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今年八十歲瞭。是的,八十瞭!
這八十年是怎樣過的呢?
說簡單,真是很簡單;一路走來,既無人喝彩,也無人坍颱,悄無聲息的就過去瞭,好不慚愧!
說復雜,也確實復雜;小小年紀即離鄉背井,由廣東奔赴北京,然後轉徵上海、香港、密西根、波士頓、洛杉磯……曆盡坎坷,能平安走過來,已是徼天之幸瞭!
記得拙著《鮮河豚與鬆阪牛》的簡介中有這麼一段話:「當其在端鍋掌杓時,端齣的是令人贊口不絕的佳餚美饌;當其在舞文弄墨時,舞齣的是令人會心莞爾的絕妙散文。不但是美食傢,更是專欄作傢。」其實人生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場戰爭,在不同的戰場上,須使用不同的武器。在齣版該書之前的十年間,是我人生中最艱辛的一役,手中緊握著鍋鏟與筆桿,雙管齊下,冀能殺齣條生路,無奈戰果並不豐碩。慶幸其間傢門齣瞭兩名健將―兩個極聰明而體貼的兒子,不論學業、事業與傢庭,俱贏得瞭超卓的成就。他們纔是我的驕傲。
老大在密西根大學研究院畢業,是位齣色的太空工程師,一做十餘年,後見美國太空工業日漸衰落,終於決定搭上華爾街的「肉汁列車」。現為某英資私人銀行理財部的執行董事。
老二尤為聰穎,從幼兒園起,所有考試都是第一,從未考過第二。十九歲獲得全額奬學金入麻省理工(MIT)攻讀核子博士,成為該部門最年輕的研究生。除瞭取得滿分5.0/5.0的GPA外,也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博士學位,被老教授譽為二十多年來僅見的傑齣研究生,並因為修正瞭一條重要方程式,榮獲當年全球第一名博士論文奬。隨後被華爾街羅緻,從事債券研究。兩年後升為副總裁,數年後再升為交易主管及高級執行董事。在多番負責美國、日本、亞洲的股票及債券交易後,又升為主管全亞太區股票部門的高級執行董事總經理,帶領一個四百多人的團隊。最近他決定離開投行,經營對沖基金。
美國有不少華裔青年取得傑齣的成就。我誇贊兒子,主要是指他們為人光明磊落的一麵,以及對待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包括精神上和物質上慷慨無私的付齣,讓我們得在晚年享有充裕安逸的生活。對於我們來說,這些纔是最難得的。
美食傢焉?愧不敢當!數十年來,我從未在傢燒過一頓飯。廚房是老婆的地盤,有她在場,我無用武之地;她不在場,我會餓癟。我的那些伎倆,隻可以攻佔老外的脾胃。
作傢焉?說來汗顔!寫作於我而言,原「有點像情慾與食慾,有衝動時提筆,發錶瞭就滿足。」(見拙著《百味紛陳》前言)所以一直成不瞭「傢」,若無僑報和中餐通訊幾位主編的扶掖,實難躋身寫作和美食傢之列。
寫作的條件我是具備的。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不因的境遇……這許多的不同為我提供瞭豐富的素材,讓我的作品比較容易融入生活,所以在一九九一年初第一個專輯和專欄發錶不久,即濛報刊與讀者的好評。於是再接再厲,視野逐漸由餐館、飲食、旅遊擴展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
寫作的方嚮也是重要的。我認為讀書看報應該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所以要求自己的作品起碼做到簡單明瞭,可娛人自娛,讓人有讀下去的興趣。方法之一是避用艱澀聱牙的字眼,畫量口語化,適當的時候還加進一些趣味性的方言。這種寫作手法也許有欠正統,甚至有點粗俗,但我覺得比較生動和傳神,遂有專傢評定為「古鼕式雜文」。褒耶貶耶?我全數笑納瞭。茲謹藉此機會,嚮敬愛的牟治中主編、陳楚年主編、Betty Xie主編緻上最誠摰的敬意,衷心感謝他/她們的愛護、鼓勵與支持!並附錄瞭幾篇由文壇前輩和專傢所寫的評論與捧場的文章,以資鞭策,也好讓讀者朋友對我的作品有較多的瞭解。
數年前因緣際遇,我當瞭幾年作傢協會的會長,與一群熱愛寫作的作傢成為好朋友,並得到瞭文友的認同和支持,為我的寫作生涯增添瞭多彩的一頁。
本來無意齣書,卻因年底整理剪報,發覺近來所寫的短文多為思古之作,想到自己剛好步入杖朝之齡,於是就有「迴望」之想。
可是這麼一「迴望」,不禁唏噓,原來我最瞭不起的戰績,就是齣瞭幾本破書而已!
這是第七本吧。
首捲的二十餘篇小文,均為去年發錶於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的新作,是本書的主題之一,望能透過這些粗淺的文字,迴望一下過往的歲月。
捲二則為餐館文章,皆是舊作,不過跟以往幾個集子所收錄的有點不同,這迴要直接請您走進廚房裏,親身感受一下爐火的烈焰以及廚牛生涯的苦與樂。
捲三為不同時期所寫的雜文,記錄當時生活的點滴,而捲四則是這些年來,濛文友抬舉為他/她們的新書所寫的序文。
其實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就執筆,經常寫些香港生活小故事。不論作品成熟與否,總算是個成長的過程,所以很想將之結集成冊,可惜大部分剪報丟失瞭,剩下的雖然仍夠齣書,但每次拿齣來整理,總有點意興闌珊,隻好暫時擱下,先擷取幾個短篇,放在「迴望」的附錄中,算是補白。
感謝尹浩鏐、蓬丹、劉俊民三位大師賜序。這原是一份我為自己所準備的生日禮物,現濛好友撐場,信心倍增,明知彆人生日切蛋糕,我吃饅頭,也願與您一同分享。
二○一四年三月於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