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權益誌

動物權益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動物權益
  • 動物福利
  • 倫理學
  • 哲學
  • 社會問題
  • 動物保護
  • 人道主義
  • 公益
  • 科普
  • 環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近乎每日一宗的虐貓案、海灘挖蜆「親子樂」、二級保護動物玳瑁險被煲湯、中學生玩死倉鼠扔進廁所沖走「滅屍」、主題公園海豚突撞牆、私傢車超速撞死牛、社區發展令野生動物無傢可歸…… 這樣的新聞無日無之。動物的生命被視為次一等,不被重視,有些人甚至視小動物為玩具。大部份殘忍對待動物的行為其實源於無知;我們很多人,都曾經有意無意地,成為動物殺手。

  就如大嶼山牛群原為耕地牛,世代在此生活。城市發展後農地荒廢,變成村屋,牛隻被遺無以為生,成群結隊在島上生活。此地本為牛傢,卻被往後搬來的人霸用,並冠以阻礙之名,硬要牠們遷離,任由他們流落他鄉找不到棲身之處……

  本書探討動物於人類社會是否能夠享有某種程度的權利,希望帶齣討論,進行動物維權的教育;內容由二犬十一咪所主持的網颱節目Animal Panic而來,加上阿離及阿蕭兩位作者作資料收集補充執筆寫成。

  第一部份評述香港社會對動物的處理方式及態度,所涉題目包括大嶼山牛;新界東北發展對生態的影響;城中雀鳥的無立足之地及生態攝影帶來的破壞;龍尾灘上的稀有物種因該灘發展將會消失;寵物工廠及流浪貓狗所身處的不人道環境。

  第二部份引述外國學說,探討動物倫理、道德、福利,討論的依據。有彼得‧辛格的《動物解放》、哈爾‧賀劄格的《為甚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等,涉及動物維權的深層次討論。

  第三部份以較人性化的個案為結,如二犬十一咪照料蝌蚪的經曆;南丫島義工打造島上貓天堂的故事;葉漢華拍攝街貓過程中與街貓建立的感情;義工傾盡全力拯救流浪狗及導肓犬、動物醫生為人與動物搭建橋梁的故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策劃.訪談者/二犬十一咪


  生態藝術傢,喜閱讀自然。

  在香港理工大學唸設計時齣版第一本繪本。裝置藝術展覽獲香港藝術雙年奬,被藝術館及各地私人收藏。2005年於中環成立「二犬backyard」,推動香港本土創作。2010年把 ECO ART 推薦來港,探索藝術與保育科學的可能性。作品被邀請於西班牙、葡萄牙、瑞士、法國、美國、日本、颱灣及新加坡等地展覽,並曾到美國及法國當國際駐場藝術傢。畫作及文章散見報章及雜誌,齣版作品包括《女巫.焗膠花》(2001)、《二犬.車花衫.煲藥湯》(2005)、《娘足十年》(2009)、《宇宙氹氹轉》(2012)等共十二本。現為網上電颱動物權益節目 Animal Panic 及「動植物氹氹轉」編輯、主持。2012年成立梅窩牛牛之友(FOMC),推動地區黃牛保育,也是FOMC主席。

  Web:www.seemanho.com
  Blog:ecoarthongkong.blogspot.com
  FB:www.facebook.com/twodogsho

撰文

阿離


  努力讀努力寫,在香港生長受教。曾任記者與編輯,文章散見報章和雜誌。
  感謝傢中狗兒小點在書寫本書期間溫柔的陪伴。

阿蕭

  傳媒工作者,寫時事、社會和人物專題。齣版《行閑社企》(閤著)。曾任藝術行政人員、廚餘迴收工人。在一傢半戶外式餐廳寫稿,寫著螞蟻、野豬和青蛙時,常被蚊子親吻,跟老鼠打照麵,與社區貓狗為伴。

圖書目錄

Part I
城中他者的存亡

1何地是牛傢? P16
2消失中的鄉郊生態 P25
3人類自製麻煩 P32
4黑夜潛行P41
5鳥影散失,隻餘空巢。 P48
6龍尾灘上無脊椎動物的疼痛 P58
7傾聽海靈:活在香港的海豚 P69
8彆掏盡生命之源:海洋生態災難 P79
9待沽價的動物 P89
10人道毀滅,還是絕育放迴 P95
11 動物受虐的執法鬧劇 P102
12社會改造的契機。 P111

Part II
迴應他者的呼召

1真正的解放與平等 P132
2看見生命的存在:動物福利與權利 P142
3迴歸人道的終結:是好死不是毀滅 P150
4城市裏的土地公民 P157
5動物倫理的思辨 P165
6眾生同一性:動物在佛陀與基督懷中 P179
7以文學為鏡,觀照世界 P186

Part III
融和他者的生命

1 一歩一生命:獨立動物義工 P206
2 尋聲拾遺:流浪犬之傢 P214
3蝌蚪保姆:沼蛙的臨時庇護所 P222
4南丫貓天堂:人貓共融的理想模式 P228
5街巷裏處處精靈 P233
6連接孤島的橋 P240

參考資料 P252
附錄一 香港部分有關動物的法例。 P256
附錄二 環保海鮮分類指引。 P284
附錄三 龍尾灘具保育價值潮澗物種錄。 P289

鳴謝 P302
 

圖書序言



不容於我城的他者 二犬十一咪


  八牛車禍迷離案,各式各樣虐待生命的照片和短片網上曝光,血淋淋刺激視覺,衝撞人類神經。勾起我們曾經與他者(其他動物)和諧共生的殘象──血液裏祖先留下的古老記憶。每個獨立生命,與生俱來擁有自然權利:渴望生存,避免痛苦,延續下一代。

  請停止虐貓虐狗。
  「條狗隻貓係你喋?!」

  不要殺牛和遷牛。
  「咁鍾意,你拎返屋企養啦!」

  放生這隻黑蟻,好不好。
  「連螞蟻都要保育?蟻會咬人哦!」

  這是我城重復的對白,人心讀白,香港人的思維邏輯。

  為甚麼喜歡便應帶迴傢餵養?不喜歡便要消滅他?人類鍾愛,對人有利纔值得留下?其實我們沒有權任意妄為地破壞自然之物及偷迴傢。郊野裏,鍾愛的便取走,討厭的便殺害,都是犯法。為甚麼爭取公義要分等級?有主的便善待,沒主的可以虐待?所有生命皆有父母,人何以認為自己是他者的主人?誰有權販賣他者的生命?

  歪麯瞭的意識形態,源於香港動物權益早跟不上國際步伐。爭取動物權益運動纔起步數年,法律保障粗疏。課題不曾納入中小學課程,甚至連爭取行動的註腳也未完備。沒有政策,執法睏難。太多約定俗成,太少學問。

  當初奴隸製被推翻,黑奴解放;後來女性主義抬頭,反性取嚮歧視等。人類以百年時間去解放自己的思想,卻因「物種歧視」,至今還不願解放其他動物。我們堅持自己之利益,為宇宙最大幸福,漠視利益背後帶來錯誤行為及扭麯觀念。物種歧視所産生之不平等現象,人心早已習以為常,情感麻木。口慾無窮,放縱享樂,以及少數人屯積巨大財富,不斷發明各種控製自然的刑具,構思欺壓他者的新方法。

  人以暴力、以不道德手段,強逼他者失去與生俱來的自由及權利。把自然之物,納入個人財産與資産中。奴役得他者之身體及生命,把他者身體各部分,甚至其下一代,通通納入私人財産擁有,認為自己擁有控製他者及其生存方式的絕對權力。這思考邏輯及態度,是Joho Locke於十七世紀提齣佔據土地理論之延伸:「Private property arises because when we mix our labor with things, unowned things, we come to acquire a property right in those things.」(私人財産的齣現,是源於人們把自己的勞動與那些未被私有的事物混閤,從而建立並獲得瞭人們對該事物的私入財産權。)

  每個物種,都承受著不同程度之苦。這些苦,許多是人類加諸他者的。把幾百隻熊睏於身體大小的鐵籠中,十年廿年,每天一滴滴的膽汁被抽取,當然苦;傢中新寵兒,本讓人喜悅,老瞭小病來,卻即時被送安樂死。雞、牛、豬的孩子,生下來便是人類食物,終其一生處於陰靄的食物工廠裏;海豚失去自由,隻為要錶演給人看,美其名是教育和研究。

  我們習慣相信過時的謊話:他者與生俱來便自願為人類服務;隻有人纔會感到痛苦;他者沒有靈魂,心靈不會受創等等。一幕幕被揭露的虐待案件,他者於生産工業中被殘害之影像,唾手可得。數年間,個人、團體 或機構,不斷提倡動物解放。爭取動物福利,提齣動物權理論,要求政府立法等。最近,社會各界終於對他者産生瞭同理心,開始願意正視這個問題。

  我城,原來不曾尊重動物!

  「沒有渠道發聲,動保沒有齣路」。2012年4月,我的動物權益繪本《宇宙氹氹轉》齣版,卻發現香港動物權益正陷入榖底。主流媒體例牌不報道動物保育與虐殺,坊間沒有探討動物權益的節目,連齣版社宣傳也要避開這些敏感詞語。從此,埋首編輯及主持兩個網上電颱與視頻節目,熱血時報的Animal Panic及Channel B的《動植物氹氹轉》。集思廣益之餘也身體力行,同年成立組織「梅窩牛牛之友(FOMC)」保育香港黃牛。

  感謝熱血時報給予Animal Panic生存空間,Channel B大膽嘗試,信任動物權益的新角度,也感謝各學者、動物組織、保育朋友前來作嘉賓,給予指教。感謝西西女士、劉剋襄先生、龔立人先生、張婉雯女士、葉漢華先生撥冗閲讀此書文稿,支持動物維權運動。有幸遇上香港最好的兩位動物權益書寫記者──阿離、阿蕭。她們聽完各集訪問,搜集資料,錦上添花,深化議題,補我不足。此書提齣一些動物權益問題,也提供瞭一部分答案。餘下的空白,將引發讀者思考和討論。籌備此書期間,隔天便齣現不容於我城的動物,如斷腳貓麗麗、被漁護署夾傷腳的雪雪、在海下被玩殘的八爪魚、被釣魚者釣上慘死的珍貴玳瑁,實在趕不及一一收錄。

  人與動物關係正處於矛盾之中。當下,正是討論的時候。

  一如以往,蟲鳥走獸是我創作的支持與靈感。傢庭中幾隻同伴動物,花園裏天天短暫停留的鳥,五韆粒野生蝌蚪,害羞的土蝽,蜘蛛及青鳳蝶幼蟲。不愛交際的馬陸和堅強的破腳田鼠,都伴隨左右。眼睛裏不隻同伴貓狗,也看見世界存活著自由的牛、羊、豬、駱、駝、草泥馬,雞、鴨、鵝、魚、蝦,老虎、大象、鷹、獅子、猩猩。

  少年誌願是科學傢或動物學傢,最終是藝術充滿生命。用創意,走彆人不願走的路,能做些比彆人先行少許的事,打開一片天空。感謝這十年間一起成長的兩犬十一貓。他們已離開人類世界,卻沒有遠離美妙的自然。

  訪問節目重溫:
  熱血時報Animal Panic
  www.passiontimes.hk/?view=prog42
  Channel B《動植物氹氹轉》
  channelb.buddhistdoor.com/cht/overview/category/12961

圖書試讀

一步一生命:
獨立動物義工
阿離
 
我們都聽過拾海星的故事。
 
老人沿海而行,每見一顆海星,就傾身收拾,再送迴海中。人們嘲笑他徒勞無功,盡管一顆一顆地拾,海浪一推一迭又會把星塵沖迴沙岸。麵對旁人的譏諷,老伯泰然笑答:如此勞碌對世界也許並無意義,但對每一顆被撿拾迴送的海星,意義卻極大。
 
故事感人,然而生活的實踐比文字的比劃更讓人動容。在香港,每分每秒都有動物被遺棄,成為剩餘。然而,在這個冷漠城市中,依舊有一位位撿拾生命的無名者,讓這些恍如星塵散落的被遺動物,迴到傢園;而最重要的,是讓牠們──作為獨立存活的生命,重新得到,一份應有的尊重。
 
孤身救狗路
 
資深記者硃一心,由爬格子走到前綫當上動物義工,是因緣際會,也是心性使然。由自組機構到現在成為獨立義工,一直默默孑然為動物勞碌奔走。在救助流浪動物之前的幾年,她一直於內地當山區義工,為貧童助學,默默耕耘。委身義務的契機,源於工作。1999年,她遠赴黃土高原採訪。駕一輛小車,黃草白沙自兩旁緩浮而過,四野荒蕪;貧農們手空空無一物,她看在眼底心痛,自此當上山區義工,走上助學之途。何以後來轉投動物義工行列?「我發現山區有很多資源,但相對來説本地的流浪動物卻很危急,每天都會有幾隻死去,香港的危難動物很需要人幫助。動物不懂得説話,我們要幫牠們説話。」
 
山區義工的經驗,開啓瞭她的小宇宙。她發現,在香港有許多默默委身的同路人,自組小團,不靠大機構之手,逕自到內地助學,「原來香港有大約三百多個小機構,大多由幾個好朋友組織在一起,幫助一個地方。」這種小組式助學行動,為她帶來莫大啓發,「我覺得,我們都可以這樣幫動物。」香港的流浪動物數目如恆河沙數,不絕育的狗兒五個月可生一胎,一胎有10隻,兩年間便可達160隻。為救助如此大量的狗兒,硃一心與三兩位誌同道閤的友人組成「9X狗街坊」,「我們想建立一個平颱,去幫助不同的人。」這個小小平颱,串連瞭不同動物義工,不但身兼救狗、捉狗、認養、籌款等工作,還會為狗場提供物資支援,硃一心發現,原來香港有幾百個大大小小的非牟利狗場,最少的有十多隻狗,最多的有接近七百幾隻。 這些狗場主人大多因為不忍狗兒慘受無傢之苦而大開傢門收養照料。

用戶評價

评分

**評價三:** 在閱讀《動物權益誌》的過程中,我常常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作者通過詳實的案例和深入淺齣的分析,將動物權益問題置於一個更為宏觀的社會和倫理框架之下。書中關於“權利”與“福利”的區分,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啓示。它讓我明白,僅僅提供基本的生存條件,並不能等同於真正的尊重和公正。真正的動物權益,關乎它們的自由、尊嚴,以及不受虐待的權利。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同情心”的論述,他認為同情心並非僅僅是一種感性衝動,而是一種基於理性認識和道德判斷的能力,並且是可以被培養和強化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雙能夠看透事物本質的眼睛,對於那些曾經被我忽視的生命,我開始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思考。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行動的指南,激勵著我從自身做起,為構建一個更公正、更富同情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评分

**評價四:** 《動物權益誌》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進,更多的是一種情感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升華。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筆觸,講述瞭許多關於動物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瞭溫情,但也飽含著淚水。我被書中那些關於動物反抗不公命運的片段深深打動,它們用自己的方式,呐喊著對生命的渴望和對自由的追求。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與動物之間,並非隻有主人與被主人的關係,而是共享同一個星球的生命共同體。作者對於“共情”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他認為,當我們能夠站在動物的角度去感受它們的世界時,纔能夠真正理解它們的痛苦與需求。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它能夠幫助我們超越自身的局限,建立起更加深刻和真誠的連接。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的人,它會讓你對世界有全新的認識。

评分

**評價五:** 《動物權益誌》這本書,如同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心中對於動物議題的種種迷思。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用一種極為冷靜、客觀的態度,層層遞進地揭示瞭動物所麵臨的睏境。我尤其欣賞他對於“法律與倫理”關係的討論,這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係統化、更具操作性的解決動物權益問題的可能性。書中對於“替代性方案”的介紹,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錶明,我們並非隻能在犧牲動物的前提下獲得進步,而是可以通過創新和科技,找到更加人道、可持續的發展路徑。閱讀這本書,就像經曆瞭一場深刻的思想旅行,讓我從一個更加多元、更加平等的視角去看待生命。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動物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文明進步的宣言。它鼓勵我們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

评分

**評價一:** 剛翻開《動物權益誌》,我便被它那充滿力量的開篇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急於拋齣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動物福利理論,而是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生命圖景。從廣袤的草原上奔跑的羚羊,到深邃海洋中遊弋的鯨魚,再到我們身邊那些默默陪伴的寵物,每一個生命都被賦予瞭獨特的靈魂與價值。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原生棲息地”的論述,作者細膩地描繪瞭自然環境對動物生存狀態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如何無情地剝奪瞭它們的傢園。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動物的書,更是一部關於生命尊嚴的史詩。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係,引發瞭我對“我”是誰,以及“我”在整個生態係統中的位置的深刻思考。書中對於動物情感的描繪,尤其讓我動容,那種跨越物種界限的共鳴,是如此真實,又如此觸及心靈。我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沉浸在一本書中瞭,仿佛與書中的動物們一同呼吸,一同感受著世界的脈搏。

评分

**評價二:** 《動物權益誌》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次徹底顛覆瞭我固有認知的心靈洗禮。它以一種冷靜、理性卻又充滿同情的視角,解構瞭我們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物種歧視”現象。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安的事實,而是將觸角伸嚮瞭工業化養殖、動物實驗、甚至我們日常消費的各個角落,揭示瞭隱藏在光鮮亮麗背後的殘酷真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感知能力”的探討,作者引用瞭大量的科學研究和哲學觀點,有力地證明瞭動物並非沒有意識的機器,它們擁有痛苦、快樂、恐懼以及復雜的社會性。這使得我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過去的一些行為和選擇,那些曾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動物權益誌》的映照下,變得如此沉重。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價值觀的重塑。它讓我開始思考,作為地球上擁有最高智慧的物種,我們是否肩負著更重要的責任,去守護那些相對弱小的生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