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堪舆学有分阳宅与阴宅,生人住家称为阳宅,亡人所葬之处称为阴宅。而阳宅与阴宅孰重?古云:「人生最重是阳基,却与茔阡福力齐,宅气不宁招祸害,骨埋真穴贵难期。」由此可知,阳宅宅基不得安宁,先人骨骸即使得了真穴,也难期富贵。
如何判断阴阳宅吉凶,纵然派别之多,不外乎是峦头与理气两类。研究大自然中各种物体形状、质量和占有空间等环境形势者,统称为峦头学。研究与空气对流有关之气流方位、流向、时间等,着重方位坐向、阴阳五行者,则称其为理气学。总之,峦头与理气本不可分,说为二法,实为一体,应两者并重,体用兼备,不宜偏废。
本书概述了时下流行之四大派别,八宅派、紫白飞星派、玄空飞星派与龙门八局之三元水法,又紫白与玄空同为飞星派,论述焦点有些许不同,但实为同枝。风水养人,人亦能造化风水,书名为「母法」,便是希冀能以母心达传承之愿,母为根基、为养护,不仅是培自己的基,养护一宅之幸福,更期能发酵成为众人之基,养护更多人的幸福。
风水养人,人养风水∕自序 003
<罗经立极法> 011
1.学风水必备:干支五行基本功 012
2.风水的起源:河图、洛书 022
3.八卦源流与太极之演变 027
4.先天八卦的涵义 029
5.后天八卦的涵义 032
6.八卦与廿四山方位定义 036
7.罗经使用法 040
8.一百廿分金解析 043
9.坐向界定与立极法 047
<认识形煞> 049
廿三种吉凶形煞 050
<易经八宅派风水> 059
1.宅卦的意义与分类 060
2.命卦的意义与分类 063
3.八宅游年星 067
4.大游年歌与八宅游星盘 073
5.八宅星曜吉凶 078
6.福元的重要 081
7.怎样的明堂可以旺财又旺丁 083
8.阴沟对健康的影响 087
9.开大门的规则 093
10.卧房分配与床的摆放重点 098
11.灶位的重要与安置法 101
12.神位有何忌讳 104
13.厕所有何忌讳 108
14.书房、办公室和办公桌摆放重点 110
15.求婚缘、子息的风水佈局法 113
16.坏风水会造成什么疾病 116
<三元九星地理> 117
1.三元九星地理之由来 118
2.何谓「三元九运」? 120
3.九星的涵义解说 122
4.八宅之九星飞佈(九宫飞泊) 125
5.生旺退煞死的涵义 128
6.八宅九宫飞泊图 130
7.何谓九星弔替 139
8.流年、流月之九星弔替 140
9.九星在元运中的强弱 142
10.八宅在元运中的兴衰 144
11.何谓「五子运」? 146
12.层数、间数与五子运之关系 148
13.双星加会断事吉凶 150
<三元玄空风水>171
1.三元玄空风水概论 172
2.阴阳零正的涵义 175
3.玄空挨星盘排法 177
4.玄空飞星四大局 190
5.换天心改变宅运 192
6.玄空风水吉凶占断原则 193
<干坤国宝—三元龙门八大局> 211
1.干坤国宝之由来 212
2.先后天同位论 214
3.先天水法 217
4.后天水法 220
5.内局与外局 224
6.天劫水 226
7.地刑水 228
8.案劫水 229
9.先后天水法合论 233
10.宾客水 235
11.辅卦水 237
12.论水口、正窍位 240
13.杨公六大直流水 242
14.库池位 243
15.曜煞 246
16.桃花水 252
17.主应身分 253
18.反局与变局 254
<图解三元水法>257
序文
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环境对人类影响之深远,不同的山水可育养出不同的文化风情与人才,一如淮南生橘,淮北生枳,地灵则人杰。而这「水土」若缩小到「家」的范畴,道理是相同的,人同样会受到住家环境有形与无形影响,造就出不同起伏的人生,此即「风水养人」。
「风水」一词,最早由晋代郭璞在《葬经》中提出,曰:「葬者承生气也,..气承风而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之不散,行之使之有止,故谓之风水。」简言之,风水即是指大自然界中的「生气」,包括空气、水、太阳、宇宙能量、磁场..等等与人类生命有关的现象。老子《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秉天地之气,当然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风水堪舆学,若依现代的说法,相当于一门环境研究学、建筑学、磁场学。古时风水学研究之精深乃至于神奇,大论国家,小断个体,可以福人,亦可害人,因此被列为帝王之术,不是禁学,就是不外传,幸有奇人仙师留下无数珍宝,让后世有所遵循,惟派别之多,各立山林,想一窥堂奥也属不易。
然,纵有千头万绪难理难明,基本法则仍是一样的,终究离不开易经八卦原理、五行生克、天体运行,即便是用西学角度,也离不开环境气候、磁场能量、太阳、空气、水,只是把这些东西换算成东方的干支与五行罢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各派理论运用于实务,或囊括其可用,或查某派之疏漏,经过实务验证,这些古传理论便不再是断简残篇,将会具体演绎成确实可用的风水学系统。这也是吾从事易学传承一贯的理念,《易经风水母法》一书便是思索着如何由基础导入,提供多年实务验证心得之脉络与思惟,仅描绘出骨架,舍繁杂枝末,单纯的概述各派理论主干,是作为一种发想,至于如何
完备周全,便待有志之士一齐努力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一种“道”的回归。我一直觉得,我们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与自然渐行渐远,也渐渐丢失了许多古老的智慧。《易经风水母法》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被遗忘的、关于天地人关系的深刻洞见。书中对于“象”的解读,以及如何通过“象”来理解事物的本质,让我印象深刻。我尤其赞赏作者在探讨风水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对生命、对宇宙的敬畏之心。它并非仅仅是为了趋吉避凶,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位置,理解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从而达到一种更加和谐、更加平衡的生活状态。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谓的“便利”生活,是否真的让我们更快乐,或者说,是否让我们更接近“道”。它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工具,一种探索的路径。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将书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那份古老而又永恒的宁静。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古朴的典籍风格,搭配着一种神秘而厚重的色彩,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深邃智慧。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尤其是风水学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玄虚,要么过于浅显,真正能够触及核心、又兼顾易懂的却不多。这次偶然看到《易经风水母法》,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拿到手后,它的纸质就相当不错,翻阅起来手感温润,字体清晰,排版也显得用心。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章节的划分来看,似乎涵盖了风水学的许多重要方面,并且将易经的原理与风水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期待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解读“母法”这一概念的,它是否代表了某种根本性的、万物衍生的法则,能否为我们揭示出风水背后的核心逻辑?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风水,从而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这本书无疑为我的国学学习之旅增添了一个令人兴奋的篇章。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有些意外的书。我购买它时,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只是觉得“易经”和“风水”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应该不会太差。但当我开始翻阅时,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风水术语或罗盘使用技巧,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切入,探讨了易经思想如何渗透到风水学的方方面面。我尤其被其中一些关于“气”的论述所吸引,作者似乎在尝试用一种更为科学、更为辩证的眼光来解释风水的运作机制,这与我之前接触到的许多强调“吉凶”的说法有所不同,让我耳目一新。书中的案例分析也显得十分详实,每一个论断都有其逻辑依据,而非凭空猜测。我还在尝试理解其中一些复杂的图表和公式,虽然过程有些烧脑,但每一次的“顿悟”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风水入门读物,更像是一部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自我探索的哲学著作。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风水学存在一些偏见,总觉得它过于神秘,甚至有些虚无缥缈。但《易经风水母法》这本书,却让我对风水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深奥的易经理论与实际的风水应用相结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形峦”和“理气”的论述,它让我明白,风水并非只有一种解读方式,而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地理环境和时间因素来综合判断。书中的图文并茂,使得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还注意到,书中反复强调“人为”的重要性,这与一些将一切归咎于风水的说法不同,它鼓励读者主动去创造和改善自己的环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所谓的“命运”。这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积极和具有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觉得风水是不可捉摸的,反而觉得它是一种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智慧,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自然生活方式的学问。
评分我一直认为,风水并非简单的迷信,而是一种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和总结。《易经风水母法》这本书,恰恰印证了我的这一想法。它不仅仅停留在“摆放什么物品能招财”或者“什么方位适合睡觉”的层面,而是将易经的“道”引入风水实践,从更根本的层面去解释事物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如何体现在我们居住的空间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过程中,那种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思路。例如,书中关于“阴阳五行”在空间布局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布局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都让我茅塞顿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风水智慧,在于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顺应自然,而非对抗自然。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环境,并思考如何通过微小的改变,带来积极而长远的影响。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著作,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有新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