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子老,品质好的宋家手工豆腐,面临了空前的危机!
受人敬爱的爷爷过世了,加上现代化机械生产豆腐的强大威胁,
爷爷留下来的豆腐工厂即将歇业,大家族就要分家瓦解……
新雄一家人是否能突破困境,在改变与传统之间找到平衡,
让祖传三代的手工豆腐工厂生存下去并改头换面呢?
书中一家人长期经营一家传统豆腐工厂,但在大家长爷爷过世后,兄弟之间却因为理念不合斗争不断,眼看爷爷传承下来的豆腐工厂即将歇业,大家族就要分家瓦解,众人皆束手无策时,却露出了一线曙光……原来传统和改变之间,还是可以取得平衡的,而平时大家都很讨厌的小气龟毛何老板竟然是带来福气的神祕推手!
继《阿妈的油罐子》《总铺师,上菜!》之后,李光福老师再次撰写《爷爷的手工豆腐》一书。
以以细腻的观察,缜密的文思和生花的妙笔,描述大家族兄弟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和冷战的僵持,彷彿让读者亲身经历传统豆腐工厂改造过程!
本书特色
1.本书系由国内儿童文学界优秀作绘者共同创作,题材多元丰富,故事贴近日常生活。兼具趣味性与启发性,让孩子体验人生的第一门课。
2.作者李光福老师以细腻的观察,缜密的文思和生花的妙笔,描述传统大家族中的冲突事件,剧情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是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良好书。
3.图文搭配适中,鼓励中、高年级的孩子独力阅读,提升成就感。
作者简介
李光福
现任职国小老师,喜欢编故事、写故事,擅长童话故事、儿歌、儿童小说及儿童散文创作,作品曾获教育厅儿童文学奖、民生报儿童文学奖等,着有多本儿童文学书籍,获选为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推荐;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编有数十本阅读补充教材。
作品有《英雌好汉在一班》、《阿妈的油罐子》、《山上的女孩》、《我也是台湾人》、《我不是白痴》、《铁汉帅哥我老爸》《波丽士馅饼》等,共三十余册。
绘者简介
吕娟慧
国立艺专美工科毕,52年次的中年妇女,却自以为永远25岁。专职家庭主妇,爱听故事、爱哭、爱做梦、爱发呆、爱慢跑。插画是我心中的一亩田,有时努力耕耘,有时任它休耕,等待下次播种的惊奇。
推荐序
呵护手工传统产业∕彰化县水尾国小校长 陈静婷
前阵子,号称台中最早一家卖太阳饼的老店,「永久打烊」了!
相关的新闻沸沸扬扬喧哗许久,全都是为了「传统产业」何去何从而忧心着。新闻画面上,慈祥老者一边秀出粗糙的手掌,一边露出依依不舍的表情,面对因关店消息,而前来关心採访的记者,语重心长的说:「没办法,年纪大了,做不动了!」许多的老顾客,因为关店的消息而流连在店面之前,再多的婉惜,也打不动「老者」的决心。
同样的,看着光福老师这本《爷爷的手工豆腐》,我们知道,就是这份对传统手工产业的相知相惜,才能以珍惜传统技艺的老者,这份对手工制作的坚持,以及后辈对产业不舍的心情,试着为「传统手工产业」寻找出路。
作者以对市场行销的观察了解,让手工产品体验化,创造出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并满足体验商品的顾客需求,营造出独特的体验记忆与价值,也就是所谓「体验经济时代」,提供最终的体验、充满感性的力量,给顾客留下难忘的愉悦回忆。
无疑的,在光福老师特意营造的氛围下,借由爷爷的骤逝,以少年孙子的眼光来看原生家庭,以及维持家中经济的「手工豆腐店」;一家人如何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以传承为题、重生为辅,拌以「亲情」为佐料,炒出了一道精彩的好料理,让小读者细细品尝,体会带点酸苦的甜蜜滋味。
令人欣喜的是,卖太阳饼的老店,在一群老员工的合作下,「永久打烊」的招牌又重新点亮了。如同光福老师文未的那句话「就让我们一齐为豆腐继续『斗福』吧!」,期望台湾所有的产业都能顺利转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也更盼望更多的「少年新苖」,能体会前人种树、后人更需接力灌溉的守护心情。
作者的话
豆腐工厂的回想
担任教职的第一年,校长知道我有足球的专长,他告诉我,学校是足球重点发展学校,要我加入训练足球队的行列。训练球队是我的「三大梦想」之一,说不愿意,当然是违心之言!
自七十二年起,从足球、巧固球、棒球,再回练巧固球,有十六年的时间,我的寒暑假都在学校操场上度过,陪着学生享受得胜的欢乐、承担输球的落寞。后来,因为累了、疲乏了,才万般不舍的退出球场。
学校附近有一间几兄弟合开的豆腐工厂,他们的第二代是学校的学生,有几个是球员,我也教过好几个他们的第二代。利用这一层亲师关系,在训练球队那些年,我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每天早上,轮流叫球员拿着大水壶去豆腐工场里提豆浆,给球员补充营养。
刚煮出来的豆浆,很浓、很香,没有放石膏或盐卤,不加糖直接喝,满口都是豆香,久久散不去。冬天时,如果没有马上喝完,豆浆遇冷后,甚至会自动变成豆花──现在回想起来,我还会忍不住想提着水壶去要呢!
最近几年,豆腐工厂的第三代成了学校的学生,其中几个也被我教到,询问之下,才知道第二代大多没有接手,都到外面工作,只有其中一房的第二代继承家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第一代家长,他告诉我,年轻人嫌做豆腐太累,都不愿意做,老的也都收手了……
《爷爷的手工豆腐》只是借那间豆腐工厂当背景,写的并不是他们的故事。我只是突然想到,旧有的好东西、好技术、好文化,如果受到新潮流的冲击时,该如何在新与旧之间取一个平衡点,有感而发,因而写了这个故事。
我想,别让「新人笑」,也别让「旧人哭」,应该是最好的方法吧!至于要如何别让「新人笑」、「旧人哭」呢?请跟着我到豆腐工厂逛逛吧!
说实话,我对这种“怀旧风”的书籍一直不太感冒。总觉得现在生活已经够忙碌的了,还要去追忆过去,有点矫情。但最近工作压力太大,想找点东西放松一下,无意中翻到一本关于台湾传统小吃的书,意外地被吸引住了。作者没有刻意地美化过去,而是用一种很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这些小吃背后的故事。他去拜访了很多老摊贩,记录了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对小吃的坚持。我发现,这些小吃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台湾的一种文化符号,一种人情味。以前总觉得这些小吃很普通,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它们。我开始注意到小吃摊贩的笑容,他们对食材的用心,以及他们对顾客的真诚。我开始明白,这些小吃之所以好吃,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味道,更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台湾,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它让我明白,即使生活再忙碌,也要记得停下来,感受一下身边的美好。这种“慢”的生活态度,才是台湾最珍贵的财富。
评分我很少写书评,因为觉得自己的文字不够好,无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但这本书真的让我太感动了,忍不住想写点什么。作者是一位年轻的摄影师,他用镜头记录了台湾各地的小吃和手工艺。他的照片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对台湾文化的致敬。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故事,都充满了情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他能把每个人的特点都捕捉得淋漓尽致。比如,他拍摄的老摊贩,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依然坚定。他拍摄的工匠,双手布满了老茧,但动作却依然娴熟。这些照片让我看到了台湾的真实面貌,也让我感受到了台湾人民的善良和勤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本关于台湾的影像诗集。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台湾,也让我对台湾充满了热爱。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爱上台湾。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的很有质感,纸张也很好,翻起来很舒服。内容方面,作者的文笔细腻,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他能把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写得栩栩如生。比如,他描写制作过程中的光影变化,食材的颜色和气味,以及工匠的表情和动作,都非常到位。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制作现场,亲身感受食物的魅力。而且,作者的叙事方式也很独特,他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跳跃式的叙事,在不同的时间线之间来回切换。这种叙事方式,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让读者对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入。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好像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学到了制作食物的技巧,更学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本关于台湾文化的启示录。
评分阿嬷以前也会自己做豆腐,那种香气,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温暖。最近在书店看到几本关于传统食物的书,翻翻看,感觉很多都只是蜻蜓点水,讲一些历史典故,或是食谱,但缺少了那种“灵魂”。真正的好食谱,不只是教你如何做,更要让你感受到食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制作人对食物的感情。我记得小时候,阿嬷做豆腐的时候,总是特别认真,从磨豆浆到点石膏,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那时候不懂,现在想起来,那不只是在做豆腐,而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对食物的尊重。我希望未来的书籍,能多一些这种“温度”,少一些空洞的说教。看到一些作者会去拜访老工匠,记录他们的制作过程,这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能把老工匠的“心法”写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用心。不然,再详细的食谱,也只是一个复制品,缺少了独一无二的“味道”。我喜欢那种能勾起回忆,能让人感受到食物背后人文气息的书籍,那种书,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让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评分我是一个在都市长大的孩子,对很多传统的食物和文化都了解得不多。以前总觉得那些东西离我很遥远,跟我的生活没有关系。但自从开始对台湾文化产生兴趣之后,我开始主动去了解这些东西。我发现,台湾的传统文化其实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充满了魅力。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台湾传统手工艺的书,作者用一种很生动的方式,介绍了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他去拜访了很多老工匠,记录了他们的技艺,以及他们对手工艺的热爱。我被这些老工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自己的手艺,即使生活再艰苦,也从未放弃。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作品中,力求做到最好。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艺术品,是台湾文化的瑰宝。这本书让我明白,传统手工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传统手工艺,让它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