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不够好 只怕不想改
改变是要靠行动的 大家一起来吧!
潘老师有个梦想,希望多种好多树,让北回归线成一条茂密的树林带。里长阿公也有个梦想,让人口外流严重,暮气沉沉的安平里变得生机蓬勃。两个人的梦想,结合全里民的希望,孩子们组成少女少男特攻队收集资料,大人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员投入环境大改造……
住在乡下的里长伯阿公,听到儿子女儿要把孙子阿哲带到都市,很不服气。他不明白为什么年轻人只会口口声声说乡下没前途,却不肯多花一点心力来改变现况。
他看到报导,有位美术老师潘老师在推广『健健美生活』,许多乡镇在他的辅导下变得生机蓬勃。他打算请来潘老师,希望能在他的指导下改变安平里,让外出的年轻人跌破眼镜。
潘老师观察了当地的环境,建议大家彩绘、种树和挖生态池,他说改造社区不能只为赚钱去迎合观光客,而是要着眼于当地居民的需求,营造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居住环境,这样才能长久。
他们保留大树,在墙上彩绘,并打算把荒废的古厝整理成公共空间,并将旁边的水池整理成生态池。
社区的改造需靠全体居民共同努力,所以潘老师给了建议后,便交由里长阿公带领里民来执行。他自己又继续上路,去完成梦想。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就是请北回归线上土地的主人捐地,好让他沿着岛上的北回归线种一整排树,这样,大家坐飞机经过时,就能看到一道美丽的绿色线条。
潘老师约好和阿哲通信,一方面他想知道社区改造的情况,再方面执行时遇到问题,他也可以提供意见。
阿哲告诉潘老师,安平里的人有的热心参与,有的指要一旁看热闹,不过同学们组织了一个「少女少男特攻队」,一起打扫鬼屋,收集古农具,并决定发扬地方特色,将古厝定为诸罗树蛙馆,取名「哌哌馆」。
他们在收集资料时,发生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全里诸罗树蛙知识最丰富的黑松先生不肯配合。大家都知道他有很多青蛙照片,也有录影带。可是自从他举家北上,回来却只剩他一人时,他就不再和邻居往来,每天默默的在池边养鸭子。潘老师建议少女少男特攻队要用开放的心情去接近黑松先生,孩子们害怕黑松先生的冷漠,决定先找其他人做和青蛙相关的东西,譬如画青蛙、折纸青蛙、缝青蛙布偶、做青蛙下蛋饮料、烘烤青蛙造型面包……
除此之外,生态池也逐渐有了规模,周围野姜花遍布、花丛间蝴蝶飞舞、池里水虿、蝌蚪优游,水面上蜻蜓穿梭……
就在大家都觉得希望无穷时,竟然发现,除了黑松先生的田之外,其他田里都出现福寿螺,公所赶紧派人来指导使用新农药。这个课题也让里长阿公反思到底用药度学虫害比较好,还是向黑松先生那样用鸭子除虫比较好。
一次孩子追逐小鸭子,追到黑松先生家的院子里,大家都很担心黑松先生会因他们误闯私人土地而生气,阿哲却发现黑松先生对待他弟弟阿宏非常友善、慈爱。有了这个奇特的发现,孩子们便透过阿宏去接近黑松先生。慢慢的,他们知道原来黑松先生到北部时,一次车祸,孩子和妻子都过世了,只有他活着,他一直很愧疚,每每想起他以前带儿子去找树蛙的情形,心里就非常难过。阿宏很像他儿子,所以他对阿宏特别疼爱。敞开心门后,黑松先生答应提供他收藏的诸罗哇资料给哌哌馆,并带孩子们去找各种青蛙。
社区改造终于有了突破性的成功。
小学毕业后,阿哲还是跟爸妈北上念国中,但是里长阿公可没时间难过,因为假日外来游客多了,他忙着和大家讨论更长远的规画,像是争取经费,铺设脚踏车专用道;邀请黑松先生担任赏蛙导览员;更打算拜託黑松先生推广鸭耕法,让安平里变成一片不用农药的清净土地……
当然,环境变好了,爸爸妈妈带阿哲回来的机会也更多了。少女少男特攻队并没有因阿哲离开而解散,每到假日,他们都会忙着向外来客推广他们的社区改造理念,连回来做客的潘老师听了都忍不住笑起来。
作者简介
周姚萍
儿童文学工作者。着有《山城之夏》、《我的名字叫希望》《种萝卜--热血大哥的追梦计画》等小说,《大巨人普普》《妖精老屋》等童话,译有《四个第一次》、《狮子变小猪》系列等日文童书。
创作和翻译的作品,曾获「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优良图书推荐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童书奖」、「幼狮青少年文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小绿芽奖」等。
绘者简介
钟燕贞
毕业于复兴商工美工科,曾任职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和插画工作,目前是SOHO族。绘过的版品有:《森林共和国》、《臭脸转学生》、《台大校园自然步道》、《台北城市公园之旅》、《玩艺术学数学》(六册); 画过的封面有:《时报广场的蟋蟀》、《当三叶虫统治世界》、《夏日农庄》、《岛居岁月》、《香草豆和鸡汤块》、《我的爸爸会卖九层粄》等。
系列缘起
有一次,看到一群孩子放学了,在路边嬉闹,有个小孩拆开一盒糖果,包装纸顺手往地上扔,另一个孩子说:「你乱丢纸屑。」这孩子回答:「有什么关系,反正每天都有人扫马路,太干净了,清洁队员就没工作了。」其他孩子哄笑起来,大家抢着分糖吃,再没人去管那片包装纸。
可是那片纸屑一直留在我心里,像胚布上一点不经意沾染的墨,不碍事,却一个不留神就非要看到。我知道我拿不掉那个异样的点,但是,多么希望这种不经意的沾染可以少一点,单纯的布面可以更完整的留给真正要下笔的彩绘。
「关心家人」、「尊重他人」、「爱护社区」、「珍惜资源」、「体贴生命」……这样的论调经常被提起,可是,怎么付出行动呢?如果「关爱」只是一道测验题,知道作答就好,和行动不必相应的话,那将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到底要有什么准备,才能让人「理解」关爱的重要,又要「怎么付出」关爱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对需要被关爱的对象得先有认识,不是认识标准答案喔,而是让孩子(甚或每个人)都意识到:其实我们并不是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之后才进入社会生活,而是一出生就投入这个共生共荣的大镕炉。生病了,找医生;迷路了,问警察;冰箱空了,上市场;笔记本用完了,到文具店;电话不通,找电信局;寄信到邮局;买菜到市场;猫狗生病找兽医;要种植找土地;要救援找消防队;要分享找朋友;要温暖找家人……我们和社会上的每件事、每个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了这层息息相关的认同,才能以自己的立场去思索行动方式。这样,要「爱屋及乌」的付出关爱,是不是会容易些呢?
基于这些理由,「阳光少年游」这个系列的构想于是成形。在这里,不是要为大人物作传,而是为小人物写精神,为寻常工作找价值。希望透过作者的笔,传达出不同岗位上的人乐天安命、认真积极的生活智慧;透过小说的形式,提供孩子一些思考的依据;更希望初探社会的孩子能因此对週遭的人事物多一分爱惜与尊重。
说「生活教育」或「生命教育」都太沉重,如同听人「说教」令人不舒服;不过,听人「说故事」却令人开心。从故事当中发现原来有许多别人的事情可以反射在自己身上,有许多别人採用的方法可以借取,有许多别人的观念值得参考,有许多别人的是非成败可以拿来反思检讨,要比让人家直指鼻子说:你就是这样那样,所以才这样那样……好多了。
价值观的养成需要靠外在的示范、经验累积和独立的探索判断,为了避免一厢情愿的置入性给予,所以除了文本之外,这个系列还增设了仿「眉批」栏,用来做提问或註解,并供路人甲乙丙发表看法,当然,所有的空白处就留待读者填补了。章末或文末的「达人笔记」是知识的整理,协助孩子有系统的、轻松的了解一个概念或技能,希望全书能达到知性、感性尽收的目的。
期待「阳光少年游」像一串钥匙,可打开不同领域的思索空间,让孩子们愿意进来驻足留连,并採撷能够滋养自己生活的养分。
导读
一个小小的行动竟造成巨大的改变,这种似乎神奇却是真实世界运行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勇于付出关怀与行动,虽然成果不一定会立刻呈现,但一定会留下一些影响……
荒野保护协会前理事长 李伟文
作者序
小力量.大改变
我的一位朋友,住在花莲的碧云庄社区,每次我到花莲,都住在她家。
拉开她家的窗帘,可以欣赏到翠绿雄伟的中央山脉;她家门前,更有一片美丽的社区公园;几年前,碧云庄还兴建了一座属于他们的社区图书馆。
一回,碧云庄举办阅读活动,我受邀担任讲座的讲师,演讲的地点,就在绿草如茵、繁花盛开的社区公园。演讲结束,我的朋友跟我说起这个公园的故事。
她说:那里原本是一块市场预定地,但市场一直没盖起来,呈现废置的状态,于是,有位居民兴起将它变身社区公园的想法。但是没钱、没人力,怎么办呢?
这位居民想出一个办法:她带着空锅子、炉子,还有一本叫做《石头汤》的图画书,邀请居民到这块空地听故事。
这本书讲的是:有三位和尚〈另有个版本主角是「士兵」〉来到一个冷漠的村落,村民彼此不信任,也互不关心。有位和尚想到一个让村民敞开心胸的好方法,于是,他们开始生火,并引起一个小女孩的好奇,询问他们在干什么。当女孩知道和尚们要煮「石头汤」后,便帮忙去捡拾头,还回家滚来大锅子。后来,愈来愈多的村民都想知道什么是「石头汤」?它的滋味如何?便纷纷把家中的食材拿出来,加入汤中,于是,石头汤成了一锅汇集了各种美味的好汤,村民更拿来米饭、馒头、点心,全村人一起和三位和尚,共享了丰盛的餐点以及美好的人情味……
碧云庄的说故事活动策画人,一边说着故事,一边煮滚锅子里的水,同时请听故事的人,也替石头汤加料。如同图画书上的情节,原本只有水的锅子里,加入大家拿来的各种食材,成了一锅美食。说故事活动策画人也提出设置公园的计画,邀请居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这样,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碧云庄有了一个很棒的社区公园,孩子们在上头游戏奔跑,阅读活动在里头热闹进行,社区变美了,也变得更有活力。
这个故事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心里,原来,一个小力量的策动,是可以引发出更多力量,带来改变的。
后来,我更听到许多关于社区的美好故事,像是有人不计酬劳,到各社区推广种树、角落美化计画;还有不少居民,自动自发的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这些真实故事带给我的感动,让我写下了这本小说《少女少男特攻队--社区大变身》。
社区,并不只是个居住空间,它交织着人与人的互动,同时蕴含着特有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生态。只是,这些内涵常被快速的发展掩盖或忽视。
就像这本小说中的安平里,其中许多老人家「身怀绝技」,有的会木雕,有的会做糕点,有的擅长针线活儿,却因为社区的活力下降,宝贝技艺都被埋没了;又像安平里原本有着特有的诸罗树蛙栖地,却因为不受重视而任其闲置,甚或遭到破坏;这些都可算是种资源浪费。还好,由于里长伯带领一群小萝卜头,成立「少女少男特攻队」,在推广环境美学的潘叔叔协助下,安平里有了改变。一个改变更牵动了另一个改变……「少女少男特攻队」,更意外解开了怪人黑松离群索居的谜团,并带来社区改造的意外转机……
你的社区,藏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或自然生态?你们社区里的居民,是否互相了解或关心呢?你的社区,可以因为你的力量,产生什么改变呢?
小力量,大改变,人人都可让自己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丽、更有活力、更幸福,这正是这个故事希望能带给读者的感受。
这本书的设定很有意思,一群青少年组成特攻队,试图改变社区的现状。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部充满动作和冒险的故事,但没想到作者却将重点放在了人物的内心成长上。故事的节奏比较慢,但却引人入胜。作者擅长运用心理描写,将人物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主角内心挣扎的描写,能够真正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小说中探讨了许多关于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等。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开放式的结局让我回味无穷。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改变社会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即使面对困难,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这是一本能够激励人心的好书,它让我相信,即使是普通人,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有点犹豫要不要买。总觉得这种类型的书容易落入俗套,充斥着无聊的校园恋爱和英雄主义。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住了。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感到拖沓,也不会让人觉得过于仓促。作者擅长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社区环境的描写,那些小巷、老店、公园,都仿佛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些场景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人物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探讨了许多现实问题,例如家庭关系、社会压力、自我价值等等。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开放式的结局让我回味无穷。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青春期不仅仅是充满浪漫和梦想的时期,也是充满迷茫和困惑的时期。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去探索自己的可能性。这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好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青春的意义。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我,但内容却让我有些失望。故事的情节过于简单,缺乏新意。人物的性格塑造也比较单薄,缺乏深度。作者的文笔虽然流畅,但却缺乏个性。小说中探讨了一些关于青少年问题的,例如自我认同、友谊、爱情等等。但作者并没有深入挖掘这些问题,只是停留在表面。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部青春校园剧,而不是一部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虽然如此,这本书也并非一无是处。它能够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一段时光。小说中穿插着一些幽默的对话和情节,让人忍俊不禁。这本书也能够引发读者对于青少年问题的关注。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适合打发时间的小说,但它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作者能够更加注重情节的创新和人物的塑造,相信这本书会更加优秀。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一部独立电影,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感让人沉浸其中。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故事的主角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们只是普通人,有着各自的梦想和烦恼。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社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作者并没有刻意地渲染冲突和矛盾,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上。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对话的描写,那些看似平常的对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小说中穿插着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例如老树、河流、夕阳等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本书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社区和归属感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主义,往往忽略了社区的重要性。而这本书提醒我们,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安全感、归属感和支持。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的好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社区的价值。
评分读完这本小说,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青春期的风暴,却又带着一丝暖意。作者细腻地描绘了青少年在面对自我认同、友谊和爱情时的挣扎与成长。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看似平凡的社区,但随着剧情发展,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各种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主角们并非完美无缺,他们有自己的缺点和烦恼,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作者并没有刻意地美化主角,而是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不断尝试、犯错和学习的过程。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能够真正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小说中穿插着一些幽默的对话和情节,让阅读过程不会过于沉重。虽然故事的主题比较严肃,但作者用轻松的笔触将之呈现出来,让人在欢笑中思考。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青少年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看完之后,忍不住想和身边的朋友分享,希望他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感悟。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它不仅是一部青春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和自我发现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