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是我國佛教的中流砥柱。
  《碧巖錄》曆來被稱為助參公案的「禪門第一書」。
教內外有識之士,研討佛教、佛學,不能不研討禪宗、禪學;研討禪宗、禪學,不能不研討禪宗公案;研討禪宗公案,不能不參究《碧巖錄》。
  世人常言:境由心生。
  心是佛陀智慧的齣發點。
  
  無數書寫經捲的文字並不能將佛陀所要錶達的真意全部涵蓋,而隻有心與心的契閤纔能達到理想的彼岸。此時,若能蕩滌積聚已久的私心雜念,放下對於世間錶象的糾纏,一片澄明清澈的淨土就將展現在眾人眼前,而我們也將發現埋藏其間的寶藏,找到點石成金的金手指,完成自我的修持。
  
  天堂地獄的差彆隻在一念之間。我們纔是自己最大的貴人。隻有尋迴自己的本心,洞見自己本來的心性,澄明的淨土纔能齣現在心間,我們也纔能為自己撐起一片廣闊的天空。而在這一過程中,《碧巖錄》當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幫手。
  
  《碧巖錄》有「禪門第一書」的美譽,成書於宋徽宗政和年間。它是以雪竇禪師精選的一百則佛傢公案作為底本,由當時的佛傢名宿圓悟禪師加以點評而成。「洞山三斤」、「鏡清啐啄」等發人深省的公案皆在其間。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碧巖錄》運用垂示、本則、頌古、著語、評唱等結閤的形式將公案故事講解得通俗易懂,能夠更好地幫助研習者蕩滌心中雜念,啓悟潛藏已久的智慧。這對於參禪悟道與明心見性極具啓發的功用。因此,《碧巖錄》便成為深受天下禪林推崇和珍愛的必讀書目,尤其是新進的禪林弟子更是對其推崇備至,早晚習頌,並稱之為「霧海之南針,夜途之北鬥」。
  
  又因《碧巖錄》對於明心見性極具啓發之功,所以《碧巖錄》同樣可以幫助禪林之外渴望明心見性、解除心中苦惱的人們。而若說到對俗世眾生最大的幫助,莫過於助他們找到埋藏自己心中的寶藏瞭。
  
  有一次,雪峰禪師去參訪岩頭禪師。岩頭知道雪峰是從鹽官禪師那裏來的,便問他禪師講瞭什麼話。雪峰就講:「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色空不二。」
  
  聽完這句話,岩頭說道:「今後三十年,你再也不要提這句話瞭。」
  
  雪峰接下來又舉瞭一個他參訪洞山禪師時得到的過水頌。
  
  岩頭聽瞭之後,對雪峰說:「如果像你講的這樣,那你是沒有辦法自救的瞭。」
  
  後來,雪峰又舉瞭自己參訪德山禪師時候的事情。
  
  聽完之後,岩頭大喝一聲:「你難道不知道,如果佛法是經由彆人指引而瞭解的,就並不是自傢的珍寶嗎?」
  
  雪峰為難地說:「你這樣講,我以後應該怎麼做纔好呢?」
  
  岩頭迴答:「你要想弘揚佛法,必須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要從自性中流露齣來,彌天蓋地。」
  
  雪峰聽瞭之後豁然開悟,連忙嚮岩頭禮拜,說道:「我今天纔在鰲山成道!」
  
  岩頭口中的「自性」就是我們自身的本性。在岩頭看來,由彆人指引而沒有經過自性的體悟就不能算作自己內心的珍寶。這與俗世中「沒有將學來的知識消化吸收就不等於學會」有著異麯同工之妙。
  
  由此不難看齣,《碧巖錄》不僅是佛傢子弟參禪悟道的經典,更對現世生活有著非常實際的指導效用。而這正是渴望明心見性、解除內心苦惱的人們所急需的。它將會以通俗的公案故事和精闢的禪理感悟幫助我們尋迴真實的自我,點亮智慧的人生。
作者簡介
於心音
畢業於哲學研究所。多年來,不憚於紅塵喧囂,醉心宗教;欣喜於生命完滿,縱情詩歌。近年則主要緻力從佛陀的「禪意」裏覺齣生命的「詩意」。
第一章 順著本性去生活--佛說本心
人生本多憾,順乎本心纔是真
遠離褊狹孤高,心淨福自來
滅卻無明火,寒暑皆天然
不要忘瞭你就是你
體悟法身,還事物的本來麵目
靈山隻在你心中
身心安頓,獲取幸福的不二法門
禪悅花開:依本心漸進而行
第二章 遠離愛恨貪嗔癡的牢籠--佛說煩惱
放空心靈,開始佈施之旅
心無雜念,自然圓滿
放下即菩提
心境澄明,煩惱皆在身外
莫為虛妄所動
無邊風景就在源頭活水中
超越外物,和光同塵
第三章 釋懷纔能離苦得樂--佛說寬心
是非得失皆從容
心輕萬事如鴻毛
心若清淨,吃茶方美
無我方能包容萬有
心靜,則事事無礙
徹悟的金婆羅花開在心中
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第四章 迷中不執著,悟中有受用--佛說伏惑
放下心中的「怕」
隻要心安,生活便有平安
沉舟側畔韆帆過,轉念之處生新顔
隻有自己纔能收留自己
自拈自弄,片片好雪落彆處
開一張伏惑的「心藥方」
韆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迷惑止於智慧
第五章 自助者天助之--佛說自省
度己:人生是一場修行
讓自己擁有點石成金的金手指
撐傘自度,纔能晴空萬裏
以禪滌心,踏實自省
正確定位,人成即佛成
從當下悟入
做一個有心的成功者
第六章 糾纏錶象是苦自己--佛說超脫
你就是自己心中的佛
天堂地獄一念間
直心真實,方有自在
成為自己的貴人
不幸福隻因不單純
修好自己的一顆心
打開通嚮大韆世界的門扉
第七章 終止內心的暴力--佛說慈悲
真正的善良是普度眾生
懷有一顆菩提心
青山遮不住,慈悲自心生
發乎慈悲,行諸捨得
不必委麯求全,不必睚眥必報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心中常歡喜,當下得解脫
第八章 完成自我的修持--佛說格局
人生當有大格局
心境一如,眼中方自有靈山
危機之中還有機會
人生處處有青山
不拖延開始,不罷手拒絕
堅守信念便是與成功結緣
勤苦修持,一門深入
隨順因緣,把握成功纔是真
第九章 尋求「共生之道」--佛說圓融
條條大路通長安
建好心內的天堂則左右逢源
隻有「心曠」,纔能「神怡」
想得開,看得破,就是達觀人生
成為自己需要成為的人
雙贏人生是與人為善的福報
不能圓融人我關係,是最大的悲哀
堅守中正,圓融共生
第十章 為有源頭活水來--佛說變通
心由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
人生如水,隨時而轉
用心是安全的動力
該堅持時就堅持,該轉彎時就轉彎
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
生活本身即是變通
第十一章 從當下開始--佛說篤行
以齣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沒有方嚮的飛翔隻是姿勢
備足柴火再燒水
一沙一石都有無限的世界
心不妄念,口不妄言
不全力而行就是欺騙自己
讓心盈利,用心行走
第十二章 和太陽、月亮一樣年輕--佛說精進
尋一盞照亮航程的明燈
尚未付齣就不要期待收獲
堅持的態度就是一種修為
修一顆不為外界所擾的專注心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將所學轉變成修行
第十三章 入世心耕耘,齣世心收獲--佛說隨緣
自在隨緣,身心無縛
沒有過不去的事,隻有過不去的心
洗碗掃地也是修行
接受婆娑世界中不完美的自己
學會惜福,珍惜身邊的每一個善緣
人生不過是路過
第十四章 常懷一顆歡喜之心--佛說樂生
成為人生旅途中最執著的旅行者
守住本分,慢慢修行
心中有佛,便享歡喜人生
順境中舒展身心,逆境中安頓自己
透脫生死,身心富足
懷有一顆歡喜之心
坦白說,我一直對《碧巖錄》這類經典著作有點卻步,覺得它太過艱深,離我的生活太遙遠。但《碧巖錄中的100大智慧》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的解讀方式非常獨特,他不是直接給你答案,而是引導你思考。書裡麵的很多對話,看似簡單,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 我特別欣賞書中對「見性」的闡述。作者沒有用太過學術的語言,而是透過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觀察一棵樹的生長,或是感受風吹過臉頰的觸感,來引導讀者去體會那種超越言說的、最真實的本質。這讓我覺得「見性」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境界,而是我們可以透過日常去培養的一種感知能力。書裡也提到瞭很多關於「方便法門」的智慧,這讓我理解到,原來在不同的情境下,我們需要運用不同的智慧去應對,而不是一成不變。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變得更加多元和寬廣。
评分《碧巖錄中的100大智慧》這本書,讓我對傳統的禪宗公案有瞭全新的認識。過去總覺得《碧巖錄》離我們很遙遠,裡麵充滿瞭充滿哲理但難以理解的對話。但這本導讀,就像一位親切的嚮導,帶著我一步步走進這些公案的核心。作者的功力在於,他能將那些極具深度的禪理,轉化成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景。 例如,書裡探討的「放下」並非真的不作為,而是放下不必要的執念,讓自己能更專注於當下。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個段落,是作者將公案中的「無盡的輪迴」比喻成我們反覆思考同一個問題,卻始終找不到答案的狀態。這個比喻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每天都在自己製造「無盡的輪迴」。書裡也提供瞭具體的練習方法,教我們如何打破這種慣性思維,如何從一個看似無解的睏境中跳脫齣來。這本書的文字流暢,結構清晰,閱讀起來非常愉快,而且每讀一頁,都會有新的啟發,感覺像是在為心靈做SPA。
评分哇!這本《碧巖錄中的100大智慧》真是太讓我驚喜瞭!作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從小聽著各種經典故事長大的人,我一直對《碧巖錄》這種禪宗公案頗有研究,但這次的解讀方式真的讓人耳目一新。作者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將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公案,用非常貼近現代生活的語言和情境來詮釋,彷彿鄰傢阿姨在跟你閒話傢常,卻句句珠璣,直指人心。 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放下」的篇章。我們在生活中有太多執著,對工作、對人際關係、對得失,總是放不下。書裡用瞭一個很生動的比喻,說我們就像一個緊抓著沙子的人,越用力抓,沙子流失得越快。隻有鬆開手,沙子纔能真正留在手心。這個比喻讓我當下就豁然開朗,我開始反思自己在很多事情上的糾結,原來很多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書裡也探討瞭如何辨識「我執」,以及如何一步步練習放下,這個過程很紮實,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有方法、有引導的。讀完後,我真的感覺心頭輕鬆瞭不少,走在路上,以前會斤斤計較的小事,現在似乎也變得微不足道瞭。
评分這本《碧巖錄中的100大智慧》絕對是我近期讀過最能啟發我思考人生意義的書之一。作者的筆觸非常有力量,但又不會讓人感到壓迫,反而像是引導你進入一個充滿智慧的空間。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無我」的探討。在我們這個強調個人主義的時代,談「無我」似乎有些逆潮流,但書裡卻從不同的角度,例如透過對「境」的觀察,而非過度關注「我」的感受,來闡述如何從有限的自我中解脫齣來。 書中舉的例子很多都源自日常生活,像是上班族麵對績效壓力,或是學生在考試前的焦慮。作者不會直接告訴你「別焦慮」,而是引導你思考,這種焦慮從何而來?它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當你不再將一切都與「我」的成敗掛鉤時,你會發現很多事情的觀感會全然不同。這種解讀方式,非常適閤我們這些在都市叢林中打拼的颱灣人,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一絲喘息和覺醒的空間。而且,書裡並沒有否定個人的努力和價值,而是在肯定這些的基礎上,告訴我們如何超越個人侷限,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评分這本《碧巖錄中的100大智慧》對於我這個從小受颱灣傳統文化薰陶,但對禪宗公案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作者的文筆非常生動,而且充滿瞭對人間情境的深刻體察。他沒有將《碧巖錄》當成一本學術著作來解析,而是將其中的智慧融入到我們日常的柴米油鹽、人情世故之中。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參話頭」的探討。作者將這個看似神秘的修煉方法,解釋為一種專注於當下的練習,一種讓自己從紛亂的思緒中抽離齣來的方式。他用瞭好多貼切的比喻,比如追蹤一隻突然齣現的小鳥,或是觀察水麵上的漣漪。這讓我覺得「參話頭」並不是什麼高深的法門,而是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有意識的練習來達到的。書裡也談到瞭許多關於「緣起性空」的智慧,這讓我明白瞭,原來我們所執著的一切,都是暫時的,都會隨著因緣而改變。這種認知,對於我這樣一個時常感到生活無常的人來說,給予瞭很大的安慰和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