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模煳理论之来龙去脉
1.1 前言
1.2 为何会有Fuzzy理论
1.3 Fuzzy理论的诞生
1.4 Fuzzy研究近况
1.5 Fuzzy应用领域
1.6 各章节概述
第二章 模煳集合
2.1 简介
2.2 明确集合之复习
2.3 模煳集合之基本型态
2.4 模煳集合之基本观念
2.5 本章总结
习题
第三章 模煳集合之基本性质
3.1 截集之一些性质
3.2 模煳集合之表示法及分解定理
3.3 延伸原理
3.4 本章总结
习题
第四章 模煳集合之运算
4.1 模煳集合运算之总类
4.2 模煳补集
4.3 模煳集合之交集
4.4 模煳联集
4.5 混合运算
4.6 本章总结
习题
第五章 模煳数之算术
5.1 模煳数
5.2 区间之算术运算
*5.3 模煳数之算术
*5.4 离散型模煳集合之算术法
*5.5 模煳数之大小
*5.6 模煳数之代数
5.7 本章总结
习题
第六章 模煳关系
6.1 前言
6.2 明确关系与模煳关系
*6.3 映射关系与柱形扩充
6.4 二元模煳关系
6.5 本章总结
习题
第七章 模煳推论
7.1 语句变数
7.2 比较型语句变数
7.3 模煳命题
7.4 模煳推理句
7.5 本章总结
习题
第八章 模煳逻辑
8.1 主题阐述
8.2 模煳逻辑推理
8.3 本章总结
习题
第九章 模煳推论工场
9.1 前言
9.2 模煳规则库
9.3 模煳推论工场
9.4 推论工场再细分
9.5 本章总结
习题
第十章 模煳化及解模煳化
10.1 动机与目的
10.2 模煳化
10.3 解模煳化
10.4 本章总结
习题
第十一章 模煳控制
11.1 前言
11.2 模煳控制设计步骤
11.3 注意事项
11.4 本章总结
习题
第十二章 基因演算法
12.1 简介
12.2 基本观念
12.3 演算法则步骤
12.4 基因演算法的特色
12.5 一个应用例子
12.6 本章总结
*第十三章 非线性函数之模煳模式建立
*13.1 前言
*13.2 常用之模煳系统模式
*13.3 无限近似定理
*13.4 模煳系统模式建立
*13.5 模煳系统模式之再简化
*13.6 本章总结
习题
*第十四章 模煳系统之稳定性分析
*14.1 前言
*14.2 系统的稳定条件
*14.3 连续模煳系统的稳定准则
*14.4 本章结论
习题
*第十五章 线性系统之模煳控制器设计
*15.1 简介
*15.2 模煳控制系统之稳定设计
*15.3 模煳规则调整PID控制器
*15.4 本章总结
习题
第十六章 模煳分群
16.1 简介
16.2 分群之定义
16.3 硬式分群之演算法
16.4 模煳c -平均值演算法
16.5 本章总结
习题
第十七章 模煳决策
17.1 前言 17-2
17.2 多因素决策
17.3 贝欣决策方法
17.4 红绿灯控制决策
17.5 结语
习题
*第十八章 调适性神经模煳推论系统
*18.1 前言
*18.2 ANFIS之架构
*18.3 ANFIS之参数学习
*18.4 本章总结
习题
第十九章 结论
19.1 本书结论
19.2 教学心得
我跟你说,最近我真的因为这本《认识Fuzzy (第三版)》加班加点地在学习!我本身就是做自动化控制这块的,以前接触过一些PID控制,但总觉得在处理一些复杂的、非线性的系统时,效果不是那么理想,或者说调整起来特别头疼。接触到模糊控制之后,就一直想找一本靠谱的书来系统地学习一下。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它不光讲了模糊逻辑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它花了很多篇幅讲解如何将模糊逻辑应用到控制系统中。比如,书中对模糊推理的过程,从模糊化、模糊规则推理到解模糊,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解释,还配上了很多流程图,简直是手把手教学。我最喜欢的是它里面关于模糊控制器设计的章节,介绍了好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并且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给出了建议。我照着书里的步骤,尝试着去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模糊控制器,结果发现效果比我之前用的传统方法要好太多了!系统响应更快,而且在参数调整上也要简单不少。这本书的例子也都很贴近实际,我能看到它在家电、汽车甚至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这让我对学习模糊控制的动力又增加了很多。
评分我必须说,《认识Fuzzy (第三版)》这本书,真的彻底改变了我对“不确定性”的看法。我之前一直觉得,科学就是要追求绝对的精确,而“模糊”就好像是科学的反面。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模糊逻辑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它能够让我们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秩序,并且做出更优的决策。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关于模糊逻辑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的介绍。比如,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模糊逻辑来构建更具“人性化”的智能系统,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进行模糊判断和推理。它关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章节,让我对如何融合神经网络的强大学习能力和模糊逻辑的直观解释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书里提到的很多应用场景,比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都让我看到了模糊逻辑的无限潜力。第三版的内容更新,尤其是在智能决策系统这部分,我觉得非常实用,它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思考如何在我的工作中,利用模糊逻辑来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本思想的启迪录,让我对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个在数据分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在处理真实世界的数据时,精确性的限制。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并非是绝对的“是”或“否”,而是大量的“大概”、“可能”、“有点”等等。我一直对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不精确”的信息感到好奇,而《认识Fuzzy (第三版)》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需求。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框架来理解和应用模糊逻辑。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模糊逻辑的哲学基础,到具体的技术实现,层层递进。我特别欣赏它在模糊模式识别和模糊聚类方面的介绍,这对于我理解一些复杂数据集的内在结构非常有帮助。书中给出的算法示例,都附有详细的代码解释,让我可以很快地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数据分析项目中。而且,第三版的更新内容,我认为是它最大的亮点之一,我了解到其中加入了关于深度学习与模糊逻辑结合的一些前沿内容,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因为这是未来数据分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灵活、更有效地处理那些“非黑即白”之外的数据。
评分这本《认识Fuzzy (第三版)》啊,我拿到手之后,真的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之前对模糊逻辑这块儿一直没什么概念,感觉像是一团雾水,怎么看都看不懂。后来工作上遇到一些需要处理不确定性数据的情况,朋友就推荐了我这本。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给吸引住了。作者真的很有耐心,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一点一点地建立起你的理解。那些公式和理论,在书里都变得相对容易理解了。最重要的是,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光讲理论,讲得让人头晕脑胀,这本书里有很多实际的例子,让我能把书上的知识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尤其是关于模糊集合、隶属函数这些,书里画的图表都特别清晰,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以前一直模棱两可的地方。而且,第三版在内容上肯定是有更新的,感觉比以前的版本更跟得上时代,有些新的应用和发展也都涵盖进去了,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生命力。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很贴心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模糊逻辑的世界,让我觉得学起来不那么枯燥,反而充满乐趣。
评分坦白讲,我之前对“模糊”这个概念一直没什么特别深入的了解,总觉得它是一种不精确、不确定的状态,但具体怎么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处理,就完全没概念了。这次买了《认识Fuzzy (第三版)》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模糊逻辑可以这么强大,而且它的思想非常巧妙。书里对于模糊集合的定义,用隶属度来量化不确定性,这一点我当时就觉得很惊艳。还有模糊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运算,书里都讲得很细致。我之前以为模糊逻辑只是一种理论,没想到它在实际应用中这么广泛,比如在决策支持系统、模式识别、甚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智能产品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来介绍复杂的概念,有很多插图和类比,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听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模糊推理的讲解,那种“如果…那么…”的规则,用中文来描述,比那些冷冰冰的数学公式更容易接受。读完之后,我对很多平时生活中模棱两可的现象,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方式,感觉视野都开阔了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