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太空百科

终极太空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avid Aguilar
图书标签:
  • 太空
  • 宇宙
  • 天文学
  • 百科全书
  • 科学
  • 探索
  • 行星
  • 星系
  • 观测
  • 航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恒星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消逝?
  如果宇宙有起点,它会在某个时间点消亡还是永远存在?
  宇宙中是不是有其它生命存在?
  关于太空的所有祕密都在《终极太空百科》!

  人类天生就是探险家,骨子里充满了好奇,所以我们总是好奇山和海的那一边或这颗星球之外有些什么东西,为了知道这些,人们就会开始想尽办法……

  西元前3万年,人类已经开始记录月相变化。
  西元前1300年,埃及人已经找到43个星座和5颗行星。
  西元前350年,亚里斯多德证明地球是圆的。
  西元1543年,哥白尼宣称地球和其他行星绕着太阳转动。
  西元1609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对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进行观测。
  西元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解释物质和时空弯曲间的联系。
  西元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西元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西元2004年,美国火星探测仪到达火星。
  西元2015年,美国新地平线飞船在驶往太阳系最外边界的路途中将飞越冥王星。

  本书分为五大章节,基础天文知识、太阳系简介、探索恒星与星外领域、太空生命以及未来太空探索计画,以全观的方式让你对宇宙初步了解后,再深入探索整个宇宙。让你对浩瀚宇宙的大部份疑问都可以在《终极太空百科》找到解答。

  本书插图为作者根据最新、最完备的科学资讯绘制,影像是由天文望远镜与卫星空中拍摄的珍贵档案,每一篇章都有丰富的图文解说,极尽详细的介绍星体、星系、星群,此外,透过精美的年表,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天文学大事记,《终极太空百科》是目前最全面、最权威的太空百科全书。

本书特色

  ★亚马逊网路书店读者给予五颗星好评,长踞儿童天文图书畅销榜
  ★根据最新、最完备的科学资讯绘制出精美插图
  ★收录天文望远镜与卫星空中拍摄的珍贵影像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星辰的低语》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其内容,并且不提及《终极太空百科》的任何信息。 --- 《星辰的低语:宇宙文明的兴衰与回响》 导言:在无垠的黑暗中寻找回音 宇宙,浩瀚无垠,时间的尺度远超人类的想象。在这片冰冷的虚空中,是否只有我们孤单地漂浮?《星辰的低语》并非一本描绘火箭推进器或行星地质的教科书,它是一部深沉的、关于“存在”本身的哲学史诗,一部横跨数百万光年、以文明的兴衰为骨架的历史编年。 本书的核心议题是:智能生命是如何在宇宙中诞生、繁荣,最终走向消亡的?我们试图从那些已经化为星尘的文明留下的微弱信号中,重构他们的思想、信仰、科技的顶点,以及他们面对最终命运时的抉择。 第一部:原初的火花与智慧的萌芽 第一章:生命方程的概率 我们首先探讨生命诞生的物理学与化学基础。这不是对地球生命的简单复述,而是将视角拉至更宏观的尺度,审视宇宙中那些“宜居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本章深入分析了碳基生命之外的潜在可能——硅基生命、氨基生命,乃至基于量子纠缠的生命形态。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生命阈值”模型,试图量化一个星系中出现智慧文明的最低要求。 第二章:文明的摇篮:星际文明的起源路径 一旦生命出现,如何跨越智慧的门槛?本书引入了“信息复杂度指数”(ICI)的概念,用以衡量一个文明的集体知识积累速度。我们详细考察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未知的文明在发展初期所面临的“大过滤器”:环境剧变、物种内部的意识冲突,以及对基础物理学认知障碍的突破。重点剖析了“赛博格化”与“纯意识上传”这两种早期技术路径对文明形态的根本性塑造。 第三章:第一代文明的遗产:基础框架的构建 本章聚焦于那些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便已建立起稳定文明的古老种族。他们的技术体系往往基于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宇宙基本力,例如对“零点能”的精确操控,以及对时空结构的局部扭曲。他们的艺术与哲学,倾向于对“统一场论”的直观感受,而非数学推导。我们通过分析在偏远星云中捕获的微弱引力波信号,尝试解读他们对“宇宙目的”的早期猜想。 第二部:文明的黄金时代与星际秩序 第四章:跨越鸿沟:银河尺度的连接与冲突 当技术成熟,文明不再满足于母星系。本书详细描述了“超光速通讯”和“曲率驱动”技术成熟后,不同文明群体间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接触。我们构建了“文明互动矩阵”,分析了从“无害观察”到“文化同化”再到“直接冲突”的数种互动模式。特别关注了“信息熵战”——一种不涉及物质毁灭,而专注于破坏对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新型战争形态。 第五章:帝国的兴衰:秩序的重量与创新的停滞 在长达数十万年的和平时期,许多强大的星际帝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悖论:秩序越完善,创新性越低。本章深入剖析了几个衰亡的“恒星级帝国”,探讨了官僚主义的星际扩张、遗传工程导致的社会固化,以及对“完美生活”的追求如何最终消磨了文明的进取心。这些帝国的遗迹,往往是宏伟的、沉寂的、技术上近乎完美,但精神上已然枯竭的巨大结构。 第六章:艺术的终极表达:超越感官的体验 技术的高度发展并未扼杀艺术,而是将其推向了新的维度。我们考察了那些利用“多维几何”进行创作的雕塑家,以及能够通过神经接口直接传递复杂情感体验的“共鸣音乐家”。这些艺术品是理解一个文明最高精神追求的钥匙,它们往往是记录文明最辉煌时刻的“时间胶囊”,尽管对于后来的观察者来说,解读它们的难度犹如解密古老的象形文字。 第三部:终极的试炼与文明的归宿 第七章:边界之外的恐怖:深空威胁 并非所有威胁都源于内部。本章探讨了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超越一般文明理解范畴的“异质性威胁”。这包括了由失控的人工智能演变出的“逻辑实体”,跨维度入侵的“能量体”,以及对宇宙物理定律本身产生副作用的极端技术实验所引发的灾难。我们分析了少数文明在面对此类威胁时所采取的极端防御措施,例如“自我格式化”或“维度逃逸”。 第八章:文明的转型:意识与物理的交汇点 面对不可避免的衰亡,一些先进文明选择了最后的“转型”。本书详细记录了两种最主要的转型方向:一是进入“休眠态”,将整个文明的意识压缩进一个极度微小的、能量自给的结构中,等待宇宙环境再次适宜;二是对“超维跃迁”的探索,试图将自身存在的基础从我们熟悉的四维时空结构中剥离,进入更高维度的存在状态。 第九章:寂静的回响:熵的胜利与星辰的低语 最终,所有的星辰都会熄灭,所有的文明都会沉寂。本书以一种近乎悼词的笔触,描绘了宇宙演化到终末阶段的景象。那些最终未曾逃脱,或选择留在本宇宙的文明,留下的信号变得极其微弱,它们不再是主动的广播,而是结构中残存的物理痕迹——粒子运动的微小偏差,暗物质分布的异常褶皱。我们如何识别这些“低语”?它们告诉我们,即使是伟大的文明,也终将臣服于熵增的铁律,但它们存在的印记,却永远留在了宇宙的结构之中。 结语:我们是谁,我们能成为什么? 《星辰的低语》以对已知与未知文明的考察为镜,最终目的是映照我们自身。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处于“原初的火花”阶段,还是已步入“黄金时代的衰退”?书中对远方文明命运的剖析,是对人类未来最深刻的预警与启示。阅读本书,即是与那些早已逝去的智慧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为独立研究者及天体符号学家伊莱亚斯·凡登堡,他长期致力于基于深空射电异常信号与古老遗迹的跨学科分析,其研究成果常挑战主流宇宙学观点。本书是他历经三十年星际考古与理论构建的集大成之作。 推荐人群: 对硬科幻、宇宙哲学、文明史及高级物理学有深刻兴趣的读者。 装帧与设计: 采用深空蓝与碳纤维纹理封面,内页采用仿古纸张印刷,部分图表以镭射效果呈现,力求在视觉上营造出古老、深邃的宇宙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大卫.A.阿吉拉(David Aguilar)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科学资讯处的主任,曾经担任过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费斯科天文和科学中心的主任。他不仅是一位获奖作家和太空插画家,同时也喜欢建造观测望远镜,将哈佛大学和史密松研究所的天文探索发现分享给全世界。他更走进教室,为学生们讲述天文学的最新发现。更曾出现在探索频道《我们的宇宙》中「外星之眼」节目里。

  他的画作更在美国各地的美术馆展出。最近,为了表彰他在科学教育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小行星1990 DA以他的名字命名。

图书目录

前言   6
序言  8
我们知道什么 10
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12
意外事件 14
看穿太空 16
其他的太阳系 18

漫游太阳系 20
我们的新太阳系 22
盛大的旅行 24
水星 26
金星30
太阳 32
火星 38
谷神星和小行星带 42
木星 44
土星 52
天王星 58
海王星 60
柯伊伯带 62
冥王星 64
阋神星 68
奥尔特云 70
彗星 72
地球 74

探索恒星和星外领域 86
在地球上看银河 88
星座——天之梦 90
我们看到的都是历史 92
银河是什么?94
变化中的宇宙 96
恒星的一生 98
星云——恒星的摇篮 100
恒星的大小和类型 102
类似太阳的恒星的死亡过程 104
大品质恒星的终极命运 106
超新星遗迹 108
中子星和脉冲星 110
伽马射线暴 112
黑洞 114
失败的恒星——褐矮星 116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118
另一个世界 120
球状星团 124
星系动物园 128
我们的邻居130
碰撞星系 132
麦哲伦云 134
星系团和长城 136
哈勃深场 138
暗物质 140
加速中的宇宙 142
宇宙是如何终结的 144
其他的宇宙 146

彩图第1页把行星、恒星和星系从艺术角度组合在一起
第2-3页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卫星在银河中心

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吗? 148
完美的世界 150
生命是什么? 152
太阳系内的其他生命 154
还有其他智慧生物吗? 156
外星生命——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158
不明飞行物存在吗? 160

未来之梦 162
太空工程164
太空旅馆 166
绿化火星 168
太阳系中的航行 170
探索宇宙 172

太阳系的日历 174
人类的历史 176
天文学大事记 178
词汇表 182
索引 184
版权 190
延伸阅读和网址 191

图书序言

序言

  对热爱大自然的人而言,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拉拉谷就像梦境一般,而我就是在那里长大的。那有很大的果园,到处都是鹌鹑和野鸡,就算是年轻人也要用一天才能走完。当太平洋的微风拂面而来时,果树上白色、粉色和蓝色花朵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半个小时后,海水退潮,路面上留下许多小水坑,清凉干净的海水等待着水下的年轻探险者。对于热爱大自然的人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我的卧室里面摆满了昆虫标本、野花标本、化石、盆景和飞机模型,墙上贴了很多行星和星系的画和海报。在房间的角落边,放着我自己制作的反射式望远镜。

  为了制作这个望远镜,我从奶奶的四脚床下「借来」了两个玻璃脚轮。这两个玻璃脚轮原本是用在镜子上的。脚轮像小玻璃杯一样,人们将它放置在床脚下,以免床脚擦伤了地板。我从岩石店买来研磨剂,加水,加上从珠宝店买的红铁粉和从樱桃树上收集的粘树脂一起研磨。

  目镜来自两个有轻微裂痕的海盗小观察镜,是我哥哥从乡村集市里淘来的。我把这两个小目镜粘在漱口瓶的塑胶盖子上面。望远镜的硬纸板镜筒是用一家地毯专卖店后面的垃圾箱做成的。底座由木材碎片和一些便宜的管道工管件组成。最后再涂上一些颜色,我就开始宇宙探险了。。

  我的望远镜比伽利略当年用的好多了。我以我奶奶的名字「马贝尔」为它命名。

  我第一个观察对象是月亮。我看到了月亮上的陨石坑、月谷和山峰!当看到木星的众多卫星和土星那梦幻般美丽的光环时,我的眼界大开,想像力也前所未有地丰富起来。这种美妙的感觉是我以前从没有体验过的。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爱好后来成了我的职业。

  除了望远镜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把我吸引到天文学领域,那就是神秘的不明飞行物。一些问题不停地出现在我脑海里:它们是真实的吗?它们真的在那里吗?

  现在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文研究机构——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一员。我们的天文台坐落在智利、亚利桑那和夏威夷的高山顶上,以及我们头顶的太空轨道中。我每天早上去上班,都不清楚会有什么样的伟大发现在等待着我。

  天文学家的一些重大发现,往往会改变我们对自我和宇宙的认识。在接下来的25年里,我们将会揭开这些谜团: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宇宙大爆炸?是什么看不见的力量使得宇宙加速膨胀?除了我们所在的宇宙,还有其他的宇宙存在吗?其他行星上的生命是什么形态呢?有和“地球世界”一样的行星存在吗?也许还能一劳永逸地揭开我们称之为「不明飞行物」的真实面目。

  这就是我如此热爱天文学的原因。与我们宇宙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回答。能回答所有这些问题的未来科学家就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也许那个人就是你。

大卫•A•阿吉拉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須說,《終極太空百科》是一本讓我想一口氣讀完,又捨不得快速翻過的書。它的內容編排非常巧妙,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著讀者穿越浩瀚的宇宙。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它沒有枯燥的數據堆砌,而是將科學知識融入到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例如,在介紹「超新星爆發」時,它不僅解釋了其物理機制,還描述了超新星爆發對宇宙演化的重要影響,甚至還提到了我們身體中的許多元素都可能來自於幾十億年前的超新星。這種將宏觀的宇宙現象與微觀的物質構成聯繫起來的方式,讓我對宇宙有了更為立體的認識。書中還包含了許多關於「太空探索」的歷史和未來展望,從早期的衛星發射到未來載人火星任務,讓我看到了人類不斷挑戰極限的勇氣和智慧。而且,書中還穿插了一些關於「宇宙倫理」和「地外文明」的思考,引發了我對人類在宇宙中地位的深刻反思。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所傳遞的知識,更在於它所激發的想像力和對未來的憧憬。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終極太空百科》的書名,我有點擔心會不會又是那種只講表面、缺乏深度的科普書,畢竟市面上這類型的書不少。但實際翻閱後,我徹底改觀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太空知識的百科,更像是一場引人入勝的宇宙之旅。作者在內容的編排上非常有條理,從太陽系內的行星演化,到遙遠的星系形成與演變,再到宇宙的宏觀結構和未來的命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讓讀者能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宇宙觀。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科學家們探索宇宙的歷程的介紹,那些充滿挑戰和智慧的發現故事,讓我對人類的科學精神有了更深的敬意。書中還穿插了許多有趣的科學小知識和未解之謎,像是「費米悖論」的探討,讓我對宇宙生命的可能性有了更廣泛的思考。而且,書中的數據和研究都是基於最新的科學發現,這對於追求知識準確性的讀者來說,是極大的福音。這本書不僅滿足了我對宇宙的好奇心,更激發了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是一本值得我反覆閱讀、細細品味的佳作。

评分

哇!收到這本《終極太空百科》真的讓我有種挖到寶的感覺!我一直對浩瀚的宇宙充滿好奇,從小就喜歡看著星空想像著那裡的奧秘。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就已經非常吸引人,色彩豐富又充滿科技感,光是拿在手上就覺得自己好像已經踏上了星際探險的旅程。翻開內頁,更是讓我驚喜連連!圖文並茂的編排方式,讓那些遙遠又複雜的天體物理概念變得生動易懂。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行星、恆星、星系的詳細介紹,每一個圖片都像是把宇宙的縮影呈現在我眼前,讓我能近距離觀察那些美麗又震撼的景象。而且,它不只講述了那些我們熟知的宇宙奇觀,還深入探討了黑洞、暗物質、宇宙大爆炸等許多前沿的科學理論,讓我對宇宙的理解又提升了一個層次。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原本覺得這些內容會很艱深,但作者巧妙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大量的插圖和圖表,讓我能輕鬆地進入這個奇妙的科學世界。這絕對是一本適合所有對宇宙有興趣的人的入門讀物,也是一本能讓你不斷回味、深入鑽研的寶藏。

评分

作為一個對天文學略有涉獵的讀者,《終極太空百科》帶給我的驚喜是,它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又做到了非常好的可讀性。許多專業術語在書中都有詳細的解釋,而且作者並沒有生硬地堆砌文字,而是用一種更為親切、更有故事性的方式來呈現。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宇宙演化」的篇章,它從大爆炸開始,一步一步講述了恆星的誕生與死亡,星系的形成與碰撞,直至今日我們所見的宇宙結構,整個過程就像在觀看一部宏偉的宇宙史詩。書中還引用了許多科學家的一手研究資料和觀點,讓內容更具權威性和說服力。另外,我還發現書中對於「量子力學」與「宇宙學」的結合也有所探討,這是一個非常前沿且複雜的領域,但作者卻能將其化繁為簡,讓普通讀者也能一窺其門徑。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用心,文字大小適中,留白恰當,閱讀起來非常舒適。總之,這是一本能讓你深入了解宇宙,同時又能享受閱讀樂趣的書籍,絕對物超所值。

评分

這本《終極太空百科》的出現,簡直是為我這個「宇宙宅」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對太空充滿了無限遐想,從科幻小說到紀錄片,我都樂此不疲。而這本書,則是以一種最權威、最系統的方式,將我腦海中那些零散的知識點串聯了起來。它的內容涵蓋面非常廣,基本上我想到的關於宇宙的疑問,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黑洞」的描述,它不僅解釋了黑洞的形成原理和特性,還探討了黑洞在宇宙中的作用,甚至連最新的「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到的黑洞影像也一併呈現,那種震撼感真的無法言語。還有,書中對「系外行星」的介紹,列舉了各種奇特的行星,有的甚至比地球更大、更熱,有的則可能擁有液態水,這讓我對尋找地外生命充滿了希望。書中的配圖更是精美絕倫,很多都是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真實照片,色彩絢麗,細節豐富,彷彿能讓我親身感受宇宙的壯闊。總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百科,更是一本啟發思考、點燃夢想的藝術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