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自在主人
‧1964年生。
‧本名吴碧玲。道号自在主人,网路名自在老师。
‧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学士,东海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
‧国家中医师考试及格。
‧学佛修禅与中医、太极拳等身心灵研修二十余年。
‧曾任中学国文老师、报社中医养生专栏主笔、社区大学太极拳老师。
‧古典诗词曾三度荣获国立成功大学凤凰树文学奖。
‧古典诗曾五度荣获全国大专青年诗人联吟大会之奖(现场比赛),最高荣获第二名。
‧长期从事佛法、身心灵之传道解惑,以及国学指导、养生谘询等。
着作:
《闲云自在诗联集》、《自在点灯》、《闲云书斋国学论文集》、《周子通书白话读本》、《周敦颐通书哲学阐析》、《通书思想研究》、《云水无心》、《浪漫禅风养生帖》等。
网站:
‧闲云居─自在老师的国学书院:
blog.yam.com/tztzai
‧闲来无事心灵禅境─自在老师的禅修道场:
blog.xuite.net/tztzai/twblog
‧云水无心─自在老师的身心灵道场:
blog.yam.com/masterrest
‧闲云书斋─自在老师的国学禅房:
blog.udn.com/TztzaiMaster
‧自在老师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
◎电子信箱:tztzai@yahoo.com.tw
作者序
自在闲情驰笔趣,无心插柳柳成阴
余忆童年,小学四年级时,于学校班级图书馆(学校为提倡阅读,于每班设一小书柜,发图书约三四十册供该班学生借阅,是为班级图书馆,由班级干部管理)读至一书,名为《花的情趣》,乃台湾省教育厅中华儿童丛书之一,开本大小约如当时之课本而薄。此书图文并茂,内容讲述各种与花卉有关之文人轶事,并相关诗词。如「芭蕉」篇,述及清.蒋坦与妻秋芙:「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萧萧,晚也萧萧。」「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之有趣对答。余读此书,初觉古典诗之优美与趣味焉。其后常于家父之案头见二书:《诗词欣赏》(内为唐诗三百首与三李词集)与《千家诗》,乃好奇翻阅,读之甚有味焉,亦见有《花的情趣》中若干引诗之原文,甚感亲切欣喜。此乃启余于古典诗词之喜好也。
渐长而于古文诗词涉猎渐丰,沉浸其中而不觉吟咏默诵,至学校课业须背诵之诗词,余多早已成诵矣。此外,偶于书报,或诸庙宇亭台,见诸对联,亦颇觉有趣,自然而默记之也。虽然,吾于诗词仅止于赏读,而于童年偶与同学以打油诗戏为笔战,然皆未涉古典诗之习作也。
高中毕业,余因志趣而考取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初入中文系即参与系上之「凤凰诗社」,是为余正式习作古典诗之始也。然大学多社团,活动多采多姿,诗社之习作,余乃不甚着意,亦未精进于此道焉。不意于大学四年间,由诗社而参与校内文学奖,及校外之全国诗人联吟大会(古典诗现场写作比赛)皆屡获奖次而名闻于系上师生,最高荣获全国第二名(详见本书「学院诗辑」)。余游戏之习、舞文之作,竟也有此佳绩,实始料未及也,实可谓「无心插柳柳成阴」也。然而除参与比赛之外,余实习作甚少,至大学毕业后,忙于工作家庭,更无有提笔为诗者,仅于教职期间,偶为同事教师职员题对联耳(作品见本书「嵌字联辑」)。
至民国九十六年,余初入网路,成立部落格,原为传布十余年修学佛法之心得,不意于网路云游之际,见诸多网路人士所撰之诗词对联,多不得要领,甚且不知所云,乃将吾二十余年前之得奖作品刊载于部落格以供大众文学交流焉。又于网路知识平台,以「自在老师」名号身分,指导一般初学者。是于网路,闲情所至,与诸网友往来之时,或随感题诗,或随兴酬联,或随缘指导示范,尔来六年余,如此发表于部落格之作,不觉竟累积数百则,实亦可谓「无心插柳柳成阴」也,于此亦感谢诸网友于吾文思之激盪使然也。今乃将此整理编纂,出版成书,以为吾作之存念,亦供诗词对联同好之交流也。
本书分「诗情」(诗词作品)与「联趣」(对联作品)二大部。「诗情」含「学院诗辑」、「自在禅诗」、「行云诗笔」三部分。「学院诗辑」为吾于大学中文系及中文研究所时期之习作与得奖诗作,各篇皆附诗词格律简说与简要记事;「自在禅诗」为余学佛修行之偶感及与网友之相关答偈;「行云诗笔」多为与网友酬答之诗作,亦有因缘偶感之作品者。「联趣」则含「自在题联」、「嵌字联辑」与「酬对联辑」等,亦多为网路随缘酬答之作也。编辑大体依作品时间先后为序,亦可见余创作之历程也。
吾观网路大众于古典诗词对联,或不谙其中格律,或稍有涉猎而严于格律之遵。余于中文系所,受专业之习,且诗词多次获奖;然竞试之外,于今写作乃不拘格律,信笔挥洒而自在出入于格律之间。故吾作有依严谨格律者,有随兴赋就者;亦不限于近体诗也。平仄押韵亦不拘古音古韵,或有用今音今韵者。因思古音古韵乃迁就古人语音,于今读诵,未必叶韵,反失押韵之原旨也。余于对联亦然。因本书为作品之辑录,非学理之专论,故仅此稍言及之,以资读者参酌焉。
本书收录诗词二百一十一首、对联四百零二副,凡六百余则。有性情之作,亦有戏墨之篇,自在驰笔,亦庄亦谐。各篇皆有附註,或述缘由,或文字註释、章法分析等,以便同好交流或初学之习,而于此古典文学之传承,或稍有裨益焉。吾宅名「闲云居」,乃以「闲云自在诗联集」名书。是为序。
自在主人 谨识
中华民国一○二年仲秋九月二十一日
**篇章九:** 《闲云自在诗联集》带来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阅读体验。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被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表达方式所触动,然后陷入深深的思考。他能够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去解读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比如,书中有一联“世事多变幻,唯有初心坚”,这句话,在看似消极的“多变幻”中,强调了“初心”的坚守,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生活态度。又比如,“笑看风云起,静待花开时”,这句则展现了一种顺其自然,豁达乐观的心态。作者的语言,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并不是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精炼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同行,他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去领悟。每一次阅读,都像是经历一次心灵的“按摩”,那些积压已久的情绪和烦恼,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释放。这本书,让我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明白,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外界的给予,而是源于内心的丰盈。
评分**篇章八:** 《闲云自在诗联集》的文字,给我一种“洗涤心灵”的感觉。在这个充斥着浮躁和喧嚣的世界里,这本书就像一泓清泉,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灵。作者的笔触,简练而精准,他用最少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我喜欢书中那些关于“静”的描绘,比如“心如止水般,波澜不起伏”,这是一种多么高的精神境界,让人向往。又比如,“窗前一盏灯,映照万卷书”,这幅画面,展现了一种安贫乐道的宁静,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描绘人生的波澜壮阔,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最平凡、最朴素的生活场景,却在这些场景中,挖掘出了不平凡的意义。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自在”,并非远离人群,而是内心的一种宁静和豁达。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慢下来”,如何去“感受”,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它不是一本让你瞬间获得启迪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细细品味,慢慢领悟的书。
评分**篇章六:** 《闲云自在诗联集》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其中蕴含的那份“淡”。这种淡,不是冷漠,不是疏离,而是一种对世事洞明的从容,一种对人情练达的豁达。作者的文字,总是恰到好处,不多一分,不少一毫,却能将意境烘托到极致。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人生际遇的描绘,比如“悲欢离合皆是客,得失随缘任去留”,这句话,简简单单,却道出了人生的真相,让我们懂得,何为真正的心境平和。再比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充满了鼓励和力量,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要气馁,总有懂得你的人,在某个角落默默支持着你。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教你如何去“成功”,而是教你如何去“生活”,如何用一种更超然、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它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你迷茫时,给你指点迷津,在你疲惫时,给你温暖的慰藉。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一次心灵的“减负”,将那些不必要的忧愁和烦恼,悄悄地放下。
评分**篇章七:** 《闲云自在诗联集》是一本让我“惊喜连连”的书。我以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诗联集,但读下去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的才情,体现在他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以及对人性情感的洞察。书中许多诗联,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仿佛就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智慧。比如,“春风吹又生,万物皆欢喜”,这句看似简单的描绘,却道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生机。再比如,“杯中酒未尽,杯外事已休”,这句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无奈和释然,让我们懂得,有些事情,不必太过执着。我尤其欣赏作者将古典的意境与现代的情感巧妙融合,使得整本书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张力。他没有刻意去模仿古人,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这种“真”,恰恰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不卖弄,不炫耀,只是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感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找到力量。这本书,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的渴望,也是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评分**篇章五:** 《闲云自在诗联集》带给我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作者的文字,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却充满了自然的韵味和生命的气息。他笔下的景物,仿佛触手可及,他笔下的情感,仿佛感同身受。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山水田园的描绘,那是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一种回归本真的自在。比如,书中有一联“青山依旧在,绿水复流长”,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一种对永恒的思考,在沧海桑田的变幻中,总有一些事物,能够穿越时空,保持着最初的模样。又比如,“稻香初满坡,蛙鸣报晚晴”,这幅画面,是多么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乡村的眷恋,对纯朴生活的向往。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他能够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最复杂的情感。他不是在“写诗”,而是在“生活”,然后将这份生活中的感悟,用诗意的语言呈现出来。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在”的含义,它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内心的一种平和与安宁,是对生活本真的尊重和热爱。
评分**篇章十:** 《闲云自在诗联集》是一本能够“治愈”的书。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后,翻开这本书,仿佛找到了心灵的港湾。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温暖的力量,能够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放下”的描绘,比如“昨日已成空,明日未可知”,这句提醒我们,不要沉湎于过去,也不要过分担忧未来,珍惜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又比如,“烦恼如云烟,随风飘散去”,这句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我们学会遗忘,学会释怀。作者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苦难,而是用一种更豁达、更超然的态度去面对,将苦难转化为一种升华,一种力量。他的语言,朴实而真诚,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在你失落时,给你鼓励;在你迷茫时,给你指引。它不是一本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药”,但它能够让你在阅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找到面对困难的勇气。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自在”,是内心的自由,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是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篇章三:** 《闲云自在诗联集》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觉得平淡无奇,但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体会其中的醇厚与甘甜。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喜欢作者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表达方式,他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比如,书中有一联“静夜闻孤雁,愁思伴残月”,寥寥十四个字,便将一个孤寂的身影,一颗思念的心,以及一份绵延的愁绪,描绘得淋漓尽致。那孤雁的叫声,仿佛是他内心深处的叹息;那残月的清辉,映照着他无尽的思念。这种意境的营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对生活有深刻的体悟,对情感有敏锐的洞察。再比如,另一联“繁花落尽时,唯有梅花香”,这不仅是对季节变迁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人生起伏的隐喻,在万物凋零之时,总有坚韧的生命,在默默地绽放,散发出独特的光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好,往往藏匿于朴素之中,真正的智慧,往往蕴含于平凡之处。它教会我如何用一颗宁静的心去观察世界,如何用一份淡然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评分**篇章四:** 《闲云自在诗联集》是一本能让人“慢下来”的书。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会文字的力量。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缓缓地流淌进我的心田,让我有机会审视自己,审视生活。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他能够用最寻常的词汇,勾勒出最不寻常的意境。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时间的思考,比如“光阴似流水,岁月不待人”,这句简单的提示,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们警醒,珍惜当下。而另一句“日升又月落,四季轮回转”,则展现了生命自然的规律,让我们学会顺应天时,不强求,不执着。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它不像那些大段大段的叙述,而是将情感和哲思浓缩在短短的诗联之中,需要读者自己去咀嚼,去体会。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发掘出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种一次性读完的书,而是一本可以反复翻阅,每次都能带来不同惊喜的书。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诗意,并非只存在于遥远的远方,它就藏匿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只是需要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
评分**篇章一:** 初次翻开《闲云自在诗联集》,便被那股扑面而来的淡雅气息所吸引。这不是那种刻意堆砌辞藻、卖弄学问的俗套之作,而是如同窗外飘过的闲云,带着几分从容,几分疏朗,又几分不羁。作者的文字,在字里行间流淌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仿佛看透了世事的纷纷扰扰,只剩下最纯粹的情感与思考。诗联的意境,时而雄浑壮阔,如山河万里,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壮丽的景象;时而婉约细腻,如水边垂柳,轻柔地拂过心弦,引发阵阵涟漪。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幅关于自然景色的描绘,比如那“秋风扫落叶,寒鸦栖枯枝”的画面,不仅仅是对季节的写实,更透露出一种萧瑟中的坚韧,一种生命在凋零中孕育新生的哲思。又如那“孤舟烟波里,明月照心田”的意境,在寥寥几笔间,便将独处之人的内心世界描摹得淋漓尽致,那份宁静,那份淡泊,令人神往。读《闲云自在诗联集》,仿佛在与一位智者对谈,他用最简洁的语言,道出最深刻的道理,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沉醉于文字的魅力,反思自身的浮躁,寻觅内心的平静。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诗联集,不如说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在喧嚣的尘世中,为你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每读一联,都仿佛在一次心灵的洗涤,将那些不必要的杂念涤荡干净,留下的,是纯粹的感动和对生命更深层的理解。
评分**篇章二:** 《闲云自在诗联集》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它不像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也不像那些信息量巨大的非虚构类书籍,它更像是一种与作者之间心灵的默契,是一种在字里行间进行的无声对话。我常常会停下手中的书,反复品味一两句诗联,然后陷入沉思。作者对情感的把握,精准而克制,不张扬,不矫饰,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比如,在描绘离别时,他没有渲染悲伤的气氛,而是用“天涯共此时,故人两相思”来表达,这种淡淡的忧伤,反而更加令人动容,因为它触及的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体验。又比如,在赞颂友情时,他笔下的“知音千里遇,把酒话从前”,那种久别重逢的喜悦,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跃然纸上,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生命中那些珍贵的友人。更有趣的是,书中一些诗联将生活中的琐事与深刻的哲理巧妙地结合,例如“柴米油盐酱,亦有乾坤藏”,这句话看似 mundane,实则蕴含着“于平凡中见伟大”的智慧,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即使是那些最不起眼的点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时而古朴典雅,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时而又带着现代的灵动,让人感觉亲切无比。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意象的选择,每一个词语,每一个画面,都经过精心的打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读者的脑海中鲜活地呈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