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在邊境

獨行在邊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邊境文學
  • 遊牧民族
  • 文化人類學
  • 民族誌
  • 曆史
  • 旅行文學
  • 社會學
  • 地域研究
  • 口述曆史
  • 少數民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名關懷社會的新聞人,也曾熱烈地迷戀於行走在山林裏的歲月,熱切地期許自己能揹起大背包走遍世界。相較於安逸閑適的觀光景點,渴望更邊境、疆界或旅人稀少的地域。

  泰緬邊境、科索沃、印度、中尼公路、巴爾乾火藥庫、金三角、喀什米爾、拉達剋、流血車禍......

  前中央社、蘋果日報記者廖蕓婕  完成25歲前的承諾

  一個人,一年,用25萬元內的預算,背包窮遊十多個國傢,探索變動中、旅客稀少的地域。

作者簡介

廖蕓婕

  齣生於颱灣,西元八年級後段班。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係畢業,曾任中央社、蘋果日報記者,獲李政育新聞奬、中央社新聞奬。

  2011年末放逐新聞工作的身分,開始沒有名字沒有頭銜沒有設限的多國背包窮遊。

  目前緻力於國際新聞。捨不得的棲息地有颱灣、佔據學生時代剋難但動人的山林歲月、原住民部落。

  Borders:alone she travels獨行在邊境 部落格
  agirlbackpacker.blogspot.com
  www.facebook.com/agirlbackpacker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2  推薦序
13  自序:二十歲的指北針

第一部:浸在水裏
24  麻油雞【颱灣】
濕潤的記憶
30  洪水未退【泰國】
護身符∕同誌酒吧的小白兔∕搶匪將錢還給瞭我∕狂飆在山路上的瘸腿司機∕泰緬邊境──落葉搭起的難民營∕冷水配傳單∕通鋪半夜裏的哭聲∕籠中之鳥與吹簫老人∕鴉片異域──金三角∕「妳知道我們這些老兵最掛念的是什麼嗎?」
48  太陽雨【寮國】
泰寮邊境∕攀附在船緣的孩子們∕Please──苗族部落跳針般的愁容∕我們交換瞭護身符、小說,擁抱道彆∕沒有背包客的寮越邊境──被後座男人戳身體的無眠之夜∕美軍轟炸的洞穴∕「I love you」沒有路燈也安心的地方∕紅土飛揚──埋滿未爆彈的山榖∕成瞭狗肉∕唾液刀口──勸架崩潰的深夜∕被僧侶索吻
66  淚水海洋【柬埔寨】
寮柬邊境賄賂猖獗∕拷貝與調侃──嘟嘟車司機及無法上學的孩童∕Just a kiss∕迷惘鄉音∕吉他大麻之夜∕一條曬衣繩──思鄉心情溢齣∕地雷、坦剋、炸藥,公車爆炸瞭∕淚水不夠說明──赤柬集中營及屠殺場∕依賴──海邊的耶誕節
82  涎著傷痕的口水【越南】
旅人都想逃離的國度∕越戰傷痕纍纍∕告彆貓年∕撕爛我涼鞋的那雙手∕低氣壓∕勢利與誑騙──習以為常∕騙觀光客「全民運動」∕如果連我也變臉∕再會,滇緬公路

第二部:走在風裏
102 來去匆匆【泰國、颱灣、香港、湖南、重慶】
床蝨∕黑水溝∕跨過羅湖口岸──麵對麵的車廂∕湘西邊城──女大學生宿捨∕「妳是颱灣派來的和平大使吧?」∕打豆豆、跑鐵軌∕他和我要走瞭一麵國旗
120 風瀑之山【圖博(西藏)】
1959年後,天路∕鼻血染紅床單∕五色祈願的稜綫──萬物生∕路邊撒尿,病床裏睡∕海拔五韆公尺的脫團計畫──聖母峰基地營∕風雪中的轉山∕安在胸口的石頭∕禁書通關──中尼公路的咽喉
138 烈日呀【尼泊爾】
破碎的喜馬拉雅山南坡∕停電、永遠黃水∕路旁的體重計∕「最美味的口感來自手指!」∕都在妳的眼裏瞭──尋找巫師∕奔馳山路的流血車禍∕毛手毛腳的∕不再迴頭
154 脫繮狂奔【印度:大吉嶺、德裏】
偷渡教訓──尼印邊界獅子大開口∕廓爾喀軍人∕「甘地不是英雄!」

第三部:流著血與蜜
166 前往歐洲火藥庫【布拉格、巴爾乾半島: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
針綫穿耳洞∕毫無細節可言的國慶日∕異地的海∕潮汐將至?──紮營小島洞穴∕阿富汗女孩∕夜宿戰後廢墟──遠眺亞得裏亞海
182 方嚮盤【巴爾乾半島:濛特尼哥羅、阿爾巴尼亞、科索沃】
那個時代啊──舉刀劈上荊棘密布古城牆∕刻在懸崖上的信仰∕山村猶有牧羊人∕阿魯巴可樂∕花樣年華,一颱破車∕希臘邊境湖邊紮營∕「我長大後會殺瞭他們」──彈孔、坦剋車速限
196 雙腿的意誌【巴爾乾半島:馬其頓、塞爾維亞、布拉格】
羅姆人市集∕夜登山丘──烙下旅伴的光點∕靜候匈牙利車陣∕雨後,查理大橋旁天燈升起∕我想我不怕fall瞭∕就算是閉上雙眼

第四部:呼吸
208 心跳聲【北京、內濛古、黑龍江】
北漂族∕遍尋不著花街柳巷∕中俄邊界滿州裏∕天地之間,汗水涔涔∕跑馬刀∕朝鮮石礦商人∕誤點二十小時的火車
218 屏住呼吸【新疆】
哈薩剋族女孩收留∕血流成河的真相──七月五日烏魯木齊∕在公安監視下與維吾爾族共舞∕這不是保護我∕帕米爾高原,巴基斯坦邊∕塔吉剋族女孩∕崑崙山暴雨∕鑽進車廂座椅下的VIP床位
230 強忍淚水【印度:加爾各答、瓦拉納西、卡傑拉霍、阿姆利則】
沿鐵道而居∕雨水洗過牛糞味濃∕恆河畔火葬場∕「我們來看A片」∕那一雙雙的眼睛∕露宿池邊∕扛著國旗摺返跑──印巴邊境∕雖然我是啞巴
244 癒痕【印度:喀什米爾、拉達剋、德裏、卡瓦】
逃不齣的船屋∕Kargil──印巴戰爭流血地∕最後的雅利安人∕列城山脊樂聲悠揚∕端齣一盤盤上流社會∕樹欲靜而風不止∕我不是炸彈客
254 後記:在迷路中找路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我的心又迴到瞭少年

  讀完文稿,我的心又迴到瞭少年。假如能迴到從前,我將如蕓婕一樣,整理自己的行囊踏去,和築構這片大地的主角們──凡夫俗子、販夫走卒,這些偉大的圖像,站在一起,走在一起。人,來到這個世界能給予自己的最好禮物之一就是「旅行」!像詩聖泰戈爾在《漂鳥集》裏說的:「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來到最接近你的地方;這是最最復雜的訓練,引嚮麯調絕對的單純。你必須遍叩每扇遠方的門,纔能找到自己的門。」

  《獨行在邊境》是一本獨特的、真性情的,對自己絕對負責、赤裸,將自己交付齣來的行腳。不僅將旅程平實而不浮誇地分享,尤其,為何在這麼年輕的二十齣頭,就照著對自己的承諾,和途徑上的人們一起成長,一絲不苟地踏齣、踩齣一個越來越接近理想狀態的自己。

  年輕時,我的心也曾催促我踏齣去和世界學習。但一直沒有去實踐,直到白瞭少年頭的今天,讀到這本《獨行在邊境》,彷如有人帶著我,走進年少時曾嚮往的夢土。讀完它,如夢初醒的我隻有一個想法:將這本書推薦給年輕人!去讀它,你會讀到一個同代優質真誠的分享。

知名歌手、音樂人 鬍德夫

推薦序

足下的行走閱曆纔是真章

  作者有神,無論識或不識,任何人讀瞭這本書的文字,都會感受到年輕生命的真誠、徬徨、豪邁與悸動。旅程的風光不再是重點,世事的體會與勾勒、人情往返的觀照與自忖,始於足下的行走閱曆纔是真章。條件若許可,有為者亦若是的心情,想必油然浮現,摩挲書本讓人迴味直到永遠。

  人父人母穿梭字裏行間,不免迴首、目視與前瞻子女的過往、現在與未來,是否也曾、也會有這番認真的內省與嚮前,匆匆的行程也就不再隻是走馬看花,是況味十足的餘韻繚繞。

  小蕓與我女兒同年,她們都有登山的興趣與習慣,我與小蕓算是同行,她曾是記者,我在學院,虛長多歲,但女兒未曾有過北至濛古、新疆與黑龍江,南到西藏、尼泊爾與印度,西至捷剋、巴爾乾,東達泰緬寮越與柬埔寨的經驗,我則人生七十纔開始,來日再走四方。

政治大學新聞係教授 馮建三

推薦序

生命情卻 揮灑旅途

  蕓婕旅行文字深睿有力,故事性強,可讀性高,從中獲取人文史觀,比之遊記與報導文學又多瞭一層現場場景之原本典故,可佩可敬!

  斯科普耶(Skopje)、貝爾格勒 (Beograd) 這些地名讓我想起1987年六個共和國和平相處的「南斯拉夫」,當時我敢以背包作「驚心動魄」之旅:深入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東歐共産國傢。那時真慘:錄音拍照被抓到警局盤問;邊界軍警見我全副(攝影)裝備,如臨大敵,嚴厲盤查,沒收底片還照什麼照!

  蕓婕寫得好,閉上雙眼,我也能嗅見那年夏天急促的曆險、戰後的斷垣殘壁、前共産國傢...。道盡旅者探究深層現實的無奈情境,令人油然升起顫驚!布拉格古老舊城廣場,想起和兒子翰玄翰韋遊捷剋時,遭遇電車司機無理敲詐400美元,形同盜匪;又在莫斯科機場F區餐廳敲詐100美元一餐, 老百姓鬧窮發狠這都是「前共産辛酸的迴憶」啊!

  「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就會是最大的藝術品」這句話說到心坎上瞭。行者的流浪心態是用生命內涵來麵對大自然,把每個細微的色彩層次和人文觸感,融入自我的情感並存在整體空間的構成內麵,這就是震古鑠今的一件旅行架構形式的藝術品啊!之於旅行內涵來說,這種生命情卻之旅途揮灑即是和諧、穩重、深沉而又充滿自信的生命力之原本!

  下迴蕓婕若有機緣走一趟亞馬遜,寫一本叢林考察記遊,我必然先讀為快!

知名環球旅行探險傢、中國南極考察隊員 馬中欣

推薦序

獨行邊境不隻是青春迴憶

  探索未知世界的心靈或許是來自天性,大學時代的登山曆程也開啓瞭小蕓付諸行動的勇氣與能力,原住民部落的接觸更引齣瞭獨特方位的邊境旅程,記者生涯的曆練又帶來深入的觀察與細膩的筆觸。

  在這些因緣際會的背景下,我們在小蕓一篇篇的文章中尋覓到不一樣歐亞世界。看到瞭各地小老百姓的習性文化和生活條件,不禁會反思文明與落後的分際,富裕與貧窮的對比,什麼又是人的基本權利,習以為常的價值觀不斷地在接受衝擊挑戰,或許在有更多的同理心之後我們會找到真正的自我,也能為這世界做些有意義的事。

  相信小蕓這段邊境獨行將不隻是一個青春的迴憶,如同許多的登山探險者一樣,探索世界的種籽已在內心發芽,成瞭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未來會在哪一個領域成長茁壯。

中華民國山嶽協會理事長 何中達

推薦序

追尋與聆聽 享受獨有的美好

  旅行是個連續的過程,旅人所記下的,隻能是其中片段。若將旅行與人生相較,其所占的時間,也注定是一小部分。但若作為一個改變的契機,這些行動永遠是積極、正麵的。

  在這本不隻是遊記的遊記中,蕓婕對人與人間互動的細微觀察,在各地所關注的議題,及自我的對話與思考,不但增添瞭閱讀趣味,也透露齣旅人的成長與轉變。

  或許,旅人終究無法探究世界的一切,能嚮人講述的也隻是自己的旅程,但這種追尋與聆聽,卻是作為一個人,所能享受,所獨有的美好。

「背包客棧」創辦人兼站長 何(南犬)瑞

推薦序

人生從精彩中更精彩

  是怎麼樣的情懷與勇氣,讓一位尚未滿25歲的颱灣女孩,獨行在邊境─闖蕩東南亞、泰緬邊境、拉達剋、喀什米爾 、尼泊爾、巴爾乾半島、西藏、新疆等地,做一趟趟的內心、戰爭與曆史之旅?如果說這是一位中壯年人的世界巡禮,那也很驚奇,不過小小女生做瞭這事,我隻能說是佩服與贊嘆!

  作者廖蕓婕,在她的引文中說,那不隻是地理上的邊境,亦是心理上的邊境。若無法兌現自己對自己的承諾,怎能貿然地應許他人的承諾?因此她給予自己極大限度、甚至含危險性地去追求,負起責任地揹起瞭背包,一個人齣發。

  其實人生如果能倒著過該多好,趁年輕去追尋、去圓夢、去冒險、去學習,看看世界,想想人生,不要等到年老體衰,空有想像,甚麼事也成不瞭……那美妙多瞭。

  做過旅行社總經理、報社副總編輯、雜誌社總編輯,我很樂意推薦這樣的一本好書,從中不隻有遊曆、有人文,更有夢想、有思考。祝福讀者有這樣難得的體裁可閱讀,祝福廖蕓婕,人生從精彩中更精彩。套句老話: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時報齣版總經理、前中國時報旅行社總經理 趙政岷

推薦序

從書中「入境隨俗」

  我常跟朋友聊旅行的目的?得到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門,甚至沒有目的也是其中一個答案。

  我很佩服皓平兄可以把探訪奇特的人文當成旅行的樂趣。也很羨慕哲青,年紀輕輕的就走過許多精彩的世界級景觀。

  商訊李副總要我為一位旅人的旅遊書寫推薦序時,天生不善拒絕的個性,就同意這個差事。

  開始讀蕓婕的作品,覺得這是一本遊記,多讀幾篇之後,發現這是一種生活,而且是很有畫麵的生活。這時腦海中浮現「入境隨俗」,蕓婕不僅隨俗更寫俗,這時纔開始感謝李兄給我的是一張VIP門票,觀賞瞭許多民俗與風情,也讓我對旅行的目的多瞭一種體認。

  這本書讓你我有機會結緣,誠心建議閱讀的時候細細欣賞,你將融入蕓婕的畫麵,甚至心曆其境。也恭喜你和我一樣,有幸閱讀到這本用心寫齣來的好書。

華人旅行社專業經理人、民俗文化工作者 林耀煌(牛腿)

推薦序

從擔心害怕轉變為徹底自由

  政大山隊的學妹蕓婕希望我幫她的書寫推薦序,因為她說,爬山讓她有勇氣一個人獨行,一個人走過世界上最偏遠的一些角落。

  身為登山者,我能夠理解這樣的勇氣是什麼,我能夠理解要離開原本熟悉的世界,踏齣去的那一步要麵對多大的睏難,也能夠理解這一步踏齣去之後,沒有羈絆之後,自己內心從擔心害怕轉變為徹底自由的不可思議。

  人總是必須在離開之後,纔能再重新看見自己的傢鄉,以及重新看見自己的內心,當然,也會重新生齣新的力量,這就是旅行與登山的魔力。

歐都納全球14座八韆米攀登隊經理 連誌展

推薦序

我真想變成她口袋小精靈

  2009年的莫拉剋水患造成嘉蘭部落災難,引起許多青年學生的關注與投入,蕓婕就是在那時來到部落,個子不高,麵貌姣好,總是麵帶笑容,遇事主動熱忱,喜歡問問題,隱約感覺好像在自己豐富的學識內涵中,還想尋找什麼她所欠缺沒有的。

  三不五時就會來電問候我夫人,甚至不預期的齣現在部落,跟小朋友與青年會玩在一起,搜尋資料更是一流,幫瞭我不少忙。

  某次有大學教授欲來災區做研究,我告訴他:禮貌上要攜帶「有感情味」的伴手禮,諸如「檳榔或冰棒」,他竟迴說「什麼牌子的檳榔?」我和蕓婕說瞭這個故事,擁有部落經驗的她也會心一笑。

  畢業後,順利就業,一年沒見,又來到部落說,工作辭瞭,要齣國到印度旅行,對我來說,曾有幾次齣國到泰國清邁、法國中北部、紐西蘭南北島、日本北海道、菲律賓佬沃等地的旅行經驗,曾給我不知多少次的文化休剋,多少次熱淚盈眶的知識啓濛,印度、寮國、西藏、尼泊爾、中國大陸等更是我日夜夢迴想去,而此生恐不可能去得成的地方。

  此時,麵前居然站著一個有想像又有意誌的小女生要去,我真想變成她口袋小精靈,跟她去旅行,滿足我對人類生活多樣的探求及無邊際大自然的好奇,順便也可保護她。

  看完蕓婕的旅行文稿,讓我一生行醫即將退休之際,有瞭足以自慰一生的神妙旅程,跟著她神遊成長、驚嚇感動、疲纍滿足,此生足矣。

排灣族太麻裏溪流域卡拉達蘭kaladalan部落領主 高正治

圖書試讀

第一部-浸在水裏

護身符

我落在這城市的第一眼,是深夜曼航降落前,那個彷彿漂在水麵上,被一圈圈星火圍起的方塊格子──一座仍被水患包圍的城市。

厚重迷霧之中,燈火點點益加燦爛。隨即這座城市傾斜瞭,轉個彎,滑離瞭降落的跑道。

其實洪水尚未退去,仍在曼榖周邊鏇繞。為瞭已逾500名的死亡人數統計,高齡80多歲的泰皇一度陷入昏迷。新聞上播報泰國人苦中作樂的民族性,令我想起兩年前的莫拉剋風災,那群房屋全被溪水沖垮的族人們,亦是撐持著笑臉歡迎我們這些外來客與他們在帳篷間聊天。隻身一名漢人進入原民部落,與頭目及vuvu同住一屋簷下,練習與他們用族語對話,吃瞭生平第一顆檳榔,第一隻蝸牛,第一口菸,試著融化信任的藩籬,親聞主流外被忽略的聲音與思維。說來慚愧,雖說是協助救災與重建,卻總覺收獲比給予的更多。

「妳要把自己當白癡,」頭目這樣說,彆用既有的智慧與成見去判定一切。如今我在曼榖,一人進入異國,還能有當年把自己當白癡的勇氣嗎?

齣國前為瞭練習一個人旅行,我獨自到颱東騎行惡名昭彰的縣道197碎石路。日前暴雨,使得鬥大落石紛飛,一塊塊從崩壁上砸下,而碎石路段後齣現更難纏的泥濘地。在空無一人的山徑上,我心想著寜願被碎石割傷也不願摔在稀巴爛的臭泥巴裏,懷疑這趟旅程會教給自己什麼意義。

直到終於,看見美麗的灌木林與翱翔天際的老鷹。

終於,我已經走齣登機門,已經在路上瞭。

通常到定點第一件事是找宿點、卸下大背包。聽聞過太多窺視孔、色情站、蚊蟲老鼠肆虐等危險環境,以及「若有似無」淋浴水、停擺風扇、無用門鎖、僞wifi等騙局,我躍躍欲試地等不及親自體驗逐一觀察、比較、砍價的樂趣。不過抵達曼榖已是深夜,謹慎起見,我聯絡瞭一位在當地學甜點的颱灣女孩Doris。

背頂20多公斤大背包,胸前揹著兩個小背包,鑽齣人潮申辦手機預付卡,走到機場捷運綫纔發現捷運已經關閉。我打給Doris,決定搭計程車。心想避開拉客的司機們,前往較有保障的公共計程車站應該萬無一失,未料上車後纔發現司機不懂英文。我不斷重復Doris提過的關鍵字,他依舊一臉迷惘。我打給Doris問完整地址,司機卻開始奔馳,導緻收訊奇差;想請司機暫停,卻又拙於手腳比劃,真急壞瞭。請Doris傳簡訊來,我試著揣摩那串泰文的音節與發音給司機聽,大概差太多,仍見他一臉迷惘。

車子就這樣東繞西繞瞭一會兒,最後是Doris找來旅館警衛與司機對話,纔獲得解決。至於計程車跳錶上的數字,在這樣的午夜已不必計較瞭。

晚上整理行囊,想著該如何更小心一些。看見那些貼心的護身符,又想起當時朋友們擔心我的安危,紛紛提齣怪點子:自製旅行社小旗子插滿背包、僞造自己與泰皇握手的照片隨身攜帶等……不禁莞爾。最後選擇將戒指套上手指,據說較可避開不尊重的行為。如果該來的還是會來,就見招拆招。防狼噴霧、安全警報器,都放在容易取得處。

用戶評價

评分

《獨行在邊境》這個書名,就像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語,讓我忍不住想去探究它的奧秘。我總是被那些描繪“邊緣地帶”的故事所吸引,無論是地理上的邊境,還是社會意義上的“邊緣人”。這些地方和人群,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展現著最真實、最原始的人性。而“獨行”,則進一步增加瞭故事的張力,它暗示著一種孤獨的跋涉,一種麵對未知和挑戰的勇氣。我會好奇,作者筆下的“邊境”究竟是怎樣的?是戰火紛飛的衝突地帶,還是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是人煙稀少的原始荒野,還是充滿曆史遺跡的古老邊塞?而“獨行”的主人公,他又將以何種姿態去麵對這一切?他/她是帶著怎樣的目的踏上旅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她會經曆怎樣的磨難,又會邂逅哪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充滿警惕的自我保護,還是敞開心扉的真誠交流?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通過細膩的描寫,讓我感受到邊境獨特的氛圍,以及主人公在孤獨旅程中的內心掙紮與成長。

评分

“獨行在邊境”,這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孤寂又堅韌的美感,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在廣袤天地間獨自跋涉的身影。邊境,總是充滿瞭各種難以言喻的意味,它可能是物理上的分割綫,也可能是文化、曆史的交匯點,更可能是心靈深處的某個閾限。而“獨行”,則強調瞭個體的力量和選擇,它暗示著一種不隨波逐流、勇於麵對真實的姿態。我開始想象,這本書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主人公是在探索地理上的邊疆,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風景和秘密?還是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他/她選擇瞭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獨自前行,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我期待作者能夠用充滿畫麵感的文字,為我展現一個生動的邊境世界,那裏可能有壯麗的自然風光,也可能有復雜的人文風情。同時,我也好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他/她是如何在這種孤寂的環境中保持清醒,如何與內心的恐懼和孤獨搏鬥,又如何在一次次的挑戰中獲得力量和成長。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場關於自我發現和生命韌性的深刻旅程。

评分

哇,看到《獨行在邊境》這個書名,就覺得很有畫麵感!我腦海裏立馬浮現齣那種荒涼、遼闊、又帶著點神秘色彩的邊境景象。感覺作者一定是個非常有故事的人,纔能起齣這麼有張力的書名。我一直都很喜歡那種能夠帶人進入不同時空、不同地域的書,特彆是那些關於探索、關於孤身麵對未知的故事。邊境,總是充滿瞭各種未知和可能性,那裏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情感,一定都和城市裏的人們截然不同。我很好奇,這本書會描繪齣怎樣的邊境風情?是黃沙漫漫的戈壁,還是潮濕陰鬱的原始森林?又或者,是某個特定國傢與另一個國傢之間,那條用鋼絲網和崗哨劃定的真實界綫?作者會不會深入描寫邊境居民的生活,他們的語言、他們的習俗、他們的喜怒哀樂?還是更側重於主人公在邊境的孤獨旅程,他/她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經曆哪些驚心動魄的事件,又會在這樣的環境中獲得怎樣的成長或改變?光是書名,就已經在我的腦子裏勾勒齣瞭無數個故事的雛形,讓人迫不及待想翻開它,看看作者究竟會為我們展現一個怎樣的“獨行在邊境”的世界。

评分

“獨行在邊境”,光聽名字就讓我覺得一股蕭瑟又充滿力量的氣息撲麵而來。我一直對那些發生在世界盡頭、或者說是在文明社會之外的故事特彆感興趣。邊境,往往是各種故事的匯聚點,是文化的交界,是曆史的沉澱,也是現實的衝突。而“獨行”,則讓我聯想到一種純粹的探索,一種不帶任何預設、純粹以自我為中心的行走。我很好奇,作者在這本書裏,究竟要描繪一個怎樣的“邊境”?它可能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像是綿延萬裏的國界綫,又或者是人跡罕至的高原、沙漠,亦或是被叢林環繞的未知之地。更深一層,它會不會是一種象徵,代錶著人生的某個轉摺點,一個需要獨自麵對選擇、獨自承擔後果的時刻?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生動的筆觸,將這個“邊境”的世界呈現在我眼前,讓我感受到那裏的風土人情,那裏的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及那種與世隔絕又充滿生命力的氣息。同時,“獨行”這個詞,也讓我對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充滿想象,他/她為什麼會選擇獨行?在獨行的過程中,他/她會有怎樣的迷茫、堅持、以及最終的收獲?

评分

《獨行在邊境》這個名字,真的狠狠擊中瞭我的好奇心。我總覺得,邊境這個地方,本身就帶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它不屬於任何一個完全成熟的文明,但又承載著曆史的痕跡和當下的張力。它可能是地理上的界綫,也可能是文化上的碰撞點,更可能是一種心靈上的孤絕之地。而“獨行”,這個詞更是點睛之筆,它暗示著一個人的旅程,一個不依賴他人、獨自麵對一切的姿態。我聯想到那些偉大的探險傢,那些在荒野中尋找真相的記者,或者甚至是那些因為某種原因而選擇遠離人群,在世界邊緣尋找自我的人。這本書會不會是在講述一個關於勇氣、關於獨立、關於自我發現的故事?或許主人公是在物理上的邊境踽踽獨行,也可能是在人生的某個關鍵時刻,他/她選擇瞭一條無人同行、充滿挑戰的道路。我期待這本書能帶來一種深刻的思考,關於我們與世界的關係,關於個體在宏大背景下的存在感,以及那種“獨立行走”的精神力量。作者有沒有可能用一種詩意或者寫實的手法,去描繪那種孤獨感,那種在寂靜中聆聽內心的聲音,以及在極端環境中迸發齣的生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