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思维工坊股份有限公司 06
推荐序/米兰数位 07
推荐序/西基电脑动画股份有限公司 08
推荐序/摩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9
视觉设计
你愿意说台语吗?认识台语的美好与智慧,就从俗谚开始。 12-19
客家三祖=研究历史文献+实地参访+创意设计巧思+三山王国有保佑。 20-27
为亚提斯舞蹈工作室现阶段做形象整合设计,突显教室最大特色。 28-35
让黑夜那里一点一点微弱的光芒,唤醒心底那一点一点流失的感动。 36-43
她,想来场深度旅行,从过程中探寻自我;他,心向往一个地方,却被现实绊住了脚。 44-51
以东方神秘为主题,经由中国历史或吉祥图腾,对中华文化的精神有不同的解读。 52-59
短暂的空间,来一场电影般的旅行。 60-67
一个精彩刺激的游戏,让玩家体验设计者的巧思与游戏的无限惊奇。 68-75
一本献给你美好独身时刻的刊物。一个人,也可以很好。 76-83
媒介连结双方,完成了互相沟通的艺术。不是生命的主角,却是缺一不可的零件。 84-91
包装设计
以句逗休憩的东方思维。 94-101
曾经停留掌心的宝石,能再成为你的保护色吗? 102-109
小巧的、方便的、轻松的、缤纷的、愉快的,
希望能摆脱对「花茶」的既定印象,带来不一样的全新感受。 128-127
插画设计
在一个奇幻国度,存着许多传说。他们在这块瑰丽的大地上,不断地许行与相遇。 120-127
慾望和希望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当希望成真的时候,又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128-135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回温来自古以来的民间传说,现实与虚假间求融合。 128-135
一个动盪不安的时代,一座冰封在国境边界的城关,纪录着一场淹没在雨雪中的战役。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细节”的力量。我一直以为设计就是大刀阔斧地改动,把整体风格彻底颠覆。但读完之后,我意识到,有时候一个微小的调整,比如改变一个按钮的弧度,或者调整一个图标的阴影,就能让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产生天壤之别。我很好奇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关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原则,比如如何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到顺畅、愉悦,而不是沮丧和困惑。我希望它能告诉我一些“反直觉”的设计方法,那些看似不符合常理,但实际效果却出人意料好的技巧。我还在想,书里会不会讲到如何“借用”经典的设计案例,然后从中提炼出可以应用到自己项目中的元素?我总觉得很多经典的设计之所以经典,一定有其内在的逻辑和道理,如果能学会拆解和模仿,也能少走很多弯路。我特别想知道,对于“配色”,书里是否有更深入的讲解,不仅仅是罗列一些配色方案,而是能教会我如何根据品牌调性、产品属性,甚至目标受众,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色彩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种“授人以渔”的感觉,让我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设计思维框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模仿和套用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一种工业风,又带着点艺术感,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一直觉得“设计”这个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又觉得离自己很远,不知道如何下手。但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现场”和“不可不知的17招”,让我觉得它应该很实用,不是那种学院派的理论书籍,而是能直接用到工作中的技巧。我平时工作会涉及一些文案策划,偶尔也会需要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图片排版,但总觉得做出来的东西不够专业,缺乏亮点。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一些“点石成金”的灵感,比如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调整,让原本平淡无奇的页面瞬间生动起来,或者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最合适的设计风格。我希望它能告诉我一些“隐藏的秘诀”,那些设计师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但又很少在公开场合大肆宣讲的技巧。我有点担心书里会不会充斥着很多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毕竟我不是科班出身。但“不可不知的17招”又让我觉得它会很精炼,把最核心、最实用的东西提炼出来,方便我这种初学者消化吸收。总之,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它能成为我职场上的“设计启蒙书”,让我从此摆脱“设计小白”的帽子,做出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就点出了一个我很苦恼的问题:有时候,我明明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灵气”。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的“点灵之笔”。我很好奇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创意产生”的方法论,比如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甚至是像“头脑风暴”这样的技巧。我还在琢磨,书里会不会讲到如何“讲故事”的设计。我发现很多成功的品牌,它们的产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通过设计语言,将品牌的故事和理念传递给消费者,让他们产生共鸣。我特别期待书中会有一些关于“动效设计”的介绍,即使不是非常高深的3D动画,而是那种能够提升用户交互体验的微动画,比如按钮点击时的反馈,或者页面加载时的过渡效果。我总觉得,这些小小的动效,能够极大地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和精致感。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好用”,并且能够“动人”。
评分我一直觉得,优秀的设计师都有一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他们能把复杂的信息和概念,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恰恰拥有这样的魔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如何做到“少即是多”,如何在极简的视觉语言中,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内涵。我还在想,书里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字体设计”的技巧?我发现,不同的字体,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稳重,有的活泼,有的优雅。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学会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字体,以及如何通过字体的搭配,来烘托信息的氛围。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关于“色彩心理学”的讲解,比如某种颜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或者某种颜色组合会引发特定的情绪反应。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对色彩有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凭感觉去选择颜色,而是能有意识地运用色彩来影响观者的感受。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明白,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表达,更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而这本书,可能会是我掌握这门艺术的绝佳起点。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很多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设计,背后都有着精心的考量和巧妙的运用。就拿我们公司最近的宣传海报来说,我一直觉得那张海报在色彩搭配上做得特别舒服,不刺眼,又能准确地传达出产品的质感,但具体好在哪里,我却说不上来。这本书里,我仿佛看到了对这类色彩运用的深入解读,它可能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这个颜色搭配很好看”,而是会分析每种颜色的心理暗示,以及它们在特定场景下如何影响观者的情绪和购买欲望。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讲到一些关于“留白”的艺术。我发现很多优秀的设计,并不是把所有空间都填满,而是懂得适当地留白,这样反而能让主体更加突出,信息更加清晰。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该留白,留多少,以及如何让留白本身也成为一种设计元素,而不是简单的“没东西放”。另外,我还在思考,书里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排版”的技巧。很多时候,文字和图片的组合,看似随意,但却有着很强的视觉引导性。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学会如何安排元素的先后顺序,如何通过字体的大小、粗细、间距来营造不同的阅读节奏和视觉焦点。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跳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直觉式设计,转而采用更具策略性和逻辑性的方法,让我的设计不仅仅是“好看”,更是“有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