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设计缘由
在唸法律这条不归路上,不管是要挑战期中、期末考、法研所、国考,就算只有一两篇,我们还是或多或少都有看过文章,最起码,也曾经动过想要看文章的念头。但文章很多,修法又修不停,到底该看哪些?旧的文章还要不要看?又该怎么看?怎样看才能摸蛤仔兼洗裤,一举数得?
本系列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读者以上的疑问!除了让读者更了解学者的研究方向,我们还要同时让读者可以快速复习争点,让文章的阅读不只是单纯学术的探讨,更成为加强国考准备深度的重要武器!
系列特色
1.详细导读→完整说明选文理由,让你知道为什么看、要看什么!
2.主题说明→相同主题的重要文章帮你一次搞定!
3.文章分类→首创将文章分门别类清楚标示,保证一目了然!
4.文章前情提要→用现在的观点,协助你了解旧文章还有哪里非看不可!
5.本文重点摘要→看到文章这么长就看不下去吗?没关系,让我们告诉你重点在哪里!
6.争点整理→不只告诉你文章作者的见解,还把相关学说、实务见解一次讲清楚!
7.笔者的碎碎唸→所有还想告诉你的内容都在这里。哎唷,怎么这么贴心!
8.温馨的重点回顾→快速复习、加强记忆,才不会看了跟没看一样!
9.这真的有考出来→看完文章后,当然还要知道会怎么考嘛!
10.其他还有「关键字」、「延伸阅读」……→这种大家都有的东西,我们怎么可能没有!
作者简介
乔青
台大法研所
律师高考及格
纽牛
台大法研所
律师高考及格
城晓白
现任补习班讲师
Chapter1 诉讼主体
Topic1 法院 1-2
大法官释字第六六五号解释评析
【陈运财,月旦法学杂志第176期】 1-2
Topic2 检察官 1-10
检察独立与检察一体之分际
【陈运财,月旦法学杂志第124期】 1-10
Topic3 被告 1-16
不自证己罪保障之客体
【王兆鹏,台湾本土法学杂志第95期】 1-16
Topic4 辩护制度 1-23
实质及忠实之辩护 最高法院相关判决评释
【王兆鹏,法令月刊第60卷第7期】 1-23
Chapter2 诉讼客体
Topic1 案件单一性与同一性 2-2
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事实」概念 以所谓的「单一性」之检讨为中心
【杨云骅,月旦法学杂志第114期】 2-2
Topic2 变更起诉法条 2-14
论起诉事实之同一性 评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度台非字第一八七号刑事判决
【陈运财,月旦法学杂志第62期】 2-14
Chapter3 强制处分
Topic1 拘提 3-2
「应持拘票」和「得不持拘票」的「迳行拘提」
【郑逸哲,月旦法学教室第103期】 3-2
逾越搜索权之拘提
【王兆鹏,月旦法学杂志第81期】 3-4
Topic2 逮捕 3-8
现行犯逮捕
【杨云骅,月旦法学教室第60期】 3-8
Topic3 羁押 3-11
释字第六五三号之评释 旧羁押法理之崩解
【王兆鹏,月旦法学杂志第172期】 3-11
审判中不得因检察官声请而羁押被告
【郑逸哲,月旦法学教室第79期】 3-16
Topic4 搜索 3-19
Yes,I do! 同意搜索与第三人同意搜索
【李荣耕,月旦法学杂志第157期】 3-19
第一章 论搜索扣押之客体 搜索新闻媒体、律师事务所?
【王兆鹏,月旦法学杂志第68期】 3-27
Topic5 扣押 3-36
附带扣押、另案扣押与一目了然法则
【王兆鹏,律师杂志第255期】 3-36
Topic6 身体检查 3-40
从基本权体系论身体检查处分
【林钰雄,台大法学论丛第33卷第3期】 3-40
对第三人之身体检查处分 立法原则之形成
【林钰雄,台大法学论丛第33卷第4期】 3-51
急诊室中的强制导尿 简评最高法院九九年台上字第四○号判决
【李佳玟,台湾法学杂志第158期】 3-58
Topic7 通讯监察 3-62
意外惊喜
【杨云骅,月旦法学教室第37期】 3-62
通讯监察「违反令状原则」以及「另案监听」在刑事证据法上之效果 评最高法院九八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九五号、九七年度台上字第二六三三号及九七年度台非字第五四九号三则判决
【杨云骅,台湾法学杂志第141期】 3-64
你好,我不好 得一方同意的通讯监察及近年最高法院相关判决简评
【李荣耕,月旦法学杂志第174期】 3-70
论通讯之监察 评析欧洲人权法院相关裁判之发展与影响
【林钰雄,东吴法律学报第19卷第4期】 3-76
Chapter4 证据
-证据法总论-
Topic1 传闻法则 4-3
传闻法则及其例外之实务运作问题检讨
【陈运财,台湾本土法学杂志第94期】 4-4
Topic2 对质诘问权与传闻例外 4-24
侦查中证人之具结与传闻例外之适用 评九四年台上字第三二七七号刑事判决
【陈运财,台湾本土法学杂志第93期】 4-24
-证据法各论-
Topic3 被告(共同被告)自白 4-34
自白与补强法则
【李佳玟,自白的补强法则,月旦法学杂志第177期】
补强法则
【黄朝义,补强证据,刑事诉讼法实例研习】 4-34
Topic4 共同被告 4-39
盖上潘朵拉的盒子 大法官释字第五八二号解释终结第六种证据方法?
【林钰雄,干预处分与刑事证据】
共犯不利其他共犯之陈述与共同被告地位
【何赖杰,台湾本土法学杂志第55期】 4-39
检察官依法勘验制作勘验笔录与传闻法则 评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7335号判决、97年度台上字第2019号判决、97年度台上字第5061号判决、99年度台上字第4003号判决
【杨云骅,检察新论第11期】 4-50
Topic5 证据调查 4-60
刑事证据法则新发展
【包含新法下检察官的举证责任及法院的调查义务、举证责任与证据调查、刑事诉讼之举证责任与推定……等文】 4-60
失衡的天平 有利于被告始符合公平正义? 评最高法院101年度第2次刑事庭决议
【何赖杰,台湾法学杂志第197期】 4-82
Topic6 举证责任 4-91
刑事诉讼之举证责任与推定
【陈运财,刑事证据法则新发展 黄东雄教授七秩祝寿论文集】 4-91
-证据排除法则-
Topic7 证据排除法则 4-99
证据排除法则之性质与目的
【王兆鹏,刑事证据法则之新发展 黄东雄教授七秩祝寿论文集】 4-100
Topic8 证据排除法则 法律明文规定者 4-105
违法证据排除之回顾与展望
【陈运财,月旦法学杂志第113期】 4-105
Topic9 证据排除法则理论 法律无明文的时候 4-115
刑事诉讼法第一五八条之四的平台定性 以最高法院裁判为例证
【林钰雄,台湾法学杂志第140期】
违法证据排除之回顾与展望
【陈运财,月旦法学杂志第113期】
证据排除法则的相关问题
【王兆鹏,搜索扣押与刑事被告的宪法权利】
论新法之证据排除法则
【王兆鹏,新刑诉、新思维】 4-115
Topic10 私人非法取得的证据 4-129
私人违法录音、录影、监察之证据能力
【王兆鹏,搜索扣押与刑事被告的宪法权利】
私人违法取证与证据排除
【杨云骅,法学讲座第31期】 4-129
Topic11 毒树果实原则 4-135
自白与毒树果实原则
【王兆鹏,月旦法学杂志第101期】 4-135
Chapter5 侦查
Topic1 侦查主体 5-2
侦查中之强制处分与检警关系
【黄朝义,月旦法学杂志第108期】 5-2
Topic2 诱导诘问 5-10
唤起证人记忆之诱导诘问
【何赖杰,全国律师第9卷第7期】 5-10
Topic3 侦查不公开 5-12
侦查不公开与得公开之界限 兼评高雄高分院九十五年度抗字第一五四号裁定
【吴巡龙,月旦法学杂志第150期】 5-12
Contents
Chapter6 起诉章
Topic1 缓起诉制度 6-2
缓起诉处分之撤销与再行起诉 最高法院相关判决之评释
【何赖杰,台湾本土法学杂志第91期】 6-2
Topic2 起诉之撤回 6-9
以一事不再理论撤回起诉
【王兆鹏,台大法学论丛第37卷第1期】 6-9
Topic3 自诉制度 6-13
诉讼制度:第七讲 自诉制度
【黄朝义,月旦法学教室第40期】 6-13
Topic4 再议 6-19
特侦组处分之再议
【王兆鹏,月旦法学教室第70期】 6-19
Chapter7 审判章
Topic1 准备程序 7-2
论准备程序有关证据能力争议之调查 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七二七四号判决之阐析、刑事准备程序中事实上之争点整理 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二七四号判决析述
【林俊益,月旦法学杂志第139、148期】 7-2
Topic2 被告不到场之审判程序 7-8
被告不到场的审判程序
【吴巡龙,月旦法学教室第35期】 7-8
Topic3 简易诉讼 7-11
诉讼制度:第四讲 简易诉讼制度 基本概念、简式审判程序、简易判决处刑
【黄朝义,月旦法学教室第34期】 7-11
Topic4 协商程序 7-16
诉讼制度:第五讲 简易诉讼制度 协商程序
【黄朝义,月旦法学教室第35期】 7-16
Chapter8 救济与特别救济
壹、通常救济 8-3
Topic1 上诉制度设计 8-3
诉讼制度:第二讲 二审构造与诉讼制度
【黄朝义,月旦法学教室第22期】 8-3
Topic2 简易判决之上诉 8-13
论简易判决之上诉程序 兼评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台非字第二一号判例
【何赖杰,月旦法学杂志第174期】 8-13
贰、非常救济 8-18
Topic1 再审 8-18
重新检视为受判决人利益之再审制度
【王兆鹏,台大法学论丛第39卷第3期】 8-18
Topic2 非常上诉 8-28
重新思考非常上诉制度
【王兆鹏,月旦法学杂志第170期】 8-28
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通往刑事诉讼法知识殿堂的道路。在遇到这本书之前,我常常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掌握这门学科。但自从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学习刑事诉讼法的乐趣和效率。 这本书的“文章速览”定位,非常契合我的需求。它能够帮助我在短时间内,掌握那些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快速地将它们融会贯通。作者在讲解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一个条文背后的逻辑和精神,以及它在实际司法操作中的应用。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被告人权利”部分的阐述。作者将被告人的各项权利,例如辩护权、沉默权、获得律师协助权等,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并且用大量生动的案例,来展示这些权利在实践中的具体保障。这让我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趣。作者的文字既有法律人的专业性,又不失通俗易懂。他善于运用一些巧妙的比喻,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我记得在讲解“公诉”时,作者用了一个“检察官是代表国家站出来指控被告人”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公诉的核心职责。 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合理。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章节顺序来讲解,而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逻辑主线,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例如,在讲解“证据排除”时,作者会一并介绍非法证据排除原则、毒树之果原则等,并且会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我是一名法研所的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这本书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同时,也触及了一些前沿的学说和判例,为我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性价比极高的参考书。它能够帮助我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核心知识,提升我的应试能力。而且,它所包含的深度和广度,也足以满足我对学术研究的需求。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备考律师、司法特考、法研所的同学们,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速览”二字,并非意味着知识的肤浅,而是作者在知识精华提炼方面的高超造诣,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精华、最核心的内容。
评分在我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刑事诉讼法的理解,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总觉得有很多东西看不清楚。但自从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刑事诉讼法可以如此清晰、如此透彻。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能够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化繁为简,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作者在讲解时,不仅仅是罗列条文,更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个条文背后的逻辑和精神,以及它在实际司法操作中的应用。这让我能够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法律规定,以及它们在司法实践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刑事强制措施”部分的讲解。作者将强制措施的种类,例如拘传、拘留、逮捕等,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并且用大量生动的案例,来展示这些措施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让我对刑事诉讼的强制力,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趣。作者的文字既有法律人的专业性,又不失通俗易懂。他善于运用一些巧妙的比喻,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我记得在讲解“证据收集”时,作者用了一个“像侦探一样去收集线索”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证据收集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合理。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章节顺序来讲解,而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逻辑主线,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例如,在讲解“再审”时,作者会一并介绍再审的提起条件、再审的程序等,并且会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我是一名法研所的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这本书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同时,也触及了一些前沿的学说和判例,为我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性价比极高的参考书。它能够帮助我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核心知识,提升我的应试能力。而且,它所包含的深度和广度,也足以满足我对学术研究的需求。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备考律师、司法特考、法研所的同学们,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速览”二字,并非意味着知识的肤浅,而是作者在知识精华提炼方面的高超造诣,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精华、最核心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将刑事诉讼法这门复杂而严谨的学科,变得异常清晰且易于理解。老实说,我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对刑事诉讼法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零散和碎片化的状态。我能够背诵一些重要的条文,但却很难将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不足。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简单地按照条文顺序来讲解,而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逻辑主线,将相关的概念、原则和制度进行整合。例如,在讲解“侦查”时,作者会一并介绍侦查的各种手段、侦查的界限以及侦查过程中的权利保障等,并且会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这种“系统性”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迅速建立起对整个刑事诉讼法框架的认识。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上诉”部分的处理。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上诉的类型和程序,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分析了上诉的制度目的,以及上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二审是否受上诉不二审的限制,以及上诉状的撰写要点等。这让我对上诉制度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具有特色。作者的文字既有法律人的严谨,又不失生动和幽默。他常常会用一些巧妙的比喻,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我记得在讲解“证据调查”时,作者用了一个“像侦探一样去挖掘真相”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证据调查的核心目的。 而且,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学术上的争议。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他会客观地介绍不同的学说观点,并且会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观点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带来的影响。这种开放式的探讨,不仅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让我对刑事诉讼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是一名在职考生,时间非常宝贵。这本书的“文章速览”形式,恰恰满足了我对效率的需求。它能够帮助我在短时间内,抓住考试的重点,高效地进行复习。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我备考刑事诉讼法的“首选教材”,因为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让我对整个学科有了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系统性、深度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参考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备考律师、司法特考、法研所的同学。 这本书的“速览”二字,并非意味着内容的肤浅,而是作者在知识精华提炼方面的高超造诣,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信息。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这个一直为“条文背诵”和“法条理解”感到头疼的考生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老实说,一开始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有点犹豫,毕竟“文章速览”听起来好像只是点到为止,担心会不够深入。但当我翻开目录,看到每个章节都针对刑事诉讼法的重点条文,并且用“速览”的方式呈现,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作者在每个条文下,都用非常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该条文的核心意义、在实务上的应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争议点。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点的考生来说,简直是效率倍增的神器。 尤其是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非常贴近实际考题,甚至有些案例直接引用了近期司法院释字或最高法院的判例,让我在学习条文的同时,也能快速了解这些法律规定是如何在真实的司法实践中被解读和适用的。这比我之前埋头苦读一堆学术论文、法官判决要来得直观有效得多。这本书没有一开始就堆砌艰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最核心的条文出发,层层递进,让我能够一步步建立起对刑事诉讼法的整体框架认知。 而且,我注意到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灵活,时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在耐心讲解,时而又像一位考场上的“老司机”在传授秘诀。这种多变的语调,让原本枯燥的法条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我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疲倦。有时候,我甚至会对着书中的某些段落会心一笑,因为作者的某些比喻或者解释,恰恰是我之前一直纠结不解的盲点。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刑事诉讼法。作者通过引导性的问题,鼓励读者自己去推敲条文背后的逻辑,去理解不同条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在面临复杂案情时,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这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式,对于我们将来要在法庭上纵横捭阖的律师、法官,或者是在学术领域深耕的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证据”的部分。刑事诉讼的核心就在于证据,而这本书将证据的种类、证据能力的排除、非法证据排除原则等都讲得非常透彻。而且,作者还专门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证据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思路,这对于我们在准备司法特考或者律师考试时,能够快速抓住考题的重点,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非常有帮助。 坦白说,我之前为了准备考试,买了不少刑事诉讼法的参考书,但很多书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内容庞杂,让我感到无从下手。直到遇到了这本“刑事诉讼法文章速览”,我才真正找到了学习的方向。这本书就像一个清晰的地图,带领我一步步走出迷宫,找到通往知识彼岸的捷径。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用心,重点内容有加粗,重要概念有小标题,这让我在阅读时能够快速抓住核心信息,也方便我日后复习时进行查阅。而且,书本的尺寸也适中,方便携带,我可以在通勤途中,或者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随时翻阅,巩固所学。 对于想要冲击法研所的同学来说,这本书同样具备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对于一些学说上的争议,作者也做了较为客观的介绍,并引用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观点,这对于我们在撰写研究计划或者在面试时,能够展现出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非常有帮助。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效率、深度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参考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的一个得力助手,陪伴我一路攻克刑事诉讼法的难关。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备考律师、司法特考、法研所的同学,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速览”二字,绝非敷衍,而是作者对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学习效率的一种深刻理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条文罗列出来,而是精心挑选了那些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或者在实务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条文,然后用最精炼的语言,将其中的精髓提炼出来。这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能够从无数的食材中,挑选出最精华的部分,烹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法律,特别是像刑事诉讼法这样体系庞大、逻辑严密的学科,最怕的就是“死记硬背”。条文本身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理解其背后的精神和实际应用,那么即使背得再熟,也无法真正掌握。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条文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条文的“灵魂”层面。作者在解释每一条文时,都会引入相关的学说、判例,甚至会讨论一些学界和实务界的争议,这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个法律条文,从而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它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章节划分,而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核心主题,将相关的条文和知识点进行整合。例如,在讲到“证据”这一部分时,作者会把与证据收集、运用、排除相关的各种条文,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务问题,都集中在一起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条理清晰,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避免碎片化的学习。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羁押”和“强制处分”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剖析了这些制度背后的价值冲突,以及如何在保障人权和维护司法秩序之间取得平衡。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条文的背后,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承载着复杂的社会考量和价值判断。 而且,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确实是它的“点睛之笔”。作者选取了许多在司法考试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案例,并且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不仅仅是告诉你答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会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答案,以及在类似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分析和判断。这种“授人以渔”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比直接告诉我答案要有用得多。 我本身是在职准备考试,时间非常宝贵,这本书的“文章速览”形式,恰好契合了我的需求。它能够帮助我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考试的重点,高效地进行复习。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我备考刑事诉讼法的“第一本书”,因为它为我建立了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让我对这个学科有了初步的掌握。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善于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这对于我这个法律科班出身不长、但又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流。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啃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学专著,而是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快速有效地吸收知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同学来说,也足够提供一个良好的起点。它在介绍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触及了一些比较前沿和有争议的问题,这对于激发我们的学术兴趣,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我非常肯定这本书的价值,它在提高我的应试能力的同时,也让我对刑事诉讼法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会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继续深入研读这本书,并且相信它会成为我取得成功的关键助力。 这本书的“速览”二字,并非意味着内容的浅薄,而是作者在精炼知识、提炼重点方面的高超技艺。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能够带领我们在浩瀚的法律海洋中,精准地找到那些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岛屿,而无需我们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
评分在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开始,我就被它那种“直击要害”的风格深深吸引了。不同于那些洋洋洒洒、动辄数百万字的法学专著,这本书像是把刑事诉讼法这门庞大而复杂的学科,浓缩成了一道道精炼的“分子料理”,每一口都能品尝到最核心的味道。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学习效率的人,尤其是面对像律师、司法特考这样竞争激烈的考试,时间就是生命。而这本书的“文章速览”定位,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会让你陷入无休止的理论海洋,而是直接将最重要的概念、最核心的条文,以及最常考的知识点,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证据”部分的阐述。作者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证据类型,更深入地剖析了证据的证明力、可采性以及非法证据排除原则等关键问题。他甚至会引用一些经典的案例,来阐释这些原则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这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法律概念。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趣。作者的文字既有法律人的严谨,又不失生动和幽默。他常常会用一些巧妙的比喻,将枯燥的法条解释得活灵活浅,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有时候,我甚至会因为作者的某些精彩论述,而会心一笑。 我是一名法研所的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这本书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同时,也触及了一些前沿的学说和判例,为我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法律制度,作者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例如,在讲解“羁押”制度时,作者不仅阐述了羁押的条件和程序,还深入分析了羁押制度背后的价值冲突,以及如何平衡保障人权和维护司法秩序。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性价比极高的参考书。它能够帮助我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核心知识,提升我的应试能力。而且,它所包含的深度和广度,也足以满足我对学术研究的需求。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备考律师、司法特考、法研所的同学们,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速览”二字,并非意味着知识的肤浅,而是作者在知识精炼和提炼方面的非凡功力,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精华、最核心的内容。
评分我一直觉得,刑事诉讼法是一门既严谨又充满智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堆砌,更是关于如何公正地追究犯罪、保障人权,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复杂体系。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将刑事诉讼法简单地视为一套冰冷的规则,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作者在介绍每一个重要的法律制度或原则时,都会追溯其产生的背景、演变的历程,以及其在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体现。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无罪推定”和“证据裁判”原则的讲解。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逻辑,解释了这两个原则在现代刑事司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们对于保障被告人权利的重要性。他甚至引用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展示这两个原则是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作用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非常注重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作者在分析一些有争议的法律问题时,不会简单地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会呈现不同的学说观点,并且鼓励读者自己去权衡利弊,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也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我注意到,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灵活多变。有时候,作者会像一位严谨的学者,用专业的术语进行论述;有时候,又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法律概念。这种风格的转换,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充满了新鲜感。 对于我这种需要同时应对律师、司法官考试,以及可能的法研所深造的考生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既能帮助我掌握考试的重点,又能为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学术研究或实务工作做好准备。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侦查”的部分。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侦查的各种手段,还深入探讨了侦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程序违误,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纠正这些违误。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刑事诉讼的公正性,是从侦查阶段就开始的。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我原本以为“文章速览”可能只是对条文进行简单的介绍,但这本书的内容却非常丰富,涉及到了刑事诉讼法的方方面面,而且都讲得非常透彻。 我会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反复研读这本书,并且相信它会成为我取得成功的强大助推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的“文章速览”形式,实际上是一种对知识进行“浓缩”和“提炼”的智慧,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刑事诉讼法这片浩瀚海洋中的一座灯塔,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还没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常常在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和学术文献中迷失方向,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也不知道哪些内容才是真正的重点。而这本书的出现,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一痛点。 作者的“文章速览”定位,非常精准地抓住了考生的需求。它没有冗长的理论铺垫,也没有繁琐的案例堆砌,而是直击核心,将刑事诉讼法中最重要、最常考的知识点,以最简洁、最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常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或者理解一个复杂的法律程序。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刑事审判”部分的讲解。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刑事审判的各个阶段,例如庭前准备、庭审调查、法庭辩论、宣判等,还深入分析了每个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并且用大量生动的案例,来展示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让我对刑事审判的完整流程,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作者的文字既有法律人的严谨,又不失生动和幽默。他善于运用一些巧妙的比喻,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我记得在讲解“程序正义”时,作者用了一个“一场公平的比赛”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程序正义的核心价值。 而且,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学术上的争议。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他会客观地介绍不同的学说观点,并且会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观点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带来的影响。这种开放式的探讨,不仅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让我对刑事诉讼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是一名在职考生,时间非常宝贵。这本书的“文章速览”形式,恰恰满足了我对效率的需求。它能够帮助我在短时间内,抓住考试的重点,高效地进行复习。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我备考刑事诉讼法的“第一本书”,因为它为我建立了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让我对这个学科有了初步的掌握。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系统性、深度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参考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备考律师、司法特考、法研所的同学。 这本书的“速览”二字,并非意味着知识的肤浅,而是作者在知识精华提炼方面的高超造诣,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信息。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错综复杂的刑事诉讼法世界里,找到了一条清晰而高效的学习路径。老实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刑事诉讼法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零散和碎片化的状态。我能够背诵一些重要的条文,但却很难将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不足。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简单地按照条文顺序来讲解,而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逻辑主线,将相关的概念、原则和制度进行整合。例如,在讲解“管辖”时,作者会一并介绍地域管辖、事物管辖、连带管辖等,并且会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这种“系统性”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迅速建立起对整个刑事诉讼法框架的认识。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证据”部分的处理。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证据的种类和形式,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分析了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他甚至引用了一些著名的案例,来展示非法证据排除原则是如何在实践中被应用的,这对于我理解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至关重要。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具有特色。作者在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善于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法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我记得在讲解“辩护权”时,作者用了一个“为被告人撑起一把伞”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辩护权的核心价值。 而且,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学术上的争议。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他会客观地介绍不同的学说观点,并且会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观点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带来的影响。这种开放式的探讨,不仅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让我对刑事诉讼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是一名在职考生,时间非常宝贵。这本书的“文章速览”形式,恰恰满足了我对效率的需求。它能够帮助我在短时间内,抓住考试的重点,高效地进行复习。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我备考刑事诉讼法的“首选教材”,因为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让我对整个学科有了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系统性、深度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参考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备考律师、司法特考、法研所的同学。 这本书的“速览”二字,并非意味着内容的肤浅,而是作者在知识精华提炼方面的高超造诣,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信息。
评分在我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刑事诉讼法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科,充满了各种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理论。但自从我开始接触这本书,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为我打开了刑事诉讼法的大门。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能够将那些看似复杂的法律条文,拆解成一个个小小的知识点,并且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进行解释。作者在讲解时,并不只是枯燥地罗列条文,而是会深入分析每一个条文背后的逻辑和精神,以及它在实际司法操作中的应用。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刑事证明”的部分。作者将证据的收集、运用、审查等环节,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并且用大量生动的案例,来展示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让我对“证据链”的形成和“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作者的文字既有法律人的专业性,又不失通俗易懂。他善于运用一些巧妙的比喻,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我记得在讲解“无罪推定”时,作者用了一个“法官是观众,而控方是演员”的比喻,让我瞬间就理解了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含义。 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合理。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章节顺序来讲解,而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逻辑主线,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例如,在讲解“强制处分”时,作者会一并介绍羁押、搜查、扣押等各种强制处分,并且会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我是一名在职考生,时间非常宝贵。这本书的“文章速览”形式,恰恰满足了我对效率的需求。它能够帮助我在短时间内,抓住考试的重点,高效地进行复习。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我备考刑事诉讼法的“第一本书”,因为它为我建立了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让我对这个学科有了初步的掌握。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系统性、深度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参考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备考律师、司法特考、法研所的同学。 这本书的“速览”二字,并非意味着知识的肤浅,而是作者在知识精华提炼方面的高超造诣,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精华、最核心的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