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乐团阿吉的青春事件簿
九○年代地下摇滚的集体记忆
这是摇滚阿吉抒情写作的初体验,从小时的蕃薯人生写至董事长乐团发行首张专辑的宣传初期。青春江湖的徬徨少年们,不打不相识地一起走上音乐这条路,历经重金属的岁月与LiveHouse的洗礼,穿越八○至九○年代吶喊的音符,刺客/直觉/骨肉皮/四分卫/闪灵/乱弹/脱拉库/夹子/五月天……这些浑身乐魂的摇滚铁金刚们,青涩的初登场,共同写下地下摇滚的实验、激盪,不断奋起的集体记忆。
名人推荐
资深乐评人翁嘉铭 ──── 专文推荐
阿吉所描绘的故事,有荒唐的悲凉的机车的惨痛的义气的豪爽的百般滋味,几乎都是失败的堕落的无奈的,没有什么是教科书会鼓励的上进典型,却是很多人的生命写照,以仅剩的勇敢和梦想向残酷的现实反扑,输赢都没关系,日子要继续过下去。── 翁嘉铭
台湾真正的摇滚硬汉,胜利组的组长,我只能跟随!─── Freddy
关于那些来不及参与的时代、一再错过的酒摊聚会趣事、想知道又不好意思问的八挂、摇滚汉子的坚持与温柔,我跟着吉董全部补齐了,说的跟唱的,一样好听。──怪兽
吴永吉用文字带我们回到他的过往,进入他的生活;原来这棵台湾音乐大树的土壤是那么丰富又营养。──李明道
交织的不只血泪,还有音符间各种才气义气酒气鸟气运气,才得凝炼成阿吉与董事长们,如今这条沛然莫之能御的命气。很多事,不是唬弄「摇滚」、「汉子」或「坚持」,就能轻巧带过;很多事,不是一声「乎伊干」就能轻易吞落腹内。很多很多事,都在里头了。──叶云平
作者简介
吴永吉
一九七○年生。台湾瑞芳人。
绰号「阿吉」、「吉董」,擅长词曲创作与音乐制作,号称「爱写歌的工人」。
曾于高中时期与同学自组「1989乐团」,先后于「直觉」与「骨肉皮」两乐团担任贝斯手。一九九四年与友人合伙「 Scum Pub 」,并担任负责人,鼓励乐团唱自己的歌。一九九七年与何志盛(冠宇)、杜文祥(小白)、林大钧(大钧)、于培武(金刚)创立「董事长乐团」。二○○三年与「闪灵乐团」主唱 Freddy及春天吶喊主办人 Jimi (牟齐民)共同创办「The Wall Live House」。现为「董事长乐团」主唱,大吉祥录音室负责人。
他序 摇滚浪子的回忆录 ──翁嘉铭
自序 还好我们拥有摇滚乐
人物
矿工的儿子 ── 阿吉
董事长第一任主唱何志盛 ── 冠宇
一个被摇滚改变的人── 小白
大起大落的人生── 大钧
由一个韩国华侨变成台湾人── 金刚
辑一
01原来我有妈妈
02有酒酐,倘卖呒
03最佳拍档三剑客 ──「吉龙猪」
04 田径队、合唱团、山地舞
05带扁钻上学去
06打过人,自然会被打
辑二
07 拒绝联考的小子
08 面包学徒的生活
09 我真的很想好好读书
10 我的第一把吉他
11 爱国还是爱她
12 台北不是我的家
辑三
13 英雄惜英雄
14 楼上,楼下
15 不自量力的海王子
16 强龙不压地头蛇
17 闯祸二人组
18 来电五十
19 从小我就喜欢砸吉他
20 汪洋中的一条破船
21 永吉洗衣店
22 随身携带保险套
23 世人皆有歌星梦
24 原来主唱就在我身边
25 怀念的半屏山
26 无力的青春
27 YAMAHA热门音乐大赛
28 当古典碰到摇滚
29 环岛七匹狼
辑四
30 兵变情不变
31 在军中偷看党外杂志
32 军中原来是这样
33 难忘的7PK
34 台东寒单爷
辑五
35 重金属的岁月
36 摇滚十二法则
37 永亿麻将馆
38 摇滚搬运工
39 Live House的宿命
40 不打不相识
41 骨肉皮,皮包骨
42 起不来的Rocker
43 摇滚卡拉OK
44 再会吧!飘发哥
45 夺命连环call
46 练团要先乱弹
47 董事长乐团的诞生
48 大家帮忙丢Demo
49 Adlip 啊!多离谱
50 第一次春吶
辑六
51 第一次出国
52 热血棒球梦
53 摇滚棒球队
辑七
54 醉鬼不怕鬼
55 玩团的小孩不会变坏
56 莫名奇妙被关了一晚
57 酷哥辣妹竞选团
58 我是流浪汉
59 当铺,原车可用
辑八
60 诚征董事长
61 得奖的是
62 山猴吉他手
63 贵人相助
64 封杀董事长
65 音乐爱情故事
66永远的董事长
【特别收录】
The Wall 的诞生
我真憨慢讲话,但是我真实在──咪董
英雄出少年──小豪
他序
摇滚汉子的回忆录
边读边幻想着,跟这群摇滚哥儿们,很老、坐着轮椅的时候,还约了一块去Live House看团表演,依旧一口想把台啤干掉;老婆变成老太婆了,快睁不开的眼皮还飘向辣辣的妹;辩论着哪个年代哪支团比较屌,一言不合想大打出手但没力气了!有人开口说「老猴」来过了,骂着我们熟悉的亲切的脏话,然后我们都睡着了,推往回家的路上……。
阿吉所描绘的故事,有荒唐的悲凉的机车的惨痛的义气的豪爽的百般滋味,几乎都是失败的堕落的无奈的,没有什么是教科书会鼓励的上进典型,却是很多人的生命写照,以仅剩的勇敢和梦想向残酷的现实反扑,输赢都没关系,日子要继续过下去。
「董事长」的团名,听来有点乡愿,很台湾式的沾沾自喜,不过,「董仔」也是一种随俗和反讽,真相不必别人假会,谁不知道!
认识他们以来,也一直都假不了。
「董事长」乐团到角头唱片录音,算是正式和乐界有了关系,那时我不认识他们,我也还没到角头上班。直到第一张专辑发片记者会前,好像是李寿全老师打电话问我,可不可以帮他们讲些话,听过DEMO喜欢那种台语摇滚的气味,就答应了!加上他们人阿莎力,很爱交朋友又爱棒球,就常走在一块。
为了纪念病逝的主唱阿盛(又改名为「冠宇」),阿吉开始在脸书写组团的故事,吸引很多粉丝、脸友按赞。起先我觉得很像电影脚本,可以拍片,但大家都没什么钱,凑巧有阵子「印刻」总编辑初安民常在脸书铺文贴诗,我灵机一动,「私密」他,请他去阿吉粉丝团看看,有没有可能出书?不料就成了!
现在又细读一遍,有种看电影《童年往事》和《少年吔安啦》的纯粹与热血,还有没太糜烂的《成名在望》 (Almost Famous)。
穷人的小孩不一定都过得苦,也或许真苦,但过程要有创造力,懂得自得其乐,反倒甜了一些。
赌和偷当然是法律和教育所不容许的,品学兼优的同学不必学习。可读起来感觉有趣,而且阿吉直白的文字都会找到好理由,比如「家徒还是四壁」、「反正是国家的铁,借我们用一下!」生命的可爱和韧性,不是依赖虚伪的道德灌输或成绩单上的华丽,就能成长的。让我想起法国诗人波特莱尔的«恶之华»,我觉得他是Rocker,很多Rocker也是诗人,但他们通常不屑于这样的头衔,只用作品和生命的样态,去体现诗意!
阿吉写赌偷闯祸泡马子比较精彩,像跟黑肉仔表白砸吉他那段,可以拍电影了啦!写音乐都太浓缩,我帮他补充一下。以前玩团的人大半学历不高,学历和音乐创作力并不一定成正比。找老师或互相学习很重要,乐器行是资讯、演奏技巧和心得交流的地方。所以以前在想金曲或金音奖最佳贡献奖时,都很想为乐器行或练团室争取提名,阿吉有提到「敦煌」、「阿通伯」,另外还有「海国」或「金蚂蚁」,都在台湾流行音乐史占不可抹杀的地位。
经营Live House阿吉也是前辈之一。书中可以读到他的辛酸史,那也是台湾北部玩金属团的血泪史。「地下社会」、「女巫店」、「河岸留言」一度地成为台湾独立音乐人与乐团重要的表演场域,饱受消防、噪音、牌照的困扰,警察常来临检取缔,同样的问题其实存在甚久。
除了阿吉他们弄的SCUM外,八○年代到「牦原」看「外交合唱团」,凌威开的「AC/DC摇滚屋」和ROXY也是重要的音乐场景。和SCUM差不多同年代,包括早点的Wooden Top、「人狗蚂蚁」,后来的Boogie、B-Side、圣界、漂流木等等,都是乐团的摇篮。那时只讲pub,名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地方去,让同好渲洩、相濡以沫、相互取暖。
一九九四年由白纪龄老师在「友善的狗」策划发行的「地下音乐档案」系列,包括「浊水溪公社」、「骨肉皮」、「刺客合唱团」、「唿吸纪念专辑」,及收录「静」、「红色指甲油」、「直觉」、「叛徒」等乐团,以今天来说是前辈乐团,到一九九七年收录在角头《ㄞ国歌曲》合辑里的董事长、五月天、四分卫、全方位、夹子、原音社等,已经快到乱弹阿翔说的「乐团时代」了。阿吉都参与了这不同的台湾摇滚场景与事件,他的亲笔回忆是史料,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其间还夹杂着他和阿珠曲折的恋史。不管和哪一任情人,都一样,就如同写阿泡那段,他坦承:「我总是喜欢跟朋友在一起,当时的女友阿泡很不谅解,叫我多陪陪她,怎么可能?我是浪子,『浪子甘那悲歌才会晓』。」他哼唱的是林暐哲演唱电影«少年吔安啦»的插曲「电火柱仔」,李欣芸作曲、陈明瑜作词。
有时和董事长乐团喝酒,余兴节目是一群Rocker比跳舞,原本我以为是玩闹,但他们跳得有板有眼的,音乐人节奏和肢体感是基本功,阿吉还影视科的。细想也有时代的影子。 阿吉成长期除了Bon Jovi、Europe(欧洲合唱团)外,Michael Jackson、霹雳舞和小虎队也有影响到,跳舞的爱好应该是那阶段,现在会跳舞的乐团不多吧?
音乐方面,七○年代出生的小孩对校园民歌当然不陌生,阿吉才写道:「阿盛很臭屁的问我会不会齐秦跟王杰的歌,我拿出一本小册子《弦》(收录当代民歌跟流行歌曲的谱),『你自己翻吧!』,一首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不要谈什么分离,我不会因为这样而哭泣,那只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之后,我和阿盛成了好朋友。」书里提到参加「滚石小子」征选的歌星梦,虽然破灭了,却在他写的歌里留下痕迹,都避免艰涩难懂,旋律流畅,歌词取材于市井小民的俚语俗句,但生勐有力具流行度。不过从字里行间看来,他的「歌星梦」是想给女朋友一个交待,不意一个一个结束,干脆当个更有个性的重金属Rocker!
上世纪八、九○年代金属乐风在台湾独立乐团界很受标榜,喜欢国外的Nirvana、Metallica、Guns N' Roses、SKID ROW、Pearl Jam等等,这些都是经典,也是摇滚明星,但在台湾保守的商业影视环境很难被接受。走清新摇滚如今看来有前途了,偏又选择走台语摇滚,不是流行的好操作包装的路线。
看阿吉写的书,就更能了解Rocker的本色决非为了钱,也不能只爱钱,不然他也不会去搞表演场地从SCUM到The Wall,弄大吉祥录音室,打乙组棒球,冠宇病逝和社会事件后让董事长乐团继续下去,真的是为了成功吗?还是为了一个「爽」?他并没有交待很清楚,可能需要再十年,连他当年剪掉长发的那刻,心情也是复杂的,是为女友?是为了向现实妥协?真实的心境都是难以向外人道的!我认为,对于Rocker而言,最真实的,永远在台上和歌里。
连爱和吉他都赌上了,就为了一口气,生命在舞台上翻滚 翁嘉铭
自序
还好我们拥有摇滚乐
在冠宇离开的第十三年前夕,我们照惯例想要为他办一场纪念会,并借由文字描写过去,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回忆冠宇。
文章内容是从他一开始看我不顺眼、想打我,到后来一起组团、成为莫逆之交的一些小故事。没想到贴上网路之后反应热烈,于是我就这样每天写着写着,有点欲罢不能。到后来,我还因为担心歌迷朋友们等不到文章会睡不着,所以每天都尽量在午夜十二点点前PO文,直到纪念会当天。
后来出版社找上门来,希望我能再继续写下去,把这些单元小故事集结成一本完整的书。但整整快半年的时间,我写不出半个字来……,惨了,我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写歌对我来说相对就简单许多,我甚至问编辑能不能发行脸书上写的那些就好。
我不是一位专业的作家,所以捏造不出假的故事,有时写一篇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有时回想一个主题要花上一两天,虽然写的大多是董事长的年少轻狂跟荒唐岁月、社会写实和江湖路险,但有时想到冠宇的种种,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常常一个人躲在录音室的小房间里泪流不已,一边哭一边写……,我真的不是一位专业的作家。
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完稿,书里写到许多九○年代台湾乐团圈的小故事,有些团现在很红了,有些团消失不见了,厉害的天才,不一定会留下来,而坚持到底的人,反而有一席之地。
现在的我已为人父,那些繁华俗事、魂萦旧梦虽然都只是成长的过程,却也丰富了我的人生。该来的会来,该去的会去,最后的我们都只剩下一篇篇收藏心底的回忆。年少轻狂已矣,人生中难免会踏错歩、走错路,但如何勇敢的去面对未来,给予我们的下一代美好幸福的世界,才是生命中最大的课题。仅以此书,献给我生命中美丽的意外,愿我爱的人,在我缺席的每一个日子里,依然笑笑迎接每一个灿烂的明天。
人不疯狂枉少年,还好我们拥有摇滚乐。 吴永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