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拜神也要知道的龙山寺灵签故事

不拜神也要知道的龙山寺灵签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们拜神、求签,从签诗中望文生义得到神明的指示,殊不知在龙山寺观音灵签一百首中,说的都是先民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这些先民的苦心,随着龙山寺建寺已安然渡过了两百七十多个春秋,经过十万多日的考验。签诗看似各自独立有时相隔五十首之遥却环环相扣,此点继承司马迁《史记》精神,将各签诗间之人、事、地、言、物做有形、无形的展延,成就先民通史。

  此书谈及的签诗里,共有八位代表性人物:顺序是姜太公、鬼谷子、范蠡、孙膑、张良、达摩、吕洞宾、西王母八家。西王母曾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信仰,但在哲学历史的范畴里却非一般人能了解,但由于她在五帝时代对中国文化有重大影响,因此于此书佔了较大的篇幅介绍。这八位古人,带动了中国的哲学历史,由各式典籍中流传到了现在。

  作者黄凡,以龙山寺签诗为引,讲述了其中从黄帝开始直至汉朝的有关故事,由签诗主角说起,仔细分析当时事件,以及对于相关人物的影响,更触类旁通广搜相关史料、典籍,在中国书海里为读者讲解相关的历史故事。

作者简介

黄凡

  本名黄孝忠,台北市人,先祖为四百年前随郑成功来台的部将。他是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获奖无数,并缔造了三座里程碑,齐邦媛教授赞他为「一个光辉的名字」!为台湾都市文学,后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国文字,深获国际的肯定。

  黄凡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知性型作家,他用极大的勇气革新技法,为乡土文学论战以后,创作疲软的文坛注入了新鲜活力,打开了一条政治、都市和后现代书写的道路,以致引领风骚十多年。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代序】
美国人的由来--一则有趣的台湾文学 黄凡
【前言】
释儒道三学与台湾先民

第八十九首〈姜太公渭水遇文王〉
天国反扑--姜太公的十字架
第十八首〈鬼谷子演课〉
鬼谷仙踪
第五十六首〈范少伯泛舟五湖〉
永忆江湖归白发的范蠡
第六十五首〈孙膑困庞涓〉
孙膑和他的坏同学
第四十五首〈张良受书圯上老人〉
张子房的小蝴蝶 
第三十一首〈达摩面壁〉
达摩为什么睡不着
第五十四首〈吕仙枕黄粱未熟〉
哮天犬老咬吕洞宾
第八十六首〈西王母献益地图〉
人类的终极之秘--西王母

【附录一】求签卜卦的源流
【附录二】镇灵签中不分的儒与道

图书序言

天国反扑
--姜太公的十字架


〈姜太公渭水遇文王〉观世音灵签第八十九首
出入营谋大吉昌 无瑕玉在石中藏
如今幸得高人指 获宝从心喜不常

台湾庙会最热闹的,莫过民间的艺阵游行。除了职业性的阵头,还有信徒组团来神明前献艺,我们这些没有节目可表演的,也乐于站在路边,对那些闪闪发亮、有趣的「艺阁」、「阵头」指指点点,看久了,颇有点心得。

南部人情味浓厚,游行的花样或许不够华丽,但人人参与的热情,不论表演的是成人还是小朋友,沿路赢得的鞭炮、喝采,都让人融入节庆欢乐的气氛。

艺阁的原名叫做「诗意内阁」,有装台阁及蜈蚣阁之分。装台阁是小型的艺阁,由勇伕对扛,后来改良为机械式,倒非台湾迎神赛会所独有,在日本祭典、中国大陆的庙会都极普遍,还有各种争奇斗妍的竞赛;若溯及古代,印度经典中更有诸多记载,信奉小乘的东南亚也有悠久的传统。

蜈蚣阁的意义则比较严肃,具有驱邪除秽的功能,独立于艺阁之外,被称为「蜈蚣阵」。

阵头是乡土性表演,民俗趣味浓厚,但是若要强加以「艺术」来做改良,倒大可不必;人们乐于亲近是因为有历史源流,既然表演得是跑旱船、媒婆、弄车鼓、八美图、老揹少……就是愈乡土愈好,愈民俗愈佳;至于蚌壳精虽是出自《淮南子》的鹬蚌相争,除了正统男主角老渔翁之外,为了减少单调,我还看过「海鲜之最高境界」,由小学生扮演的忍者龟、章鱼小丸子、鲤鱼娘仔、虾公大神、东海老龙王……

民俗专家考据阵头表演将之分类成六大类:宗教、番阵、音乐、小戏、丧葬、趣味。

每当鞭炮和八音在街一响起,不论是哪一种阵头,大家都会放下手边的事跑到街上看,职业阵头、庄头阵都一样受欢迎,如果正巧端午节到鹿港去,还可以看到白胡子的姜太公在街上跑。

台湾民间搬演野台戏《封神演义》,大家向来爱看〈文王拖车〉;彰化县鹿港镇兴化里主祀许府三千岁的圣宫,就有这样的阵头。

《封神演义》与《史记》悬隔,就连记叙也跟《封神榜》不同。但和人民亲近,由姜太公的「太公车」可见一斑,此车在台湾有多种用途,甚至可用来迎娶新娘,更由于是独轿车,新娘得坐在新郎腿上,甜蜜到不行。

《封神榜.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姜子牙》,周文王乘得是鸾舆,子牙乘得是马,《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与文王一同乘车而归,文王尊太公为太师。若论谁写得有趣些,《封神演义》在这一段,可说是替天下不得志的读书人大大讨了一个公道。

台湾民间的野台戏只要演到〈文王拖车〉,就人人叫好。

这是描述周文王姬昌带夫散宜生、武德将军武吉等文武百官,到渭水寻访贤人高士,礼聘到姜子牙;太公为了考验文王,自己坐在车里,令他拖车;文王已年高体迈,但表示十足的诚意,拖走车子奋力一拉,拉了八百八十步终于力竭停下,姜子牙不满意,再三请他拖拉,但周文王真的支持不住,姜子牙这才下车,叹息了一声:「周祚八百八十年矣!」周送王再想请姜子牙上车,但天机已洩,周朝果然到了八百八十年时气数散尽。野台戏台下有诸多「马后礮」先生、小姐、大爷、大娘,这时候也都会纷纷表达高见,批评一番。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