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电影中着名的「日本武士」,并带领读者行经相关知名景点的文学之旅。
自平安王朝以降,大和民族对樱花和武士所象征华丽与萧瑟的「无常之美」爱慕殊切;「花属樱花,人惟武士」用来譬喻花中属樱花最美,人中属武士最优;而「无常」本为佛语,指世间万物生灭平常。大和民族深受「以死求生」的禅学影响,才会产生如文学家川端康成所云「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的情怀;亦即透彻的死将会带来完全的生。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究诘其因,正是樱花殉美与武士殉死两者参透壮烈且悲凉的禅悟飘萧。
本书详述史上知名的武士与武家,如平清盛、源赖朝、宫本武藏、佐佐木小次郎……依照每个武士的生平事蹟及文史景点,规划出旅游路线,在历史行旅中,缅怀这些悲剧英雄所造就日本独特的人情义理与美学。
作者简介
陈铭磻
曾任国小教师、电台广播节目主持人、台视「书香」节目主持人。与吴念真、林清玄联合担任中央电影公司电影「香火」编剧。杂志社总编辑兼社长、出版社发行人。耕莘写作会主任导师、救国团大专编研营驻队导师。国家文艺奖文学类提名委员。获2009年新竹市名人录。大爱电视台「发现」节目主持人。以〈最后一把番刀〉获中国时报第一届报导文学优等奖。曾获金鼎奖最佳出版品奖。《情话》《军中笑话》《尖石樱花落》入选金石堂畅销书排行榜。《香火》《报告班长》《部落*斯卡也答》为电影原着。以〈听见樱花雨落声〉、〈雪落无声〉入选九十二年、九十六年散文选(九歌出版)。着有:《卖血人》《最后一把番刀》《父亲》《陈铭磻报导文学集》《撒豆成金》《作文高手一本通》《雪落无声》《新店渡》《青云有路志为梯》(中英文版)《开往北海道的幸福列车》《作文最常写错的字》《作文最常用错的词》《作文最常见的病句》《在旅行中遇见感动》《我在日本寻访源氏物语足迹》《我在日本寻访平家物语足迹》《慢活漫游峇里岛》《川端康成文学的旅》《三岛由纪夫文学的旅》《我在京都寻访文学足迹》《我在奈良寻访文学足迹》等九十余部。
现为专业作家,并担任写作班老师。
推荐序 我看樱花武士--林水福
自 序 人中武士花中樱
第一话 大和武士的起源
第二话 足智多谋平忠盛--平安时代「平家武士集团」首领
第三话 入道相国平清盛--平安时代「平家武士集团」首领
第四话 樱花武士佐藤义清--平安时代鸟羽上皇的北面武士
第五话 左马头源义朝--平安时代「源氏武士集团」首领
第六话 鬼武者源赖朝--鎌仓幕府第一代将军,武家政治创始人
第七话 悲剧武士源义经--平安时代「源氏武士集团」武将
第八话 剑豪宫本武藏--德川幕府初期的剑术家
第九话 剑侠佐佐木小次郎--战国时代与安土桃山时代的剑术家
第十话 独眼一刀柳生十兵卫--幕府时代武士,德川家光手下的剑术指导
第十一话 幕末风云儿坂本龙马--幕末时代土佐藩的下级武士
第十二话 维新三杰西乡隆盛--江户时代末期萨摩藩武士
推荐序
我看樱花武士
就时间先后顺序而言,「武士道」,无论指的是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或宫本武藏的《五轮书》而言,都在以鎌仓幕府为始的武家政治之后。而本书中谈论的人物大致可分成两大类,一是着名武将,如源赖朝、源义经等,二是具武士道精神的武术名家如宫本武藏、佐佐木小次郎等。由此可见本书是取广义的武士之义。取材范围相当广泛,包含历史物语、小说、电影等。谈论的人物及摄影取材之广多,让人佩服。
编排上本书大抵依历史先后顺序,以人物为轴,再介绍相关的历史景点或文学作品。因此,景点位置刚出现在关东,可能一下子又跑到东北或本州最南端,这似乎也象征武士一生的漂泊的宿命。
武家主宰了日本从1192 年的鎌仓幕府成立到1868 年德川庆喜将军大政奉还,约700 年。尤其鎌仓幕府是开创武家政治之始,因此这部分占的比重较大。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共通的深层精神,所以就了解日本或日本人而言,本书是很好的入门书籍。
对于一般游客来说,也是很好的参考书籍。因为谈论日本民族的书籍如《菊花与剑》或者诸多的日本人论,这些书籍大抵而言学术性味道较浓,一般读者或许不易接受;而坊间的旅游书籍,偏重吃喝——这当然没什么不好,只是对于历史文化方面如果想知道多一点的人士,恐怕不能满足。尤其,旅游日本的历史古蹟,如果对旅游景点的历史和相关文学作品有一些认识,相信感觉会不一样。
那种乐趣,让人感觉不仅看到现代的眼前的东西,彷彿能和古人对话,了解文物的身世以及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会产生一种充实感,满足感。说不定还衍生出不同的人生观呢!这是走马看花、蜻蜓点水式的旅游体会不到的。
以最近我去过的鎌仓为例,本书168 页「历史地景.鎌仓市鹤冈八幡宫」介绍鎌仓幕府成立的历史,八幡宫的由来、历史,而与一般旅游书不同的是说明八幡宫东侧的「静御前」樱树的由来以及围绕它的历史,试看:
「静御前」指的是源义经的爱妾「静」。……被誉为战神的源义经彻底消灭平氏政权,协助兄长源赖朝取得天下,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维持太久,源赖朝心中的忌妒与猜疑,早已取代手足之情……源义经被迫与兄长决裂,只能选择与爱人及一干家臣流亡……静因怀有身孕,体力难于负荷长途跋涉,源义经派遣五位随从保护静下山躲藏……随从非但洗劫静身上财物,还将他丢弃在冰天雪地的山谷……。
短短几百字将源氏兄弟反目成仇,手足相残的人伦悲剧,以及夫妇被迫生离死别的情景勾勒分明。
诸如此类的短文,不胜枚举,既诉说历史,也像一篇篇掌中小说,有时富含诗意,彷彿阅读史诗,而从中往往又可汲取人生经验,可谓一举数得。绝对物超所值,因此,乐于推荐,希望大家喜欢它!
武士掌权统领国政的起源
《平家物语》一书诠释,没有平清盛就没有武士时代。日本武士存在于十世纪到十九世纪之间,期间形成了武士的道德观和生活准则,也即现今人们口中所说的「武士道」。
平清盛身处的平安王朝末年,武士被秽称「朝廷走狗」、「王家的鹰犬」,他的养父平忠盛为当代武家士族,「平家」武士集团的首领;为求家族生存,必须无奈的接受天皇交代,浸满鲜血与侮辱的任务,并领受相应报酬的赏赐,这是当代武士存在的方式。
武士的成因,以平安时代律令制度下产生的武官为雏形;时当第五十代桓武天皇,为巩固政权而设立「武家」。
桓武天皇即位后,意图在北本州岛巩固和扩张统治范围,对本州北部虾夷人派出的北伐军缺乏士气和纪律,难在战场取胜而大伤脑筋,便转而向地方世家豪族求助,他提出授予「征夷大将军」称号,并给予任何讨伐北本州的势力。这些弓马娴熟的世家豪族很快成为天皇用来剿灭反抗力量的工具。为了应对战事,地方政治和国司制度变质,士兵不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专职的武士制度于焉产生,武士集团相继抬头,成为维护朝廷安全的栋樑。
武士集团反乱和成长了近一百年,直到白河天皇时期(1007)平家武士首脑平正盛从四位下,其子平忠盛于鸟羽天皇(1135)缉捕海盗,平定濑户内海有功,官至正四位上,武士集团在朝廷的地位愈形稳固;平忠盛为平家武士奠定后来由平清盛领导的平氏政权,极大影响,甚而促使平清盛日后身居太政大臣高位,成为武士集团掌握政权,领导国家的先例;尤以跟邻近的宋朝王国、高丽进行贸易,稳定平氏政权经济的基盘,促使平氏带领的社会繁荣一时。
平清盛以平家一族登场,武士集团领导国政进入新纪元。十二世纪末,平家宿敌源氏一族在下关的关门海崃击溃平家军,安德幼帝随祖母投海自尽后,源氏一族随之抬头,其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创立幕府,统帅天下军政,彰显武士时代来临。
自此之后,各朝各代的军事领袖泰半沿袭「征夷大将军」官位,施行统治。从1192 年平安时代结束,鎌仓时代开始,继而建武年间、室町时代、南北朝时代、战国时代、安土桃山年间,到江户时代,绝大部分幕府势力握有实际统治的政权。这种武士掌权统领国政的历史共业,直至1868 年明治天皇施行「明治维新」西化运动,江户幕府德川庆喜交还政权为止,武士集团统治日本的现象终焉完结。
武士集团或武家,是幕府权力的统称,也即幕府将军的家族;有时也泛指一般武士士族。
平安时代中期的贵族社会,为使特定官职及职能固定化,形成「继承家业」的情况,其中,以武艺为才能的下级贵族「武家」,是由「武勇之家」或「武门」衍绎而来,包括了 有武力、武勇及以仕奉辅佐天皇的家系,且大多用「家人」称唿手下任职的武士,日文称武士为「侍」。
鎌仓幕府成立以后,为确立主仆关系,并表示敬意,用「御家人」称唿武士;鎌仓初期的朝廷、幕府以及关东地区的武士家族以「武家」相称。经历承久之乱后,幕府为监视朝廷,在京都设立六波罗探题,探题一词意指武家,但一般武家被定义为幕府或幕府组织或幕府权力,后来就连御家人也被称作武家;御字表示敬意,御家人原是征夷大将军专用称唿,表明其武士地位。
室町时代的武家是指幕府及将军家;江户时代则指幕府、将军家、所有大名以及高级武士。武士以外的百姓、町人等拥有武士身分者也被称作武家。
真正的「武士」,实则必须文武双全,除了擅长剑道、马术、射箭等武艺,平时还须读书、习汉文、练书法、绘山水、做文章;对于兵法、韬略尤须精通;品行、操守和勇气更是被列为评鑑范围。由是,武士的品德就叫「武士道」,失去侍奉主公的武士叫「浪人」。
日本着名武士繁多,其中,战国时代的宫本武藏是家喻户晓的代表人物;近代导演黑泽明是诠释武士形象最成功的电影工作者,如《七武士》、《乱》等;三船敏郎、胜新太郎和渡边谦则是饰演武士的最佳人选,如电影《宫本武藏》、《盲剑客》、《末代武士》等。
日本仙台东北大学文学博士、文化学者、教授
现任台北驻日本经济文化办事处文化中心主任
林水福
这是一本我非常愿意推荐给所有对日本历史感兴趣的朋友的书。《樱花武士历史之旅》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宏大的叙事视野。作者并没有将武士简单地视为一个历史符号,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时代背景。书中对于不同时期武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扮演的角色,都有着非常清晰的阐述。从镰仓幕府到江户时代,再到明治维新,武士的地位和职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都一一进行了梳理,让我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武士道精神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并没有盲目赞美武士的“忠诚”和“荣誉”,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被赋予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被统治者利用,如何影响了普通人的命运。这种客观的态度,让这本书更具思想性。而且,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日本艺术、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讨论,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文化视角来理解武士的崛起和衰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日本历史,特别是武士这个群体,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也对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樱花武士历史之旅》这本书,真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带领我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我之前对日本历史的了解非常有限,也只停留在一些零碎的片段上,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现代化,他巧妙地运用了现代史学研究的成果,并且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听一个非常了解日本历史的朋友在给我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充满了智慧和深度。书中对武士的描绘,不仅仅是他们的刀剑和盔甲,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的挣扎,他们的道德困境,以及他们对生死的态度。我被书中那些为了信念而战,为了荣誉而死的武士所感动,也对那些在乱世中努力生存,寻求出路的武士感到同情。作者在描绘这些人物时,非常注重细节,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到他们的思维方式,都力求真实。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武士家庭和女性地位的描写,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武士阶层背后更广阔的社会图景。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不仅仅是权力的游戏,更是人性的展现。它让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武士道”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对日本历史,特别是武士文化一直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既能深入浅出地介绍历史背景,又能鲜活地展现武士精神的书籍。《樱花武士历史之旅》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他没有枯燥地罗列年代和事件,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我带入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仿佛能听到战场的鼓角争鸣,感受到刀剑碰撞的火花,甚至能闻到樱花飘落的淡淡香气。书中对不同时代武士阶层的演变、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细腻的描绘。从早期尚武、忠诚的武士,到后期在政治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武士,再到明治维新后武士阶层的消亡,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武士这个群体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武器、盔甲、生活方式的介绍,这些细节的补充让整个历史画卷更加饱满。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著名武士事迹的解读,不仅仅是讲述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时代背景,让我能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理解历史。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历史读物,它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那个遥远时代和那群传奇人物的无限遐想。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历史学术著作,没想到《樱花武士历史之旅》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作者的文笔实在太棒了,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梳理得清晰明了,并且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武士阶层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社会地位变化的描写,让我对日本历史的进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他对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普通武士的关注,不仅仅是描绘那些叱咤风云的大名和将军,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甚至牺牲的普通士兵和家臣。这种全景式的视角,让整个历史叙事更加立体和真实。书中对武士道精神的解读,也让我深受启发。它不仅仅是关于战斗技巧,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我要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作者通过大量的事例,展现了武士在面对困境、诱惑时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而且,书中对一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比如战国时代的群雄割据,德川幕府的建立,以及明治维新对武士阶层的冲击,都有非常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是如何塑造了日本这个国家。
评分读完《樱花武士历史之旅》,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时代穿越。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其叙事的多样性和节奏感。有时候,它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详细讲述某个时期武士们的生活细节,从他们的教育、训练,到他们的家族、社会地位,每一个方面都剖析得入木三分,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风貌。而有时候,它又像一位激情澎湃的史诗讲述者,将读者置于惊心动魄的战役现场,用简洁有力、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武士们英勇无畏的战斗场景,以及他们在生死关头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书中对“忠诚”、“荣誉”、“武士道”等核心概念的探讨,也并非流于表面,而是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多角度的审视和反思,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历史争议时所展现出的客观和严谨,他不会简单地将某些人物定性为好人或坏人,而是试图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出发,去理解他们的选择和行为。这种 nuanced 的处理方式,让这本书更加耐人寻味。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艺术、文学对武士文化影响的讨论,这一点也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拓展了我对武士文化的认知边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