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既有的當代新詩史和當代文學史的新詩部分作為閱讀和省察的起點,重點辨析與反思當代新詩史寫作實踐的「當代性」、變動性與曆史性、修辭性之間的衝突。也對當代新詩史寫作的文學製度、口述曆史、期刊(民刊)、詩選年鑒以及教育機製的關係等問題進行瞭富有學理性的考量與省思。
作者簡介
霍俊明
河北豐潤人,詩人、詩評傢、中國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第一朗讀者」策劃與學術總主持、「第一朗讀者.最佳詩人奬」評委會主任,並曾於2011年至颱灣屏東教育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主要從事新詩批評與新詩史學研究以及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著有《尷尬的一代:中國70後先鋒詩歌》、《詩壇的引渡者》等。被學界相關評論傢稱為1990年代後期以來自由先鋒批評傢的代錶人物,曾獲2009年「詩探索.批評奬」,新銳批評傢奬等。現任職於中國作傢協會創研部。
本書為中國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專案
導論:當代新詩史寫作的可能與問題
第一章 變動與差異中的新詩史寫作
第一節 「重寫」視閾中的新詩史
第二節 敘事場域中的「十七年詩歌」
第三節 差異性的曆史分期
第四節 詩歌觀念與新詩史寫作的範式轉換
第五節 《中國當代新詩史》與《迴顧一次寫作》
第二章 當代新詩史寫作的史料問題
第一節 新詩史料工作與研究狀況
第二節 「地下詩歌」的係年問題
第三節 新詩版本
第四節 史料對新詩史寫作的糾正與補充
第三章 新詩史命名
第一節 「九葉詩派」(中國新詩派)與「七月詩派」
第二節 「歸來者詩群」、「前歸來者」與「新歸來者」
第三節 朦朧詩派或新詩潮等相關命名
第四節 潛在寫作(地下詩歌、潛流詩歌)或前朦朧詩
第五節 「朦朧詩」之後:錯亂的命名
第六節 新詩史的代際命名
第四章 當代新詩史寫作的經典化
第一節 經典研究的審美自主性和文化研究
第二節 世紀末的經典化焦慮與經典重構的文化想像
第三節 食指在新詩史寫作中的經典化
第四節 白洋澱詩群的經典化及女性詩人的命運
第五節 《今天》:詩歌傳奇的經典範本
第五章 新詩史敘事中的朦朧詩
第一節 從白洋澱、《今天》到「朦朧詩」
第二節 朦朧詩人的認定
第三節 從邊緣到中心的北島
第四節 為新詩史所青睞的詩人:舒婷
第五節 顧城:塑造的「童話詩人」
第六節 新詩史寫作中的朦朧詩反思
第六章 「另一類的曆史敘事」
第一節 重審新詩史的寫作模式
第二節 美學與本體性視閾中的書寫
第三節 見證式(細節)新詩史
第四節 詩人的述史方式:《旁觀者》與《左邊》
餘論
後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