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观念逐渐在国内加温,人类已进入一个与风险共生、与灾难并存的阶段。迈入21世纪的13年间,南亚大海啸、911纽约世贸大楼恐怖攻击、美国卡崔娜飓风、中国汶川大地震,以及东日本311大地震等,这些大多数人从未想过会发生的事,损失程度更超出我们认知的范围。随着重大天灾发生频率的大幅增加,我们更应做好准备,面对如影随形的黑天鹅时代之风险社会(Risk Society)的来临。
国内有关人身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的论述较为缺乏,然而採行人身风险管理的各种措施,可以帮助个人、家庭、工商企业及政府机构,达到预防、减轻及弥补人身损失的目的,因此作者将多年来在学术及实务上的所得整理成册。嘉惠学子与社会大众。
本书特色
人身风险管理最佳教材。理论与实务相辅相成。
适合教学、自修、准备专业考试,以及实际执行人身风险管理者。
每章后附自我评量,检视学习成果。
随书附历届各种相关考试试题及参考解答。
作者简介
郑灿堂
现职
中华民国风险管理学会常务监事
中华民国产物核保学会理事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
经历
曾任职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局组长
曾任教于政治大学、铭传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曾任职于南山人寿、台湾人寿、中国产物及台湾产物保险公司
着作
企业风险认知与因应策略
永续经营-企业风险的规划与管理
高枕无忧-人身风险的规划与管理
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
怎样买产险才保险
妙用保险的法律智慧
101条风险管理准则
多国籍企业之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之新课题-危机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新兴风险管理-整合性风险管理
序
第一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 1
第一节 黑天鹅效应如影随形∕4
第二节 风险社会∕5
第三节 现代风险社会之特色∕7
第四节 现代风险社会之风险∕9
第二章 风险的定义、特性及分类 13
第一节 风险的定义∕15
第二节 风险的特性∕16
第三节 风险四要素∕17
第四节 风险之偏好∕19
第五节 风险的分类∕20
第六节 风险之要件及性质∕33
第七节 风险之管理∕35
第八节 风险的成本∕37
第三章 风险管理之基本内容 41
第一节 风险管理的沿革∕43
第二节 风险管理的发展∕44
第三节 风险管理受重视之原因∕46
第四节 风险管理之意义及其重要性∕48
第五节 风险管理的特质∕49
第六节 风险管理的目标∕53
第七节 风险管理的范围∕56
第八节 风险管理之原则∕58
第九节 风险管理与其他管理之比较∕58
第十节 风险管理之贡献∕60
第十一节 风险管理之实施步骤∕62
第四章 风险管理实施之步骤(一) 67
第一节 风险管理之管理面与决策面∕69
第二节 风险管理实施之步骤∕73
第三节 风险管理实施步骤1:认知与分析损失风险∕75
第五章 风险管理实施之步骤(二) 87
第一节 风险管理实施步骤2:检视各种风险管理策略之可行性∕89
第二节 风险管理实施步骤3:选择最佳之风险管理策略∕100
第三节 风险管理实施步骤4:执行所选定之风险管理策略∕103
第四节 风险管理实施步骤5: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计画∕105
第五节 风险管理之成本与效益∕108
第六章 风险管理计画之建立 113
第一节 风险管理计画之目标∕115
第二节 风险管理人之基本职责∕123
第三节 风险长的职责与挑战∕127
第四节 风险管理计画之组织∕131
第五节 风险管理资讯系统∕139
第六节 风险管理计画之管制∕141
第七节 风险管理政策说明书与风险管理年度报告∕143
第七章 个人风险态度与风险能力分析 147
第一节 个人风险态度的种类∕149
第二节 个人理性思考的局限性∕152
第三节 影响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因素∕160
第四节 如何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163
第八章 人身损失风险之分析 171
第一节 人身损失风险的意义与种类∕173
第二节 影响人身损失风险的因素∕173
第三节 人身损失风险事故的特色∕175
第四节 人身损失风险之特性∕179
第九章 家庭(个人)人身风险认知与人身损失之财务影响 181
第一节 家庭(个人)人身风险之认知∕183
第二节 家庭(个人)人身损失之财务影响∕184
第三节 家庭(个人)人身风险成本∕196
第十章 家庭(个人)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 199
第一节 人生与风险∕202
第二节 家庭(个人)理财与风险管理∕203
第三节 家庭(个人)人身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214
第十一章 企业人身风险认知与人身损失之财务影响 233
第一节 企业人身风险之认知∕235
第二节 企业人身损失之财务影响∕237
第三节 企业人身风险成本∕246
第十二章 企业财产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 249
第一节 企业经营与人身风险管理∕252
第二节 企业人身损失风险之评估∕252
第三节 企业人身风险管理之步骤∕253
第四节 企业人身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254
参考书目 263
附录一 自我评量解答 267
附录二 中华民国风险管理学会历届个人风险管理师「人身风险管理」试题及参考解答 271
附录三 考试院历届人身保险经纪人「人身危 险管理概要」试题及参考解答 303
《人身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社会责任风险管理”部分,真是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之前一直觉得,风险管理就是我个人的事情,和我“社会责任”没什么关系。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个人的行为同样会产生社会影响,也可能因此面临潜在的风险。作者从“环境风险”、“道德风险”以及“公共关系风险”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环境风险方面,书中探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如过度消费、浪费资源等,并且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思考如何做出更环保的选择。在道德风险方面,作者分析了一些个人行为可能触犯道德底线,甚至引发法律纠纷的情况,比如在社交媒体上的不当言论、或者在商业活动中的不诚信行为。这让我警觉到,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公共关系风险”的探讨。它强调了个人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以及在网络上的发言,都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声誉,甚至对身边的人产生负面影响。这本书让我觉得,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学会管理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这种“大我”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评分《人身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教育风险管理”章节,对于我这样一个正在为孩子规划未来的父母来说,简直是“救星”!我一直觉得,教育风险就是孩子考不上好大学,或者选错专业。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风险的范畴远不止于此。作者从“学业风险”、“职业风险”以及“个人发展风险”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在学业风险方面,它不仅仅是考试成绩,还包括了孩子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厌学情绪,甚至是在学校里的欺凌问题。在职业风险方面,它探讨了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及如何帮助孩子选择一个既有发展前景又符合自身兴趣的职业道路。这让我意识到,提前规划和引导是多么重要。最让我惊喜的是,“个人发展风险”这个概念。作者强调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商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软技能才是孩子未来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关键。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如何进行有效亲子沟通、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实用方法。这些方法都非常具体,而且容易操作。我之前总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教育孩子,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教育是一个需要科学方法和系统规划的过程。这本书让我对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财务风险管理”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在台湾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上班族,每天都在为房贷、儿子的学费、还有退休后的生活操心,感觉财务风险无处不在。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那些复杂的金融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风险识别”开始,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财务风险。比如,我以前只知道通货膨胀会让钱变少,但这本书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通胀对不同资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资产配置来对冲这种风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意外支出风险”的章节,详细分析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支出,例如失业、重大疾病、家庭变故等等,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应对方案。比如,它建议建立一个应急基金,并且详细说明了应急基金的规模应该如何确定,应该存放在哪里,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这比我之前只是模糊地知道“要有备用金”要具体得多。而且,这本书还谈到了“债务风险管理”,这对于很多在台湾背负房贷的家庭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作者分析了不同类型贷款的风险,以及如何优化贷款结构、降低利息支出。我之前一直被我的房贷利息压得喘不过气,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思考一些更积极的还款策略,甚至联系了银行了解一些提前还款的选项。总而言之,这本书的财务风险管理部分,真的给了我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助,让我觉得我不再是被动地承受财务风险,而是可以主动地去管理和规划。
评分这本书在“职业发展风险管理”这一块,真的是太给力了!作为在台湾职场打拼多年的上班族,我时常感到职业生涯中的不确定性。以前我只觉得风险就是失业,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广泛的职业风险。作者从“技能过时风险”、“职业倦怠风险”、“人际关系风险”以及“职业转型风险”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技能过时方面,书中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如何识别行业趋势、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的建议。这让我意识到,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竞争力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在职业倦怠方面,作者分析了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且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比如设定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寻求心理支持、以及发展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这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职业倦怠的倾向,并开始思考如何调整。尤其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人际关系风险”这一部分。书中分析了职场中的沟通障碍、冲突处理、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这对于我们在台湾这样一个重视人情味的社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最后,“职业转型风险”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它让我明白,职业转型并非易事,需要充分的准备、清晰的规划,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本书就像一个职业发展的“风险雷达”,让我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应对,从而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评分我必须说,《人身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实务篇,特别是关于“健康风险管理”的部分,真的非常实用!我在阅读之前,总觉得健康管理就是按时体检,然后注意饮食和运动,但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疾病的风险因素,而是更侧重于如何“主动”地去管理这些风险。比如,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科学的健康监测来早期预警,并且给出了很多具体的行动指南,比如如何解读体检报告中的各项指标,以及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侧重的健康筛查项目。我最近刚好在为家里长辈的健康状况担忧,这本书里关于慢性病风险的评估和干预措施,给了我非常具体的参考。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建议,而是提供了很多可操作的步骤,甚至包括了如何与医生沟通、如何选择合适的医疗服务等细节。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心理健康风险管理”这个章节,这在台湾的社会压力下,真的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但又极其重要的问题。作者从压力源的识别、应对策略的建立,到心理韧性的培养,都有深入的探讨。我读到那部分时,感觉像是有人在为我内心深处的困惑找到了出口。书里的一些放松技巧和正念练习的介绍,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尝试。而且,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也很棒,虽然内容专业,但语言却非常通俗易懂,避免了生涩的专业术语,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吸收。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人身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这本书在“老年风险管理”这一块,真的是太及时了!我父母现在都年过七旬,我一直在为他们日渐衰老而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担忧,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本书就像一本指南,让我豁然开朗。作者从老年人可能面临的“健康衰退风险”、“经济安全风险”、“社会交往风险”以及“意外伤害风险”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健康方面,不仅仅是疾病的预防,还包括了如何管理慢性病、如何应对失能风险、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养老服务。在经济安全方面,它深入分析了退休金、医疗保险、甚至是遗产规划等问题,让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如何为父母的晚年生活提供经济保障。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书中关于“社会交往与心理健康”的章节。它深刻地指出了老年人可能面临的孤独感、失落感,并且提出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发展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老年人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预防老年人意外跌倒、如何居家安全改造的实用技巧。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但却关乎着父母晚年的生活质量和安全。这本书让我觉得,老年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而这本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全面的框架和具体的行动方案。
评分《人身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这本书在“人身安全风险管理”这一块,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人身安全风险就是防盗防火,顶多再加个交通安全。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甚至科技发展都可能对我们人身安全产生的潜在影响。比如,书中关于“网络安全风险”的章节,我以前只是觉得要小心点,不要乱点链接,但这本书详细分析了网络钓鱼、身份盗窃、个人信息泄露等各种风险的成因和防范措施,甚至还包括了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保护个人隐私。这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都要上网购物、处理各种线上业务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还有,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的部分,也给我提了个醒。虽然我不是在工厂里工作,但书里提到的长时间伏案工作可能带来的颈椎、腰椎问题,以及久坐对心血管健康的潜在威胁,都让我警觉起来。作者给出了一些在办公室也能轻松做的运动和缓解疲劳的方法,我回去就打算和同事们一起推广。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书中还探讨了“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这一部分。虽然台湾是地震带,我们对此有一定的警觉,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系统性的思考方式,从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的制定,到灾后心理重建,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它让我意识到,面对自然灾害,光靠“祈祷平安”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科学的应对。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人身安全风险的范畴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得多,也更加复杂。
评分《人身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这本书在“法律风险管理”这部分,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在台湾,我们虽然普遍守法,但很多时候对于一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却知之甚少。比如,我之前只知道不能做违法的事情,但对于一些生活中的“灰色地带”或者因为不了解规定而可能产生的纠纷,却没什么概念。这本书就详细分析了这些方面。作者从消费者权益、劳动权益、甚至是邻里纠纷等角度,列举了很多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比如,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部分,详细讲解了在购物、接受服务时,我们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吃亏,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还有,关于“合同风险管理”,书中解释了各种合同的构成要素、常见的陷阱,以及如何规避风险。这让我对签署合同这件事有了更谨慎的态度。我之前总是觉得合同都是标准化的,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字都可能关系到自己的权益。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书中还提到了“知识产权风险”,比如著作权、商标权等,这对于我们这些可能在网上分享内容或者进行创作的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在现代社会,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且懂得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评分这本《人身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本来对风险管理这个概念一直停留在宏观经济或是企业运作的层面,没想到还能如此细致地触及到“人身”这个层面。书中的第一部分,关于风险认知的理论基础,我花了特别多的时间去消化。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各种工具和方法,而是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风险的本质、风险评估的心理学效应,甚至还探讨了人类认知偏差如何影响我们对风险的判断。这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很理性,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的决策都受到了潜意识的影响。举个例子,书中提到的“可得性启发法”,就是说我们更容易记住那些生动、近期发生或者情感强烈的事件,从而高估了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在台湾,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诈骗的新闻,但可能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平常在做一些决定,无论是投资理财,还是生活中的一些选择,是不是也受到了类似的影响。这种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风险,以及如何客观地认识风险”的理论铺垫,让我觉得整本书的理论框架非常扎实,也为后续的实务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喜欢书中引用的一些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让我能够感同身受,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例如,作者在分析不同人群对风险态度的差异时,引入了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让我意识到风险管理并非一个普适化的公式,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个体特质去考量。
评分我必须要说,《人身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家庭风险管理”章节,真的是让我感触良多。作为台湾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我一直以为家庭的风险就是经济上的拮据,或者亲人之间的摩擦。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风险。作者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可能面临的风险。比如,在新婚燕尔时,可能面临的磨合风险;有了孩子之后,面临的教育、健康和安全风险;到了中年,可能面临父母的养老、子女的独立等风险;最后到老年,则是孤独、疾病和经济的风险。这些分析都非常细致,而且都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家庭沟通与冲突管理”的部分印象深刻。它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沟通技巧,比如积极倾听、同理心表达等等。我以前总觉得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很多时候是“有话不直说”或者“说了也白说”,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是我们沟通的方式出了问题。另外,书中还谈到了“家庭成员健康风险的共同管理”,让我意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健康状况是相互影响的。比如,一个家人生病,可能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如何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共同面对健康挑战,书中提供了不少思路。这本书让我觉得,家庭是一个需要精细化管理的“系统”,每个成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风险管理正是确保这个系统健康运转的重要手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