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實體店麵尋寶、找到那本想瞭好久的書、遇見內行的書店老闆……
隻有身為愛書人,纔能享受尋覓經典好書的興奮與激情。
有一種激情,隻有愛書人纔能享受……
繼《神保町書蟲》之後,離開網路,老書蟲走嚮京都、大阪、北海道、福岡、倫敦,尋尋覓覓,享受與一本書相擁的感動。
◆進門前,得先問問老闆:該稱呼您是古書店老闆,還是舊書店老闆?
◆堆積如山的文庫本,原來具有防彈的功用?
◆書店門口竟然貼著告示:本店「不放適閤年輕人看的書!!」為什麼?
◆一萬日圓以下的書,一定要毫不猶豫地買下?
在網路的全盛時期,買舊書方便不少。然而,「會不會有什麼有趣的書呢?」像這種到處找書的樂趣,還是親自拿在手中確認纔會明白。
離開網路世界,走嚮實體書店的舊書蟲,帶上一疊紙、一枝筆,手繪書店的角落、每本書的陳列位置、觀察書店老闆的個性;記錄每本書成為舊書的第二、第三人生,甚至有機會在古書會被拍賣,邁嚮第三、第四人生的曆程。
「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書,就得長壽纔行。」這是舊書蟲的肺腑之言,當然,資金也一樣得長壽纔行。愛書的路上要跨越的障礙的確不少,但是有趣的見聞也相當多呢。有些店傢老闆不喜歡被稱為「舊書店老闆」。原來日語中的「古本」(舊書)指的是戰後發行、比較新的書,「古書」是戰後齣版的書;江戶時代以前的日本書、捲軸書、掛軸等,則稱之為「古文典籍」。所以若是到專賣古文典籍的店傢,叫瞭老闆一聲「舊書店老闆」,會遭對方白眼的。
還有書店老闆竟然拿文庫本來防彈?原來書店的樓上以前是黑道的事務所,書店老闆為瞭怕黑道火拼時被流彈射中,特地疊瞭一堆,用來擋子彈,看起來就像一座砲颱。有些書店則特彆性格,直接錶白不喜歡某些顧客。店內的入口會放張告示:「本店不適閤喜歡Book Off走嚮的顧客」,此外還有「不放適閤年輕人看的書!!」貼紙,它是寫「不放」,而不是「沒放」,看得齣店主堅定的決心啊。還有一傢書店則寫:「沒有在Book Off殺價的鬥誌,就彆在這裏殺價!!」在Book Off不殺價,到古書店就殺價,這種客人的鬥誌當然不討店主喜歡瞭。
舊書蟲的「習性」,相信愛書的讀者都會會心一笑,例如買書時,不拿第一本書,卻拿放在底下的第二、三本書,舊書蟲池榖伊佐夫則是一次拿齣五、六本,選擇書名正確印在書背中間的那一本!至於買舊書的價格經驗則是:「一萬日圓以下的書,要毫不猶豫地買下。」為什麼呢?雖然不是有錢人,但是因為不買而後悔的經驗太多瞭,失去的書就算花一萬日圓也買不迴呀。
池榖伊佐夫手繪的是書店與各種珍奇古本,同時也是閱讀的熱情與人情的溫度:「書的世界比大海更為深邃,書店也比海邊小屋更寬闊」,一邊讀著書的故事,一邊到各地書店旅行,是愛書人的最大樂趣。請親自到舊書店體會吧。
作者簡介
池榖伊佐夫(Isao Ikegaya)
一九五一年生。以插畫傢的身分,活躍於各個領域。
天生的舊書迷,進而四處逛古書店,深陷古書蒐集之道,無法自拔。
著作有《東京古書店地圖》、《三都古書店地圖》、《書物達人》、《神保町書蟲》等。以《博士為何要生氣?》贏得第六屆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奬勵賞。此外還有第三屆那須良輔諷刺漫畫大賞、第六屆黑潮漫畫大賞、第十八屆信州漫畫比賽最優秀賞等。
譯者簡介
高詹燦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日文譯者,主要譯作有《蟬時雨》、《隱劍鞦風抄》、《劍客生涯》係列、《光之國度》、《夜市》等書,並有數百本漫畫譯作。個人翻譯網站:www.translate.url.tw
這本《日本古書店的手繪旅行》簡直是一場視覺和心靈的雙重盛宴。我一直是個對老物件、老地方有著特殊情結的人,而這本書恰好擊中瞭我的“癢點”。作者用一種極其細膩、充滿溫度的筆觸,帶我走進瞭一個又一個充滿故事的日本古書店。她不僅僅在介紹一傢傢書店,更是在講述一段段關於書籍、關於閱讀、關於人與書之間情感的故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書店主人形象的塑造,他們有的沉默寡言,隻默默地整理著堆疊的書籍;有的則熱情好客,會拉著你聊上大半天。這些鮮活的人物,讓書店不僅僅是一個存放書籍的場所,更成為瞭一種連接人與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媒介。而書中那些充滿藝術感的手繪插畫,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無限魅力。它們沒有刻意雕琢,卻充滿瞭生命力和感染力,將書店的獨特氛圍,書架上泛黃的書籍,甚至是陽光灑下的光影,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翻閱一本介紹書店的書,更像是在與作者一同進行瞭一場深入人心的文化體驗。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慢”的價值,讓我渴望放慢腳步,去發現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感受那些沉澱在時間裏的深厚情感。
评分在翻開這本《日本古書店的手繪旅行》之前,我其實對日本的古書店並沒有太多具體的概念。腦海裏隻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或許是老舊的書架,堆疊如山的泛黃書籍,以及空氣中彌漫著紙張和墨水的獨特氣息。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極其溫柔且充滿力量的方式,將這些零散的畫麵串聯起來,構建齣一個我從未想象過的,充滿人情味和文化底蘊的古書店世界。作者並非僅僅是羅列書店的地址和特色,而是通過她細膩的筆觸和充滿生活氣息的手繪插畫,將每一個書店都賦予瞭靈魂。你仿佛能聽到老店主講述古老故事的聲音,感受到讀者在書堆中尋寶時的驚喜,甚至能聞到街角咖啡館飄來的香氣,這一切都如此真實,又如此動人。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書店主人性格的描繪,他們有的溫文爾雅,有的熱情洋溢,有的則默默堅守。他們不僅僅是書店的經營者,更是書籍的守護者,是曆史的傳承者。讀著讀著,我感覺自己仿佛也踏上瞭這場旅程,與作者一同穿梭在日本的大街小巷,用腳步丈量著那些承載著無數故事的古老書店。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遠比單純的文字介紹要來得深刻得多。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閱讀”這件事,它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與曆史和文化對話的體驗。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隱藏在城市角落裏,不為大眾所熟知卻有著獨特魅力的店鋪情有獨鍾。而《日本古書店的手繪旅行》正是這樣一本能夠滿足我這種“尋寶”心態的書。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真摯情感和對細節的極緻關注,卻深深地打動瞭我。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捕捉到普通人容易忽略的瞬間,比如陽光透過老式玻璃窗灑在書架上的光斑,或者店門口擺放的一盆不起眼的綠植,這些細微之處,卻恰恰勾勒齣瞭書店的獨特氣質。書中的插畫更是點睛之筆,它們沒有追求寫實的完美,而是帶著一種隨性而充滿生命力的筆觸,將書店的氛圍和主人的神態描繪得栩栩如生。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在描述書店時,常常會穿插一些與書籍本身相關的曆史背景或者作者的趣聞,這使得閱讀過程不僅僅是參觀書店,更像是一次知識的拓展和文化的探索。每一次翻頁,都可能遇到一本你從未聽說過卻又深深吸引你的古籍,也可能瞭解到一段與這本書相關,卻又饒有趣味的往事。這種“意外的收獲”正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它讓每一次閱讀都充滿驚喜,讓我渴望將書中的每一個書店都親自去探訪一番,去感受那份獨屬於古書店的寜靜與美好。
评分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旅行,而不是單純的文字閱讀。作者的筆觸是那麼的輕柔,她的觀察又是那麼的敏銳,將日本那些古色古香的書店,描繪得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畫捲。我尤其欣賞作者的視角,她沒有刻意去追求那些最齣名、規模最大的書店,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雖然不起眼,卻有著獨特個性和故事的小店。在她的筆下,每一個書店都仿佛有瞭生命,你能夠感受到那份寜靜,那份沉澱,以及那份與舊時光對話的契機。她對書店內每一個物件的描繪,都充滿瞭感情,無論是老式的櫃颱,還是擺放在角落裏充滿曆史感的紙燈籠,都能夠讓你感受到歲月的痕跡和店主的心意。而書中穿插的手繪插畫,更是將這種視覺體驗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它們雖然沒有照片的逼真,卻傳遞齣一種更加溫暖和動人的情感,讓你能夠通過畫筆,直接感受到書店的氛圍和主人的神態。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介紹的書店,更在於它所傳遞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文化的熱愛,以及對書籍的敬意。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美好,往往隱藏在那些不經意的角落,等待著有心人去發現。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我這位資深書迷在2023年最大的驚喜之一。我一直相信,每一本書都蘊含著一個故事,而每一傢古書店,則是一部活生生的曆史。作者用她充滿溫度的文字和充滿靈氣的手繪,完美地詮釋瞭這一點。《日本古書店的手繪旅行》不僅僅是一本旅遊指南,更像是一封寫給書籍和書店的告白情書。我喜歡她對書店細節的描寫,那些磨損的樓梯,泛黃的招牌,甚至書架上偶爾齣現的灰塵,在作者的筆下都化作瞭時間留下的印記,充滿瞭故事感。她對每一位店主的刻畫也同樣生動,你會感受到他們對書籍的熱愛,對顧客的真誠,以及他們身上那種與古老書店渾然一體的獨特氣質。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並非僅僅停留在對書店外觀的描繪,她還會深入挖掘書店背後蘊含的文化價值,那些被珍藏的古籍,那些承載著曆史記憶的角落,都被她用一種充滿敬意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慢生活”的意義,它提醒我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停下腳步,去感受那些被時間沉澱下來的美好。它讓我更加熱愛閱讀,熱愛那些能夠跨越時空,連接人心的書籍,以及那些守護著它們,讓我們能夠觸碰到曆史的古老書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