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动作中的骨骼与肌肉
这样画人物,才逼真!
人的身体是由骨骼、深层肌肉、浅层肌肉所构成。想要描绘出合理且美观的人体,对这些结构一定要有所认识。
头摆动时锁骨的状态、使力时肌肉是如何隆起,书中将真人图片对照解剖图,如此一来,身体表面的变化与内部骨骼肌肉的作用关系即能一目了然。此外,更全方位收录眼睛与鼻子的构造、脂肪的分布、不同年龄的样貌……等对描绘人体相当实用的资讯,
是一本让绘图技巧更精进的,人体动态姿势集!
【 让你笔下人物更逼真的各种技巧全收录! 】
头、手、脚、躯干……身体各部位分别解说静态与动态姿势。
真人姿势照片147张,对比解剖图350张,各种姿势下的骨骼与肌肉变化一目了然!
孩童时期,头部比例较大,四肢相对于躯干较为偏短;老年后皮下脂肪减少,颈部会往前倾。详细解说,人体不同年纪的身体特征,熟练掌握各种年龄层的人物!
人体的脂肪分布,以及毛发的生长方向都有一定的规则。只要能了解,一定可以让绘画技巧精益求精。
作者简介
佐藤良孝
1956年东京出生。毕业于创形美术学校造型科,同研究科造型课程修毕。曾任创形美术学校教职员,1990年创设插画与系统开发制作公司「彩考」,以医学专业书籍的医学插画为中心,从事博物馆专用多媒体系统的开发、3DCG、公共设施的展示图像以及图像资料库系统开发等,其制作活动涉及领域相当广泛。
现任有限公司「彩考」社长。
The Association of Medical Illustrators(美国)会员
美术解剖学会 会员
日本美术解剖学会 会员
资料库使用者团体 会员
主要成果
曾在「月刊i Magazine」连载「数位影像的基础知识」专栏长达2年。
曾任足利设计工科专门学校的兼任讲师长达5年,除了指导职业插画家(写实插画)的实习之外,同时也教授电脑平面设计的基础课程。
成立医学插画家综合网站:www.medicalillustration.jp
第1章 全身
●1 观察体表 8
全身的体表 8
●2 骨骼与肌肉的结构 14
全身的骨骼 14/全身的肌肉 17
●3 成长带来的变化 20
婴儿‧幼儿期(男童) 20/儿童期(男孩) 21/
婴儿‧幼儿期(女童) 22/儿童期(女孩) 23
●4 年龄增长带来的变化 24
青‧壮年期 24/老年期 26
●5 脂肪的分布状态 28
脂肪囤积的主要部位 28/肥胖 29
●6 皮肤 30
皮肤的色调 30/皮肤的构造 31
●7 毛发 32
全身的毛流 32/毛发的构造 32
第2章 头与脸(头部)
●1 观察头部 34
头部体表分区及部位名称 34
●2 头部的构造 35
头部的骨骼与肌肉 35/男女性头部构造的差异 37
●3 头发与胡须 38
胡须的生长阶段 38/头发的种类 39/头发脱落状态的分类 40
●4 眼部及眼睛周围 42
眼部及眼睛周围的外观 42/眼睛的内部构造 43/
虹膜 44/眼睛的类型 44/高龄者的眼部及眼睛周围 45/
眉毛 46/运动眼球的肌肉 47/眼球活动的范围 47/
瞳孔的变化47
●5 鼻与口周围 48
鼻与口周围的外观 48/鼻部的构造 49
●6 牙齿与口腔 50
成人的牙齿 50/婴幼儿的牙齿 51/乳齿生长的时期 52/
口腔内部构造的名称 52/嘴巴张开及牙齿外露的方式 53/舌头各部位的名称 53
●7 耳 54
耳部的外观 54/耳部的形状(耳垂分离型与耳垂紧贴型) 56/耳部的内部构造 56
第3章 颈・背・肩
●1 颈(脖子) 58
观察颈部 58/颈部的肌肉与骨骼 60/颈部的血管 61/
颈部往前面弯 62/颈部往侧面弯 63/颈部往后面弯 64/
颈部朝侧面转 66/让阔颈肌显露 67
●2 背(躯干背面)68
观察背部 68/背部的肌肉 69/肩膀往前突出 70
/肩膀往后拉动 71/肩膀往上高耸 72/
手臂往侧向抬高(45°/90°/140°/160°/180°)74
●3 肩 82
观察肩部 82/肩部的肌肉 83/双手抱头 84/
手臂往正上方伸直 86/手臂往侧向抬高 87/手臂往斜前方伸直 88
第4章 躯干(胸・腹・腰)
●1 躯干 90
观察躯干 90/肚脐的类型 93/前屈动作94/
坐着弯曲背部 95/侧屈动作 96/后屈动作 97/
扭动躯干 98/将体重移动至单脚 99
●2 胸部‧腹部 100
躯干的骨骼 100/躯干的肌肉 101/乳头‧乳晕的外观 102/
乳房的类型 102/乳房的发育 103/乳房的老化 103/
乳房的构造 103/唿吸动作 104/让胸大肌紧绷 105/让腹肌紧绷 106/
乳房的活动状态(双手高举/下垂/仰卧姿/跑步/用双手压迫)107
●3 腰部 112
腰部的骨骼 112/泌尿生殖器的内部构造 112/腰部的肌肉 113/
单脚往前抬高90° 114/将脚往后拉抬 115/
双腿张开90° 116/前屈动作117/踮脚尖蹲着 118
第5章 手臂与手部(上肢)
●1 手臂 120
观察手臂 120/手臂的基本姿势 120/手臂的骨骼 122/
浮现于手臂的血管 122/手臂的肌肉 123/
90°弯曲肘关节 124/将肘关节弯曲至极限 126/
前臂的外旋及内旋 128
●2 手部 130
手部的外观130/手部的骨骼与手掌的纹路130/
手指根部的皱褶131/手部的骨骼132/指甲的构造132/
手部的肌肉133/弯曲手腕的动作(桡屈‧尺屈/掌屈‧背屈)134/
手背肌腱的变化136/手弓138/小指外展的动作139/拇指与小指碰触的动作140
第6章 腿与足(下肢)
●1 腿 142
观察腿部142/腿部的血管 143/腿部姿势 143/
腿部的骨骼144/腿部的肌肉145/将膝部弯曲至极限146/
弯曲膝部90 148/弯曲膝部60° 150
●2 足 152
观察足部 152/脚趾的方向 152/足部的骨骼 154
/足部的肌肉 155/伸展脚尖 156/弯曲脚踝 158
/上弯‧下弯脚趾 159
序言
本书为前着『人体美术解剖图 透视骨骼&肌肉 动态姿势集』之续集。在前着当中,以人体肌肉为主轴,透过图片解说各种动作下肌肉的构造变化。
然而,若想完美表现人体活动状态,只了解筋骨的外观并不足够。其实还需要了解名为肌肉活动比例的空间架构概念,以及从体表观察的各种轮廓、眼部、耳部及口部等器官的内部构造(体表观察学或是体表解剖学)。
这一回,我尝试以『体表观察』为主题,挑战解说各种图片。为了让每位读者都能够简单地了解肉眼可见的体表细微部分,这本书是以图片为主体所构成的资料集。另外,因人体活动所产生的线条变化,我也在篇幅允许的范围内,搭配人体照片进行解说。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解说,对于从事绘画、漫画或插画等将人体视觉化的工作者而言太过于细微。但其实「人体的视觉表现」,却隐藏着无限的可能。我衷心希望大家能透过详细的「事实」受到启发,激起「夸张」、「变化」、「异化」甚至是「大胆的省略」等感性,并不受拘束地将人体视觉化。基于这样的观点,我相信本书的内容绝对不是过于细微而不需要的资讯。
提出「具体的表现」,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绝大部分的人在作画时都是在「仿效」,也就是模仿所谓的「模式」。但只要能够加入一点点自己原创的元素(表现方式),那就是相当了不起的创作。其实所谓的「模式」,最初也是从观察事实开始,一步步辛苦塑造出来的表现手法。之后的创作者则能够透过模仿的方式,较为轻松地展现视觉化成果,并持续地发展与变化。然而,当这样的状况不断地反覆进行,「模式」会慢慢地「形式化」,使得最初来自事实的感动与真实感变得薄弱。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时常回过头观察事实,并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希望对于各位购买本书的读者而言,书中的资料能帮助自己「回顾事实」。因为本书的定位在于美术解剖学中的入门~中级者,原本是个内容相当丰富的专业领域,但本书内容已经过精选。也因为如此,本书并未触及人种间的差异与不同、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差异,以及其他异常和变异的相关内容。在个人差异下的变化,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解说。另外,在出版限制下,关于生殖器的部分也简单带过。
关于这一点,敬请各位读者见谅。
佐藤良孝
我是一位非常喜歡繪畫,尤其是角色設計的學生,但經常在畫出流暢且具有說服力的人體動態時感到力不從心。之前嘗試過一些人體解剖學的書籍,但總是覺得太過理論化,而且圖片往往比較生硬,難以將其應用到實際的繪畫中。這次偶然間在網路書店看到了《觀察體表&結構 動態姿勢集》,光是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加上內頁預覽圖中那些細膩且充滿張力的線條,我就知道這本書可能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收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裡面的內容完全沒有讓我失望。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將嚴謹的人體解剖知識,以非常直觀且藝術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它並不是單純地列出肌肉和骨骼的名稱,而是透過大量的動態圖例,展示這些結構在真實的運動狀態下的形態變化。例如,書中對於「弓步」這個常見的動態,就從不同角度、不同肌肉發力點進行了詳細的解析,讓我非常清晰地了解到,當身體做出這個動作時,腿部、腰部、背部的肌肉是如何相互配合、如何受力,以及在體表上呈現出怎樣的起伏。而且,書中對於「體表觀察」的強調,更是錦上添花。它不只是告訴我們肌肉的結構,更告訴我們這些結構是如何透過皮膚顯現出來的,例如關節處的皮膚褶皺,肌肉膨脹時皮膚的緊繃感,這些細節的描繪,對於提升畫作的真實感和生動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评分身為一個對動畫、遊戲角色設計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幫助我提升人體描繪能力的資源。《觀察體表&結構 動態姿勢集》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我充滿了期待,而實際收到書後,它的內容更是讓我欣喜若狂。這本書的優點實在太多,我最想強調的是它在「動態」上的深入解析。它不像有些解剖學書籍那樣,只是列出靜態的肌肉和骨骼圖。這本書更像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動態解剖」的學習平台。它通過大量的、不同角度的、不同時間點的姿態圖,展示了人體在各種運動狀態下的結構變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有專門講解「軀幹的扭轉與延展」,這個部分對於表現人物的戲劇性和力量感非常重要。它不僅展示了脊椎和肋骨的運動軌跡,還詳細說明了腹部和背部肌肉在扭轉時是如何被拉伸和擠壓的。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還將這些解剖結構與「體表形態」緊密聯繫起來,例如,當背部肌肉高度收縮時,體表會呈現出怎樣的隆起和紋理。這種細膩的觀察和描繪,讓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真正懂繪畫、懂人體、懂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實用技法的藝術家。
评分我是一位非常熱衷於漫畫創作的業餘愛好者,雖然技巧還有待加強,但對人物的熱情從未減退。我一直深知,一個成功的漫畫角色,不僅要有吸引人的臉部表情,更要有生動、自然的身體動態。《觀察體表&結構 動態姿勢集》這本書,簡直就是我繪畫路上的「及時雨」。在收到書的當下,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閱。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都做得非常精緻,而且充滿了藝術感。我最喜歡它對於「動作的連續性」的描繪。它不像很多解剖學書籍那樣,只展示一個單一的瞬間,而是透過一系列的連續動作,讓我們能夠觀察到身體在運動過程中,每一個環節是如何銜接,每一個肌肉是如何逐步發力,最終形成流暢的動態。例如,書中對於「後踢腿」的動態解析,就分了好幾個步驟,從抬腿、彎曲,到蹬地、收腿,每一個細節都描繪得非常到位,並且標示出了關鍵的發力點和受力點。這讓我能夠非常清晰地理解,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背後蘊含著如此複雜的生物力學原理。而且,書中對於「體表觀察」的強調,也非常讓我受用。它提醒我,在繪畫時,不僅要關注骨骼和肌肉的結構,更要觀察這些結構如何透過皮膚顯現出來,例如,肌肉收縮時的鼓脹,皮膚在關節處的褶皺,這些細節的準確描繪,是讓人物看起來更真實、更有質感的關鍵。
评分我是一位熱衷於繪畫,特別是角色創作的愛好者,但長期以來,人體動態的準確性一直是我的一大痛點。我總是覺得自己畫出來的人物,即使臉部表情再怎麼豐富,身體的動作總是有種說不出的違和感,好像脫離了物理定律一樣。這讓我非常沮喪,因為我深知,一個生動且充滿生命力的人物,其身體的動態至關重要。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看到了《觀察體表&結構 動態姿勢集》這本書的介紹,被它標榜的「最標準的人體美術解剖圖」以及「這樣畫人物,才逼真!」的口號深深吸引。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裡面的內容立刻讓我眼前一亮。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將解剖學知識乾巴巴地呈現出來,而是將其與大量的動態姿勢圖例緊密結合。書中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實際動態範例,從日常的站立、行走,到各種運動和戲劇性的瞬間,都描繪得極為精準。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力量與平衡」的解析,它用清晰的圖解說明了,在複雜的動態中,人體的重心是如何轉移,肌肉是如何協調發力的,以及這些是如何影響到身體的整體姿態。例如,書中對一個人物在空中飛躍的姿勢進行了詳細的分解,讓我清楚地看到,為了達到那種飄逸的視覺效果,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是如何在空中進行精密的協調。
评分作為一個長年投入於人體藝術創作的繪畫愛好者,我一直在追求更深層次地理解人體的結構與運動,特別是如何在動態中捕捉人體的精髓,讓畫面充滿生命力。這次有幸接觸到《觀察體表&結構 動態姿勢集》這本書,我認為它在人體美術解剖領域,樹立了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標竿。《觀察體表&結構 動態姿勢集》最讓我感到驚豔的是它對「體表觀察」的細膩處理。許多解剖學書籍往往止步於肌肉和骨骼的結構圖,但這本書更進一步,深入探討了這些結構如何在人體的皮膚表面上顯現出來。書中大量的圖例,不僅展示了肌肉的起伏和骨骼的輪廓,更描繪了在不同光線、不同體態下,皮膚的褶皺、紋理以及陰影的變化。例如,書中對「關節的動態描寫」這一部分,就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展示了關節的骨骼結構,更詳細描繪了在關節彎曲和伸展時,周圍的肌肉和皮膚是如何受到牽扯、擠壓,以及如何在體表形成自然的褶皺。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讓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我認為,這本書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人體的結構,更能引導我們學會如何觀察和描繪真實的人體,讓我們的繪畫作品更具感染力。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標題,覺得「體表&結構」聽起來有點嚴肅,畢竟我比較喜歡畫可愛的Q版人物,對寫實的解剖學總是有點距離感。但是,我的一個在美術系的朋友強烈推薦我這本書,說它可以讓畫的角色「活起來」,即使是Q版,如果比例抓對了,動態做好了,也會比單純可愛但比例失調的角色來得有吸引力。我抱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買了,結果完全顛覆了我對解剖學的印象!這本書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它的圖片都非常精緻,而且很有「生命力」。我尤其喜歡它用了很多不同情境的動態來做範例,例如跳躍、揮拳、跑步,甚至是一些比較微妙的表情變化時,臉部肌肉的牽動,都畫得非常到位。書中有一部分是關於重心轉移和力量傳遞的解析,這一點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以前畫人物,總覺得他們站著或動著的時候,身體的重心很奇怪,不知道往哪裡擺。這本書用非常直觀的方式,用箭頭和線條標示出力量的方向和重心點,讓我瞬間明白原來一個看起來很自然的動作,背後是如此複雜的力學原理。我還發現,它不僅僅是畫出肌肉和骨骼,更是描繪了它們在運動時如何「互動」,像是拉扯、擠壓、伸展,這些細節的呈現,讓我覺得非常受啟發。我現在在畫角色設計時,都會先參考書裡的動態,再慢慢簡化成我想要的風格,發現這樣畫出來的角色,即使是Q版,也多了幾分真實感和動感,不再是軟趴趴的。
评分作為一個長期以來在繪畫領域摸索的業餘愛好者,我對「人體解剖」這個詞總是帶著敬畏又有點畏懼的心情。過去我也曾嘗試過一些解剖學的書籍,但往往因為內容過於學術化、圖解不夠清晰,或是缺乏實踐性的應用,最終都讓我望而卻步。這次看到《觀察體表&結構 動態姿勢集》的預覽圖,就深深被它豐富的插畫內容所吸引,決定購入。收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深入翻閱,立刻被書中的細膩與實用性所震撼。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將人體解剖學獨立出來,而是將其與「動態姿勢」緊密結合。書中大量的插圖,不僅清晰地展示了肌肉和骨骼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它透過各種生動的動態場景,讓我們看到這些結構在實際運動中是如何運作的。例如,書中有一頁詳細解析了「側身踢腿」的動作,從髖關節的旋轉,到腿部肌肉的協調發力,再到核心肌群的支撐,每一個環節都用圖解和文字說明得一清二楚。更重要的是,它還展示了不同時間點的身體姿態,讓我們能觀察到肌肉在發力過程中的形態變化。這對於我這樣缺乏寫生經驗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發現,透過這本書,我不再是死記硬背肌肉名稱,而是能夠真正理解它們在動作中的功能和形態。書中的「體表觀察」部分也讓我獲益匪淺,它展示了皮膚的褶皺、骨骼的輪廓如何在不同的體態下顯現,這些細節的準確描繪,對於提升畫作的真實感至關重要。
评分我是一個平面設計師,雖然主要工作是設計平面視覺,但偶爾也會在專案中接觸到人物繪製的部分。先前一直覺得自己的人體比例和動態表現比較生硬,客戶也經常會提出這方面的修改意見,這讓我感到非常苦惱。這次偶然在書局看到了《觀察體表&結構 動態姿勢集》,光是「最標準的人體美術解剖圖」和「這樣畫人物,才逼真!」這幾句話,就深深打動了我,我希望能藉助這本書來提升我這方面的專業能力。收到書後,我立刻被書中的內容所震撼。它不僅提供了非常系統和標準的人體解剖圖,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解剖知識巧妙地融入到了各種實際的動態姿勢中。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核心力量與身體平衡」的解析。在平面設計中,我們經常需要表現人物的穩定感或動感,而理解身體如何維持平衡,以及核心肌肉群如何發揮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書中用非常清晰的圖解,展示了在各種複雜姿勢下,身體重心的位置,以及腹部、背部、臀部肌肉的協調發力。這讓我對如何讓人物的站姿、坐姿、甚至一些跳躍的動作看起來更穩固、更有力量,有了全新的認識。
评分坦白說,我之前對於「人體解剖」這幾個字,總是聯想到枯燥乏味的教科書和冷冰冰的骨骼模型,覺得那是專業畫家或是醫學系學生的專屬領域。我本身是個平面設計師,偶爾會在工作上需要畫一些人物插畫,但每次畫到人體動態時,總覺得像是個巨大的挑戰,畫出來的人物比例怪異、動作僵硬,完全無法達到我心目中的「逼真」效果。這次偶然看到《觀察體表&結構 動態姿勢集》這本書,光是「動態姿勢集」和「最標準的人體美術解剖圖」這些字眼,就立刻吸引了我。收到書後,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人體解剖學也可以如此生動有趣且極具實用性!書中的插圖非常精緻,而且幾乎每一頁都有大量的實例,展示了各種複雜的人體動態,從簡單的站立、行走,到複雜的跳躍、翻滾,甚至是各種情緒下的肢體語言,都描繪得非常細膩。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力量傳遞」的解析,它用箭頭和線條清楚地標示出,當身體做出某個動作時,力量是如何從腳部傳遞到核心,再到手臂的,這讓我對人體的協調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書中對於「體表結構」的觀察,也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只是畫出肌肉的輪廓,更是描繪了皮膚在肌肉運動時的牽扯、擠壓,以及在不同光線下的陰影變化,這些細節的處理,讓人物的立體感瞬間提升。
评分終於收到這本《觀察體表&結構 動態姿勢集:最標準的人體美術解剖圖!這樣畫人物,才逼真!》,我從拿到書的當下,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那種感覺就像是尋寶一樣,每一個翻頁都充滿了期待。我本身是個對插畫、漫畫一直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雖然沒有科班出身,但自己摸索著畫了幾年,最常遇到的瓶頸就是人體比例和動態的表現,常常畫出來的人物看起來死氣沉沉,或是動作僵硬,完全不像活生生的人。這本書的封面就吸引了我,那種精緻的線條和充滿力量感的動態,讓我覺得「對!這就是我想要的!」拿到書後,翻開第一頁,就看到許多精美的線稿,每一個肌肉的起伏,骨骼的走向,都描繪得鉅細靡遺,彷彿觸手可及。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的體表呈現,那些陰影的處理,讓肌肉的體積感瞬間出來,不再是扁平的線條。例如,書中解析了一個跑者在騰空瞬間的姿態,從髖部的旋轉,到肩膀的對應,再到手臂的擺動,每一個細節都解釋得非常清楚,並且提供了多種視角,讓我能從不同方向去理解這個動態的形成。不只是單純的肌肉解剖圖,它更結合了體表的觀察,像是皮膚的紋理,關節處的褶皺,甚至是血液在體內流動時,在體表上可能產生的微妙變化,這些都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靜態的解剖學,更是一本如何將解剖學應用到動態描繪的實戰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書裡的內容應用到我的創作中,相信這本寶典會大大提升我繪畫的準確度和表現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