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通会1:专论子平神煞

三命通会1:专论子平神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子平
  • 神煞
  • 命理
  • 八字
  • 通会
  • 预测
  • 命术
  • 传统命理
  • 风水
  • 玄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此本专论子平,亦出民英之手,艺文志盖因有育吾山人之号,误以民英为民育,又通会二字传写为互倒逐有不同,其实即此书也自明以来二百余年,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为总汇,几于家有其书中间所载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盖,后来坊剧所挠入亦已非原本之旧,特以其阐发子平之遗法,于官印财禄食伤之名义,用神之轻重,诸神煞所系之吉凶,皆能撮群言得其精要,故为术家恆用要有,未可遽废发者至其立论,多取正官、正印、正财,而不知偏官、偏印、偏财亦能得力,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伤官之亦可出奇,是则其偏执之见,宋能圆彻且胎元等论,施之今日亦多有不验言,命学者但当得其大意而变通之可矣,若所引珞琭之与今永乐大典中所辑完,本其文迥殊则其时,秘册仅存外间,末由窥见逐误信依託之,本固未足以为病也。
《星辰轨迹与命理探源:古籍珍本选粹》 —— 一部涵盖紫微斗数、七政四余、以及传统易学理论精要的宏大工程 引言:追溯古籍之光 在中华传统术数的浩瀚星空中,流传着无数记录天人感应、人事吉凶的典籍。它们是先贤们观察宇宙、体悟阴阳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本书《星辰轨迹与命理探源:古籍珍本选粹》并非专注于某一家之言,而是精选并汇集了数部在术数界享有盛誉、但在今人视野中略显零散的古籍精华,旨在为对传统命理学有深度探究兴趣的读者,构建一个更为广阔、更具体系性的认知框架。 本书的编纂宗旨,在于“存古、释疑、理脉”,致力于梳理不同术数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展现中华命理学的多元面貌。我们深知,每一部经典都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石与侧重点,单一的理论体系往往难以完全涵盖人生的复杂多变。因此,本选粹更侧重于对不同流派核心概念的系统性阐述,而非对某一特定流派进行单一深度的剖析。 第一卷:紫微垣解析——帝王之学的精微擘画 本卷聚焦于紫微斗数,作为中国命理学中的“帝王之学”,其复杂性和精细性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我们收录了不同版本中对紫微星盘基础构建的详尽解读,重点阐述了“三方四正”的格局构建逻辑,以及“十二宫位”所代表的世事缩影。 一、 基础格局的搭建与解读 详细解析了紫微斗数十二宫(命宫、兄弟宫、夫妻宫、子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奴仆宫、官禄宫、田宅宫、福德宫、父母宫)的原始意涵与现代延伸。我们不仅罗列了各宫的象征意义,更深入探讨了“主星”在不同宫位落陷时的“吉凶逆转”原则。例如,对天府星在财帛宫与田宅宫的差异化解读,体现了古代学者对物质与精神财富不同维度的考量。 二、 辅弼星曜与四化飞星的联动 辅星(左辅、右弼、天魁、天钺、天禄、天马、文昌、文曲等)在紫微体系中,起到调和与强化的作用。本卷细致梳理了这些辅星的能量属性,特别是其与主星的“同宫异化”现象。 更具深度的是对“四化”(化禄、化权、化科、化忌)在流年、大限推算中的运用。我们摒弃了过于简化的解释,回归到早期文献中对“化曜本位”与“化曜引动”的区分,阐释了“忌星”并非全然为凶,而是“缘起缘灭”的关键所在。对于如何通过飞星链条,追踪事件发生的内在驱动力,给予了详尽的图示说明和案例分析(案例均采自古代典籍的通用范例,旨在说明理论,而非针对个案)。 三、 斗数中的“截空”与“空亡” 本书特别辟出章节探讨紫微学派对“空”的理解。截空、地空、地劫这三者在不同流派中的运用差异。我们侧重阐述“空亡”对宫位气场的中和作用,以及在推断人生虚实、精神追求时的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卷:七政四余——浑天星象的回归与应用 相较于紫微斗数的固定星盘结构,七政四余(又称:岁差术)依赖于岁差对星辰位置的实际推算,更贴近古代天文学的观察。本卷旨在复原这一体系的推算流程与基本原则。 一、 七政星的定性与功能 七政(太阳、太阴、太白、岁星、镇星、孛星、罗睺)的运行规律与基本特质被系统整理。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甲子年的“岁差”,确定不同年份的“月将”与“星限”,这是七政四余推盘的基石。 二、 四余星的象征意义 重点解析了“四余”(罗计孛限)的推算方法,并阐述了它们在命局中的“潜伏”与“显现”机制。例如,对“计都”(即“计星”)的解读,其与“灾厄”的关联,并非简单的负面标签,而是指引人们认识“阴影面”与“限制力”的工具。 三、 命盘的结构与“运限”的推算 本卷清晰勾勒出七政四余命盘的结构布局,包括“年命”、“月将”、“日将”的相互作用。着重介绍了“推运”的技法,即如何通过岁差的校准,观察主星与运限星的交汇点,预测人生的重大转折期。相较于紫微斗数的直接断事,七政的论断更强调时空背景的变迁对个体运势的影响。 第三卷:易学基础与术数交汇的探讨 本卷旨在提升读者的理论高度,探讨命理学背后的哲学基础,并初步尝试在不同术数体系间建立沟通的桥梁。 一、 阴阳五行在术数中的应用通则 梳理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在不同命理系统中如何被“量化”和“符号化”。例如,在五行生克制化的基础之上,探讨“气”与“数”如何结合,决定了星曜的强弱。这部分内容旨在提供一个普适性的理论框架,便于读者理解其他术数流派的底层逻辑。 二、 天干地支与术数预测的关联 对六十甲子在推命学中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剖析。阐释了地支的“藏干”如何影响宫位内部的能量流动,以及天干的“生克制化”如何作用于流年运势。我们强调,地支是“场域”,天干是“事件驱动力”。 三、 论“理”与“法”的辨析 在古代术数研究中,对“理”(本体论、哲学基础)和“法”(推算技巧、具体操作)的区分至关重要。本书探讨了为何有些命例在“理”上看似吉利,在“法”上却显凶兆,这涉及到术数应用中的“辩证观”。我们通过引述不同朝代对同一理论的不同理解侧重,引导读者思考理论的演变过程。 结语:多维视角的融合 《星辰轨迹与命理探源:古籍珍本选粹》并非试图提供一个“终极解答”,而是呈现了一幅多维度的命理图景。它鼓励读者跳出单一体系的局限,将紫微的宫位布局、七政的岁差律动、以及易学的五行气数视为一个相互印证的整体。通过对这些经典理论的梳理与整合,读者得以更全面地把握中国传统命理学的博大精深。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深入研究术数理论的学者,提供坚实的理论参照与广阔的思辨空间。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目录节选》

三命通会一 .........006
原造化之始 006
论五行生成 014
论五行生. 017
论干支源流 019
论十干名字之义 021
论十二支名字之义 022
总论纳音 024

三命通会二 ..........032
论纳音取象 032
释六十甲子性质吉凶 039

三命通会三...........060
甲子乙丑海中金 060
壬寅癸卯金箔金 061
庚辰辛巳白镴金 062
甲午乙未砂中金 063
壬申癸酉剑锋金 063
庚戌辛亥钗钏金 064
戊子己丑霹雳火 065
丙寅丁卯炉中火 066
甲辰乙巳覆灯火 067
戊午己未天上火 068
丙申丁酉山下火 069
甲戌乙亥山头火 070
壬子癸丑桑柘木 071
庚寅辛卯松柏木 072
戊辰己巳大林木 073
壬午癸未杨柳木 074
庚申辛酉石.木 075
戊戌己亥平地木 076
庚子辛丑壁上土 076
戊寅己卯城头土 077
丙辰丁巳砂中土 078
庚午辛未路傍土 079
戊申己酉大驿土 080
丙戌丁亥屋上土 081
丙子丁丑涧下水 082
甲寅乙卯大溪水 082
壬辰癸巳长流水 083
丙午丁未天河水 084
甲申乙酉井泉水 085
壬戌癸亥大海水 086
论五行 091

三命通会四 ...........098
论河图及洪范五行 098
论天干阴阳生死 100
论地支 110
十干分配天文 113
十二支分配地理 116
论地支属相 120
论人元司事 122

三命通会五 ...........125
论四时节气 125
论日刻 129
论时刻 130
论太阳躔次太阴纳甲及出入会合 134
论五行旺相休囚死并寄生十二宫 139
论遁月时 141
论年月日时 142
论胎元 145
论坐命宫 147

三命通会六 ...........148
论大运 148
论小运 155
论太岁 157
总论岁运 159
论进交退伏 160
论十干合 161
论十干化气 165
逐月横看理化之象 169
论支元六合 171
论支元三合 174
论将星华盖 176
论咸池 177
论六害 178
论三刑 180
论冲击 185

三命通会七 ............187
论十干禄 187
论金轝 191
论驿马 192
总论禄马 199
论天乙贵人 200
论三奇 207
论天月德 209
论太极贵 212
论学堂词馆 213
论正印 217
论德秀 218

三命通会八 ..........219
论劫煞亡神 219
劫煞一十六般 220
亡神十六般 222
论羊刃 225
论空亡 227
论元辰231
论暗金的杀 233
论灾杀 234
论六厄 235
论勾绞 235
论孤辰寡宿及隔角杀 236
论天罗地网 238
论十恶大败 239
论干支诸字杂犯神杀 241

三命通会九 ...........243
总论诸神杀 243
歌寅申巳亥互换神杀 249
歌子午卯酉互换神杀 259
歌辰戌丑未四宫互换神杀 265
歌战.伏降刑冲破合 269
附五音看命法 275
子平说辨 276

三命通会十 ..........278
论十干坐支兼得月时及行运吉凶 278
论十二月支得日干吉凶 296
论五行时地分野吉凶 305
论木 306
论火 309
论土 311
论金 313
论水 315

三命通会十一 ........318
论甲乙 318
论丙丁 328
论戊己 335
论庚辛 344
论壬癸 352
甲坤黄数 361
乙四真金,大阴化气 364
丙水干龙之数一 365
丁火父木成数三 368
戊火数二 370
己五数真土 371
庚四金阳之数 373
六辛天之水数 374
壬为真木数三 376
癸为真火数二 377

三命通会十二 ........384
论古人立印食官财名义 384
论正官 387
天福贵人 393
天官贵人 393
天元坐禄 394
岁德正官 395
时上正官 395
向禄临官 396
官印禄杀俱全 396
真官真马 396
禄马官印 397
官印禄库 397
相刑遇贵 397
三合遇贵 398
月时逢贵 398
五官会聚 398
五行不杂 399
金木间隔 399
水火既济 400
金火相成 400
生成官星 400
交互官星 401
虚夹官禄 401
官星六合 401
官下有官 402
真官催官 402
官煞会墓 402
三台拱帝座 402
论偏官 403
天元坐杀 407
时上一位贵 408
年上七杀 409
弃命从煞 410
时煞归库 411
官藏煞显 411
官煞混杂 411
会煞化印 412
专煞无制 412
专禄要制 413
官煞去留并官鬼互变杂论 41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命理领域摸索多年的爱好者,我一直对《三命通会》这部巨著怀有深深的敬意,也深知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此次看到《三命通会1:专论子平神煞》的出版,我感到十分欣喜,因为“神煞”部分一直是我在阅读原著时感到最为困惑和期待深入了解的部分。 在我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关于神煞的论述,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是过于简略,只提供了一个名称和简单的吉凶判断,缺乏详实的理论支撑;要么是内容驳杂,充斥着各种难以验证的民间说法,让人难以分辨其真伪。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专注于神煞,并且能够梳理其脉络、解析其原理的专业书籍。 这本书的副标题“专论子平神煞”,让我对它寄予了厚望。我尤其关注它是否能够清晰地解释神煞的“来源”和“演变”。这些神煞究竟是如何在古人认识天象、推演命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们是否与古代的星占学、阴阳五行理论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书中是否能够追溯神煞的起源,并探讨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被理解和应用的? 其次,我对神煞的“分类与体系”非常感兴趣。神煞种类繁多,如贵人、桃花、将星、劫煞、灾煞等等,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是否可以根据其性质(如吉凶、作用类型)进行有效的分类?这本书能否提供一种清晰的分类框架,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这些神煞? 最后,我期待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实证”案例。理论的阐述固然重要,但如果能有大量来自实际命盘的分析,展示神煞在不同八字组合下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生轨迹,那将是对理论的最佳诠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大量的实例,帮助我理解神煞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八字原局的五行生克、十神关系相互交织,共同塑造命运。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深入理解和运用神煞的权威参考,让我在命理实践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洞察万物运行的奥秘。

评分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命理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子平八字法,更是我钻研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神煞在八字命理分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能够为命局增添许多丰富的信息和细致的层次。因此,《三命通会1:专论子平神煞》这本书,无疑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本著作。 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种“辩证”的视角来看待神煞。很多时候,人们提到神煞,容易将其简单地归类为“吉”或“凶”,但实际上,很多神煞的作用是复杂多变的,会受到命局整体格局、五行强弱、以及与其他神煞相互作用的影响。例如,“羊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带有凶性,但在某些特定的组合中,也可能转化为一种阳刚的力量,成为事业成功的助力。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神煞的“动态性”和“相对性”。神煞并非一成不变的符号,它们在命局中的作用会随着八字原局的五行生克变化而变化,也会与其他神煞产生“互动”和“制衡”。书中是否能够通过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案例,来展现神煞的这种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此外,我还想了解的是,书中对神煞的“实用性”有多大的强调。作为一本“专论”,它是否能够提供一套简单易学的神煞查阅和应用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繁杂的神煞系统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引,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神煞的起法和基本含义,并能将其有效运用到实际的命理分析中。 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突破以往对神煞认知的局限,建立起一种更加全面、辩证、实用的神煞观。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准确地把握命运的轨迹,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命理学的研究都抱有一种探索真知的态度,尤其是对于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著作,总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三命通会1:专论子平神煞》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书名中的“三命通会”四个字,就代表着命理学的集大成者,而“专论子平神煞”则点明了本书的核心内容。 坦白说,在接触到这本书之前,我对“神煞”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比较零散的。在很多命理书籍中,神煞往往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概念出现,解释起来也比较简略,有时甚至让人觉得它们的作用有些玄乎,不够实在。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梳理神煞体系,并且能够给出清晰的理论解释的书籍。 这本书的出现,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尤其好奇的是,它将如何阐释神煞的“起法”。神煞的种类繁多,有些是按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来区分,有些则是需要根据八字的具体组合来确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起法流程,并且详细解释每一种起法的依据,这样才能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混淆和错误。 此外,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神煞在命局中的“作用”。神煞不仅仅是吉凶的标志,它们更可能是一种能量的显现,或者是一种特殊的星象组合。例如,当一个凶煞与吉星同时出现时,会产生怎样的相互作用?是凶煞的力量被削弱,还是吉星的功能受到阻碍?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命例分析,来佐证神煞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表现,这将对我理解神煞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 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神煞认知体系,从而在解读个人命盘时,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神煞所带来的信息,为自己以及他人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

对于许多沉迷于八字命理的朋友来说,“神煞”这个词汇,无疑充满了神秘与吸引力。我个人也是如此,虽然我对五行生克、十神分析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但在解读一些命盘时,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仿佛总有一些细微之处,是神煞所能点拨的。因此,当我看到《三命通会1:专论子平神煞》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入手,希望能借此机会,对神煞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 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处理神煞的“负面影响”的。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吉利的神煞,但对于像“寡宿”、“孤辰”、“亡神”、“晦气”等不吉的神煞,我们往往停留在简单的“克应”层面,缺乏深入的探讨。这本书是否能够解释,这些负面神煞是如何在命局中产生负面效应的?它们与八字原局的五行是否会产生某种特定的“冲克”或“合化”关系,从而导致负面信息的显现?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化解”的思路。虽然命理讲究“知命”,但“不认命”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如果书中能够探讨,在某些负面神煞出现的情况下,是否存在一些特定的八字组合,或者可以通过后天的某些方式(比如风水、个人的修养等),来减弱甚至化解这些负面神煞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自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我对神煞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也颇感好奇。神煞的很多说法都源于古代,那么在现代社会,这些神煞的解释和应用是否有所演变?是否有一些神煞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兼顾传统与现代,提供一种既尊重历史,又符合当下实际的神煞研究视角。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系统而实用的神煞知识体系,让我在分析命盘时,能够更加细致入微,不仅仅看到表面的吉凶,更能洞察隐藏在背后的深层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生。

评分

这本《三命通会1:专论子平神煞》的标题,光是“三命通会”这四个字,就足以让一些对命理有兴趣的朋友眼前一亮,而加上“专论子平神煞”更是明确了本书的重点。作为一名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命理,尤其是子平八字法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对神煞这一古老而又复杂的概念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我一直觉得,虽然八字命理的根基在于五行生克制化、十神关系,但神煞的运用,却能为命局增添许多灵动的色彩和细致的判断依据,有时甚至能解释一些常规理论难以触及的微妙之处。 过去我接触到的关于神煞的资料,往往零散地散落在各种命理书籍的篇章末尾,或者是一些口传心授的秘诀中,不成体系,也缺乏深入的阐释。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记住一些神煞的名称和象征意义,但对于它们的具体起法、在命局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与八字原局进行有机的结合,却感到模糊不清。 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神煞起法,并且能够从理论上解释这些神煞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影响。例如,像“天乙贵人”、“太极贵人”、“福星贵人”这些普遍被认为是吉利的星曜,它们的出现,在五行生克层面,或者在某种特定的星象组合下,究竟是如何体现其“贵”或“福”的呢?再比如,一些被认为不吉的神煞,如“羊刃”、“孤辰寡宿”等,它们在命盘上出现时,是否总会带来负面影响,还是在某些情况下会有特殊的转化可能?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神煞的名称和解释,而是能够深入剖析神煞与八字原局的互动关系,例如,某个神煞是否需要特定的五行力量来激发,或者是否会被某些五行所冲克。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神煞在命理分析中的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个孤立的符号。 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深入学习子平神煞领域的一块基石,帮助我拨开迷雾,理清思路,更准确地运用神煞来解读人生的吉凶祸福,洞悉命运的玄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