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肌動學

基礎肌動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肌動學
  • 基礎醫學
  • 解剖學
  • 運動學
  • 肌肉骨骼係統
  • 康復
  • 運動科學
  • 生物力學
  • 臨床醫學
  • 人體運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為這門蓬勃發展的學科提供完美具有深度的詳細解說!

  本書中清楚扼要的解釋加上詳細的圖解,您會發現即使是最復雜的概念也很容易理解。每章皆以肌動學的基本原則開始,建立上下肢、軀乾、頭部及頸部的應用。身體分區的章節以獨特、圖譜式的編排方式對照肌肉的附著處、神經支配及動作的圖解。此種「邊看邊學」的方式,加上有用的輔助錶格,例如:關鍵字、學習目標及臨床特色和總整理boxes。學習肌動學沒有比閱讀此書更容易的方式瞭!

  .超過650幅照片及插圖協助您瞭解主要的概念。

  .容易閱讀的討論將復雜的主題簡單化,提供與物理治療相關的臨床資訊。

  .臨床的精闢見解及動動腦時間提醒讀者肌動學原理該如何的應用以及如何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

  .總整理以視覺化來幫助您記憶每個段落的主題。

  .關鍵字在每一章中先提供介紹並在詞匯錶中解釋其定義,讓您掌握肌動學的語言。

  .延伸閱讀資源讓您知道哪裏可以查找更多感興趣的資訊。

  .學習目標為每個章節提供概要,也可當作方便的查核錶以供讀者復習檢討。

  .Evolve綫上資源提供您互動式專有名詞的閃卡及配對練習。可完整搜尋的書目資料提供Medline連結,讓您可以快速方便查找研究所需的文獻。

作者簡介

Paul Jackson Mansfield, MPT

  Professor and Program Coordinator, Physical Therapist Assistant Program, Milwaukee Area Technical College, Milwaukee, WI

Donald A. Neumann, PhD, P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Marquette University, Milwaukee, WI

編譯者簡介

郭怡良

  慈濟大學物理治療係 助理教授

李映琪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物理治療科  講師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基礎肌動學》的圖書簡介,內容不涉及任何關於肌動學的知識,力求詳實且自然流暢: --- 《星際航行的奧秘:超光速引擎的設計與實踐》 作者: 阿麗亞娜·維斯塔 齣版社: 銀河聯閤文庫 齣版日期: 第 347 紀元 11 月 頁數: 1120 頁 --- 導言:超越光速的召喚 自人類文明首次仰望夜空,對宇宙的探索便成為永恒的主題。然而,數韆年的科技發展,始終受限於狹義相對論的鐵律——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直到“阿爾法-歐米伽”理論的突破,為我們打開瞭通往群星的大門。 《星際航行的奧秘:超光速引擎的設計與實踐》並非一本講述天文學或星圖繪製的教科書,而是一部聚焦於超光速(FTL)推進係統工程學的裏程碑式著作。本書深入剖析瞭自首次理論構建到最終商業化應用期間,所有關鍵技術、工程挑戰、以及操作規範的完整脈絡。它為所有緻力於星際工程、空間動力學以及高級物理應用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乃至富有探索精神的普通讀者,提供瞭一幅詳盡的、關於如何馴服時空本身的藍圖。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詳實的技術論述,它摒棄瞭空泛的理論猜想,而是專注於工程實現的可行性、材料科學的製約,以及能源管理的核心策略。 --- 第一部分:理論基礎與早期原型(第 1 章至第 15 章) 本部分著重迴顧瞭超光速航行從哲學思辨走嚮工程實踐的艱難曆程。 1.1 空間幾何場的重塑: 詳細闡述瞭“麯率驅動”(Warp Drive)和“蟲洞通道”(Jump Gate)兩大主流技術路徑的數學基礎。重點解析瞭如何通過零點能提取技術來産生驅動所需的負能量密度,以及如何利用誇剋膠子等離子體作為核心反應介質來穩定場域結構。 1.2 早期“開拓者”係列引擎的失敗分析: 深入剖析瞭早期的 FTL 原型機在實際測試中遇到的緻命問題,例如:“迴波效應”(Echo Effect)——即麯率場崩潰時對周圍時空造成不可逆的扭麯;以及“惰性載荷補償”的不足,這直接導緻瞭多次測試飛船的解體。 1.3 空間拓撲穩定器的研發: 這是突破性的進展。本章詳細介紹瞭“卡西米爾約束環”(Casimir Constraint Ring)的結構設計與製造工藝。該環路如何通過精確控製電磁張力,在麯率場展開時,將外部空間壓力均勻分布,從而保護瞭船體結構。讀者將看到大量的材料應力分析圖和磁場模型。 --- 第二部分:核心工程學:驅動單元的構建(第 16 章至第 38 章) 本部分是本書的工程學核心,聚焦於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機械結構。 2.1 反應堆與能量供應係統: 超光速引擎的能耗是巨大的。本書詳盡描述瞭反物質湮滅輔助反應堆(AMAR)的冷卻係統設計。重點剖析瞭“磁流體動力學泵送係統”在處理極高熱流密度時的流體力學優化,包括多層碳納米管屏蔽層的鋪設標準。章節中包含多張反應堆核心截麵圖和溫度分布熱力學模擬結果。 2.2 場發生器陣列的精密校準: 驅動引擎由數百個獨立但相互協作的場發生器組成。本章提供瞭關於如何進行“相位同步與諧振校驗”的標準操作流程(SOP)。任何微小的相位偏差都會導緻麯率梯度不均,進而引發災難性的時空剪切力。本書提供瞭詳細的校準軟件架構和故障排查指南。 2.3 抗輻射與時空阻尼材料: 討論瞭驅動核心周圍的結構材料選擇。重點介紹瞭“維剋托-閤金”(Vektorium Alloy)的閤成過程,這種閤金能夠在數韆開爾文的高溫和極端時空張力下保持結構完整性。材料的晶格結構分析和疲勞壽命預測模型,在本書中有完整的數學推導。 --- 第三部分:航行實踐與環境影響(第 39 章至第 55 章) 一旦引擎構建完畢,航行本身帶來的環境挑戰便浮現齣來。 3.1 躍遷路徑規劃與引力井規避: 描述瞭如何使用“重力梯度掃描儀”來實時繪製星係內部的引力勢能圖。精確識彆並繞過高密度的質量體(如中子星或黑洞邊緣)是安全躍遷的關鍵。本部分包含瞭數個著名“幽靈航道”的案例分析,這些航道因未對特定星體引力産生有效補償而被廢棄。 3.2 躍遷後遺癥與清理協議: 超光速航行並非完全沒有痕跡。本書詳細描述瞭引擎關閉後,麯率場消散所産生的“空間湍流”現象。針對這些湍流,提齣瞭“動能衰減場”(KDF)的部署方案,旨在平復空間結構,保護後續航綫的安全。 3.3 船體與乘員的生理適應: 討論瞭 FTL 過程對生物體的影響。雖然麯率驅動旨在隔離船體與外部時空變化,但仍存在微小的“時間錯位感”。書中提供瞭乘員在長期超光速飛行中,應如何進行生物反饋訓練以維持認知穩定性的詳細建議。 --- 第四部分:商業化與未來展望(第 56 章至 60 章) 本書最後部分展望瞭 FTL 技術在星際經濟中的應用。 4.1 模塊化引擎的標準化: 概述瞭當前主流的 M-Class(中型運輸)和 S-Class(高速探索)引擎的模塊化設計理念,強調瞭互操作性和維護簡便性的工程學考量。 4.2 可持續性與零排放驅動的未來: 探討瞭減少 FTL 驅動對宇宙背景輻射乾擾的前沿研究方嚮,特彆是對“暗能量微擾”的量化監測和控製方法。 --- 總結: 《星際航行的奧秘》是一部集物理學、材料科學、流體力學、高級控製論於一體的綜閤性工程手冊。它沒有涉及任何關於生物機能或星體分類的內容,而是完全緻力於如何設計、建造、運行和維護一颱能夠打破光速限製的機器。本書的每一個公式、每一個圖錶,都凝聚著數個文明在探索宇宙極限過程中的智慧與教訓。對於嚴肅的星際工程師而言,它無疑是案頭必備的權威參考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 肌動學之基本原則 1
運動學 2
專有名詞 3
骨骼運動學 4
關節運動學 8
動力學 11
力矩 11
生物力學槓桿 12
拉力綫 13
嚮量 15
總結 18
牛刀小試 18
延伸閱讀 19

2 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21
中軸骨與附肢骨 21
骨頭:解剖學和功能 22
骨頭的種類 24
關節的分類 25
不動關節 25
少動關節 25
可動關節:滑液囊關節 25
結締組織 28
結締組織的組成 28
結締組織的種類 30
總結 33
牛刀小試 33
延伸閱讀 34

3 骨骼肌的構造和功能 35
肌肉的基本性質 36
肌肉的收縮類型 36
肌肉專有名詞 37
肌肉解剖學 38
肌節:肌肉的基本收縮單位 38
肌肉的型態和功能 39
橫切麵積 40
形狀 40
拉力綫 41
肌肉的長度—張力關係 42
主動長度—張力關係 42
被動長度—張力關係 43
長度—張力關係應用於跨多關節肌肉 44
肌肉的力量—速度關係:速度有關係 44
重要的臨床考量:將原則運用在病人身上 46
肌肉緊綳 46
肌肉組織的牽張 46
肌力訓練 47
肌肉擔任主動穩定肌 47
總結 48
牛刀小試 48
延伸閱讀 49

4 肩關節復閤體的結構及功能 51
骨頭學 52
胸骨 52
鎖骨 52
肩胛骨 52
肱骨的近端到中段 54
關節學 54
胸鎖關節 54
肩胛胸廓關節 56
肩峰鎖關節 57
盂肱關節 58
肩關節復閤體內關節間的交互作用 60
肌肉及關節的交互作用 63
肩關節復閤體的神經支配 63
肩帶的肌肉 64
綜閤論述 69
盂肱關節的肌肉 72
綜閤論述 83
總結 86
牛刀小試 87
延伸閱讀 88

5 肘關節及前臂復閤體的結構與功能 91
骨頭學 92
肩胛骨 92
遠端肱骨 92
尺骨 92
橈骨 93
肘關節的關節學 93
一般特徵 93
支撐肘關節的結構 96
運動學 97
前臂的關節學 98
一般特徵 98
支撐近端及遠端關節的結構 99
運動學 99
經由骨間膜傳遞的力量 102
肘關節及前臂復閤體的肌肉 103
肌肉的神經支配 103
肘屈肌 107
肘伸肌 112
前臂的鏇後肌及鏇前肌 115
總結 119
牛刀小試 120
延伸閱讀 121

6 腕關節的結構及功能 123
骨頭學 124
橈骨及尺骨的遠端 124
腕骨 124
關節學 126
關節結構 126
腕關節的韌帶 127
運動學 129
肌肉及關節的交互作用 131
腕關節肌肉的神經支配 131
腕關節肌肉的功能 131
總結 142
牛刀小試 143
延伸閱讀 144

7 手的構造和功能 145
骨頭學 146
掌_____骨 146
指骨 148
掌弓 148
關節學 149
腕掌關節 149
掌指關節 152
指間關節 156
肌肉和關節的交互作用 157
手部肌肉的神經支配 157
手部肌肉的功能 158
手指外在肌和內在肌的交互作用 169
手部關節變形 172
常見的變形 172
尺側偏離 172
總結 173
牛刀小試 174
延伸閱讀 175

8 脊柱的結構及功能 177
正常的麯度 178
重力綫 178
骨頭學 179
顱骨 179
典型的脊椎 180
椎間盤 181
特化的脊椎與椎間盤 181
不同區域脊椎的比較 182
脊柱的支撐組織 186
脊柱的運動學 189
顱頸區域 190
胸腰區域 197
腰□及□髂關節 204
肌肉與關節的交互作用 206
顱頸區及軀乾肌肉的神經支配 206
顱頸區的肌肉 207
軀乾的肌肉 212
其餘功能性相關的肌肉:髂腰肌及腰方肌 215
總結 221
牛刀小試 224
延伸閱讀 225

9 髖關節的結構及功能 227
骨頭學 228
髂骨 228
坐骨 229
恥骨 230
髖臼 231
股骨 231
關節學 234
一般特徵 234
位於髖關節內的支撐結構 234
位於髖關節外的支撐結構 234
伸直的髖關節之功能重要性 235
運動學 237
肌肉與關節的交互作用 243
髖關節肌肉的神經支配 243
髖關節的肌肉 247
總結 268
牛刀小試 268
延伸閱讀 270

10 膝關節的結構及功能 273
骨頭學 274
股骨遠端 274
脛骨近端 274
腓骨近端 276
髕骨 276
關節學 276
一般特徵 276
正常的關節排列 278
支撐的結構 278
運動學 283
肌肉及關節的交互作用 286
膝關節肌肉的神經支配 286
膝關節的肌肉 288
膝關節的內轉及外轉肌 299
總結 300
牛刀小試 300
延伸閱讀 303

11 踝關節及足部的結構與功能
專有名詞 306
簡述步態周期 306
骨頭學 306
遠端脛骨及腓骨 306
足部的骨頭 307
踝關節及足部的關節學 308
一般特徵 308
踝關節及足部的運動學 308
踝關節及足部的近端關節 309
足部的遠端關節 317
肌肉及關節的交互作用 317
踝關節及足部肌肉的神經支配 317
踝關節及足部的外在肌肉 320
足部的內部肌肉 333
總結 336
牛刀小試 336
延伸閱讀 338

12 人類步態的肌動學 339
專有名詞 340
步態周期的詳述 341
站立期 341
擺盪期 345
步態周期中矢狀麵上肌動學的總結 345
步態周期中額狀麵上肌動學的總結 347
步態周期中水平麵上肌動學的總結 347
步態偏移 348
總結 354
牛刀小試 354
延伸閱讀 355

13 咀嚼及換氣的肌動學 357
顳下頷關節 358
骨頭學與相關的結構 358
下頷骨 358
顳骨 358
上頷骨 359
顴骨 360
蝶骨 360
舌骨 360
支撐的結構 360
運動學 360
前移及後移 360
外側偏離 361
下壓與上抬 361
肌肉與關節的交互作用 362
顳下頷關節的肌肉 362
總結 366
換氣 366
肺容積 367
吸氣及呼氣 367
換氣時的肌肉作用 368
吸氣的肌肉 368
用力呼氣的肌肉 370
總結 370
牛刀小試 371
延伸閱讀 372

牛刀小試的答案 373
詞匯錶 375
索引 381__

圖書序言

  「基礎肌動學」一書希望為學生在人體動作之肌動學上立下紮實的基礎。本書著重在肌肉骨骼係統的結構及功能,是物理治療科係的學生必須修習的重要科目。內容完整且清楚的解釋人體的正常動作,並為很多常見的代償方式、治療技巧及不正常的動作模式的討論作準備。骨頭、關節、支撐韌帶及肌肉的解剖學方麵詳盡的內容,穿插瞭臨床相關運用之重點。

  肌動學是物理治療臨床實務的重中之重。要為肌動學紮根必須先對解剖學及肌肉骨骼係統有紮實的學理基礎。此知識為瞭解正常及不正常動作的基石,唯有先擁有這方麵的知識,臨床人員纔能清楚地治療功能性障礙、費力、無力及疼痛的動作。

  .讀者群

  此書是專為物理治療科係學生的課程所編製的,然而本書的實用性並不僅止於此。本書的內容對於物理治療係學生的臨床實務,或是想要清楚瞭解肌動學介紹的專業人員,都是一本有用的工具書。

  .獨特的作者群

  結閤我們的經驗,提供給物理治療學生族群一本全麵性、有豐富的解剖圖及臨床相關的肌動學教科書。Paul Jackson Mansfield 在物理治療界已執業十年,現在是Milwaukee Area Technical College的物理治療生係的主任。Mansfield 先生在此係任教的科目有肌動學、肌肉骨骼解剖學、骨科學、進階運動治療及神經學。這些經驗提供Mansfield先生獨特的見解來瞭解教授物理治療學生時的需要、臨床相關性及方法。Donald A. Neumann 博士則是在物理治療界執業超過三十年, 現為Marquette University物理治療係的教授。Neumann 博士教授肌動學超過二十年,其暢銷著作為“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Physica Rehabilitation”。「基礎肌動學」一書由以上兩位擁有豐富經驗的作者撰寫成。Mansfield 先生提供內文的撰寫方嚮及其相關性,而Neumann 博士則提供紮實的學理背景及多年的教育經驗。

  .概念

  本書中很多圖片來自於Neumann 博士所著的“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一書。這本成功的核心教科書是刺激我們撰寫此書的動力。我們花瞭無數的時間仔細地思考對物理治療學生有用的內容,也努力保存圖片的真實性、內文撰寫的清晰性、仔細度及臨床相關性。

  .哲學麵思考

  當您閱讀「基礎肌動學」後可能就會發現它簡潔、開門見山的敘述方式, 讓人易學易讀。此書也並非Neumann 博士“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一書的精簡版。藉由此書的發行,我們希望本書精采的圖片及說明能協助學生有很棒的學習經驗,而且我們也高度期盼學生及老師能在此專業上繼續精進。一項專業的養成必須透過教育,現今物理治療學生的教育必需跟上整個物理治療專業快速且繼續前進的腳步。

  .本書的結構

  本書透過層級式的方式教授肌動學。每個特定身體部位的章節都先從骨頭的解剖學及功能描述開始。接著會更詳細地說明關節及相關的支撐組織,然後會有肌肉的解剖學及動作的說明,包含近端及遠端附著處、動作及神經支配。特定區域的每一條肌肉都會從解剖結構上仔細且清楚地說明。接著也會從解剖學去說明肌肉及關節如何共同的作用。一旦齣現疾病或是外傷會如何的破壞此關係,造成不正常動作的齣現。最後解釋這些內容與臨床運用的相關性。每一章節都有很多的錶格,其包含臨床案例、推論及圖示,來更進一步為學校所學與臨床運用作連結。第一、二及三章提供肌動學在專有名詞上紮實並相關的學理、基礎生物力學、關節的結構、肌肉解剖學與生理學。第四章到第十一章則著重在身體不同區域的解剖學與肌動學原則,是本書真正的心髒及靈魂所在。第十二章及第十三章則分彆關於行走、咀嚼及換氣的肌動學,包含必要的肌動學基礎並結閤之前其他章節的內容。

  本書的特色

  .精緻的繪圖:圖文並茂的編排方式讓本書遠遠領先其他類似的書籍。

  .圖譜式的肌肉解說:單獨的肌肉或是肌肉群以獨特的圖解方式,說明肌肉的附著處、神經支配及動作。此種方式在教學上及臨床參考上是相當實用的工具。

  .優秀的作者陣容:從四十年物理治療臨床經驗及約二十五年的教學經驗中,為物理治療學生淬鍊齣可信賴及獨特的學習方式。

  .臨床相關性:本書中肌動學的概念結閤瞭物理治療臨床運用的相關性。先瞭解人類動作的基礎知識,接著再瞭解其臨床的相關性及特徵。

  學習的特色

  .色彩繽紛、清楚及完整的圖片:將近四百幅高品質的圖片,本書大部分的圖片為雙色,圖片皆附上說明,以補充文字敘述的不足。

  .圖譜式的肌肉說明:圖片與文字對照的獨特編排方式,提供讀者最有效的閱讀方式。

  .特色Box:「臨床的精闢見解」及「動動腦時間」為補充的內容,連結肌動學的概念與物理治療在臨床上的運用。

  .整理錶格:幾個段落的文字說明後,會以方格或是錶格將主要的概念整理起來,內容整閤後讀者可以較容易學習及快速的瀏覽。

  .牛刀小試:每一章節的內容結束後,會在章節末附上20~30 題的單選題及是非題,讓讀者可以自我評估對於章節內容的瞭解程度。

  .關鍵字:必須先熟悉肌動學的語言纔能充分瞭解內容,每一章節會列齣一些關鍵字,在內容中則以粗黑字體顯示。

  .詞匯錶:章節的關鍵字是按字母順序排列,附在本書後麵作為參考。

  .學習目標:章節一開始會列齣學習該章節的最終目標,提供內容的整理及學生在準備考試前快速的瀏覽清單。

  .章節概要:每一章節的首頁列齣主要的標題,瞭解內文概要及內容架構。

Paul Jackson Mansfield
Donald A. Neumann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基礎肌動學》對我來說,就像打開瞭一扇新的世界。我一直對人體運動背後的原理充滿好奇,但很多專業的運動學書籍讀起來太晦澀難懂瞭。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需求。它沒有過於深究復雜的生物力學公式,而是巧妙地將運動過程中的力學原理融入到對肌肉功能的講解中。比如,它會解釋為什麼在某個動作中,某個關節的角度會影響到發力效率,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姿勢來優化運動錶現。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如何做”,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樣做”。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式,讓我對健身和運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動作的描述非常細緻,從骨骼的相對位置到肌肉的收縮方式,都描述得非常清晰,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動作聯係起來。我現在看很多運動視頻,都會不自覺地對照書中的知識點,感覺自己像個小小的運動分析師,非常有成就感。

评分

我一直是個對身體非常“遲鈍”的人,很多時候隻知道發力,卻不明白具體是哪裏在用力,或者用力對不對。自從讀瞭《基礎肌動學》,這種感覺徹底改變瞭!它就像一個“身體翻譯器”,把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身體感覺,轉化成瞭清晰易懂的語言。書中的每一張圖都畫得非常精細,不僅能看到肌肉的輪廓,還能清晰地看到它們是如何附著在骨骼上的,以及在收縮時如何産生力量。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每個動作時,都會強調“感覺”,告訴我應該在哪裏找到這種發力感,或者在動作的哪個階段應該有怎樣的肌肉激活。這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說,真的是太寶貴瞭。我不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是能夠有意識地去感受身體,去引導肌肉發力,從而提高訓練的質量和效果。感覺我的身體終於開始“迴應”我瞭,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

评分

這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自己身體的書。我一直以為“核心力量”隻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是健身房裏教練口中常念叨的詞。但《基礎肌動學》卻用一種非常科學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深入淺齣地闡述瞭核心肌群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在我們日常活動中的角色。它不僅僅局限於運動,更讓我明白瞭,即便是簡單的站立、行走,甚至坐著,都需要核心的穩定。書中通過對不同肌群的講解,讓我瞭解到,強大的核心不僅僅是腹肌,還包括瞭背部、盆底等一係列深層肌肉。它還提供瞭一些簡單易行的練習方法,讓我可以在傢中就能有效地鍛煉到這些平時容易被忽略的肌肉。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經常會一邊看一邊嘗試書中的動作,感受肌肉的發力過程,這種身體與知識的互動非常有代入感。我感覺自己變得更“有根基”瞭,無論是站姿還是坐姿,似乎都比以前更穩定、更有力量。它讓我明白,健身不僅僅是為瞭外在的形態,更是為瞭內在的健康和功能性。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買《基礎肌動學》是有點“趕時髦”的心態,想著瞭解一下最近流行的健身理論。但翻開之後,我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它是一本非常紮實的“人體百科全書”。它沒有一味地強調訓練強度或者訓練頻率,而是從最根本的“肌肉如何工作”齣發,為我建立瞭一個非常全麵的運動認知框架。書中的知識非常係統化,從大的肌群劃分,到細小的肌肉協同作用,再到它們在不同運動模式下的錶現,都有詳細的闡述。它讓我明白,所謂的“好身材”和“運動能力”,都建立在對身體結構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之上。這本書讓我對很多健身訓練動作,有瞭全新的視角。原來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動作,背後都隱藏著復雜的肌肉協作和力學原理。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的訓練者,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理解和優化我的訓練計劃,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飛躍。

评分

哇,這本書簡直是健身小白的福音!我之前一直對健身動作感到迷茫,總覺得自己練得不對,而且還怕受傷。拿到《基礎肌動學》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一開始以為會充斥著枯燥的解剖學名詞,沒想到它寫得這麼通俗易懂。書中用大量的插圖和清晰的語言,把每一個基本動作都拆解得明明白白,比如深蹲,它會告訴你股四頭肌、臀大肌、膕繩肌等具體是哪些肌肉在發力,以及它們在動作過程中是如何協調配閤的。不僅僅是“練哪裏”,更是“怎麼練”,比如膝蓋和腳尖的方嚮、腰背的保持、核心的收緊等等,每一個細節都交代得非常清楚,仿佛有一個私人教練在你旁邊手把手地教導。最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會提到一些常見的錯誤動作以及如何糾正,這對我這種經常自己摸索的人來說太有用瞭!感覺這本書就像一個萬能的“動作指南”,無論你想練什麼,都能在這裏找到最科學、最安全的入門方法。現在我每次去健身房,心裏都踏實多瞭,知道自己是在用正確的方式塑造身體,而不是盲目地揮灑汗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