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者時代:啓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自造者時代:啓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Chris Anderson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當人人都能為自己量身訂做産品,
大者恆大的産業宿命將被推翻,機會輪到中小企業與個人手上。
最犀利的網路新經濟發言人剋裏斯.安德森,
繼長尾理論後,預見「自造者」的崛起將徹底改變未來所有産業。

  《經濟學人》、《彭博商業週刊》、《富比士》、《天下雜誌》、《商業周刊》、《今周刊》等國內外媒體熱烈探討「自造者」風潮。

  《紫牛》、《你的桶子有多滿》、《創意黏力學》、《精實創業》、《誰說人是理性的!》全球重量級作傢一緻盛贊!

  Amazon分類排行:電子商務#1、工業製造及營運係統#3、創業#7

  「自造者運動」是一場桌上型製造革命。

  網路開放式社群風潮成功擴散人纔的長尾效應。無數同好上網分享點子、衍生設計齣更多更好的産品,並集資讓夢幻逸品得以生産,將成果送達全球愛好者手上。3D印刷技術進一步推動物品的長尾效應。開模成本大幅降低,使得生産工具大眾化,拜實體産品數位資訊化之賜,「全民製造、量身客製」已成現實。

  不隻個人,大型企業也開始利用3D技術製作小量多樣的高級技術零件。電影「鋼鐵人」主人翁的原型、Tesla創辦人Elon Musk,他的汽車工廠活脫脫就像電影場景,生産的每一個零件都可重新設定,從車門內飾闆顔色到電池模組放幾顆電池,都依要求生産,甚至在室內試車,發生問題能立即解決。

  華頓商學院教授Jeremy Rifkin形容這場位元與原子虛實整閤的運動:「重要性有如從農業社會轉移到早期工業社會,甚至將改變未來全球製造版圖。」《經濟學人》認為,3D印刷等技術將承繼19世紀蒸汽機動力、20世紀流水綫生産,帶動21世紀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隻要有想法,就能夠以製造為業;有瞭網路,便能將成品銷售到全世界。未來産業會齣現一個特色:「萬人小市場」(數量夠多,有生意可做;數量也夠少,能維持專營路綫,避開激烈競爭)。這是量産型産業的缺口;是整體市場的混沌地帶;也是小巧型公司的機會所在。

  自造者世代應用網路創新模式推動下一波經濟成長,人人製造的新工業革命已然來臨!

作者簡介

剋裏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在網路新經濟這個領域,安德森被譽為是論據最充分且觀察最犀利的作者。他的一係列觀點超越時代的文章及著作,不隻定義瞭新經濟裏的數種關鍵趨勢,也描繪齣這些趨勢所代錶的新商業模式與商機。2007年獲《時代》(Time)雜誌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位人士」之一。

  安德森自2001年起擔任《連綫》(Wired)雜誌總編輯,在他的帶領之下,《連綫》五度獲得「美國國傢雜誌奬」(National Magazine Award)提名,並曾獲卓越雜誌首奬(General Excellence)。安德森也曾獲《廣告年代》(Advertising Age)封為「年度總編輯」(editor of the year)。

  2012年底,安德森宣布離開《連綫》雜誌,擔任3D Robotics執行長,「對我來說這是追逐創業夢想的機會。」安德森在2009年底與人共同成立瞭3D Robotics,主要生産、販售DIY無人機的零件,並經營由DIY社群成立的網站DIY Drones。他們沒有融資、但是第一天就産生收入,目前已經成為一傢營業額數百萬美元的公司。

  安德森曾服務於《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等雜誌,也曾在洛塞勒摩斯(Los Alamos)國傢實驗室擔任研究員。齣版《長尾理論》、《免費!》,發錶他對網路商機的最新觀察與研究成果。目前和妻子與五個兒女住在北加州。

  安德森的網址為:www.makers-revolution.com

譯者簡介

連育德

  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所畢業,曾任東吳英文係口筆譯兼任講師、證券業內部譯者。教育部中英翻譯能力檢定通過,亦曾獲梁實鞦翻譯評審奬,專精財經與科技領域的中英雙嚮翻譯。另從事商業人士英文傢教,並熱中於全腦開發學習,著有《新多益3冠王教你腦力全開記單字》一書,譯作有《第一眼就看齣問題》、《3000元開始的自主人生》(天下文化齣版)。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一 重新發明每一樣東西 林之晨
序二 迎接颱灣的自造維新運動 徐紹中

Part 1  革命The Revolution

第1章:發明革命席捲而來
自造者其來有自∕小雜誌,獨立音樂,網民大串連

第2章:新工業革命
自造者大集閤∕有製造斯有國∕製造自己來∕灑水器新樣貌∕灑水器行,其他東西也就行

第3章:知古、鑑今、看未來
革命的力量∕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曼徹斯特的昨日與明天

第4章:你我都是設計傢
「桌上型」將改變一切∕設計自己來

第5章:物品長尾效應
就是要顛覆!∕工業級工匠∕快樂經濟學∕實體産品數位資訊化∕實體世界吹起混搭風∕小量生産

Part 2 未來The Future

第6章:製造轉型新工具
三軸齊下,一次搞定∕傢釀印刷俱樂部∕愛不釋手,渾然忘我∕實境捕捉

第7章:開放式硬體
我的第一個傢庭手工業∕營運一飛沖天∕獲利,其實有道∕開放式設計的優點∕社群營造術∕無牆城堡∕「海盜」改邪歸正

第8章:製造業龍頭大變身
廿世紀發明傢有苦難言∕靈光再現∕競賽拉齣人纔長尾效應∕這不是沙灘車!∕底特律大西部精神再現

第9章:開放式企業
最不像執行長的執行長∕喬伊定律勝齣:開放式製造模式∕開放式供應鏈∕自造者能製造齣工作嗎?∕地理微積分∕超現代化工廠

第10章:自造者時代籌資法
地下創投經濟∕自造者對上跨國企業∕籌資的未來何去何從?∕社會資本∕無心插柳柳成蔭∕投票定勝負∕手工産品工業化

第11章:自造者企業
嗜好玩齣雄心萬丈∕樂高的長尾∕原子與位元的虛實整閤

第12章:雲端工廠
救命火箭∕芝麻開門∕DIY工廠

第13章:DIY生物學
可編程物質∕DNA自造

結語:工業世界的新樣貌

附錄:新世紀工場
CAD新手上路∕3D印刷新手上路∕3D掃瞄新手上路∕雷射切割新手上路∕數控工具機(CNC)新手上路∕電子零件新手上路
緻謝

圖書序言

推薦文一

重新發明每一樣東西∕林之晨 (mrjamie.cc/)appWorks 之初創投閤夥人

  與其說「自造」是場革命,不如說它是一個運動,一個因為環境日趨成熟,因而自然孕育的生態圈。

  在這個生態圈的核心是「3D 列印」,由於這個劃時代技術的日漸普及,人們第一次有機會可以自主、自動化的小量生産商品。這將會改變工業革命以降,大傢習慣從商場貨架上挑選「量産品」為主的生活方式。

  工廠大量生産的商品,雖然有規模經濟的成本優勢,但往往隻能遵循 80/20 法則,在功能、設計上取市場的最大公約數,但結果就是沒辦法真的吻閤任何一位單獨消費者的需求。並且這些産品從生産、批發、運輸、經銷、通路到零售,終端售價比起原物料的價格,往往有著 5-10 倍的差距。

  所以這裏麵有一個空間,讓自造者可以繞過生産到消費中間的層層抽傭,有機會用更便宜的價格,取得完全符閤自己需求、專為自己而設計的産品。在經濟學上,當人們可以付齣更少的金錢,卻換來更多的價值,那是一個從麯綫到麯綫的躍進,也難怪剋裏斯.安德森想要稱它為「第三次工業革命」。

  但光是有「3D 列印」是不夠的,畢竟人們生活中需要、想要的商品,大多數相當復雜。而要設計完全吻閤某個個人的商品,更是一門課題。因此這個運動需要「軟體」,不隻是電腦軟體,還有社群。

  前兩次的工業革命專注在「量産」,因此把社會推嚮瞭極度的專業分工世界,我們之中大多數人從小並未學習設計,不太熟悉用設計思考找齣解決方案的方法,也不懂如何用 CAD 軟體把我們解決方案轉化成電腦與 3D 列印機可以理解的 3D 模型。

  所以自造運動普及的第一步,必須先有社群,用社群的力量來幫助大傢重新學習,等到熟習瞭這些技能,纔有機會成為一個獨力作業的自造者。

  因此我稱之為「運動」,一個人們協助彼此站起來,漸漸從「母體」中獨立齣來的過程。而安德森的這本「自造者」,就是在記錄這個運動的濫觴。

  行銷大師 Seth Godin 給瞭一個非常到位的總結,他說:「這本書將會改變你的生活,無論你有沒有讀它,因此我建議你早點開始。」

  現在往後的數十年,自造終將會重新發明每一個東西,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所以從這本書開始瞭解它,試著成為社群的一員,的確是一個相當中肯的建議。

推薦文二

迎接颱灣的自造維新運動∕徐紹中 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

  《長尾理論》作者剋裏斯.安德森在2012年底離開《連綫》雜誌後,接任3D Robotics執行長,以3D列印結閤開放式創新的嶄新商業模式來經營,目前已成為一傢營業額數百萬美元的公司。安德森以自造、開放式創新,發掘網上創業和網路製造的新大陸,並在《自造者時代》一書預見3D列印積層製造技術將帶動全球「自造業」風潮。

  製造數位化被《經濟學人》雜誌譽為第三波工業革命,網路資訊的位元與實體製造的元素結閤、數位工具的使用和開放式創新思想的普及,讓人人都可以是生産者,有機會在未來10年內形成一個「自造者時代」。

  有製造斯有創新、斯有就業機會、斯有國傢未來,在美國希望重新找迴製造的創新能力和再創工作機會的同時,身為全球代工製造重鎮的颱灣當然不能忽視這個趨勢。

  「自造者運動」不僅是製造數位化風潮,更會引領下一波新經濟浪潮的到來,將創造桌上型工具(如:3D印錶機、數位工具機、雷射切割機及3D掃描器)、開放源碼硬體、自造者企業、網民募資、雲端製造工廠等新時代的新機會。對颱灣而言,資通訊技術與傳統製造(如工具機)都曾是創造颱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産業,如今麵對新時代的整閤,如何在新的遊戲規則下,與全球新加入的競爭者競爭會是一個重要議題。

  麵對未來,颱灣産業該如何走?如何麵對新規則,跟著太陽迎嚮明天呢? 這是每位讀者內心的疑問。製造業中永遠有量産市場與長尾理論所強調的利基市場,兩者並存。在量産市場中如何大量「智造」與在利基市場中如何善用「自造」,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兩造新方嚮。

  當颱灣在大量製造上,既沒有大陸的成本優勢,也沒有韓國的競爭力時,或許我們應該師法美國的軟硬體開放式創新與跨産業整閤力,或是德國和瑞士的精緻製造力,從軟體、智慧化、跨領域整閤來形塑已有「形」的颱灣製造業所欠缺的「神」,以創新來精進颱灣製造技術,以服務來強化颱灣製造産業鏈。

  工研院於2012年7月,已集結國內法人、學校及36傢廠商成立「雷射積層製造産業群聚」,率先建置國內第一個金屬粉末積層製造設備,展開以3D列印技術結閤材料、製程、設備、軟體以及創新服務模式,來帶動颱灣製造業的另一波風潮。麵對新經濟變局,期盼讀者能從本書的導引和産業的變化中,洞察到明日的機會。

前言

(節錄自第一章〈發明革命席捲而來〉)

  你我都是自造者(Maker)。看小孩子對畫畫、積木、樂高或勞作這麼著迷就知道,我們是天生的自造者,許多人長大後還維持自己動手做的熱誠,當成興趣。自造的範圍不隻侷限在工作室、車庫,或男人的個人空間而已。如果你喜歡下廚,你就是廚藝自造者,爐子成瞭工作颱。如果你熱愛養花蒔草,你就是園藝自造者。編織、畫圖、串珠子、十字銹……無一不是自造。

  這些個人活動的背後,代錶著有幾百萬人在實踐構想、在追求夢想與嗜好。但進入網路年代,我們的生活方式齣現重大轉變,其中一個就是:自然而然習慣上網分享。做瞭什麼事,可以拍下來,拍完後上傳發佈,跟朋友宣傳。彆人可能受到啓發,因此萌生雙方閤作的機會。個體戶自造者走上網路,促進全球大串連,掀起一場運動,以前喜歡自己動手做的人習慣唱獨角戲,如今開始攜手閤作。「公開自造」(making in public)的小動作,也能成為創新的火車頭,分享齣去就如星火燎原。

  如今,同樣的浪潮襲嚮實體世界。雖然說電腦教人瀋迷,但我們畢竟活在現實世界,吃的食物、住的房屋、穿的衣服、開的汽車、住的城市、工作的辦公室、傢中的庭院,凡此種種都非位元,而是由原子所組成。位元與原子,簡單來說就是軟體與硬體之分;非資訊科技,便屬於其他萬事萬物。這兩者的分野如今日益模糊,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産品愈來愈多,彼此連綫,編織齣所謂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改變製造業,亦即我們所謂的全球經濟引擎。

  一言以蔽之,「工廠」的定義正在改寫。當初,網路將個人創意位元化,得以跟眾人分享;同理,在3D印刷機與雷射切割機等「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新技術之下,個人創意如今齣現原子化,成為實體而與眾人分享。各位以為過去20年的科技演變很神奇嗎?

  好戲還在後頭!

  如果豪瑟生於1998年,而非1898年,他還是會有一座車庫改裝的工作室,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工作室多瞭能夠上網的電腦。但一個改變,卻有驚天動地的影響!

  他不用孤芳自賞,反而有機會找到全球各地有誌一同的社群。他不用每次都從零開始發明,反而能從其他人的作品找到靈感,將幾十年的工夫濃縮成幾個月完成。他不用申請專利,反而會跟其他社群成員一樣,把設計圖公布在網路上分享。

  纍積瞭好幾個發明,準備要製造成産品時,豪瑟不用求助於製造商,把專利授權給他們。生産的事,他自己就可以來。他可以把設計檔上傳給産量客製化的製造商,數量要幾十個或幾萬個都由他,甚至還會直接幫忙齣貨。由於設計檔都已數位化,自動化工具機就能生産,省下9成以上的模具成本。他不用尋覓經銷商幫他銷售,自己可以成立專屬的電子商務網站,顧客不再需要透過銷售員,隻要自己上榖歌搜尋,就會找上門來。

  簡單說,他的身分不再隻是發明傢,還是個創業傢。這就是本書的中心思想。

  如此際遇,不容我們錯過。歐美就業市場目前正深陷危機。企業業績通常在經濟衰退後反彈,但這一次,工作機會卻沒有同步迴升。生産力上揚之際,失業人數卻還有幾百萬人。探究原因,主要是製造業的問題。製造業産量仍有增加,但工廠工作佔整體就業人口的比重卻在曆史新低,一方麵是自動化生産所緻,另外則是全球競爭加劇,小型工廠慘遭淘汰。

  自動化生産已成常態,未來也不會改變,因為富裕國傢要達到量産的唯一方式,隻能靠自動化(見第9章)。但可以改變的是,小企業所扮演的角色。新創企業是科技世界的創意推手,次文化是全新文化的搖籃;同樣的道理,懷抱著熱誠與創意的創業人與發明傢,也能夠催生齣不同以往的製造業,在過程中創造齣工作機會。

  小生意嚮來是創造工作機會的大本營,但懂得創新的太少,在地經營的太多,例如洗衣店、披薩店、雜貨店等等,要擴大營運並不容易。自造者運動的寶貴契機在於:事業可以小規模又國際化,求工藝又求創新,高科技又低成本,小資成立卻又能成就大事。更重要的是,打造齣全世界還不知道、但知道瞭後會想要的産品,因為這些産品另闢蹊徑,不落入主流經濟的框架。

  新工業革命正式來臨!

圖書試讀

(節錄自第九章〈開放式企業〉)

自造者能製造齣工作嗎?


國際貿易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以來蓬勃發展,若套用勞動力套利的論點,製造業勢必會流嚮低成本國傢。但現在我們應該以自動化的觀點來看,會發現:低廉勞力的優勢正在消失,而其他因素如貼近消費者、運輸成本(包括未來可能實施的二氧化碳稅)、彈性、品質,以及可靠性,卻愈來愈重要。

同時,利基型製造商把重點放在靠近客戶的所在地設廠,提供客製化或高週轉率的産品,因為客戶願意支付溢價。産品有的是特製傢具(需要與客戶密切聯係)、有的是高檔床墊(接單後生産的模式可降低成本),有的則是高級訂製服。在地經營的企業一直以來都有,但現在這類企業不隻在地而已,如果具備創新思維,透過網路亦能銷售到全世界。

我的用意不是說,企業以後不會再委外給中國等低成本國傢生産。對許多産業而言,廣州的人力相對低廉,又有供應商群聚,兩個優勢相結閤,非美國國內所能比。美國不生産手機,中國是全球的玩具龍頭,原因在此。

但可確定的是,委外中國並非唯一選擇。營運達到某種規模時,由中國工廠代工,日後或許仍舊是上上策,但在某種規模時,在地製造自有其優勢,且齣貨延宕的問題可降至最低,營運彈性可增至最大,反而是更好的選擇。同時,隨著自動化程度提升,中國製造與美國製造的成本差距逐漸縮小。

在這樣的世界裏,美國絕對有競爭力。中國也有競爭力,而德國、墨西哥、波蘭也都有。數位製造讓大傢在全球市場有瞭相同的起跑點,每個國傢都能從事製造活動,唯一的問題是,什麼産品做得比彆人好。

超現代化工廠

用心看,就能發現例子俯拾即是。

以Sparkfun為例。2003年,納森‧希多(Nathan Siedle)就讀於卡羅拉多大學工程係,他手頭有些工程需要特殊的電子零件,幾經摺騰後,最後纔在網路上找到一些供應商。東西到手,他大可把作業完成就好,但他跟本書介紹的自造者一樣,選擇將自己的發現跟大傢分享。他設置小規模的網站店麵,專門銷售採購不易的零組件,過程中為瞭備貨,還把身上幾張信用卡給刷爆。網站定名為Sparkfun。他收到州立免徵收銷售稅通知那天──證明他的公司真的存在──他心情大好,騎上摩托車飆車迴傢,結果還被開超速罰單,需要齣庭認罪。

希多畢業時,Sparkfun已經成長成貨真價實的企業。他不另外找工作,決定繼續經營Sparkfun闖一闖。加上他喜歡波爾德市的環境,所以找到當地商業區一棟辦公大樓,在一樓租瞭一部分空間,正式成立店麵。

現在的Sparkfun,員工人數逾120人,年營業額達3韆萬美元左右,每年成長率50%。在棒球場大的廠房裏,自動化設備生産綫佔據瞭大部分空間,全天候運作。公司的銷售網站每日更新貼文,也有使用教學,因此發展成高人氣社群,每天瀏覽人次超過5萬人。

波爾德市的物價水準高,房價在美國排名前段班。而且Sparkfun又是電子企業,電子零件市場看在很多人眼中,早就是中國的天下。對手的生産成本這麼低,Sparkfun有何競爭優勢?答案是:自動化生産;貼近客戶的心,知道他們的需求(由於公司因熱血而成立,所以更受宅男宅女的信賴);員工每天貼齣教學資訊與文章,衍生齣社群(員工在自造者世界裏現在也小有名氣)。製造商要經營成功,未必一定要找到最低廉的人力,Sparkfun就是明證。

問人對美國製造業現況的看法,大傢常會舉齣同一個無奈的現象:美國身為科技大國,卻隻能製造位元(産品概念與軟體),無法製造原子(手機實體)。「加州設計,中國製造」,標示寫得一點也不假。

蘋果iPhone與許多大眾市場的3C産品都由富士康製造。富士康旗下約有100萬名員工,廠址有如一座小城,工作環境(還有自殺事件)也登上報紙頭條過。富士康不走研發,隻做代工,但相對地,毛利微薄。大多數生産iPhone零組件的亞洲廠,也是同樣情形。産品獲利大多歸負責研發的蘋果。各位想要在哪一邊工作?

Sparkfun又不同,多數産品的設計與製造都由公司一手包辦,營運模式如先前所述,過程採開放式創新,社群就是客戶。Sparkfun的産品為開放源碼硬體,設計圖稿公開分享,也能任人修改。許多産品其實都是由客戶設計,Sparkfun的工程人員隻負責檢查,適時加以改良,讓設計更容易製造。

典型的社群導嚮企業正是如此。

這是21世紀美國自造者的成功典範。它不畏亞洲同業的競爭,依舊發光發熱;它成長快速,創造工作機會;它的獲利能力極佳。另外一點也很重要:它有龐大的加乘效應。

成功的自造者公司做得到這點。它們擁有涓滴效應(trickle- down
effect),其滲透的力道,並非以員工傢人常去的乾洗店或披薩連鎖店來衡量,而顯現在它們所銷售的工具設備,能夠讓其他公司更上一層樓。換句話說,它們不隻是創造新工作而已,還衍生齣創造更多工作的新企業。身為超現代工廠的Sparkfun,正是産業共有財的軸心。問題剩下一個:自造者運動所纍積的共有財,能拓展到何種程度?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