻引擎进化成推荐引擎
Concert Milk︱古典乐把鲜乳变好喝
乐扣乐扣(LOCK&LOCK)︱保鲜盒设计的大跃进
LocalResponse︱找对顾客,让生意更好做
Tiendatek︱传统柑仔店的进销存创新管理
Olympus Pen E-PL1 DSLR︱教你买对相机的虚拟相机
Home Plus Virtual Store︱利用等车的时间逛超市
Goodnature Possum Trap︱消灭鼠患「好自然」
Luminate|网路图片提供广告服务
GroupMe︱群组通讯时代已经来临
Bodymetrics︱体态扫描机
实用的潮设计
品牌「再设计」变身「潮牌」,身价不同凡响。
椭圆机脚踏车ElliptiGo 3C&水中跑步机HydroWorx的新运动主张:「运动伤害不要来!」;Disney Appmates传统玩具也赶面板潮流,虚拟童年玩伴改变孩子的童年;测心电图iStethoscope & 量血压iHealth让健康检查也可以自己做,远距医疗服务不是梦;九阳豆浆机──健康乐活自己动手「打」就行!……
ElliptiGo 3C / HydroWorx︱减少反作用力的新运动主张
Disney Appmates︱虚拟童年玩伴
iHealth / iStethoscope︱健康检查自己动手做
MUJI to GO︱轻装旅行的好帮手
九阳豆浆机︱健康、乐活自己打的好设计
PowerKiss︱时尚科技的无线充电家俬
大同电锅︱幸福米饭制造机大翻身
evoMouse︱投影式滑鼠进化论
Zaky Infant Pillow︱传递母爱的宝宝抱枕
OXO Tot Sprout Chair︱陪伴宝宝一起长大的餐桌椅
Zoku︱展现自我风格的冰棒
科技与设计的对话
好设计是能让人看得懂,同时会令我们进步的。
EasyBloom与Botanicalls用科技倾听植物的心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植栽达人;CitySourced利用云端概念管理城市,建立一座会沟通的城市;MakerBot Thing-O-Matic 3D Printer让玩模型、自己设计产品,就在自家桌上「印」出成型;Visual Revenue可以早15分钟预测流量,自动编辑首页,网站管理可以更精准、有效益……
EasyBloom / Botanicalls︱轻松变身植栽达人
CitySourced︱我的程式会管城市
MakerBot Thing-O-Matic 3D Printer︱我的工厂就在自家桌上
Visual Revenue︱早十五分钟预测流量,自动编辑首页
YouToo︱想出风头就上社群电视
Skinput︱一「触」即发的未来科技
Mazer︱竞标最佳创意点子
MixRank︱广告竞争力情报工具
Crowdsourcing︱用群聚力改变游戏规则
我最近正在阅读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体验”。它不是一本让你快速扫读、记住几个要点的书。相反,它更像是一种“慢下来”的邀请,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去放慢脚步,去留意身边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和智慧。书中关于“细节”的描述,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曾经习以为常的事物。例如,书中提到一个关于餐具设计的例子,仅仅是因为改变了餐叉的形状,就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种细微之处的改动,却能带来如此大的影响,让我不得不佩服设计的力量。它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如何设计”,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你自己去体会“为什么这样更好”。这种“引而不发”的教学方式,我觉得非常高明。它不是在喂养你知识,而是在激发你思考。我发现,当我开始带着“设计”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时,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了。以前觉得枯燥乏味的排队,现在我会留意排队区域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前觉得普通的街边小店,现在我会观察它的招牌和陈设是如何吸引顾客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美观,更是关于解决问题,关于人性化的考量,关于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标题《非创意不设计 非设计不生活》有些顾虑,担心会是一本过于学术化、理论化的著作,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但实际翻开后,我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亲切、随和的语调,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关于“创意”与“设计”的奇妙世界。它没有使用复杂的术语,也没有强行灌输生硬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化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篇章,书中列举了很多看似简单却极具巧思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都来源于对生活痛点的敏锐洞察。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出设计”,更是“如何去发现需要设计的地方”。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留意那些“不那么顺畅”的环节,去思考它们背后的原因,并且尝试用书中提到的“创意”视角去审视。这本书让我明白,设计并非高高在上的艺术,它是一种解决问题、优化体验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时刻的。它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之前未曾注意过的生活角落,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才开始翻看,至今为止,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种“随性而为”的阅读体验。不像许多设计类书籍那样,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或者列举大量你可能听都没听过的设计大师和作品。《非创意不设计 非设计不生活》更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你看到设计原来可以如此贴近我们的日常,如此触手可及。它不是那种让你坐下来正襟危坐地学习的教材,更像是一位朋友,在你喝咖啡、午休的时候,随手翻翻,然后突然“哦!”一声,脑海里有什么东西被点亮了。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枯燥术语,更多的是一些场景的捕捉,一些日常物件的观察,然后巧妙地将这些观察与“设计”这个概念连接起来。我特别喜欢它描述的那种“在平凡中发现不凡”的感觉,有时候我会在通勤路上,看着窗外匆匆掠过的风景,突然就想起书里某个关于色彩搭配的例子,或者某个关于用户体验的段落。它没有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启发你去“看到”。这种“看到”的能力,我觉得才是设计最核心的起点,而这本书恰恰是在培养你的这种能力。它让你意识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你早上用哪个牌子的牙膏,到你晚上下单哪家外卖,背后都蕴含着设计,都需要“创意”来支撑。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思考维度。在阅读之前,我总觉得“设计”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专业领域,是那些艺术家、设计师们才能玩转的游戏。但这本书,就像一个打破次元壁的使者,用极其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方式,把我带入了设计的世界。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故事和观察。例如,它会从一个杯子的握把角度,聊到人体工程学;会从一个广告牌的排版,谈到视觉传达的逻辑。这些例子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让你不自觉地就能产生共鸣,并且开始思考“为什么是这样?”、“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我尤其欣赏它在“创意”部分的处理,它没有给你模板,也没有教你“公式”,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创意的火花是如何在生活中迸发的。它让你明白,创意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周围事物的眼光都变了,以前觉得习以为常的东西,现在都能从中看到设计和创意的痕迹。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仿佛突然解锁了某种“隐藏技能”,让我的生活多了许多乐趣和探索的空间。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预想的是一本会让我学习到许多设计技巧、方法论的书籍。毕竟书名里有“设计”二字,而且还强调“非创意不设计”。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设计师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如何“像设计师一样思考”的书。它所探讨的“创意”和“设计”的概念,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读到了一些关于如何观察细节的章节,比如如何从一个公共座椅的设计,去理解其背后的使用者考量。又比如,书中提到如何通过改变日常用品的“使用方式”,来激发新的灵感。这些内容并没有给我带来压迫感,反而是一种轻松的启发。我发现,原来设计并不只存在于高大上的艺术品和建筑中,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一个app的界面,到一次会议的流程,都可以用设计的思维去优化和改进。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过于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可能性?它鼓励我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拥抱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充满智慧的“小设计”,并且在这些“小设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创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