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实体店面寻宝、找到那本想了好久的书、遇见内行的书店老板……
只有身为爱书人,才能享受寻觅经典好书的兴奋与激情。
有一种激情,只有爱书人才能享受……
继《神保町书虫》之后,离开网路,老书虫走向京都、大坂、北海道、福冈、伦敦,寻寻觅觅,享受与一本书相拥的感动。
◆进门前,得先问问老板:该称唿您是古书店老板,还是旧书店老板?
◆堆积如山的文库本,原来具有防弹的功用?
◆书店门口竟然贴着告示:本店「不放适合年轻人看的书!!」为什么?
◆一万日圆以下的书,一定要毫不犹豫地买下?
在网路的全盛时期,买旧书方便不少。然而,「会不会有什么有趣的书呢?」像这种到处找书的乐趣,还是亲自拿在手中确认才会明白。
离开网路世界,走向实体书店的旧书虫,带上一叠纸、一枝笔,手绘书店的角落、每本书的陈列位置、观察书店老板的个性;记录每本书成为旧书的第二、第三人生,甚至有机会在古书会被拍卖,迈向第三、第四人生的历程。
「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书,就得长寿才行。」这是旧书虫的肺腑之言,当然,资金也一样得长寿才行。爱书的路上要跨越的障碍的确不少,但是有趣的见闻也相当多呢。有些店家老板不喜欢被称为「旧书店老板」。原来日语中的「古本」(旧书)指的是战后发行、比较新的书,「古书」是战后出版的书;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书、卷轴书、挂轴等,则称之为「古文典籍」。所以若是到专卖古文典籍的店家,叫了老板一声「旧书店老板」,会遭对方白眼的。
还有书店老板竟然拿文库本来防弹?原来书店的楼上以前是黑道的事务所,书店老板为了怕黑道火拼时被流弹射中,特地叠了一堆,用来挡子弹,看起来就像一座砲台。有些书店则特别性格,直接表白不喜欢某些顾客。店内的入口会放张告示:「本店不适合喜欢Book Off走向的顾客」,此外还有「不放适合年轻人看的书!!」贴纸,它是写「不放」,而不是「没放」,看得出店主坚定的决心啊。还有一家书店则写:「没有在Book Off杀价的斗志,就别在这里杀价!!」在Book Off不杀价,到古书店就杀价,这种客人的斗志当然不讨店主喜欢了。
旧书虫的「习性」,相信爱书的读者都会会心一笑,例如买书时,不拿第一本书,却拿放在底下的第二、三本书,旧书虫池谷伊佐夫则是一次拿出五、六本,选择书名正确印在书背中间的那一本!至于买旧书的价格经验则是:「一万日圆以下的书,要毫不犹豫地买下。」为什么呢?虽然不是有钱人,但是因为不买而后悔的经验太多了,失去的书就算花一万日圆也买不回呀。
池谷伊佐夫手绘的是书店与各种珍奇古本,同时也是阅读的热情与人情的温度:「书的世界比大海更为深邃,书店也比海边小屋更宽阔」,一边读着书的故事,一边到各地书店旅行,是爱书人的最大乐趣。请亲自到旧书店体会吧。
作者简介
池谷伊佐夫(Isao Ikegaya)
一九五一年生。以插画家的身分,活跃于各个领域。
天生的旧书迷,进而四处逛古书店,深陷古书蒐集之道,无法自拔。
着作有《东京古书店地图》、《三都古书店地图》、《书物达人》、《神保町书虫》等。以《博士为何要生气?》赢得第六届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奖励赏。此外还有第三届那须良辅讽刺漫画大赏、第六届黑潮漫画大赏、第十八届信州漫画比赛最优秀赏等。
译者简介
高詹灿
辅仁大学日本语文学研究所毕业。现为专职日文译者,主要译作有《蝉时雨》、《隐剑秋风抄》、《剑客生涯》系列、《光之国度》、《夜市》等书,并有数百本漫画译作。个人翻译网站:www.translate.url.tw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旅行,而不是单纯的文字阅读。作者的笔触是那么的轻柔,她的观察又是那么的敏锐,将日本那些古色古香的书店,描绘得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我尤其欣赏作者的视角,她没有刻意去追求那些最出名、规模最大的书店,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虽然不起眼,却有着独特个性和故事的小店。在她的笔下,每一个书店都仿佛有了生命,你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那份沉淀,以及那份与旧时光对话的契机。她对书店内每一个物件的描绘,都充满了感情,无论是老式的柜台,还是摆放在角落里充满历史感的纸灯笼,都能够让你感受到岁月的痕迹和店主的心意。而书中穿插的手绘插画,更是将这种视觉体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们虽然没有照片的逼真,却传递出一种更加温暖和动人的情感,让你能够通过画笔,直接感受到书店的氛围和主人的神态。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介绍的书店,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书籍的敬意。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美好,往往隐藏在那些不经意的角落,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
评分在翻开这本《日本古书店的手绘旅行》之前,我其实对日本的古书店并没有太多具体的概念。脑海里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或许是老旧的书架,堆叠如山的泛黄书籍,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墨水的独特气息。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温柔且充满力量的方式,将这些零散的画面串联起来,构建出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充满人情味和文化底蕴的古书店世界。作者并非仅仅是罗列书店的地址和特色,而是通过她细腻的笔触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手绘插画,将每一个书店都赋予了灵魂。你仿佛能听到老店主讲述古老故事的声音,感受到读者在书堆中寻宝时的惊喜,甚至能闻到街角咖啡馆飘来的香气,这一切都如此真实,又如此动人。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书店主人性格的描绘,他们有的温文尔雅,有的热情洋溢,有的则默默坚守。他们不仅仅是书店的经营者,更是书籍的守护者,是历史的传承者。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踏上了这场旅程,与作者一同穿梭在日本的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着那些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古老书店。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比单纯的文字介绍要来得深刻得多。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阅读”这件事,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历史和文化对话的体验。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这位资深书迷在2023年最大的惊喜之一。我一直相信,每一本书都蕴含着一个故事,而每一家古书店,则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作者用她充满温度的文字和充满灵气的手绘,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日本古书店的手绘旅行》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像是一封写给书籍和书店的告白情书。我喜欢她对书店细节的描写,那些磨损的楼梯,泛黄的招牌,甚至书架上偶尔出现的灰尘,在作者的笔下都化作了时间留下的印记,充满了故事感。她对每一位店主的刻画也同样生动,你会感受到他们对书籍的热爱,对顾客的真诚,以及他们身上那种与古老书店浑然一体的独特气质。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对书店外观的描绘,她还会深入挖掘书店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那些被珍藏的古籍,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角落,都被她用一种充满敬意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慢生活”的意义,它提醒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美好。它让我更加热爱阅读,热爱那些能够跨越时空,连接人心的书籍,以及那些守护着它们,让我们能够触碰到历史的古老书店。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里,不为大众所熟知却有着独特魅力的店铺情有独钟。而《日本古书店的手绘旅行》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满足我这种“寻宝”心态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对细节的极致关注,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捕捉到普通人容易忽略的瞬间,比如阳光透过老式玻璃窗洒在书架上的光斑,或者店门口摆放的一盆不起眼的绿植,这些细微之处,却恰恰勾勒出了书店的独特气质。书中的插画更是点睛之笔,它们没有追求写实的完美,而是带着一种随性而充满生命力的笔触,将书店的氛围和主人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描述书店时,常常会穿插一些与书籍本身相关的历史背景或者作者的趣闻,这使得阅读过程不仅仅是参观书店,更像是一次知识的拓展和文化的探索。每一次翻页,都可能遇到一本你从未听说过却又深深吸引你的古籍,也可能了解到一段与这本书相关,却又饶有趣味的往事。这种“意外的收获”正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它让每一次阅读都充满惊喜,让我渴望将书中的每一个书店都亲自去探访一番,去感受那份独属于古书店的宁静与美好。
评分这本《日本古书店的手绘旅行》简直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我一直是个对老物件、老地方有着特殊情结的人,而这本书恰好击中了我的“痒点”。作者用一种极其细腻、充满温度的笔触,带我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故事的日本古书店。她不仅仅在介绍一家家书店,更是在讲述一段段关于书籍、关于阅读、关于人与书之间情感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书店主人形象的塑造,他们有的沉默寡言,只默默地整理着堆叠的书籍;有的则热情好客,会拉着你聊上大半天。这些鲜活的人物,让书店不仅仅是一个存放书籍的场所,更成为了一种连接人与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媒介。而书中那些充满艺术感的手绘插画,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无限魅力。它们没有刻意雕琢,却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将书店的独特氛围,书架上泛黄的书籍,甚至是阳光洒下的光影,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翻阅一本介绍书店的书,更像是在与作者一同进行了一场深入人心的文化体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慢”的价值,让我渴望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感受那些沉淀在时间里的深厚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