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南半球的莱茵河」盛名的旺格努伊河,静静流经纽西兰北岛;
马克.吐温誉为「错觉已身置天堂」的但尼丁,据南岛一隅,逸致清丽。
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一页页值得细细品味的动人篇章。
是什么样的独特魅力,让纽西兰成为《魔戒》的中土世界、《阿凡达》的潘朵拉星球?
现在就跟着本书,放慢脚步,寻返真我,一起深度慢.游.纽西兰。
纽西兰,南太平洋上的一颗明珠,处处皆是美景,或壮丽、或瑰秀,总令人神往。在这块保有前代殖民文化及原生毛利文化的土地上,每个所到之处都值得细细品味、悠闲慢游。本书集结近百篇纽西兰游记,细腻而动人的文字里,蕴含了作者对旅途中的风光、历史之观察,以及对人生之感悟。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作者长年居住纽西兰所写之游记近百篇,既是游记,也是对当地历史、风俗、文化之观察与介绍,并佐以文学典故,内容丰富,是了解纽西兰文化不可错过的一本精采之作!
作者简介
南太井蛙
本名孙嘉瑞。旅居南太平洋诸岛三十余载,现居纽西兰。历任《斐济日报》主编,《斐济华声报》主编,纽西兰中文BBC电台节目主持人,纽西兰《华页报》专栏作家。
写在前面
北岛篇
一、纽西兰北岛远北地区
Cape Reinga 雷英格海角- Kaitaia 凯第亚- Russell 罗素:雷英格海角与罗素镇
Waitangi 怀唐伊- Kawakawa 卡瓦卡瓦:怀唐伊与艺术厕所
Wairere Boulders 怀里里石谷:初探怀里里怪石谷
Rawene 拉威尼:海边的「希腊农舍」
Whangarei 旺格雷:留住时光的旺格雷
Warkworth 沃克沃思:科槐花与天堂鸭
Puhoi 普霍依:波希米亚人的小镇
Puhoi 普霍依:古风犹存一小镇
Puhoi 普霍依:普霍依的初冬
Matakana 玛塔卡纳:一叶静静的扁舟
Matakana 玛塔卡纳:巧克力与青口三文治-吃在玛塔卡纳
Matakana 玛塔卡纳:瓶中自有干坤-喝在玛塔卡纳
Matakana 玛塔卡纳:郊野黑马
二、奥克兰
Auckland 奥克兰:阿尔伯特家的下午茶
Auckland 奥克兰:随风而逝
Auckland 奥克兰:豪乳撼动奥克兰
Auckland 奥克兰:现做现卖的糖果
Auckland 奥克兰:克里夫顿的生蚝
Auckland 奥克兰:猫屎咖啡「鲁瓦克」
Auckland 奥克兰:让美梦成真
Auckland 奥克兰:考里树与琥珀
Auckland 奥克兰:属于自己的酒
Auckland 奥克兰:我心在高原
Auckland 奥克兰:在奥克兰叹下午茶
Auckland 奥克兰:大炮与别墅
Auckland 奥克兰:植物园的春天
Auckland 奥克兰:摘苹果记
Auckland 奥克兰:殖民精英末代的遗馈
Auckland 奥克兰:灯节杂忆
Auckland 奥克兰:湖畔的南太风情--记太平洋节
Auckland 奥克兰:巴克兰的古宅
Auckland 奥克兰:杨槐农舍与 Huia 山庄
Auckland 奥克兰:坐古董火车
Auckland 奥克兰:我的「卡萨布兰卡」
Auckland 奥克兰:再访「卡萨布兰卡」
Auckland 奥克兰:拾栗记
Auckland 奥克兰:拾栗归来谈栗子
Auckland 奥克兰:春花怒放的古老家园
Auckland 奥克兰:诗与酒的梦乡-怀希基岛游记
Auckland 奥克兰:母亲之河入海流
Auckland 奥克兰:海鸟天堂穆里威
Auckland 奥克兰:米兰达的水鸟
三、北岛中部
Coromandel Peninsula 科罗曼德半岛:泰晤士镇的市集
Te Aroha 蒂.阿罗哈:爱德华建筑与苏打温泉
Te Aroha 蒂.阿罗哈:湿地里的黑天鹅
Te Aroha 蒂.阿罗哈:重游蒂.亚罗哈
Waihi 怀希:赤金之心-小镇怀希
「雅」的生活方式
Karangahake Gorge 卡朗加哈凯崃谷:步道迄今有黄金
Hamilton 汉密尔顿:空中的花朵
Hamilton 汉密尔顿:移动的风景
Hamilton 汉密尔顿:我的秘密花园
Cambridge 剑桥:端午晚秋游剑桥
Cambridge 剑桥:剑桥迎新
Rotorua 罗托露瓦:罗托露瓦湖畔的情思
Rotorua 罗托露瓦:雨天南行记-再游罗托露瓦
Rotorua 罗托露瓦:纽西兰的「世界爷」
Rotorua 罗托露瓦:轮子上的人生
Rotorua 罗托露瓦:罗托露瓦的「鸭子」
Rotorua 罗托露瓦:地热喷泉与毛利文化
Rotorua 罗托露瓦:「地狱之门」泡泥浆浴
Lake Taupo 陶波湖:陶波湖与雪山
Lake Taupo 陶波湖:雪中跑步
四、北岛西南部
New Plymouth 新普里茅斯:她永远在这里
Wanganui 旺格努伊:河畔的耶路撒冷
Wanganui 旺格努伊:毛利土地的莱茵河
Wanganui 旺格努伊:老旧的优雅
Marton & Bulls:「玛顿」与「公牛」
Fielding 菲尔丁:菲尔丁的原味生活
五、北岛东部
Napier 纳皮尔:浩劫重生的纳皮尔
Pahiatua 帕希亚图阿:路边的历史
东岸千里行
Gisborne 吉斯本:吉斯本印象
南岛篇
Picton 皮克顿:夏洛蒂女王湾的风雨
Christchurch 基督城:爱芬河畔的轻歌
Banks Peninsula 班克斯半岛:班克斯半岛的三色旗
Otago Peninsula 奥塔哥半岛:雷雨中的拉纳克城堡
Dunedin 但尼丁:错觉已身置天堂
Te Anau 蒂阿瑙- Milford Sound 米佛逊湾:奇峰飞瀑一崃湾
Lake of Tekapu 蒂卡帕湖:近天之山
Mt. Cook 库克山:雕自大地之山
Queenstown 皇后镇:膝上明珠皇后镇
Arrow Town 箭镇:箭镇的「秋天节」
Glenochy 格伦诺奇:来到天堂的入口
序
曾有人问我:纽西兰,地之南陲的这个小国,最美最值得一游的地方在哪里?每遇此问,必无言以对。居纽经年,足迹遍踏南北两岛、东西海岸,实在是推举不出哪一处最美。其因无非就是处处皆美,也处处值得一游。
许多人来过纽西兰,在离去的瞬间都会心有遗憾,感到遗憾的不是纽西兰不够美,而是自己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去领略她无所不在的美。
来这个国家观光,还真的不可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调适时差生物钟的同时,更要调适现代社会急骤紧迫的节奏与心态。你一旦踏上这块土地,纽西兰另类而独特的风貌,会令你感到身在另一天地,你的心灵也就自由、松弛、解脱了。与此同时,你可能须要让自己的身心都融入这一新天地。
每至一地观光,感兴趣的不外有三,一为景致,二为美食,三为民俗与历史。前两者许多纽国观光手册已多有图文并茂之推介,惟后者的民俗与历史见诸于文字的并不多。余非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学者,只是记写下旅途中所到之处的感受,这些感受是率性、即兴的,所以只能算是浮光掠影。
在居住纽西兰的岁月里,一直思考何为「纽西兰精神」?个人觉得纽西兰精神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亲密团结。
纽西兰人很清楚地处偏远南陲是先天劣势,所以纽西兰政府与人民一直努力跟国际接轨,人口少、内需市场小,妨碍了经济发展。所以国民特别了强调合作,无论是生产还是服务,各行各业都必须考虑到是否达到世界标准,在国际市场是否俱备竞争力。
故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总理任内,曾谈到纽西兰这个偏远小国的生存之道,只能是主动积极联系世界,对世界作贡献,在世界上包装形象并行销自己,否则人口这么少,又离世界这么遥远,即使在某一天消失了,也未必会引人注意。曾有人这样形容:「纽西兰的农产品,从奶粉、奇异果、再到羊毛等,都是农民合作创办的企业。纽西兰最重要的运动帆船赛,橄榄球,也是靠团队合作才能应付大国的挑战。观察纽西兰的发展,正是充满着一小国如何化劣势为优势的精神。」 一位居住奥克兰的记者拉塞尔.布朗曾经充满感慨提到纽西兰人的口头禅「八号铁丝」(number-eight wire),意指一个纽西兰普通农民,仅用一根八号铁丝(这是用来修筑农场围栏的标准铁丝),就可以圆满解决所有难题。
「八号铁丝」概括了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它是孤立的地理位置以及先驱们创造出来的。只要灵机一动,就可以因陋就简,白手起家,用纽西兰式的发明,创造出工具或制订出方针,在实用性和创造力的结合点,游刃有余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了这一纽西兰文化与国民精神的产物,再加上大自然得天独厚的恩赐,纽西兰的魅力就更加没法挡了。
其实在我心目中,纽西兰最美的地方是我家的院子,有一株前人栽下的青苹果树,三两株山茶,早春蜜鸟会在这里歌唱,本书中许多文章是在花前树下,在不闻市声的静谧中写就。
亲爱的读者或未能被一一邀请来这小院作客,但你来到纽西兰便已置身另一个大院子,那就是上帝的后花园。
我一直對「深度旅遊」這件事感到著迷,不滿足於走馬看花,而是渴望真正理解一個地方的靈魂。這本書恰恰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作者並非只是列出必去的景點,而是透過對當地歷史、地理、甚至動植物的深入觀察,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畫卷。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描寫自然景觀時,那種充滿詩意的筆觸,彷彿能讓讀者感受到微風拂過臉頰,聽到鳥兒在樹林間歌唱。但更吸引我的是,作者將這些自然景觀與毛利人的古老信仰和生活方式聯繫起來。例如,書中提到某個山脈對毛利人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承載著祖先的故事和精神。這種將自然與人文深度融合的敘事方式,讓我對紐西蘭的認識,不再局限於單純的風景照,而是多了一層文化的緯度。而且,作者在字裡行間透露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敬意,這種真摯的情感,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紐西蘭產生了更強烈的嚮往。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作者透過細膩的觀察和考究,將毛利文化與歐洲移民歷史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呈現出一個立體而豐富的紐西蘭。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毛利傳統的介紹,那種古老智慧的傳承,與現代社會的融合,都讓我感到驚嘆。作者並沒有將毛利文化視為一種孤立的存在,而是展現了它如何與這片土地上的自然環境,以及後來的歐洲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塑造。像是書中描寫的某種傳統編織技藝,其圖騰的意義,以及它如何演變出新的樣式,都讓我受益匪淺。而「萊茵河」這個意象,則讓我聯想到歐洲的藝術、音樂和文學,我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這些元素如何在這片南半球的土地上紮根,又如何與當地文化產生碰撞與融合。雖然我對歐洲的藝術史沒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但透過作者的引導,我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它在紐西蘭留下的印記。這本書讓我看到,紐西蘭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壯麗山河,更在於它豐富多元的文化層次。
评分一直以來,紐西蘭在我心中都是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國度,充滿了原始壯麗的自然風光,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好像跟這片土地的文化底蘊隔了一層紗。這次偶然翻開這本書,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毛利土地上的萊茵河」,這個組合本身就充滿了故事感,一方面是熟悉的歐洲文明意象,一方面是遙遠太平洋島國的古老靈魂,兩者如何在這片土地上交織?光是想像就讓我充滿好奇。我對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文化一直很有興趣,但過去接觸到的資訊多半比較表淺,像是哈卡戰舞、木雕、紋身等等,總覺得不夠深入。而「萊茵河」這個意象,則讓我聯想到歐洲豐富的歷史、藝術和人文景觀,我不禁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是如何將這兩者連結起來,呈現一個更立體、更深刻的紐西蘭?它會不會帶我看到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脈絡,或是不同文化交流下的有趣現象?這本書的封面設計也很吸引人,一抹溫潤的綠意中,似乎藏著些許古老的符號,讓我迫不及待想翻開書頁,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一同探索這片土地的真實面貌,感受那份既熟悉又陌生的魅力。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跟一位經驗豐富的旅人,在陌生的城市裡一同漫步。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情感,沒有那種枯燥的旅遊指南式的介紹,而是用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視角,帶領讀者深入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我尤其喜歡書中描寫當地市集的部分,那種熱鬧的氣氛,食物的香氣,以及攤販與顧客間的互動,都彷彿真實地呈現在眼前。作者不僅僅是記錄下看到的東西,而是試圖去理解這些景象背後的文化意涵,例如某種食材的起源,或是某種傳統技藝的傳承。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只是個旁觀者,而是真正融入了當地。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了許多關於毛利神話和傳說的敘述,這些故事並非生硬的學術考證,而是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被娓娓道來,讓人不禁為之著迷。這些古老的智慧,似乎也悄悄地影響著現代紐西蘭的土地和人們,而作者正是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些細微的連結,讓整本書充滿了人文的溫度。
评分身為一個對歐洲歷史和文化情有獨鍾的台灣讀者,我一直覺得紐西蘭總是被定位在「自然風光」的框架裡,很少能看到它在人文歷史方面的深刻探討。這本書的出現,正好填補了我長久以來的這個缺憾。作者將「萊茵河」這個意象巧妙地融入書名,讓我一開始就充滿了期待。我好奇的是,作者會如何將歐洲的歷史脈絡,甚至是建築風格、藝術思潮,與紐西蘭這片被歐洲殖民的土地聯繫起來?書中對於早期歐洲移民的生活點滴、他們如何在這塊新大陸上建立家園的描寫,都讓我印象深刻。不只是宏觀的歷史事件,作者更關注那些小人物的故事,他們的奮鬥、他們的夢想,以及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足跡。我特別喜歡其中一段關於某個小鎮的介紹,那裡的建築風格彷彿歐洲小鎮的縮影,但又融合了當地獨特的元素,形成一種迷人的混搭。這本書讓我看到,紐西蘭不只是單純的旅遊勝地,它同樣擁有豐富而多元的人文底蘊,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