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一次跨越时空、沟通心灵的奇遇 布伦住在美国纽约的一个小社区。为了让他念好学校,他的爸妈选择住在这个好学区的一栋小房子里;爸爸每天通勤去上班,做着机器似的绘图工作,妈妈虽有才智,一心想去大学念法律成为律师,却因经济问题和家事的牵绊而无法如愿。布伦痛恨爸爸的懦弱无能,也讨厌妈妈的强悍唠叨,却无法改变家里不和谐的气氛。
当布伦父亲的姨丈去世,把一座农场留给他父亲时,布伦的爸妈为了卖不卖农场而起了争执,布伦再也无法忍受了。他躲到地下室里,用爸爸自小就有的一套手工大型积木堆筑城堡。疲倦加上厌烦,布伦不知不觉就在积木堆里睡着了。当他在昏暗中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竟然到了另一个世界……
每一个人在成长期间,一定会经历对现实种种感到幻灭的过程︰对学校、老师,对同学、朋友,对爸妈、家庭;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爸妈、家庭所带来的幻灭吧。毕竟,老师没有我们想像的完美,朋友没有我们想像的忠实,至少我们总可以躲回有爸妈庇护的家里,因为家是最终的安全城堡,是每个人心灵得到滋润的地方。可是,当你发现爸爸离你想像中的英雄太过遥远,妈妈又不是教科书中传统的慈母,而你的家和别人的相比又那么寒酸时,该怎么办呢?你也许会像布伦一样,躲起来,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羡慕别人的爸爸那么强又有才干,责怪自己的妈妈唠叨、自私无理,又气愤为什么上天对人这么的不公平。当你陷入这种情绪中时,你该如何解脱呢?
布伦得以借一次奇遇,跨越时空,回到数十年前,他爸爸才十岁时的家。他和小时候的爸爸相处了一天,与他结为朋友。在这一天里,他认识了他的爷爷、奶奶,看到了他姑姑和叔叔们年幼时的模样,但最重要的,他看到他父亲小时候所过的生活,他父亲身为家中长子必须承担和忍受的一切,也看到爷爷那一代用多么严峻且不流露任何情感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子女。相形之下,他实在是太幸运了;他父母不但事事为他着想,而且他爸爸也绝不会无理地打骂他。他也体认到,他爸爸具有惊人的毅力,而且有常人所不及的勇气去承担不公平的指责,虽然这造成他日后或许显得懦弱的沉默个性,但他的责任感和照顾家人的牺牲却深深感动也震撼了布伦。布伦得到一个结论︰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必须在他小的时候就认识他,才有可能。
当然,我们都不可能经历布伦的奇遇,去认识我们爸妈小的时候,去看看他们曾经过过如何艰苦的生活,曾经忍受怎样的误解和不公,怎样的挣扎和怎样的成长,可是阅读此书,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我们的父母和家庭,甚至去看我们周遭的每一个人。一个人不应该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苛责别人,应该站到别人的立场想一想,这样可以多一分体谅,多一分包容,这世界也就更为和谐了。
心灵积木,顾名思义是指布伦经由爸爸留传给他的积木进入他爸爸的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他爸爸的心,与他爸爸有了心灵上的沟通。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心灵之间的沟通,必须借由耐心的构筑,就像堆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搭建起来,而且要小心翼翼地维护,不让它倒塌,最后才能建构出牢靠的心桥,真正有了联系,彼此得以沟通,进而能够了解吧?
希望《心灵积木》带给你一点启发,更帮助你用一种新的角度,重新去看你的爸妈。或许你也会像布伦一样,发现你的爸妈并不像你想像中的软弱或无理,甚至可以像你的朋友,而你也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场,去了解他们面对什么问题,甚至给他们一些建议去解决问题呢。
文/谢瑶玲
推荐序
一场神奇可喜的超时空经验 堆叠积木,向来被视为是一种儿童游戏、益智训练,但若从精神意义或行为学角度看,那其实也是一种「建构」、「重组」的过程,具高度象征意义。《心灵积木》一书便充分演绎了如此的象征意义,并且在一种巧妙而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推进中,铺叙了一个重新建构对父亲认知的天伦故事与成长故事。
本书主角十二岁的男孩布伦,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缩影,他对父亲的不满与抱怨,也经常在我们成长历程中出现,但经由一次积木游戏、一场神奇可喜的超时空经验,布伦与童年时代的父亲相逢,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方始对这位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最值得他亲近关爱的人,产生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作者透过布伦个人的转变及其心路历程,所欲启发读者的乃是──唯有透过心灵的建构、重组,以及真正的爱、善意与关怀,亲人间种种误解和疏离,才能被化解。于是,陪同布伦穿越了他的时光之旅、心灵积木之旅后,重返现实人生,掩卷深思,观照自我,或许,追求亲情品质的我们,也该玩一次堆叠自己「心灵积木」的游戏了。
作家 陈幸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