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英文版出版迄今销售达5万册,每季稳定再刷。
※ 已授权翻译成德国、法国、日本、芬兰、义大利5国语言出版,授权销售册数达2万册左右。
※ 英国亚马逊,读者评价4.2颗星。
空间装修完成了,或是住了一阵子,
想让你的空间有你的味道,展现自我,洗练优雅,
不需要再另外花钱买一堆摆饰来佈置,
你拍的照片,不断收集的各色玻璃瓶,满坑满谷的首饰,
喜欢听的唱片,最爱读的书,旅行中买的纪念品,多年来的收藏……
它们才是最能代表你的东西,
而墙面正是最棒的展示区,让你的回忆与收藏,成为居家独一无二的绝佳装饰。
打破「墙只能挂」的既定印象,
透过各式各样的创意墙面设计,激发你陈列收藏的灵感,
在家中的「任何表面」上创造个性、魅力和优雅。
<Creative idea1>
把票根收藏公开展示给亲友欣赏的想法,实在太精彩了,不但分享了主人的点点滴滴回忆,还会打开不少话匣子,引出超棒的讨论或者交换彼此对音乐的观点。
<Creative idea2>
谈到墙面佈置,你不能不认识「超级市场莎拉姐」!在全职工作多年后,先是用自家客厅打造出迷你商店,整面墙就是她的卖场,相较于五花八门的橱窗,她的装饰佈置特别有看头。
<Creative idea3>
当你看着自己的家族照片,一时抓不到感觉,不妨发挥想像力,若把它们变成黑白的、局部裁剪或局部放大,应该会很不一样。不必担心改造修图后的照片颗粒太粗,因为那是一种增美的手法。将其中一些照片专业裱框起来,另一些则使用二手店寻来的旧相框──新旧混搭让你的墙面艺术与众不同。
<Creative idea4>
每面镜子都可以产生些微差异,依照它们在墙面上的大小比例和位置排列适度调整,便能展现不死板、够立体、以及空间景深造成的幻视效果。使用凸镜就更要特别注意了,因为被反射的影像可能变形得难以辨认,尤其是原有的「光」反而更为浑实或扩散,因此灯具摆在甚么角度得要更有把握。
每个空间都有「墙」,我能怎么装饰它
除了硬体装修的设计外,墙面佈置的技巧和创意,关系着住家和商空最后的美感呈现。本书提供空间中所有「垂直平面」的佈置创意及know how,章节切题与图片呈现,从实际操作面思考,并摆出浓厚的个人生活经验,利用实例解析技巧,更能抓住感觉。
为了「自己」佈置,而不是别人嘴里的风格
打破佈置书着重在DIY,或流于为佈置而佈置,样板与商业气息较重且偏重于成人的想法,本书特别提出儿童及青少年的空间佈置提案,让孩子从小就学习养成美感,居家呈现的氛围,是由全部的家人(可能也包含宠物)一起塑造出来的。
崭新角度教你玩佈置,每个人都办得到
收录超过300个展现自我不设现的风格墙面设计,激发你的想像力,搭配作者从事居家美学产业多年的观察与心得分享,提供回归个人收藏与喜好来,解析居家佈置陈设的崭新观点。
作者简介
洁拉汀‧詹姆斯Geraldine James
英国知名时尚与家居採购选配达人,现任英国Selfridges百货居家採购经理,为深研当代设计的资深收藏家与时尚设计採购,并从时尚领域拓展到居家和礼品,长期关注全球室内设计趋势和居家潮流,擅于发掘不寻常和美丽的物件,更透过旅行在世界各地寻找新鲜且令人兴奋的产品。着有《Creative Walls》、《Creative Display》、《Creative Space》(英文版预计2013/10出版)
译者简介
卢俞如
童年在妈妈的装潢杂志堆、爸爸的戏剧灯光设计、和五个兄弟姊妹学分享的环境长大,最喜欢美术音乐课,却不能免俗走上通才教育的捷径,工作多年后,因为北欧初访的惊艳,敲开在北欧品牌及居家产业的新生涯。目前为独立行销工作者,自由撰稿人,着有《北欧人的舒适小家设计》(麦浩斯漂亮家居出版)。
序言
Chapter 1/巧妙融入clever ideas
Chapter 2/艺术奇想 it’s magic…
Chapter 3/收藏展演collectibles
Chapter 4/回忆重现 memories
Chapter 5/别只会挂 don’t get hung up
Chapter 6/建立主题、表现想法、捕捉灵感 themes, ideas & inspirations
Chapter 7/成年之前children’ & students’ space
索引
特别感谢
作者序
对墙壁感到兴奋,听起来很怪异,但我就是如此。对我来说,墙壁是一面漂亮的空白画布,充满各种可能性,等不及要把它变成一幅画!我的涂料其实都是随手找到的任何东西,或者可以挂起来、可以靠墙站立的物件,像是摄影照片、艺术作品、瓷器、雕刻、甚至抽屉最深处那些老古董小玩意,还有从跳蚤市场挖到的宝贝们。
有时候,墙壁本身便已风情万种,例如褪色的壁纸反而韵味独具,重漆了数次的旧墙面痕迹当作装饰,往往更显艺术感特别迷人。即使是灰泥墙,也因为干燥程度不一而留下丰富的表面层次,看起来温暖又有光感,那是单调而平整的油漆墙面完全比不上的美。冷调的极简主义有其价值,但不会出现在我家。
说起来世界上会需要一本关于墙面的书吗?我想答案自在每个人心中,而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很多人对于一大片白墙感到十分气馁。大家好奇我怎么挂照片?甚么样的色系比较有空间感?有框好还是无框好?可以混搭这两种框吗?把盘子挂起来真的好吗?
在日复一日担任室内设计採购的生涯中,我最常被问到这些问题,事实上,有人甚至会开玩笑说:「詹姆斯太太准许你这么做吗?」而我自己的想法却非如此,没有人需要我的或其他人的核准,如果这个点子对你有用,无论怎么做都是好的,几乎可以这么说,即便关于品味这件事可能有其极限,但真正关键在于这面墙能够表现出你和家人的个性,一般人家里的创意常常令我为之惊艳。有时候我也会在自己家里得到好点子,来自一些有趣的墙面变化激发灵感,然后去发掘相似工艺品,再拿到我的店里用(或者常常被我私藏起来)。
为了证明「风格」百分之百是非常个人的,这本书将带领大家一窥其他人的居家佈置,其中包括我的朋友、同事、朋友的朋友或同事的朋友等等。他们是勇于在空白画布上挥笔开创艺术杰作的生活达人!唯有一个阻碍,创作一但开始便要有把自己暴露在众人面前的心理准备,被评断、被鑑定、或者更激进的批判这个念头只是一时流行,你必须要坚定而自信的说:「这是我相信的,我喜欢的,我将灵魂深处大方敞开。」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书中没有一页是样板,希望它们是你美学之旅的启发。我不相信任何「品味达人」。我们身边总是有人告诉你该怎么穿、怎么展现居家风格,如果每个人都听从所谓的「专家意见」,这个世界会非常呆板。我的墙面,就该是属于我家的独特美感。出色的佈置效果不等于花大钱或雇用一组室内设计团队。对设计基础原则的了解,就足以帮助你克服实体空间的极限,面对大量的、造成沮丧的各种难题。
当然我不是说这回事有多简单,的确需要时间和耐心,以及偶有的疯狂偏执,像是非找到一个完全「对的」相框,有对的表面处理、对的颜色。你投入越多,相对得到回馈也会越多,最终一切努力都会属于你,而且让你天天开心过日子。
洁拉汀要告诉大家:「相信自己的直觉并勇敢尝试。」
拿到这本《风格墙设计:照片、饰品、瓷器、织品、艺术品,将心爱的收藏摆进你的生活,享受佈置家的愉悦》,我当时就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家居装饰的书,更像是一本邀请我去探索个人品味、释放内心创造力的指南。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温暖、有生活气息的图片,瞬间就勾起了我对家进行一番“个性化升级”的渴望。翻开第一页,我并没有立刻看到直接的“教程”或“技巧”,而是被一些关于“收藏的意义”和“如何让物件讲述故事”的叙述所打动。作者用非常诗意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读者去思考自己家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它们背后承载的情感、回忆,以及它们在空间中可以扮演的独特角色。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教你复制别人的风格,而是鼓励你去挖掘自己的“宝藏”,无论是旅行带回来的纪念品、家族传承的旧物,还是精心淘来的艺术品,都能在墙面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成为家中独一无二的风景。这种“以藏为本”的设计理念,让我觉得非常新颖和实用,它强调的是“你”的故事,而不是“设计师”的模板。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书里提到的,如何通过照片墙来记录生活的点滴,如何用一组精心挑选的饰品来点亮单调的墙面,甚至是如何将一块充满故事的织品,变成空间的视觉焦点。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教我怎么“装饰”,不如说是在教我如何“生活”,如何让我的家真正成为我灵魂的延伸。
评分这部《风格墙设计》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于“家居装饰”的刻板印象。我之前总是觉得,要让墙面变得好看,就必须购买昂贵的艺术品,或者请专业的室内设计师。然而,这本书却用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家的“艺术家”。它强调的不是“拥有什么”,而是“如何呈现”。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解了如何利用“织品”来为墙面增添温度和质感。我一直以为织品只能作为窗帘、地毯或者抱枕,没想到一块漂亮的挂毯、一条独特的围巾,甚至是一块带有特殊图案的布料,都能在墙面上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作者还分享了许多关于“DIY”的妙招,比如如何用旧杂志、报纸或者植物,来制作独具个性的墙面装饰,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和有趣。更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强调“情感连接”的重要性。它鼓励我们把那些承载着回忆的照片、收到的礼物、甚至是孩子的手工作品,都融入到墙面的设计中。这样的设计,让家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展示空间,而是充满了爱和温度的港湾。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在精心布置自己家时,脸上洋溢的快乐和满足,那种“享受布置家的愉悦”的体验,这本书淋漓尽致地传递给了我。
评分《风格墙设计:照片、饰品、瓷器、织品、艺术品,将心爱的收藏摆进你的生活,享受佈置家的愉悦》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家居装修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把生活过成艺术”的哲学读本。我尤其赞赏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的“不完美之美”的理念。它告诉我们,家是用来居住的,是用来承载生活痕迹的,而不是一个冰冷、完美的样板间。那些略有磨损的老物件、不完全对称的摆设、甚至是不小心留下的笔触,都能为墙面增添一种独特的、充满故事感的韵味。书中关于“照片墙”的章节,让我深有感触。作者并没有教你如何用昂贵的相框去堆砌,而是引导你去思考,照片背后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照片的排列组合,来串联起一段段珍贵的回忆。我一直觉得,最好的装饰,就是那些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情感的物件,而这本书,正是帮助我们找到了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情感宝藏”。我尝试着将家里一些被遗忘的老照片,用最简单的方式挂在书房的墙上,瞬间就为那个空间注入了温暖和生命力。这种“化零为整,以情动人”的设计思路,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评分读完《风格墙设计》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墙面”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知。以往,我总觉得墙面只是一个被动的背景,用来挂几幅画或者放个置物架就足够了。但这本书却将墙面提升到了一个艺术品的高度,它不仅仅是空间的划分,更是生活态度的展现,是情感的载体。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留白”和“疏密对比”的讨论,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演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构图,让墙面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不显得杂乱。比如,如何在一面大白墙上,通过一组不同尺寸、不同材质的照片,形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线;又或者,如何在一面相对较小的墙面上,用一两件极具设计感的艺术品,瞬间提升空间的格调。书中的“瓷器”章节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没有简单地介绍瓷器的摆放方法,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年代、不同产地的瓷器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以及如何将它们与现代家居环境巧妙融合。我一直对那些带有复古韵味的瓷器情有独钟,但总苦于不知道如何将它们融入现代生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明白,原来那些精美的纹样和温润的质感,可以如此自然地成为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装饰者”变成了一个“策展人”,开始以一种更具审美品位和文化内涵的方式来审视和打理我的家。
评分我不得不说,《风格墙设计》这本书,让我对“个人风格”有了全新的理解。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受到各种潮流的影响,不自觉地去模仿别人的家居布置。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回归本源”的勇气,鼓励我去探索和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作者通过大量的图例,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墙面设计,从极简到复古,从田园到现代,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最重要的是,它们都能够被赋予“个人印记”。我一直对“艺术品”在墙面设计中的作用感到有些畏惧,总觉得那是专业人士才能驾驭的领域。但这本书却用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品,如何将它们与其他的装饰元素巧妙搭配,让它们成为空间中的点睛之笔,而不是孤立的存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色彩搭配”的建议,作者并不是给出了死板的规则,而是引导读者去感受色彩的情绪,去理解不同色彩组合所带来的心理感受。这本书,让我明白,家,应该是一个能够完全展现“我”的个性的地方,而墙面,则是这个“我”最直接、最生动的画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