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放吧!想像力
艾瑞.卡尔用主观的色彩,
画出动物独特的灵性与活力,
借此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潜力。
看啊! 一头鲜黄色的牛
在星星点缀的湛蓝夜空下 凝视着远方
和火红天空下 一只绿色的狮子
自信的展现原始的生命力!
很难想像国际大师艾瑞.卡尔在超过八十岁后,还能创作出如此大胆且深具视觉震憾力的作品。在大师笔下,蓝色的马、黄色的牛,绿色的狮子、彩色圆点的驴子以及各种颜色不寻常的动物,看似不合常理,却又让人忍不住被深深吸引,而这一切原来是要向画家法兰兹.马克(Franz Marc)致敬!
法兰兹.马克1880年生于德国慕尼黑。他深受梵谷启发,之后成为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他认为画画并不是为了呈现真实世界的样貌,而是反映画家的内心世界,因此并不须受制于眼睛所见,反而是利用色彩与形状传达个人对自然万物的主观感受。现在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美术馆都极推崇马克的作品,他画的「蓝马」尤其出名。
艾瑞.卡尔十二、三岁时,他的美术老师偷偷给他看了些法兰兹.马克被禁的图画,开始时他受到极大的视觉震撼,但后来却被画中的自由与写意所深深吸引。所以,在七十年后的今天,他希望借着这本色彩丰富鲜明的图画书书,把马克对绘画的看法以及他大胆的画风介绍给小读者,鼓励大家创作时敞开心胸,勇敢的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正是表现主义画派最重要的核心精神!
作、绘者简介
艾瑞.卡尔Eric Carle
1929年生于美国,却在德国度过童年。当时,纳粹的高压政权反对现代艺术,不接受表现主义风格和抽象画,他们称这些为「腐败的艺术」。
到了艾瑞.卡尔十二、三岁时,有一天,他的美术老师赫尔.克劳斯(Herr Krauss)偷偷的给他看了些被禁的图画。老师对他说:「我喜欢你画中的自由、写意,但是按规定我只能教你写实风格。」然后他指着复制的画作,继续说:「看看多么自由、写意啊!这些画多美。纳粹根本不懂艺术;他们俗不可耐!」刚开始,年轻的艾瑞被这样的画吓到了,他担心老师发疯了,但是艾瑞.卡尔现在认为:「我画的绿狮子、彩色圆点的驴子和其他用『错』的颜色画的动物,其实在七十年前的那一天就诞生了。」
译者简介
宋珮
宋珮,出生于金瓜石,在山野间度过童年时光。高中时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大学进入外文系就读,期间发现图像阅读的乐趣,决定出国进修艺术史。在国外旁听电影方面的课程,对早期黑白电影尤感兴趣。
回台后,先后在大同大学、基督书院任教,并且开始研究图画书、翻译书籍、写作散文及画插画。目前在中原大学担任「基督信仰与艺术」、「从电影看人生」讲师,也在诚品书店、国北教大、宇宙光开设图画书和艺术欣赏课程。和先生钟荣光合作摄影与绘画的专栏〈影像对画〉,刊登校园杂志。至今翻译图画书约三十余本,另译有《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出版散文集《写生册页》。
导读
原始的生命力
图画书作家艾瑞.卡尔在这本书里向画家法兰兹.马克(Franz Marc)致敬,把马克对绘画的看法以及他大胆的画风借着图画书简约的形式介绍给读者。
法兰兹.马克1880年生于德国慕尼黑。他深受梵谷启发,之后成为德国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他认为画画并不是为了呈现真实世界的样貌,而是反映画家的内心世界,因此并不须受制于眼睛所见,反而是利用色彩与形状传达个人对自然万物的主观感受。
当时,有些传统的艺评家不认同他的作品,也反对他的观念。但是马克和其他理念相同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团体,自称为「蓝骑士」,这个团体对「表现主义」运动有很深远的影响。现在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美术馆都极推崇他的作品。他画的蓝马尤其出名。
马克曾说:「我试着强化万物既有的律动,为了表达我所感受到的自然血脉的悸动与淌流,在树里、在动物身上、在空气之中。」因此,他试着把动物的特征简化成饱满、圆润的形体,与大自然景物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他喜欢使用三原色画动物,于是画中出现了蓝色的马、鲜黄色的牛……,他认为「蓝色是阳性的、严肃的和灵性的。黄色是阴性的、温柔、愉快,也是灵性的。红色是物质,暴力的、沉重的,是其他两色想要对抗并且征服的。」
在这本书里,艾瑞.卡尔仍然运用他自制的彩纸、惯常的拼贴手法以及涂绘的技巧,构筑画面,不过在绘制时,更强调粗犷的笔触形成的肌理。他在颜料上刮出奔放的线条,有时充满动感、有时暗示毛皮的纹路,甚至用彩色圆点佈满驴身,使得每种动物都显出独特的灵性与活力。此外,他还利用对比色,例如衬托蓝马奔驰的背景是由黄到橘的渐层、有星星的蓝色夜空衬托黄色的牛、火红的天空衬托绿色的狮子……,对比色使得相对的两色更加鲜艳,因此更能突显每一种动物原始的生命力量。此外,他也把这种奔放的力量以抽象画的形式,绘制在前后扉页上。
借着这本书里的小画家,艾瑞.卡尔把法兰兹.马克的观念传达给小读者,鼓励孩子画画时不要受到现实侷限,要有自信的尽情表达自己的感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艾瑞.卡尔其实也借着这本书提醒成人,不要限制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内在的潜力非常宝贵,需要小心呵护,也需要给予机会激发出来。
宋珮(中原大学人文教育学院艺术史讲师)
我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读者一同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的创作冲动,去探寻他与这匹“蓝马”之间的奇妙羁绊。它没有强加任何观点或结论,而是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场域,让读者可以自由地去想象、去感受、去解读。这种互动性,是很多故事所不具备的。我喜欢这种不被告知一切,而是需要自己去拼凑、去发现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蓝马”本身所象征的意义。它究竟是一个具象的绘画对象,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画家内心深处某种情感的投射,还是他想要突破现实、挑战常规的象征?每一次读到关于这匹蓝马的描写,我都会陷入沉思。有时我觉得它代表着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一种与众不同的坚持;有时又觉得它代表着一种不受拘束的自由,一种对艺术极致的追求。这种 ambiguity(模糊性)反而让作品更具魅力,因为它允许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去赋予“蓝马”不同的解读,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的部分。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学作品,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触及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而《画了一匹蓝马的画家》,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即便我与主人公的经历天差地别,即便我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他截然不同,但我在他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困惑、曾经的挣扎、曾经的喜悦。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深深地被作品所打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从书的开篇,我就感觉到了一种别样的气息,与我平日里阅读的那些情节紧凑、矛盾迭起的故事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首舒缓的诗,或者是一幅徐徐展开的风景画。文字的节奏感非常奇妙,有时候慢得像老人在午后的阳光下打盹,让你能细细品味每一个词语的质感;有时候又突然加快,仿佛一阵微风吹过,带起一串惊喜。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一些细微之处的笔触,比如光影在人物脸上的投射,比如空气中弥漫的某种淡淡的香气,又或者是一个不经意间被捕捉到的表情。这些细节堆叠起来,构成了一个鲜活立体的世界,让我觉得自己就置身其中,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评分语言的运用,在这本书中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塑家,用文字打磨出最精美的句子。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安排,段落的过渡,都显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冗余或生硬。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能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有时候,一句看似平淡的对话,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就像在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评分第一次翻开《画了一匹蓝马的画家》,纯粹是被书名吸引。你知道,生活有时就像一张灰蒙蒙的画布,我们都在努力寻找那一抹亮色。而“蓝马”?这本身就带着一种不寻常的、甚至有些奇幻的色彩。我忍不住好奇,什么样的画家,会有如此独特的灵感,去描绘一匹蓝色的马?这蓝,是忧郁的蓝?是奔放的蓝?还是某种我从未想象过的、只存在于画家脑海深处的蓝?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怀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准备进入这个故事。
评分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立刻感到轻松,反而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脑海中依然回荡着那些文字,那些画面,那些关于“蓝马”的思绪。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故事,而是一种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印记的作品。我需要时间来消化它,来回味它,来让它在我心中慢慢发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当我再次回想起这本书,我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和感悟,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评分有一段情节,描写得尤其让我动容。具体内容我不想剧透,但我可以说,在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自己内心深处某种被压抑的情感被唤醒。作者用一种非常朴素却又充满力量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释然。那种感觉,就像在漆黑的夜晚,突然看到了一颗流星划过,虽然短暂,却足以照亮整个夜空,留下深刻的印记。我常常觉得,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应该仅仅是提供娱乐,更应该能够引发我们对自己,对生活,对情感的深刻反思。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我不得不说,作者在刻画人物方面,有着极其细腻的功力。那些角色,即便是在故事中只出现了寥寥数笔,也立刻鲜活起来,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故事。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眼神,甚至他们身上细微的习惯,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我感觉到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堆砌情节,而是真正地去理解和体察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然后将这些情感和思想,不动声色地融入到文字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比那些大张旗鼓的情感宣泄,更能触动人心。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时间维度上的手法。故事的发展,并非总是沿着一条线性的轨迹前进,而是时而回溯,时而跳跃,就像记忆的碎片一样,在你以为已经掌握了某种规律时,又会给你带来新的惊喜。这种非线性叙事,恰恰模拟了我们真实生活中的体验——我们的回忆并非总是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是常常因为某个触动,而唤醒一段久远的往事。这种编排,让整个故事更具深度和层次感,也让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联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