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cam X4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附光碟)

Mastercam X4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附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Mastercam
  • X4
  • CAD/CAM
  • 数控加工
  • 机械设计
  • 工业制造
  • 软件教程
  • 电脑辅助设计
  • 电脑辅助制造
  • 光碟
  • 入门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书共分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Mastercam的基本概念与操作,绘制与编辑2D图形,3D曲面与实体的设计,进行数控加工等技巧。重点介绍Mastercam的CAD与CAM两大基本模组的各项功能,从Mastercam在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命令应用到数控加工方面的实务应用都採用范例引导教学,让读者在实战演练中迅速掌握Mastercam的操作技巧。

  本书浅显易懂,适合初学者或具有基础者,能帮助读者快速上手、轻松学习。内容採用Mastercam X4版作为教学平台,但对于Mastercam任何版次的使用者亦可学习使用。

  1. 特别整理Mastercam精选范例,透过步骤式引导教学,让读者学习软体零障碍。
  2. 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由基础建模到曲面加工的操作教学,让您学习充满成就感!
  3. 内容详实完整,针对业界实务应用方向汇整编排,提供完整的训练课程。
  4. 本书适合机械设计相关科系之大专院校、高工职校及业界教育训练学习使用。

光碟内容

  精彩范例练习档
机械制造的数字化前沿:现代数控编程与CAM技术深度解析 本书将带您深入现代精密制造的核心领域——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它全面聚焦于如何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将复杂的设计蓝图转化为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指令,实现从图纸到实物制造的无缝对接。 本书不涉及Mastercam X4版本,而是专注于当前工业界主流的、更具前瞻性的CAM系统架构、算法优化及后处理技术。 --- 第一部分:CAM技术体系的宏观构建与基础理论重塑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解现代CAM系统在整个数字化制造链条中的战略地位。我们将超越单一软件的操作层面,探讨支撑高效加工的底层逻辑。 第一章:现代CAM系统的架构与演进 从CAD到CAM的知识传递机制: 深入剖析几何模型(如STEP, IGES, Parasolid内核)如何被CAM系统准确识别、清理和拓扑化。重点讨论B-Rep模型在特征识别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数据驱动的制造策略: 探讨基于特征(Feature-Based Machining, FBM)与基于模型的制造(Model-Based Definition, MBD)的集成趋势。如何利用语义信息驱动加工路径的自动生成。 多轴与复杂曲面加工的理论基础: 详细阐述五轴联动(5-Axis Kinematics)的工作原理,包括万向节锁死(Gimbal Lock)的避免策略、工具轴补偿(Tool Axis Compensation)的数学模型及旋转中心切换算法。 第二章:切削动力学与刀具路径的优化算法 本章着眼于如何让生成的刀具路径不仅仅是几何轨迹,更是符合物理规律的优化指令。 切削力预测与加工稳定性分析: 介绍基于有限元分析(FEA)的切削过程模拟基础,如何预估残余应力、振动趋势,并据此调整进给率和切深。 高效路径生成算法: 深入探讨轮廓铣削(Contour Milling)中的“恒定切深/恒定负载”策略,例如螺旋插补、波浪铣削(Helical Interpolation)及自适应切削(Adaptive Machining)的核心算法差异。 残余材料识别与迭代优化: 讲解如何通过“车间验证”(Shop Floor Verification)反馈的实际切削结果,对初始刀路进行智能修剪和重构,以最小化空运行时间(Air Cutting)。 第二部分:面向高精度与复杂结构的编程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于当前高附加值制造领域对CAM系统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复杂曲面和异形结构的精密加工。 第三章:高级曲面精加工策略 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的处理: 探讨CAM系统如何对高阶曲面进行“等参数化”或“等距离”分割,以保证精加工步距在整个表面上的均匀性。 流线编程(Flow Line Machining)的实现细节: 讲解如何利用曲面导向的流线来控制刀具轨迹,尤其在叶片、模具型腔等复杂曲面上实现最佳表面质量(如避免“鱼鳞纹”)。 曲面残余材料的评估与去除: 详细分析如何通过“剩余材料分析”(Stock Removal Analysis),自动识别粗加工遗漏的区域,并生成针对性的精加工刀路。 第四章:多轴联动加工的编程与验证 本章是现代复杂零件加工的核心。 机床运动学模型的建立与校准: 讨论如何精确输入机床的安装参数(A/B/C轴的偏移、倾角、反向间隙),以确保CAM生成的代码能完美对应实际机床运动。 倾斜轴加工(Tilted-Axis Machining)的补偿技术: 深入讲解如何处理刀尖点(TCPC/Tool Center Point Control)的计算,确保刀尖始终定位在目标点,并避免在倾斜过程中发生的干涉。 工件和刀具干涉的实时检测: 介绍基于碰撞检测算法(Collision Detection Algorithms),如何在生成G代码前,模拟刀具、刀柄、夹具与工件、夹具之间的所有潜在干涉情况。 第三部分:从代码到现场——后处理与仿真集成 高效的CAM流程离不开精确的后处理和可靠的仿真验证。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将通用的几何路径转化为特定机床能识别的控制代码。 第五章:后处理器的定制化与控制逻辑 G代码生成逻辑的剖析: 详细解析后处理器(Post Processor)作为“翻译官”的工作流程。重点关注循环代码(G71/G76/G8x系列)的展开、坐标系转换(G54/G92/G500等)的处理机制。 特定控制系统(如Fanuc, Siemens 840D, Heidenhain)的差异化编程: 探讨不同CNC系统对特定指令、程序结构和变量定义的要求,以及如何编写可维护的后处理脚本语言。 安全代码块的植入: 讲解如何在程序开头和结尾自动插入安全启动/停止代码(如换刀、对刀、冷却液开启/关闭、程序原点复位)以保障车间安全。 第六章:集成仿真与虚拟调试(Virtual Commissioning) 基于物理模型的刀具路径仿真: 介绍如何利用高保真度的机床模型(包含所有轴的极限速度、加速度限制)来精确模拟刀具运动,预测加工时间。 五轴运动轨迹的平滑性分析: 重点探讨在五轴联动时,CNC控制器如何插补直线段和平滑曲线,以及如何通过后处理调整进给速率,防止因轴间速度不匹配导致的运动中断或振动。 过程可追溯性与数据管理: 讨论如何将最终验证的G代码、加工参数和仿真报告存档,以满足航空、医疗器械等行业对制造过程可追溯性的严格要求。 --- 本书面向对象: 数控编程工程师、CAM软件二次开发人员、机械设计工程师、从事模具、航空航天复杂零部件加工的技术人员,以及希望系统掌握现代数控制造体系的高级院校师生。通过深入理解底层算法和系统集成,读者将能够驾驭当前最前沿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显著提升制造效率和产品精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Mastercam X4工作环境介绍
1-1 工作介面
1-2 档案管理
1-3 工作环境设置

第2章 图形显示控制
2-1 Blank Entity和Un-Blank Entity
2-2 图层控制
2-3 Hide Entity和Unhide Entity

第3章座标系统与绘图基准
3-1 工作座标系统(WCS)
3-2 绘图平面座标系统(Cplane)
3-3 视角座标系统(Gview)
3-4 空间绘图

第4章实体的创建
4-1 Extrude挤出
4-2 Revolve旋转
4-3 Sweep扫描
4-4 Loft举升
4-5 Fillet倒圆角
4-6 Chamfer倒角
4-7 Shell薄壳
4-8 Boolean布林运算
4-9 Primitives基本实体
4-10 Draft faces拔模角
4-11 Trim实体的裁剪
4-12 From Surfaces由曲面建立
4-13 Thicken薄片加厚
4-14 Remove faces移除面

第5章曲面的建立
5-1 Ruled/Loft直纹/举升曲面
5-2 Revolve旋转曲面
5-3 Swept扫描曲面
5-4 Draft拔模曲面
5-5 Net网格曲面
5-6 Fence栅栏曲面
5-7 Extruded挤出曲面
5-8 Flat Boundary平坦边界曲面
5-9 From Solid从实体复制
5-10 Primitive基本曲面

第6章曲面编辑
6-1 Fillet曲面导圆角
6-2 Offset曲面偏距
6-3 Split曲面断裂
6-4 Extend曲面延伸
6-5 Trim曲面修剪
6-6 Fill holes缺口填补
6-7 2 Surface Blend两曲面熔接
6-8 3 Surface Blend三曲面熔接
6-9 Fillet Blend圆角曲面熔接

第7章曲面与曲线
7-1 One edge单一边界线
7-2 All edges所有边界线
7-3 Constant Parameter Curve常参数线
7-4 Flowline Curve流线
7-5 Dynamic Curve 动态曲线
7-6 Slice平面与曲面相交曲线
7-7 Project投影曲线
7-8 Part line分模曲线
7-9 Intersection两曲面间的交线

第8章模型分析
8-1 图素属性分析
8-2 位置分析
8-3 距离分析
8-4 面积/体积分析
8-5 串连图素分析
8-6 外形分析
8-7 角度分析
8-8 动态分析
8-9 实例分析操作
8-10 编号图素分析
8-11 图素资讯分析
8-12 曲面分析
8-13 实体分析

第9章2D加工
9-1 Contour外形铣削
9-2 Drill钻孔
9-3 Pocket挖糟铣削
9-4 Face平面铣削

第10章曲面粗铣加工
10-1 Parallel平行铣削
10-2 Radial放射状
10-3 Project投影加工
10-4 Rocket挖槽铣削
10-5 Restmill残料铣削
10-6 Plunge钻削式粗加工

第11章曲面精加工
11-1 Parallel平行铣削
11-2 Parallel steep陡斜面铣削
11-3 Radial放射状铣削
11-4 Project投影精加工
11-5 Flow line流线铣削
11-6 Contour等高外形铣削
11-7 Shallow浅平面加工
11-8 Pencil交线清角铣削
11-9 Left over残料清除铣削
11-10 Scallop环绕等距精加工
11-11 Blend混合精加工
11-12 综合范例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光是看到“Mastercam X4”这几个字,我的思绪就瞬间被拉回了好多年前,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代,也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段非常重要的学习时期。当年的Mastercam,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模具设计和加工的人来说,简直是如同神助一般。这本书的书名“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非常直观地概括了它所要讲解的核心内容。我猜测,在设计(CAD)的部分,它应该会详细讲解如何绘制复杂的三维模型,如何利用曲面造型工具来创建精度要求极高的零件,并且会涉及到一些装配和工程图的生成。而加工(CAM)的部分,则是我更加关注的重点。我预想,书中会深入剖析各种切削策略,比如对于曲面加工,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类型(球刀、锥刀、倒角刀等),如何设定切削参数(进给率、主轴转速、步距、步深),以及如何进行刀路优化,以减少空程,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刀具损耗。更重要的是,对于“加工”这个环节,这本书很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机床控制原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机床特性(三轴、四轴、五轴联动)来调整加工策略。附带的光碟,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配置,在这个网络资源泛滥的时代,一本实体书还附带光碟,让我感觉很有诚意。我猜想,光碟里很可能包含的是Mastercam X4的试用版本,或者是一些教学视频,甚至是完整的案例文件,让读者可以对照学习,实际操作。这对于那些想要快速上手,或者希望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虽然是老版本,但它所承载的Mastercam X4的经典技术和方法,对于理解现代CAM软件的原理和应用,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老实说,第一眼看过去,那种经典的科技蓝配上黑色的字体,有点像我以前大学时期买的那本AutoCAD的教程,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年代滤镜作祟,但总有种熟悉又略带怀旧的感觉。那个“Mastercam X4”的Logo,对我们这些在工业界摸爬滚打过的人来说,简直是再熟悉不过了。X4这个版本,虽然现在看来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不可否认,它在当年确实是叱咤风云,是无数模具厂、机械加工厂的入门级神器。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Mastercam,就是在一家小型加工厂,老板就是用X4版本,虽然操作界面现在看来有些粗糙,但当时能做到三轴联动,简直是太了不起了。那时的加工路径规划,不像现在这么智能化,很多都是靠经验一点点磨出来的,需要非常仔细地去设置参数,每一个刀具的进给、转速,都要反复斟酌。这本书的标题“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涵盖的范围很广,我猜测里面应该会详细讲解从零件的建模,到CAM刀路生成,再到后处理输出G代码的全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从零开始的宝典,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整个CAD/CAM的流程。而且,附带的光碟,这个在数字时代已经有些稀罕的配置,不禁让我好奇里面到底有什么。是软件的安装文件吗?还是更详细的视频教程?或者是案例文件?如果是软件,那真的太贴心了,省去了不少找资源的时间。如果是教程或者案例,那更是锦上添锦,可以直接跟着学,上手更快。总的来说,这本书虽然是老版本,但它的价值在于基础知识的扎实讲解,以及对Mastercam这个强大软件的系统性介绍。对于想要进入机械加工行业,或者希望系统学习CAM软件的人来说,这本书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设计风格,可以说是一种“工业风”,简洁大方,没有多余的修饰,直接聚焦在内容本身。封面上“Mastercam X4”的字样,对于我这样的“老玩家”来说,简直是充满回忆的符号。X4版本,虽然不是最新的,但它所代表的技术积累和应用经验,却是非常宝贵的。这本书的书名“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明确指出了它将涵盖CAD和CAM两大部分。我猜测,在CAD的部分,书中会从基础的二维草图绘制开始,深入到三维实体建模和曲面造型,并且可能会讲解一些装配和工程图绘制的内容。而在CAM部分,这绝对是精华所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加工策略,例如2D加工中的轮廓、挖槽,3D加工中的等高线、平行线、投影加工,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设定精确的切削参数(如进给率、主轴转速、切削深度、步距),并且进行刀路优化,以提高加工效率和零件的表面质量。对于后处理器,我更是充满了期待,因为这直接关系到G代码的生成,以及机床的正常运行。附带的光碟,这个配置,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显得尤其珍贵。我猜想,光碟里很可能包含的是Mastercam X4的软件试用版,或者是一些基础的教学视频,也可能是书中案例文件的源文件,供读者下载和实践。这些附加资源,对于希望快速上手,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能够帮助读者扎实地掌握Mastercam X4的各项功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机械设计与加工中。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可以说是一种“经典”的风格,没有太多的花哨,而是直接突出了核心信息“Mastercam X4 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看到X4这个版本,就勾起了我很多回忆,当年在学校学习CAD/CAM的时候,Mastercam X4可是我们接触最早、也是最常用的一款软件之一。它承载了我们很多学习的初心和实践的汗水。书的标题“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表明了其内容涵盖了CAD的建模和CAM的编程两大部分。我猜测,在CAD的部分,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创建二维草图,如何进行三维实体建模,以及如何应用曲面造型来构建复杂的零件。对于CAM部分,这绝对是学习的重点。我期望书中能够深入讲解各种加工策略,例如2D加工中的等高线、轮廓加工,3D加工中的平行线、投影加工,以及如何根据零件的特征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设定切削参数(如进给、转速、步距、步深),并且进行刀路优化,以提高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此外,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包含后处理器的相关知识,因为这是将CAM刀路转换为机床可识别的G代码的关键步骤。附带的光碟,这个配置非常贴心。我猜想,光碟里很可能包含的是Mastercam X4的软件试用版,或者是一些基础的操作视频教程,也可能是书中讲解的案例文件,方便读者动手实践。这些附加资源,对于想要快速掌握软件操作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能够帮助读者扎实地掌握Mastercam X4的各项功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机械设计与加工中。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却有一种稳重、扎实的感觉,封面上“Mastercam X4”的字体,让我想起了当年我们加工厂里,师傅们手上拿着的,就是那款软件。X4版本,对于很多熟悉机械加工的人来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CAD/CAM技术。书名“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非常直接,我猜测,书中会从CAD基础开始,讲解如何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包括实体建模、曲面建模等。而CAM部分,则是我最关注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各种切削刀路的应用,比如如何进行2D加工(轮廓、挖槽),如何进行3D加工(等高线、平行线、曲面扫描),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球刀、锥刀、立铣刀等),以及如何设置合理的切削参数(进给、转速、切削深度、步距)。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讲解刀路优化技巧,以减少空刀,提高加工效率,延长刀具寿命。对于后处理部分,我更是充满期待,因为这直接关系到G代码的生成,以及机床的正常运行。附带的光碟,这个配置,在现在看来,是一种“情怀”的体现。我猜想,光碟里很可能包含了Mastercam X4的软件演示版本,或者是一些关键功能的教学视频,也可能是书中所有案例的源文件,供读者下载和学习。这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实践来巩固学习成果的读者来说,绝对是宝贵的资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学习路径,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Mastercam X4的强大功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中。

评分

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工业设计的严谨感,没有过多的装饰,直奔主题。封面上“Mastercam X4”的标识,对我来说,就像是“工业加工”的代名词。X4版本,虽然可能有些读者觉得它已经过时,但我却认为,它代表了CAM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很多经典加工策略的奠基石。这本书的标题“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精准地概括了它所涵盖的范畴。我猜想,在“设计”这部分,书中会从基础的CAD操作入手,讲解如何绘制工程图、创建三维模型,并且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常用的曲面造型技巧。而在“加工”这部分,这绝对是重头戏。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切削策略,比如针对不同零件形状和材质,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设置进给转速、以及规划刀路,例如2D的开粗、清角,3D的曲面粗加工、精加工,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关于多轴加工的基础知识。更让我期待的是,书中对于“加工”的讲解,是否会深入到G代码的生成和后处理器的使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实际机床的运行。附带的光碟,这个配置,在如今的数字时代,显得尤其珍贵。我猜想,光碟中可能会包含Mastercam X4的软件演示版本,或者是一些详细的教学视频,甚至可能是书中案例的源文件,让读者可以实际操作,边学边练。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绝对是极大的便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路径,让读者能够从零开始,掌握Mastercam X4这款经典软件的强大功能,并且理解其背后的设计和加工理念。

评分

这本书的书脊和封面,传递出一种专业、严谨的风格,没有多余的装饰,直接点明主题:“Mastercam X4 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看到“Mastercam X4”,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当年在工厂里,跟师傅们一起对着电脑屏幕,讨论刀路参数的情景。X4这个版本,虽然现在看来已经有些年头,但它所代表的CAM技术,却是我们这一代加工人的共同记忆。书名“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表明了其内容会覆盖从CAD建模到CAM编程的整个流程。我猜测,在CAD方面,书中会从基础的二维绘图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三维实体和曲面建模,并且可能会讲解如何进行装配和绘制工程图。在CAM方面,这绝对是重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各种加工策略,例如2D的轮廓加工、型腔加工,3D的等高线加工、平行线加工,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刀具,设定精准的切削参数(如进给率、主轴转速、切削深度、步距),并且如何进行刀路优化,以提高加工效率和零件精度。此外,对于“加工”这个环节,书中是否会触及到G代码的生成和后处理器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实际操作至关重要。附带的光碟,这个配置,在如今的数字时代,显得尤其珍贵。我猜想,光碟里很可能包含的是Mastercam X4的软件试用版,或者是一些详细的视频教程,也可能是书中讲解案例的源文件,供读者进行实际操作。这些附加资源,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帮助读者全面掌握Mastercam X4这款经典软件,并且理解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我对内容的充实程度有了初步的期待。封面上的“Mastercam X4”字样,虽然已经不是最新版本,但它所代表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影响力,却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我们这些曾经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过的人来说,Mastercam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我记得在X4那个年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例如高复杂曲面的加工,如何有效地减少刀痕,如何优化刀路以提高加工效率,这些都是需要深入钻研的。这本书的标题“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暗示着它会涵盖从CAD建模的方方面面,到CAM刀路生成的各种策略。我猜想,它应该会详细讲解如何创建高精度模型,如何进行曲面修复,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刀具路径,比如曲面轮廓加工、等高线加工、平行线加工等等。对于后处理的部分,我更是充满了期待。G代码的生成,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逻辑。如何根据不同的机床、不同的控制器,生成最优的G代码,避免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减少震动,保证加工精度,这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和实践的。附带的光碟,这个配置,在如今这个时代,显得格外珍贵。它可能包含软件的试用版,或者是一些基础的教学视频,也可能是大量的案例文件,供读者对照学习。这些附加资源,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软件的操作,并且理解实际加工中的应用。这本书的出现,对于那些渴望在机械加工领域有所成就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软件的操作技巧,更是对制造工艺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评分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不错的,纸张厚实,色彩还原度也高。封面上“Mastercam X4”这几个大字,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个充满技术变革的年代,当时Mastercam X4可是我们接触到的最前沿的CAM软件之一,它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加工的效率和精度。书名“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非常清晰地概括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我猜测,在“设计”部分,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利用Mastercam进行三维模型的创建,包括实体建模、曲面建模,以及一些高级的造型技巧。而在“加工”部分,这无疑是本书的重点所在。我期望书中能够深入讲解各种切削策略,例如2D加工中的轮廓、挖槽,3D加工中的等高线、平行线、投影加工,以及如何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和材质,选择合适的刀具类型(如球刀、锥刀、立铣刀),设定精确的切削参数(如进给率、主轴转速、切削深度、步距),并且进行刀路优化,以减少空行程,提高加工效率。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后处理器的使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G代码的生成,以及机床的正确运行。附带的光碟,这个配置,在如今这个时代,显得非常贴心。我猜想,光碟里很可能包含的是Mastercam X4的软件安装版本,或者是一些基础的教学视频,也可能是书中案例文件的源文件,供读者下载和练习。这些资源,对于想要快速上手,并且通过实践来巩固学习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路径,帮助读者全面掌握Mastercam X4这款经典软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机械设计与加工领域。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较传统的,没有太多花哨的设计,显得非常务实。封面上“Mastercam X4”的字样,让我回想起当年在学校机房里,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操作Mastercam的情景。那时的Mastercam X4,是我们学习CAM编程的启蒙,它的功能虽然不如现在的新版本那样强大和智能化,但在当时,能够实现复杂曲面的加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书名“电脑辅助设计与加工”非常明确,我猜测里面会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设计(CAD)部分,应该会讲解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一个零件模型,包括草图绘制、实体建模、曲面造型等基本操作。对于加工(CAM)部分,我更是充满好奇。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加工类型的设置,例如2D加工中的轮廓铣、型腔铣,3D加工中的等高线加工、曲面扫描加工,甚至可能涉及到一些多轴加工的基础概念。而且,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关于刀具库的管理、切削参数的设置以及加工策略的选择等方面的详细讲解。对于我们这些曾经在车间里奋斗过的人来说,这些细节决定了加工的成败。附带的光碟,这个配置非常吸引我。我猜想,光碟里面很可能包含了Mastercam X4的软件安装程序,或者是配合书中内容的一些视频教程,也可能是大量的实例文件,供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如果能够直接跟着光碟里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那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Mastercam X4的途径,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CAD/CAM基础。即使是现在,理解Mastercam X4的原理,对于学习新版本的Mastercam,乃至其他CAM软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