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墨画》一书,由四位长期研究台湾水墨绘画的学者共同完成,本书并非单一的线性历史脉络的轨迹陈述,而是从明清时期到现今的时间轨迹里,从创作群体、美术事件、地域差异、区域文化等领域论述台湾水墨画的互动关系。在数十余帧作品与易懂的文字论述中,提供读者从历史学、人文生态、艺术社会、美学等观点深入认识台湾水墨画的演进过程。每篇文章各有其侧重的主题,四个主题则共同构成台湾水墨画主客观环境与背景之下的完整样态。本书对研究和学习都提供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总策画人序/黄光男 ...............................................4
(一)文人品味之变异
──明清时代台湾水墨艺术与发展/张继文............................ 8
.明清移民社会中的台湾水墨画发展.................................. 8
.水墨画家的文化身分与其艺术创作态度............................. 14
.「闽习」风格的形成与其本质......................................21
.「类文人画」与「文化图式」之海洋性变异..........................27
.结论............................................................31
(二)日治时期台湾水墨画风之变革与发展/黄冬富....................34
.前言............................................................34
.日治前期的台湾水墨画(1895-1926)...............................35
.台展对台湾水墨画之影响..........................................45
.台、府展时期的台湾水墨画风特质(1927-1945).....................49
.结语........................................................... 59
(三)20世纪初台湾水墨画艺术与发展
──中国与日本的影响/刘瑞宽..................................... 60
.引言............................................................60
.「水墨文化圈」里的东亚视野:台湾、中国与日本....................61
.帝国的视线:台展与府展中「南画及水墨画」的位置................. 63
.文化传承与殖民印记:50年代国画与日本画的界线................... 69
.余论............................................................74
(四)市场观点:台湾现代水墨画探索
──艺术生态学的方法论/胡懿勋....................................75
.前言........................................................... 75
.两岸现代水墨画发展异同..........................................77
.水墨的现代化进程................................................79
.水墨画创作的现代困惑............................................82
.水墨画的学院意义................................................84
.传统与现代水墨画的市场意义......................................87
.主题意识抬头....................................................91
.结论........................................................... 93
(五)横看成岭侧成峰
──台湾水墨画一百年/黄光男......................................96
.日据时期台湾水墨画发展的两大主流................................96
.1895-1945年间台湾水墨画发展的三种形式...........................97
.光复后,台湾水墨画受中华文化的影响..............................98
.多元经营,让台湾水墨画展开力量..................................104
图 版 庄敬夫、林朝英、谢琯樵、林 觉、黄 慎、木下静涯、王坤泰、施少雨、林玉山、朱芾亭、潘春源、陈玉、郭雪湖、荒木十亩、吕佛庭、刘国松、余承尧、郑善 禧、李义弘、黄光男、江明贤、林章湖、傅狷夫、黄致阳、傅 申、洪 通、蔡广斌、李戈晔等。..................105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会陷入一种沉思。台湾的水墨画,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审美,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历史的印记。在历史的长河中,台湾经历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也必然会体现在艺术创作上。我试图在书中的画作中寻找这种痕迹,或许是西方古典绘画的透视感,或许是东方传统水墨的写意精神,它们如何在这种融合中,找到了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本身就是一个 fascinating 的话题。我记得某幅画中,山石的质感异常细腻,仿佛是用细密的炭笔勾勒而成,而后再施以水墨的晕染,这种技法的结合,让我看到了传统与创新的火花。
评分总而言之,《台湾水墨画》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与台湾土地、与台湾文化的深度对话。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欣赏它的美。我不再只是匆匆走过,而是开始留意那些被忽视的细节,那些隐藏在山川河流、市井巷陌中的艺术灵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台湾水墨画的独特魅力,以及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这就是一本好书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一直觉得,台湾的水墨画,有着一种特别的“在地性”。它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画那样,强调恢弘的气势和磅礴的胸襟,台湾的画家们,似乎更倾向于从自身的土地体验出发,捕捉那些细腻、微妙,甚至是带着些许忧愁的美。这种“在地性”体现在哪里呢?或许是画中那片熟悉的槟榔树,那栋古老的红砖瓦厝,抑或是雨季时节,那湿润的空气和迷蒙的远山。这本书,恰恰就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了画作之中,让我看到了熟悉的景物,在水墨的晕染下,焕发出一种别样的生命力。我曾经在宜兰的海边,见过一种被海风吹拂得奇形怪状的树,在书中,我似乎找到了类似的表达,那种与自然搏斗而生的顽强,在墨色的勾勒下,显得格外动人。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水墨”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黑色的墨汁,而是可以承载万千色彩和情感的媒介。在读到一些描绘台湾特有植物的画作时,我惊喜地发现,画家并非拘泥于黑白灰,而是巧妙地运用水墨的晕染和水分的控制,来模拟出花朵的娇嫩,叶片的翠绿,甚至果实的饱满。这种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让台湾水墨画呈现出一种更为立体和生动的面貌。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兰花的画,台湾盛产兰花,书中的几幅兰花图,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兰花的清雅高洁,那种水墨晕染出的花瓣的柔美,以及绿叶的挺拔,都让我赞叹不已。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看见”的能力。在翻阅之前,我对台湾的水墨画,可能只停留在模糊的印象里,但读完之后,我才真正“看见”了它的多样性、生命力和独特性。它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定义,而是活生生的、充满情感的艺术表达。我曾经走访过一些台湾的画廊,看到过一些作品,但往往只能匆匆一瞥。这本书,让我得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幅画的细节,感受画家笔下的情感流动。尤其是一些描绘台湾南部风光的画作,那种炽热的阳光,浓郁的色彩,以及海边随处可见的芒果树,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选材,都透露出一种对艺术的尊重。纸张的质感,墨色的深浅,以及排版的疏密,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仿佛是为了让每一幅画都能在最恰当的视觉语境中展现。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画作的留白之处,那种“空白”并非是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想象的空间,让我得以在其中填补自己的情感和记忆。想象一下,一幅描绘阿里山日出的画,画家只用寥寥几笔勾勒出远处的山峦和初升的朝阳,而大片的空白,则留给了观者去感受那份静谧、期待,以及黎明破晓时的温暖。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我觉得画家是在邀请我一同参与创作,而非单方面地展示。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信,艺术是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隔阂的。即使是水墨这种看似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台湾的土地上,也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引起不同背景的读者的共鸣。我曾经跟一位来自大陆的朋友分享过这本书,他虽然不太了解台湾的地理和文化,但却被画作中的意境深深打动,他表示,他能够感受到那种“情”的力量,那种画家想要传达的情感。这让我觉得,好的艺术,终究是相通的。我看到书中有几幅描绘原住民文化的画作,虽然我并不是原住民,但那种充满生命力的色彩和图案,以及画作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敬畏,都让我感受到了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在选择画作时,似乎有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它并非杂乱无章地堆砌,而是有意识地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台湾水墨画的发展轨迹。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我能够从中了解到,台湾的水墨画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元素,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的。比如,一些早期画作,可能更偏向于传统的山水写意,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则在构图和笔触上,展现出更为现代和实验性的探索。我记得书中有一幅描绘台北城市夜景的画,用的是水墨,但那种灯火辉煌的效果,和传统的山水画截然不同,展现了台湾水墨画的无限可能。
评分我对画作的解读,可能带着很多个人化的解读。比如,某幅描绘台风过后的海景,虽然是水墨,但那种狂风骤雨留下的狼藉,以及海面上依然涌动的波涛,都让我联想到了台湾人民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不屈。这种象征意义,是水墨画的魅力所在,它不直接说教,而是通过意象,引发观者的共鸣。我记得书中有一幅画,画的是雨中的九份老街,那些湿漉漉的石板路,那些昏黄的灯笼,以及远处朦胧的山峦,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那是历史的厚重,也是人情味的温暖。
评分第一次翻开《台湾水墨画》,就有一种回到家乡的熟悉感,那是一种渗透在空气中的、属于这片土地的墨色韵味。我并非专业人士,只是一个从小在台湾这片土地上长大,耳濡目染了山海之间独特风情的普通读者。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精心编织的记忆 tapestry,用黑白灰勾勒出台湾的山峦起伏、海岸蜿蜒,以及隐藏在画卷中的生活气息。我常常会一边阅读,一边回想起童年时跟着家人去阳明山踏青,看到的云雾缭绕的景象,那些山石的肌理,云的轻柔,都仿佛跃然纸上。书中的某些笔触,会让我联想到淡水河畔夕阳西下的壮丽,那种金黄与灰黑交织的光影,那种海风吹拂带来的咸湿气息,都仿佛被画家捕捉并凝固在了宣纸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