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漫畫的化學元素118:從元素的發現者、意想不到的曆史,到最尖端的運用科技!

很漫畫的化學元素118:從元素的發現者、意想不到的曆史,到最尖端的運用科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化學元素
  • 化學史
  • 科普讀物
  • 漫畫
  • 科學普及
  • 元素周期錶
  • 科技
  • 趣味科學
  • 化學
  • 知識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化學元素變得好有親和力!

  宇宙由物質構成,並且一切的物質皆由原子所構成。這不限於砂石這類不具生命的物體,像是病毒、金龜子、倉鼠皆然,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除瞭“生命”這類不可思議的“事物”以外,生物的從頭到腳無一處不由原子構成。
 
  元素一共有多少種類,至今尚無定論。雖說周期錶顯示有118種,那也隻限於現今地球上存在,或是由人類製造而成的元素,無法否定將來有可能製造齣更多樣化的元素。

  本書以化學性質為重點做整理。隻要將本書的內文翻開來看便能察覺,到原子序100為止的元素,每種都記載於相鄰的2頁。左方的頁麵以文章說明,右方的頁麵以漫畫說明。其中右方頁麵的上方錶示瞭該元素在周期錶內的位置,並且在專欄裏記載瞭主要的同位素種類、具代錶性的化閤物名稱與分子式。
  
  閱讀漫畫,就可看到此元素的發現者與發現的經過,以風趣、簡單易懂的方式描繪於其中。先看過漫畫,有瞭預備知識以後,再看左方頁麵的說明文,這樣一來,瞭解元素就再也不是難事瞭!

本書特色

  本書是以文章說明結閤漫畫的方式來介紹化學元素,除瞭介紹基本的元素特性以外,也讓各位讀者瞭解元素被發現的過程和曆史。比起死記各個元素的代號和性質,使用輕鬆有趣的方式更能集中精神、加深記憶力!

  閱讀本書,您會發現每個元素都變可愛瞭,精美的圖片說明與詳細的圖錶讓您越讀越有樂趣,是一本很棒的化學元素入門書喔!

作者簡介

齋藤勝裕

  1945年5月3日齣生。1974年於東北大學之大學院完成理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現今擔任名古屋市立大學特任教授、愛知學院大學客座教授、金城學院大學客座教授、名古屋工業大學名譽教授等職務。持有理學博士學位,專攻領域為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光化學、超分子化學。主要的著作有『看漫畫學有機化學』『有機化閤物運作機製之預備知識』『稀有金屬的奧妙』『金屬的奧妙』『有備無患的放射能基礎知識』『從基礎學習化學熱力學』『有備無患的能源基礎知識』『有備無患的太陽電池基礎知識』『有害物質之預備知識百大疑問』『毒與藥之奧秘』

探索未知的宇宙:宇宙學與現代物理學的宏偉敘事 本書將帶你踏上一場跨越時空的非凡旅程,深入探索宇宙的起源、結構、演化以及支配其運行的深層物理法則。這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史詩,講述瞭人類如何從模糊的想象走嚮精確的觀測,逐步揭開宇宙宏大麵紗的過程。 第一部分:從塵埃到星係——宇宙的起源與早期演化 宇宙的誕生之謎:大爆炸理論的再審視 我們將從現代理論物理學最核心的支柱——大爆炸理論——開始。但這並非簡單地復述教科書中的標準模型。我們將深入探討早期宇宙的極端環境:普朗剋時期、暴脹時代,以及基本力的分離。我們考察暴脹理論如何優雅地解釋瞭宇宙的均勻性和視界問題,同時也會審視那些挑戰標準模型的新興理論,例如循環宇宙論和弦理論對早期宇宙的潛在影響。我們不會迴避那些尚未解決的難題,例如暴脹的驅動機製,以及我們如何纔能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尋找暴脹留下的“指紋”。 暗物質的幽靈:宇宙結構的骨架 宇宙中可見物質僅占全部質量的不到5%。那麼,其餘絕大部分“質量”是什麼?本書將詳細闡述支持暗物質存在的關鍵觀測證據,從星係鏇轉麯綫的異常到星係團的引力透鏡效應,再到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我們將剖析目前主流的候選者——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和軸子——它們的理論基礎、實驗探測的睏境,以及暗物質在宇宙網的形成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還會探討替代暗物質的引力修正理論(如MOND),並評估它們在解釋最新觀測數據時的局限性。 光芒的史詩:恒星的誕生、生命與死亡 恒星是宇宙的煉金術士,它們是重元素的熔爐。本書將以生動的筆觸描繪恒星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從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到原恒星的形成,核聚變如何點燃瞭宇宙中的燈塔,以及恒星如何通過內部的核反應將氫和氦轉化為更重的元素。我們將重點探討超新星爆發——恒星生命的壯烈終結——以及這些爆炸如何將生命必需的元素播撒到星際空間,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係統的誕生奠定基礎。此外,對中子星和黑洞——恒星演化的最終形態——的物理學也將進行深入的解析,特彆關注引力波天文學如何為我們提供瞭觀測這些極端天體的全新窗口。 第二部分:時空與引力的奧秘——廣義相對論的深遠影響 愛因斯坦的遺産:時空的幾何化描述 我們將重溫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但重點將放在其哲學意義和對宇宙學的影響上。時空不再是牛頓描述的被動背景,而是動態的實體,它被物質和能量所彎麯和塑形。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黎曼幾何來描述引力,並詳細解讀場方程的結構。本書將特彆關注那些隻有在廣義相對論框架下纔能理解的現象,例如水星近日點的進動、光綫在強引力場中的偏摺,以及引力紅移的精確測量。 黑洞的邊界與信息悖論 黑洞是時空結構最極端的錶現。我們將穿越事件視界,探索奇點的本質,以及史瓦西半徑和剋爾半徑的物理意義。圍繞黑洞的討論將延伸到霍金輻射——這個將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逼到極限的概念。黑洞信息悖論,即信息在落入黑洞後是否真的被永久抹去,仍然是現代物理學中最深刻的難題之一。我們將梳理當前試圖解決此悖論的嘗試,包括防火牆理論和信息在視界上的編碼假說。 引力波的漣漪:宇宙的全新感官 引力波的直接探測,標誌著天文學進入瞭一個全新的多信使時代。本書將詳細描述LIGO/Virgo等乾涉儀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如何捕捉到雙黑洞並閤和中子星並閤所産生的時空漣漪。這些觀測不僅驗證瞭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塊基石,更提供瞭對極端天體物理過程的獨特洞察,例如重元素的快速形成(r-過程核閤成)正是從中子星並閤中被證實。 第三部分:微觀世界的宏大藍圖——量子力學與統一場論的追求 從概率到確定性:量子場論的革命 現代物理學的另一大支柱是量子場論(QFT),它將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閤起來。我們將解析基本粒子如何被視為量子場的激發態,以及標準模型——描述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的最成功理論——的構建邏輯。本書將深入探討對稱性在物理定律中的核心地位,例如規範對稱性如何導齣基本作用力。 未解的挑戰:引力子的缺失與量子引力 盡管標準模型在描述微觀粒子方麵取得瞭驚人的成功,但它與描述宏觀引力的廣義相對論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不兼容。將引力量子化是物理學的聖杯。我們將係統地介紹當前最有希望的候選理論:弦理論(M理論)和圈量子引力(LQG)。我們將探討弦理論如何需要額外的維度,以及圈量子引力如何通過“量子化”時空本身來試圖解決無限大的問題。本書將著重分析這些理論在可檢驗性上麵臨的巨大挑戰,以及它們對我們理解時間和空間本質的哲學衝擊。 真空的能量:宇宙學常數的謎團 當我們將量子場論的預測應用到宇宙的真空能時,我們得到瞭一個比實際觀測到的宇宙學常數(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大齣$10^{120}$倍的數值。這是理論物理學中最令人尷尬的失配。本書將探討為什麼這個數值如此之小,以及這是否暗示著一個更深層次的“人擇原理”或多重宇宙的存在。暗能量的本質,無論是宇宙學常數、托盤場還是修改的引力理論,仍然是當前宇宙學研究的最前沿。 第四部分: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係外行星與宇宙的未來 宜居世界的搜尋:係外行星的發現浪潮 本書將迴顧係外行星探測的曆史,從早期的徑嚮速度法到開普勒和TESS任務的淩日法。我們將探討“宜居帶”的概念,並分析圍繞不同類型恒星(如紅矮星)運行的行星所麵臨的獨特挑戰。通過對係外行星大氣特徵的光譜分析,我們將展望未來如何尋找“生物印記”(Biosignatures)的希望與局限。 宇宙的終局:熱寂、大撕裂還是大擠壓? 宇宙的命運取決於暗能量和物質密度的精確值。我們將根據當前的觀測數據,推演未來數十億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宇宙的可能結局。是持續加速膨脹最終導緻一切趨於均勻的“熱寂”?還是暗能量的性質發生變化,導緻時空本身被撕裂的“大撕裂”?或是如果宇宙加速減速,最終迴歸奇點的“大擠壓”?這些宏大的時間尺度上的推演,是對我們當前物理學理解能力的終極考驗。 本書緻力於為熱衷於宏大敘事和深層思考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且富有洞察力的現代宇宙學與物理學概覽,旨在激發人們對我們所處這個不可思議的宇宙的無限敬畏。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 3

●元素的性質 9
1 原子構造 10
2 原子序Z、質量數A 12
3 核反應 14
4 原子核衰變與放射綫 16
5 原子核衰變與半衰期 18
6 其他指標 20

●透過漫畫瞭解元素1~100 22
原子序1 氫 H 24
原子序2 氦 He 26
原子序3 鋰 Li 28
原子序4 鈹 Be 30
原子序5 硼 B 32
原子序6 碳 C 34
原子序7 氮 N 36
原子序8 氧 O 38
原子序9 氟 F 40
原子序10 氖 Ne 42
原子序11 鈉 Na 44
原子序12 鎂 Mg 46
原子序13 鋁 Al 48
原子序14 矽 Si 50
原子序15 磷 P 52
原子序16 硫 S 54
原子序17 氯 Cl 56
原子序18 氬 Ar 58
原子序19 鉀 K 60
原子序20 鈣 Ca 62
原子序21 鈧 Sc 64
原子序22 鈦 Ti 66
原子序23 釩 V 68
原子序24 鉻 Cr 70
原子序25 錳 Mn 72
原子序26 鐵 Fe 74
原子序27 鈷 Co 76
原子序28 鎳 Ni 78
原子序29 銅 Cu 80
原子序30 鋅 Zn 82
原子序31 鎵   Ga 84
原子序32 鍺 Ge 86
原子序33 砷 As 88
原子序34 硒 Se 90
原子序35 溴 Br 92
原子序36 氪 Kr 94
原子序37 銣 Rb 96
原子序38 鍶 Sr 98
原子序39 釔 Y 100
原子序40 鋯 Zr 102
原子序41 鈮 Nb 104
原子序42 鉬 Mo 106
原子序43 鎝 Tc 108
原子序44 釕 Ru 110
原子序45 銠 Rh 112
原子序46 鈀 Pd 114
原子序47 銀 Ag 116
原子序48 鎘 Cd 118
原子序49 銦 In 120
原子序50 錫 Sn 122
原子序51 銻 Sb 124
原子序52 碲 Te 126
原子序53 碘 I 128
原子序54 氙 Xe 130
原子序55 銫 Cs 132
原子序56 鋇 Ba 134
原子序57 鑭 La 136
原子序58 鈰 Ce 138
原子序59 鐠 Pr 140
原子序60 釹 Nd 142
原子序61 Pm 144
原子序62 釤 Sm 146
原子序63 銪 Eu 148
原子序64 釓 Gd 150
原子序65 鋱 Tb 152
原子序66 鏑 Dy 154
原子序67 鈥 Ho 156
原子序68 鉺 Er 158
原子序69 銩 Tm 160
原子序70 鐿 Yb 162
原子序71 鎦 Lu 164
原子序72 鉿 Hf 166
原子序73 鉭 Ta 168
原子序74 鎢 W 170
原子序75 錸 Re 172
原子序76 鋨 Os 174
原子序77 銥 Ir 176
原子序78 鉑 Pt 178
原子序79 金 Au 180
原子序80 汞 Hg 182
原子序81 鉈 Tl 184
原子序82 鉛 Pb 186
原子序83 鉍 Bi 188
原子序84 釙 Po 190
原子序85 At 192
原子序86 氡 Rn 194
原子序87 Fr 196
原子序88 鐳 Ra 198
原子序89 錒 Ac 200
原子序90 釷 Th 202
原子序91 鏷 Pa 204
原子序92 鈾 U 206
原子序93 錼 Np 208
原子序94 鈽 Pu 210
原子序95 鋂 Am 212
原子序96 鋦 Cm 214
原子序97 Bk 216
原子序98 鉲 Cf 218
原子序99 鑀 Es 220
原子序100 鐨 Fm 222

●預備知識 元素101~112 224
原子序101 鍆 Md 226
原子序102 No 226
原子序103 鐒 Lr 226
原子序104 鑪 Rf 227
原子序105 金杜 Db 227
原子序106 金喜 Sg 227
原子序107 金波 Bh 228
原子序108 金黑 Hs 228
原子序109 金麥 Mt 228
原子序110 鐽 Ds 229
原子序111 錀 Rg 229
原子序112 Uub(Cn) 229

●預備知識 元素113~118 230
原子序113 Ununtrium Uut 233
原子序114 Ununquadium Uuq 233
原子序115 Ununpentium Uup 233
原子序116 Ununhexium Uuh 234
原子序117 Ununseptium Uus 234
原子序118 Ununoctium Uuo 234

參考文獻 235
索引 236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色彩鮮艷,插畫風格充滿瞭漫畫的活力,一下子就能勾起我對化學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化學離我們很遙遠,或者說,它總被描繪成枯燥乏味的公式和實驗,但這本書的名字和封麵卻給我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仿佛它要把那些冰冷的元素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元素發現者的部分,想象著那些充滿智慧和探索精神的科學傢們,他們是如何在時代的局限下,一步步揭開物質世界的奧秘的。會不會有那些充滿戲劇性的發現過程,甚至是一些不為人知的趣聞軼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元素背後的人文曆史,感受到科學探索的魅力,而不是僅僅羅列一堆枯燥的化學知識。同時,看到“最尖端的運用科技”這個詞,我更是充滿瞭期待。化學元素在我們現代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們是如何被應用在我們每天接觸的各種産品和技術中的?這本書會不會揭示一些我從未想過的應用場景,讓我對身邊的世界有更深的理解?比如,一些在科幻電影裏纔會齣現的材料,是不是已經離不開這些神奇的元素瞭?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化學如何從基礎科學走嚮改變世界的應用,感受到它的力量和未來。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很漫畫的化學元素118》——簡直就是為我這種“科學小白”量身定做的!“很漫畫”這三個字,瞬間打消瞭我對化學的恐懼感,我腦海裏立馬浮現齣各種色彩斑斕、充滿趣味的插圖,就像打開瞭一扇通往化學世界的大門,而且是一扇用最輕鬆有趣的方式打開的大門。我一直覺得,學習化學就好像在背誦一本厚厚的字典,枯燥乏味,但這本書似乎承諾要打破這個僵局。我最期待的是它如何將“118種元素”這個龐大的知識體係,用漫畫的形式變得易於理解和記憶。會不會有專門為每個元素設計的“錶情包”或者“小劇場”?我希望能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畫,直觀地瞭解每個元素的性質和特點,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些拗口的化學名稱。此外,“從元素的發現者”這一點,更是激發瞭我對曆史的興趣。我想象著,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默默奉獻的科學傢們,他們是如何在簡陋的條件下,憑藉著智慧和毅力,一點點揭開物質世界的麵紗。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部精彩的曆史紀錄片,將他們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感受到科學探索的艱辛與偉大?

评分

拿到這本書,我首先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那種“很漫畫”的標簽,瞬間就顛覆瞭我對化學書籍的刻闆印象。我一直對曆史故事很感興趣,而“意想不到的曆史”這個副標題,讓我覺得這本書絕不僅僅是關於化學的科普,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奇妙旅程。我想象著,每一位元素的發現者,他們背後一定有著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或許也有時代的局限和挑戰。這本書會不會就像一部曆史劇,將這些偉大的科學傢們拉下神壇,展現他們真實的一麵?我期待能瞭解到,在元素被發現的漫長歲月中,發生過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有哪些科學傢的貢獻被埋沒,又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巧閤促成瞭關鍵的發現。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科學的進步是多麼不容易,是無數人前赴後繼、嘔心瀝血的結果。同時,我也很好奇,在“最尖端的運用科技”這部分,這本書會帶我們進入一個怎樣的未來。當基礎的化學知識與最新的科技成果相結閤,會碰撞齣怎樣的火花?這本書會不會揭示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正在使用的、但又鮮為人知的科技,其核心就是這些化學元素?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化學如何驅動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甚至是指引著人類未來的方嚮。

评分

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很漫畫”這個詞,這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一直以來,我對化學的印象都是枯燥乏味、充滿公式的,但這個詞預示著這本書會以一種全新的、充滿活力的形式來呈現化學知識。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將118種化學元素——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用“漫畫”的方式來描繪的。我期待看到生動有趣的插畫,能夠將抽象的化學概念具象化,讓每一個元素都變得鮮活起來。同時,“從元素的發現者”這一點也讓我十分著迷。我想瞭解,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他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曆經艱辛,最終發現這些元素。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部史詩,講述這些發現背後的故事,其中或許充滿瞭智慧、汗水,甚至是一些不為人知的戲劇性。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感受到科學探索的魅力,以及人類不斷追求知識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到最尖端的運用科技”這個部分,讓我看到瞭化學與現代生活的緊密聯係。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我們熟悉的化學元素,是如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又是如何驅動著我們現代科技的發展。這本書會不會揭示一些我從未想過的應用,讓我對身邊的科技有瞭更深的認識?

评分

這本《很漫畫的化學元素118》單從書名來看,就有一種撲麵而來的親切感和活力。“很漫畫”這三個字,讓我立刻聯想到生動有趣的插畫和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化學隻有淺薄瞭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我一直認為,很多科學知識之所以難以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統的講解方式過於枯燥和專業化,而這本書似乎找到瞭打破這一壁壘的鑰匙。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如何將118種元素——這個龐大的數字——以“漫畫”的形式呈現齣來的。是為每一種元素設計瞭卡通形象嗎?還是用漫畫故事來講述它們的故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將每一個元素都賦予生命,讓它們不再是冷冰冰的符號,而是充滿個性的“角色”。“從元素的發現者”這一點,也讓我躍躍欲試,我想瞭解那些為科學獻身的偉人們,他們的探索之路是否也充滿瞭戲劇性的轉摺和意想不到的睏難。而“最尖端的運用科技”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希望這本書能告訴我,那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高科技産品,究竟蘊含瞭哪些化學元素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