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通会2:十天干配十二时辰论断

三命通会2:十天干配十二时辰论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命理
  • 八字
  • 十天干
  • 十二时辰
  • 三命通会
  • 预测
  • 传统文化
  • 风水
  • 命数
  • 玄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此本专论子平,亦出民英之手,艺文志盖因有育吾山人之号,误以民英为民育,又通会二字传写为互倒逐有不同,其实即此书也自明以来二百余年,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为总汇,几于家有其书中间所载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盖,后来坊剧所挠入亦已非原本之旧,特以其阐发子平之遗法,于官印财禄食伤之名义,用神之轻重,诸神煞所系之吉凶,皆能撮群言得其精要,故为术家恆用要有,未可遽废发者至其立论,多取正官、正印、正财,而不知偏官、偏印、偏财亦能得力,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伤官之亦可出奇,是则其偏执之见,宋能圆彻且胎元等论,施之今日亦多有不验言,命学者但当得其大意而变通之可矣,若所引珞琭之与今永乐大典中所辑完,本其文迥殊则其时,秘册仅存外间,末由窥见逐误信依託之,本固未足以为病也。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命理学核心理论的深度解析著作。 《周易乾坤:阴阳五行精义与八字命理的古今融通》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阐释中国古代哲思与术数精髓的学术专著。它聚焦于阴阳、五行、干支、藏干等构成传统命理学基石的核心概念,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严谨且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全书摒弃了市面上常见流于表面的术语堆砌,转而深入探究这些概念在《周易》、《内经》以及古代典籍中的本源和演变,力求还原命理学义理的本真面貌。 第一篇:哲理溯源——易学与宇宙观的奠基 本篇首先从《周易》的宇宙生成论入手,详细剖析“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化逻辑。重点阐述了阴阳如何从抽象的对立统一体,具体化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阴阳辩证关系的确立: 探讨了阴阳的动态平衡、相互依存、转化与消长,以及这种关系在人事和社会结构中的投射。 五行生成与制化模型: 深入解析“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能量形态的抽象意义。不同于简单的元素对应,本书着重论述了五行相生(滋生、助长)和相克(制约、平衡)的内在机制,并结合古代的“五运六气”理论,说明五行如何主导宏观气候与微观生命体的节律。 干支体系的时空定位: 详尽梳理了六十甲子的起源和结构,解释了天干(十个阳性阶段)与地支(十二个空间方位/时间段)的耦合关系。强调干支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更是描述特定能量场态的符号系统。 第二篇:五行在人体与环境中的映射 命理学的核心价值在于“知命”,而知命的前提是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连接。《周易乾坤》的这一部分,借鉴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将抽象的五行概念落地到具体的生命现象中。 五脏六腑与五行归属: 详细对照分析了肝心脾肺肾与木火土金水的对应关系,探讨了五行失衡如何引发健康问题,以及命理判断如何辅助调理的思路。 五色、五味、五志的解析: 阐述了不同气味、颜色、情绪与特定五行的关联性。例如,酸味属木,主肝气升发;怒气(志)同样属木,易导致肝气郁结。这为命理实践提供了更立体、多维度的观察视角。 地域与季节的五行影响: 分析了四季更迭(春属木,夏属火等)对不同命格的影响力。理解季节变化如何加强或削弱命盘中特定五行的力量,是精准推断流年运势的基础。 第三篇:八字格局的建构与剖析 本篇是全书的实践核心,重点讲解如何运用天干地支构建个人“生命蓝图”——八字(四柱)。 十天干的性情与力量展现: 对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进行性格层面的细致描绘,分析其在年、月、日、时柱中所扮演的角色(如:甲木的栋梁之材,庚金的刚毅果决)。 十二地支的“藏干”与“气势”: 深入剖析地支所隐藏的天干(藏干)系统,这是判断命局内在复杂性的关键。解释了地支的“三合”、“六合”、“六冲”、“六害”等关系,阐明它们如何影响命主本性的显露与潜藏的才能。 日主的强弱判断: 系统阐述了判断日元(日主,即日干)旺衰的几种重要原则,包括得令、得地、得势,以及如何通过“根基”和“帮扶”来确定其身强身弱,这是后续所有推断的前提。 第四篇:格局取用与平衡之道 此篇深入探讨命理学中“平衡”的终极追求——调候与用神。 格局的确定与层次划分: 讲解如何根据月令来确定格局,如正官格、七杀格、食神格等,并区分出高贵格局与普通格局的内在差异。 用神的选择与效能: 详细论述了“用神”的选取原则——即对日主起到最关键平衡作用的五行或十神。用神是命局的“药引”,其力量的强弱和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命主一生的际遇与成就。 十神作用的辩证分析: 突破传统对十神(比肩、劫财、伤官、食神、偏财、正财、偏官、正官、偏印、正印)的刻板印象,结合具体组合,分析其在顺境与逆境中的不同表现,强调“平衡”高于一切“喜用”。 第五篇:流年大运的动态推演 本书最后一部分聚焦于时间序列对命局的影响,教授如何读懂命盘的“动态变化”。 大运的起运与周期性: 阐明大运(十年一进)的起运时间计算方法,并论述大运如何像一个长期的“大环境”或“人生主题”般作用于命局。 流年的应事与刑冲: 分析流年(每一年)如何与原局(八字)和当前大运发生作用,重点剖析“刑”、“冲”、“合”等作用力引发的吉凶事件。书中提供了大量基于古代典籍的实例分析,来印证“命好不如运好,运好不如流年配合好”的道理。 结语: 《周易乾坤:阴阳五行精义与八字命理的古今融通》旨在引导读者超越迷信色彩,从哲学和系统论的角度理解中国传统命理学的精妙。它不仅是命理学习者的案头必备,更是希望探究中国古代时间哲学和生命规律的知识爱好者的理想读物。本书强调,命理学旨在“趋吉避凶”,知晓自身能量禀赋,方能在人生旅途中做出更明智的抉择。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目录节选》

三命通会十三 .....................006
论正财 006
 岁带正马 010
 时带正马 010
财旺生官 011
 财临库墓 011
 天元坐财 012
论偏财 012
 时上偏财 014
 专财 015
弃命从财 016
 日坐天财 016
偏正财合论 016
 论印绶 018
 鬼化为印 026
阳刃化印 026
 时逢生印 027
 胞胎印绶 027
弃印就财 027
 论倒食 028
 论杂气 029

三命通会十四 .....................035
论伤官 035
 论食神 041
 飞天禄马 046
倒冲禄 048
 天厨食禄 050
 福星贵人 050
食神同窠 051
 食神带合 051
 专食合禄 051
红鸾天印 052
 墨池涌泉 053
 专印合禄 053
论阳刃 054
 论建禄 061

三命通会十五 ................065
井栏斜叉 065
 壬骑龙背 066
 子遥巳禄 068
丑遥巳禄 069
 刑合得禄 070
 冲合禄马 072
破官 073
 飞财 074
 破财 074
 卯未遥巳 075
虎午奔巳 075
 羊击猪蛇 076
 刑冲带合 076
六阴朝阳 077
 六乙鼠贵 078
 日禄归时 080
拱禄拱贵 083
 冲禄 084
 六壬趋艮 085
六甲趋干 085
 财官双美 086
 二德扶身 088
将星扶德 089
 金神 091
 日贵 093
 日德 094
魁罡 095
 福德秀气 097
 
三命通会十六 ....................099
三奇真贵 099
 天元暗禄 101
 禄元三会 102
禄元互换 103
 六壬移换 103
 绝地财官 104
子午双包 105
 青龙伏形 105
 白虎持势 106
朱雀乘风 106
 元武当权 107
 勾陈得位 107
胎元财官 108 还魂借气 108
 阴借阳生 108
生处聚生 109
 伏元贵杀 109
 八专禄旺 110
干支持旺 111
 曲直 112
 炎上 112
 从革 113
润下 113
 稼穑 114
 土局润下 114
金白水清 115
 木火交辉 115
 火金铸印 116
火土夹杂 116
 青赤时为父子 116
水土败于酉 117
 夹库 117
 墓杀 118
四位纯全 118
 一气生成 119
天干顺食,地支夹拱,两干不杂 122
棣萼联芳 123
 极返格 123
 闻喜不喜 124
当忧不忧 124
 源清流浊 125 源浊流清 125
建禄不富 126
 背禄不贫 127
 背禄逐马 127
夏草遭霜 128
 冬逢热火 129
 吉会凶会 130
四柱暗带 130
 五行拘聚 131

三命通会十七 ...................132
合化成局 132
 返象 136
 照象 137
 鬼象 138
伏象 139
 属象 139
 类象 140
 从象 141
化象 142
 天地德合 143
 君臣庆会 143
一气为根 144
 两干不杂 144
 三合聚会 145
五行俱足 145
 六位相乘 146
 聚精会神 146
神藏杀没 147
 禄马交驰 147
 赶禄拦马 148
集福发福 148
 干支双连 148
 天干连珠 148
地支连茹 149
 五行正印 149
 禄库逢财 150
福会相迎 150
 生死相聚 150
 一旬包里 151
四柱顺布 151
 五行一旬 151
 贵人黄枢 151
四冲得位 152
 四时乘旺 153
 三五连合 153
六合双鸳 154
 贵气沖和 154
 引从包承 154
四般生一 156
 驿马驼禄 156
 鞍马坐贵 156
锦衣特赐 156
 清贵入堂 157
 循环相生 157
龙吟虎啸 157
 夹贵夹禄 158
 福神相还 159
四时摄聚 160
 致一凝神 160
 虚中精实 161
功夺造化 162
 功侔造化 162
 内阳外阴 163
鼎足镃基 163
 拱揖阙门 164
 龙跃天门 165
虎卧龙阁 165
 云行雨施 165
 清肃宪台 166
风云庆会 166
 重荫重官 166
 包里旗旌 167
富贵所成 167
 真体守位 167
 虚一待用 167
假音得时 168
 宝义制伐四事飞朝 168
五行不杂九命相养 168
主旺本成会于一方 168
月官德合暗逢支禄 169
用刑者有时守刑者不乱 169
十干十二年生大贵人例 169

三命通会十八 ...................172
论六十甲子得时吉凶 172

三命通会十九 ...................226
论性情相貌 226
论疾病先知五脏六腑所属干支 229
论贫贱凶恶 237
 论寿夭 239
论女命 245
 总歌 283

三命通会二十 ...............285
论小儿 285
 论六亲 291
 妻妾 296
 子息 296
父母 297
 兄弟 298
 定妇人孕生男女 307

三命通会二十一 .............308
六甲日甲子时断 308
六甲日乙丑时断 311
六甲日丙寅时断 312
六甲日丁卯时断 315
六甲日戊辰时断 317
六甲日己巳时断 320
六甲日庚午时断 322
六甲日辛未时断 323
六甲日申时断 325
六甲日酉时断 327
六甲日戌时断 328
六甲日乙亥时断 330

三命通会二十二 ................333
六乙日丙子时断 333
六乙日丑时断 335
六乙日寅时断 337
六乙日卯时断 339
六乙日辰时断 341
六乙日辛巳时断 343
六乙日午时断 345
六乙日未时断 347
六乙日甲申时断 348
六乙日乙酉时断 350
六乙日丙戌时断 352
六乙日丁亥时断 354
六丙日戊子时断 357
六丙日己丑时断 359
六丙日庚寅时断 361
六丙日辛卯时断 363
六丙日壬辰时断 365
六丙日癸巳时断 368
六丙日甲午时断 370
六丙日乙未时断 372
六丙日丙申时断 374
六丙日丁酉时断 375
六丙日戊戌时断 377
六丙日己亥时断 379
 
三命通会二十三 ................383
六丁日庚子时断 383
六丁日辛丑时断 385
六丁日壬寅时断 387
六丁日癸卯时断 389
六丁日甲辰时断 391
六丁日乙巳时断 393
六丁日丙午时断 395
六丁日丁未时断 397
六丁日戊申时断 399
六丁日己酉时断 400
六丁日庚戌时断 402
六丁日辛亥时断 404
六戊日壬子时断 406
六戊日癸丑时断 408
六戊日甲寅时断 410
六戊日乙卯时断 413
六戊日丙辰时断 415
六戊日丁巳时断 417
六戊日戊午时断 419
六戊日己未时断 421
六戊日庚申时断 423
六戊日辛酉时断 425
六戊日壬戌时断 427
六戊日癸亥时断 428

三命通会二十四 ................431
六己日甲子时断 431
六己日乙丑时断 433
六己日丙寅时断 435
六己日丁卯时断 437
六己日戊辰时断 439
六己日己巳时断 441
六己日庚午时断 442
六己日辛未时断 444
六己日申时断 446
六己日酉时断 448
六己日戌时断 449
六己日乙亥时断 45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这本《三命通会2:十天干配十二时辰论断》,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许忐忑。一直以来,我对命理学的兴趣就像对待一项古老而深邃的学问,总觉得其中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智慧。市面上相关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晦涩,真正能触及核心、又能让普通人理解的却不常见。《三命通会》系列早已是业内的经典,这次出版的第二部,聚焦于“十天干配十二时辰”,这个方向无疑是命理学中一个非常精妙且实用的切入点。我一直对干支纪时那一套有着浓厚的兴趣,觉得它不仅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一种能量的流转和耦合。而将这股能量与十天干这个命理学的基本构成元素相结合,想来定能揭示出很多细微而深刻的命理信息。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看似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的天干和时辰的组合,来阐述一个人的性格、运势乃至于人生轨迹的。是会像中医讲究的“子午流注”那样,强调时辰对脏腑经络的影响,从而映射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抑或是从五行生克制化的角度,来解析天干与时辰之间微妙的相生相克关系,进而影响一个人的格局?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以大量的案例为佐证,让我们看到这些理论如何在真实的人生中得到体现,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我对书中对“时”的精细化解读尤为期待,毕竟,时间是万事万物的母体,而时辰,更是我们一天之中能量最活跃、最具有变化性的时段。能将如此具体的“时”,与抽象的“天干”进行深度勾连,其间的学问一定十分精妙。

评分

当我看到《三命通会2:十天干配十二时辰论断》的标题时,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我一直认为,八字命理的核心在于“时”,而“时”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十二时辰。将十天干这个基础的命理元素,与十二时辰这一更为精细的时间划分相结合,这无疑是对命理学的一次深度挖掘和拓展。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天干与时辰的阴阳五行属性进行比对和分析,来阐述其内在的逻辑和断语的。是会像研究节气一样,探讨不同时辰的能量场如何与天干的特质产生共振?还是会像分析五行生克制化一样,去剖析天干与时辰在相生相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命理信息?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详实且具有说服力的论述,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出生时辰,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其性格、影响其行为模式,甚至预示着其人生的起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出生在某个天干所代表的年份,但在不同的时辰出生,其人生的轨迹却可能大相径庭。这不仅仅是关于运势的预测,更是关于对时间与生命之间微妙而深刻联系的探索,让我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时”在命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深深的认同感,总觉得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某种深刻的联系。而命理学,在我看来,正是这种联系的体现之一。《三命通会》这个系列,我早有耳闻,知道它在传统命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次推出的《十天干配十二时辰论断》,则将我一直以来对“时”的关注引向了一个新的方向。我一直认为,时间并非是均匀流逝的,它是有起伏,有能量波动的。而十二时辰,正是这种能量波动的具象化体现。将其与十天干这一命理学的核心元素相结合,其逻辑必然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和人体生命节律的深刻洞察之上的。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十种抽象的天干能量,与十二种具体的时间段相对应,并阐述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机制。是会深入到五行生克、地支冲合等传统理论中,去解析天干与时辰之间的具体组合所带来的吉凶祸咎?抑或是会从更宏观的层面,去阐释时辰在一天中能量最盛、最衰的节点,如何与天干所代表的某种命理特质产生共鸣,从而塑造一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发展?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某个特定的时辰出生,会与某种天干产生独特的联系,并由此影响一个人的命运走向。这不仅仅是关于算命,更是关于理解时间的力量,以及如何在这个宇宙的宏大运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但又非专业人士的人来说,一本好的命理学书籍,往往需要兼具学术深度和通俗易懂的特点。《三命通会》系列,在我心中一直代表着一种严谨和传承,而这次的《十天干配十二时辰论断》,则以一个我从未深入探索过的角度,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觉得,时间的流转,尤其是具体的时辰,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必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很多人都有“早子时”和“晚子时”的区分,这本身就说明了时辰的细微差别所带来的不同。而将这十二个充满变化的时辰,与代表着不同能量属性的十天干相结合,这其中的精妙之处,我非常好奇。我设想,这本书也许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循循善诱地为我们讲解,在子的时辰,阳气初生,与哪些天干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命理特征?在午的时辰,阴阳交替,又会与哪些天干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论断方法,让我们不仅能知道“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某个天干在某个时辰会显得特别强势,而在另一个时辰又会变得柔弱?这种动态的能量变化,在人的命理中会如何体现?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只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更应该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生命节奏、洞察时辰奥秘的指南。

评分

说实话,最初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这真的可行吗?”。我一直对命理学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盲目追捧。很多时候,觉得那些过于复杂的理论体系,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像是一种神秘的符号,难以窥探其真正的意义。然而,《三命通会》这个系列,我多少有些耳闻,知道它在命理圈子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的《十天干配十二时辰论断》,听起来就像是把原本高高在上的命理学,拉到了一个更接地气的层面。毕竟,每个人都经历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对它们有基本的概念。而十天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命理学的基础,更是耳熟能详。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感觉就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可以解锁隐藏在我们出生时辰中的更多秘密。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详尽的论述,比如,出生在某个特定时辰,遇上某个天干,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会放大某个特质,还是会抑制某个倾向?会不会像占星学里,月亮星座能揭示一个人的内在情感,而上升星座则影响外在表现那样,时辰与天干的组合,也会揭示出人生的不同侧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清晰、易懂的解读方式,让我们这些对命理学仅有浅显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我希望它能用一种不那么玄奥的方式,来阐述这些古老的智慧,让“时”和“干”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在我的理解中变得更加鲜活和有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