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既有的当代新诗史和当代文学史的新诗部分作为阅读和省察的起点,重点辨析与反思当代新诗史写作实践的「当代性」、变动性与历史性、修辞性之间的冲突。也对当代新诗史写作的文学制度、口述历史、期刊(民刊)、诗选年鉴以及教育机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富有学理性的考量与省思。
作者简介
霍俊明
河北丰润人,诗人、诗评家、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第一朗读者」策划与学术总主持、「第一朗读者.最佳诗人奖」评委会主任,并曾于2011年至台湾屏东教育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新诗批评与新诗史学研究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着有《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诗坛的引渡者》等。被学界相关评论家称为1990年代后期以来自由先锋批评家的代表人物,曾获2009年「诗探索.批评奖」,新锐批评家奖等。现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
本书为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专案
导论:当代新诗史写作的可能与问题
第一章 变动与差异中的新诗史写作
第一节 「重写」视阈中的新诗史
第二节 叙事场域中的「十七年诗歌」
第三节 差异性的历史分期
第四节 诗歌观念与新诗史写作的范式转换
第五节 《中国当代新诗史》与《回顾一次写作》
第二章 当代新诗史写作的史料问题
第一节 新诗史料工作与研究状况
第二节 「地下诗歌」的系年问题
第三节 新诗版本
第四节 史料对新诗史写作的纠正与补充
第三章 新诗史命名
第一节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与「七月诗派」
第二节 「归来者诗群」、「前归来者」与「新归来者」
第三节 朦胧诗派或新诗潮等相关命名
第四节 潜在写作(地下诗歌、潜流诗歌)或前朦胧诗
第五节 「朦胧诗」之后:错乱的命名
第六节 新诗史的代际命名
第四章 当代新诗史写作的经典化
第一节 经典研究的审美自主性和文化研究
第二节 世纪末的经典化焦虑与经典重构的文化想像
第三节 食指在新诗史写作中的经典化
第四节 白洋淀诗群的经典化及女性诗人的命运
第五节 《今天》:诗歌传奇的经典范本
第五章 新诗史叙事中的朦胧诗
第一节 从白洋淀、《今天》到「朦胧诗」
第二节 朦胧诗人的认定
第三节 从边缘到中心的北岛
第四节 为新诗史所青睐的诗人:舒婷
第五节 顾城:塑造的「童话诗人」
第六节 新诗史写作中的朦胧诗反思
第六章 「另一类的历史叙事」
第一节 重审新诗史的写作模式
第二节 美学与本体性视阈中的书写
第三节 见证式(细节)新诗史
第四节 诗人的述史方式:《旁观者》与《左边》
余论
后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