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小镇之夏
细读一本好的作品,往往得从其形式与内容出发,而此二者又环环相扣,《曼菲镇的月光》亦复如此。
这本书的背景设置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次世界大战与三十年代末经济大萧条时期。当时不少年轻人响应号召,勇敢远赴他国参战,是父母的光荣,也是他们的心理负担,日日提心吊胆;大萧条年代使得人们的生活一再遭受冲击,酿造私酒成为一种求生之道。曼菲镇当地的矿工一再被剥削,随时与死神拔河搏斗的故事更令人感动。
由于背景设定于不同年代,叙事手法便採用两条时空交错线。一条线是作者借主角「我」(爱比琳)这个外来者的双眼来仔细观看曼菲镇--有来自二十几国移民共住的小镇;另一条线则是仰赖奈德寄自战地的信、占卜馆女主人莎蒂小姐和逊咖的回忆,再加上昔日的「麦哈蒂的后台报导」。读者只要细心拼凑,到尾声时便合而为一。
不论主叙述者「我」亲眼所以目睹的一切或莎蒂小姐的回溯往事,或借由奈德的书信来呈现,一直没出现有关她父亲吉登的任何讯息,会让读者怀疑吉登可能是个虚无的人,但读者不要忘记,实际上,人的名字只是一种符号,作者也没故弄玄虚,只是巧妙安排情节。到故事将近尾声时,读者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始终认为自己是扫把星的金克斯就是主叙述者爱比琳的亲生父亲。
年少的金克斯说不上是坏孩子,只是命运之神不肯放过他,一再戏弄使他失去信心。在无数困境中进进出出,他自有他的生存之道,但还是没有自信能抚养亲生女儿爱比琳,便把她丢给逊咖。短短一个暑假让十二岁的爱比琳亲历一段刻骨铭心的「追寻」旅程,追寻一个溢满着「爱」的家。读者在阅读时,一同期待能找到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家。
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移民在这块全然陌生的大地求活,一定得面对不同程度的挑战,过程中自然会有无数感人的故事。莎蒂小姐与奈德母子的故事最让人同情,亲生孩子就在面前,却不能相认;乐观知足的奈德至死依然不知亲娘就在眼前,人生悲剧令人哀叹。
书中角色繁多,但各有各的明显个性,彷彿这些角色就活在我们四周的现实人物,这就是作者描绘功力的展现。书中不断出现令人深思、类似警语名句的词句(如:「被爱也可能因爱而受伤」、「真相和迷思之间的界线有时很模煳」、「好故事会伸出手像温暖的毯子一样紧紧包住一个人」等),传达出角色不同的心声,更能带着读者深刻体会文字的魔力。这些词句虽非全属于哲学层次,但也或多或少增加了书写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每个角色都具备讲述故事的本领,但主轴却聚焦于家庭之爱的永恆魅力。
作者叙述节奏沉稳,收放自如,处处安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细读下去,急着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在作者的巧妙设计下,书中的每一位角色,不论主配角,都得轮番上阵,讲述自己与曼菲镇的种种渊源。全书的事实与虚构搭配得恰到好处。细读这本细论家、爱、认同与归属感的精彩故事,读者更能体会所谓的「大熔炉」、「沙拉碗」的比喻说法。
文∕张子樟(台北教育大学语创系兼任教授)
推荐序2
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我喜欢看推理小说,小时候坐在阁楼窗边,福尔摩斯探案与亚森罗苹的冒险故事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午后,充满好奇地从书中望向窗外熙来攘往的人群;直到今天,推理小说仍然是我睡前与旅游途中最佳良伴,让我可以暂时遁逃到那个既真实又充满想像的世界。
推理小说有各式各样的写法,除了追踪出事实真相的解谜过程是共同的元素之外,好的推理小说更是涵括了各种文学内容,从中也探讨了生命的困境与人性的挣扎,除了乐趣还具有多重的阅读收获。
《曼菲镇的月光》一开始就以悬疑气氛吸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跟着十二岁的小女孩爱比琳去探险,在一个古老的小镇里跨越十多年的历史解开令人好奇的谜团,从而了解她的父亲以及属于上一代人的历史,并体会到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有属于自己的徬徨。
故事从爱比琳发现藏在木板里的一个雪茄盒开始,里面有旧信件、地图以及一些零碎的小东西,一个软木塞、一个鱼钩、一个银币、一把别致的钥匙,还有一个木制的小娃娃。这些古老又破旧的东西激起爱比琳的好奇,配合着小镇地方报的旧报纸讯息,爱比琳挖掘出周遭大人们已经忘掉的往事,让大家从回忆中重新想起自己是谁,又是什么因缘让大家聚在一起。
的确,每个人的抽屉中总有个百宝盒舍不得扔掉,说是宝,但是在旁人眼中,却是毫无价值的「垃圾」,比如几张发黄的车票票根、一些小石头与弹珠,还有些手制的小玩意、小摆饰等等。每个物品,背后都有个故事,也有段令人难忘的回忆。
据说,古代墨西哥的巫师会把收集值得回忆的事件,当作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仪式,用来刺激储存于心灵内在的能量。他们认为,这些能量往往被搁置忽略,被日常的生活给挤压到意识的边缘,而无法触及。但是这些值得回忆的事件,却能够使人重新使用那些未用的能量,激发出生命的热情。
因为爱比琳的努力,帮大人们重新找回勇气,希望看这本书的年轻人或孩子们也能效法她,利用暑假时,拿着录音笔或摄影机,记录爷爷奶奶等长辈的故事,也可以找出从前的相片或当年的新闻历史图片,与家人一起看着相片重新回溯家族共同的历史。
那一叠十多年前的旧信件是爱比琳的父亲的好朋友写的,在最后一封信引用了《白鲸记》书里的一句话:「那不在任何地图上,真正存在的地方从来都不是。」的确,即便同一个地方,在每个人脑海里都是一幅不同的地图,是以自己的情感与生命所绘出的,阅读往往也是如此。
像《曼菲镇的月光》这样一本精彩的小说,就是让我们跟着去探险,并且想像得以遨翔的好书。
文∕李伟文(荒野保护协会前理事长)
推荐序3
充满「谜」样又柔情的曼菲镇
《曼菲镇的月光》不是侦探推理小说,却处处隐藏悬疑又时时爆出惊喜;它没有刻意强调亲情伦理,却一个不小心,在一段段情节中,又自然地流露出无限亲子柔情。
十二岁的爱比琳是书中的女主角,在她大病初癒,身心最是脆弱的时刻,父亲竟然要她独自一人,长途跋涉搭乘火车前往一个历史古城--曼菲镇,去找一位父亲的老朋友。
对从小跟父亲相依为命、四处流浪讨生活的爱比琳而言,这样的「指令」,无疑是一种形式的「驱逐令」;小女孩内心充满惊恐和疑虑,她不禁怀疑:是父亲决定抛弃她、不爱她了吗?
所有的线索就从爱比琳搭上摇摇晃晃的火车开始,也牵引着读者开始进入那古老又弥漫一种说不出「谜」样的矿场古城小镇。
这个矿场小镇,除了少数原来就居住在那里的居民以外,其实它是一个小小联合国;有来自德国、义大利、波兰、挪威的移民,也有来自苏俄、希腊、苏格兰的移民;在这小小联合国的背后,更网织出许许多多飘洋过海移民者的辛酸血泪史。
对十二岁的少女而言,生活在这样古老破旧的小镇,其实是十分无趣的。没想到,有一天在她寄宿人家的地板底下,竟然发现了一个外壳斑驳的雪茄盒,打开来看,里头装了一个软木塞、一个鱼钩、一个银币、一把别致的钥匙,还有一个木制小娃娃。让她惊讶的是,在这零零碎碎类似私人博物馆收藏的小玩意儿纪念品之外,竟然还有一叠时间看来十分久远的信件。
这些信件,究竟是谁写给谁的呢?泛黄的信纸,握在手里感觉好脆弱。到底什么是大后方?谁在裸泳?谁又是间谍?奈德究竟是谁?金克斯又是何许人?信件内容让小女孩看得内心一阵发毛,却又忍不住地对其中人物的生活方式感到惊险刺激,为它散发的一种说不出的神祕感深深吸引。
故事内容穿梭人物虽然有点复杂,但角色扮演各具特色、各有性格:占卜师莎蒂、表面言行有点鬼鬼祟祟的霍华牧师、瑞丹修女、殡仪馆老板恩德、库克理发师、老喜欢坐在屋前门廊盯着人看的伊凡斯老太太、化学老师薇马蒂……。
曼菲镇原来是小女孩父亲童年成长生活的小镇,小女孩来到这里似乎又亲身经历父亲曾经走过的童年;原来父亲自以为是天生命带衰星,只会带给周遭的人厄运与不幸;之所以忍痛把小女孩推往小镇,其实这一切全出于--爱。
以悬疑、惊奇为经,伦理真爱、朋友真情为纬,绵密交织出曼菲镇美丽、温柔的月光;字字句句值得男女老少一起来品味。
就如同作者克蕾儿.芬德波在书里所说:「妳从哪里来?妳家在哪儿?我爸说:真正存在的地方,从来不在任何地图上……。」同样的,真正感动人心,让人久久难忘,心底温馨回盪不已的故事,绝不在于表面文字修辞而已;我相信唯有出自作者的真心和真情,才能写出如此温柔、撼动心弦的《曼菲镇的月光》。
我愿全力推荐马可孛罗出版,屡获美国各项文学大奖的《曼菲镇的月光》,给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群,带来相同的惊喜与甜美回甘。
文∕陈美儒(亲子教育家,建中资深名师)
当我看到《曼菲镇的月光》这本书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许多画面。我设想,曼菲镇可能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生活节奏缓慢,充满了淳朴的人情味。夜晚的到来,月光温柔地洒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静谧的街道,也勾勒出房屋的轮廓。我猜想,故事可能围绕着这个小镇上的一些人物展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都在这月光的笼罩下,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也许是一段久违的重逢,也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又或许是关于某个秘密的逐渐揭露。
评分哇,拿到《曼菲镇的月光》这本书的时候,真的蛮惊喜的!封面设计就很有那种宁静又带点神秘的感觉,淡淡的蓝色调,还有一轮皎洁的月光洒在某个不知名的小镇上,瞬间就把我的思绪带进去了。我猜想,曼菲镇一定是个很特别的地方,是不是那种藏在山谷里,或是海边某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节奏和故事?我特别喜欢那种有着自己独特氛围的背景设定,感觉整个故事都会被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诗意里。
评分一看到《曼菲镇的月光》,我就觉得这绝对是一本能让我沉浸其中的书。我对这种带有地域特色,又融入了自然意象的书名特别有好感。曼菲镇,听起来就像一个有故事的名字,也许是某个充满怀旧感的城市,也许是一个藏在山野间的小村落,总之,它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而月光,更是将这份魅力升华,它代表着宁静、浪漫,也可能暗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别样的世界,去感受那里的生活,那里的情感。
评分《曼菲镇的月光》这个书名,真的非常有吸引力。它让我想起那些关于小镇的传说,那些关于夜晚的诗篇。我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一个画面:一个安静的小镇,古老的建筑,夜晚的微风,还有一轮圆月高挂在天空,洒下如水般的光辉。我好奇,这个“曼菲镇”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是充满温情的社区,还是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月光”,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见证者,是引导者,还是只是一个纯粹的背景?
评分《曼菲镇的月光》这个书名,让我感觉作者一定是很懂得捕捉生活中的细腻情感的人。月光,它既能照亮黑夜,又不会显得过于刺眼,它是一种温柔的存在,能够抚慰人心。我猜想,故事发生在曼菲镇,这个地方可能不是什么繁华的大都市,而是某个宁静、充满故事的小城镇。在那里,也许生活着一群有着各自烦恼和期盼的人们,他们的生活被月光温柔地笼罩着,也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种种情绪。
评分拿到《曼菲镇的月光》这本实体书,触感很舒服,翻开的第一页,就有一种被卷入某个故事的感觉。“曼菲镇”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有一点复古的韵味,也许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承载了许多代人的记忆。而“月光”,更是增添了一份浪漫与神秘。我猜想,故事很可能不是那种快节奏、充满戏剧性冲突的情节,而是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绘,或者是关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
评分拿到《曼菲镇的月光》,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会不会是一本关于成长、关于找寻自我的故事?“月光”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温柔、沉静的意象,它不会像太阳一样炽烈,却能照亮夜空中最细微的角落。所以,我猜测故事的主角,也许是在某个看似平凡的夜晚,被这月光触动,开始一段内心的探索之旅。也许是关于一段青涩的初恋,那种朦胧又美好的情感,在月光下悄然滋长;又或许是关于童年回忆的碎片,那些被遗忘的片段,在月光的映照下重新鲜活起来。
评分收到《曼菲镇的月光》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的作品。标题里的“月光”就给人一种宁静、唯美、甚至是带点淡淡忧伤的联想。我总觉得,月光下的故事,往往比白天的更显真实,也更触动人心。它可能是一个关于爱与失去的故事,也许是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挣扎,又或者仅仅是一个平凡人在月光下,对生活的一次深刻反思。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曼菲镇的月光下,会发生怎样扣人心弦的篇章。
评分《曼菲镇的月光》,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我总觉得,带有“镇”字的书名,往往都蕴含着一种生活的气息,一种人情味,它不是冷冰冰的城市,而是有着温度和故事的聚集地。“月光”更是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想象空间。我很好奇,这个曼菲镇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充满阳光、热情洋溢,还是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需要在月光下才能慢慢揭开?我喜欢那种能够勾起我无限遐想的书名,它就像一把钥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故事的大门。
评分《曼菲镇的月光》,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画面感。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小镇,屋顶上覆着瓦片,夜晚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灯光透过窗户透出来,形成星星点点的暖意。而此刻,一轮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夜空中,将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照亮了小镇的街道,也照亮了小镇居民们的脸庞。我好奇,这个“曼菲镇”到底在哪里?它有什么样的风土人情?镇上的居民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不是有着一群善良淳朴的人们,他们之间充满了温情和羁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