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古冬文集

回望:古冬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冬
  • 诗歌
  • 散文
  • 回忆录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个人传记
  • 文化
  • 艺术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种种社会现象和众生百态中,寻觅趣闻逸事,用丰富的想象和最细微的心声,将它们以特有的技巧表现出来!

  古冬是位散文、小说兼擅的当代作家,这本《回望》所收集的散文、小说,短而精练,内容丰富,有嚼头,不空洞,幽默风趣。每篇文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具。

─着名教授、学者、作家,北美拉斯维加斯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尹浩镠

  古冬的文章幽默风趣,人物描写生动形象,让读者有如亲见其人,亲食其味,亲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是难以写出这样文章来的。

─国家一级作家、世界华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
世华文艺主编、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名誉会长 刘俊民

本书特色

  用一双训练有素的记者之眼,以摄影的精准焦距,作者将他所经历、所观察到的方方面面,都留在心的菲林之上。

名人推荐

  尹浩镠,蓬丹,刘俊民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古冬


  本名张衮平。学过新闻、商管、摄影、厨艺,当过记者、编辑、编剧、会计、大厨、老板。着有《浪花集》、《迷茫的东瀛》、《鲜河豚与松坂牛》、《食色男女在异域》、《我在所罗门兄弟的岁月》、《百味纷陈》等;编有《文情心语》、《洛城作家文集》;《百味纷陈》获作家报、世界华人联合总会、诗书画研究院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其余均获佳作奖。二任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现为世界华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副主席。

图书目录

序一  闪耀的文字:读古冬《回望》有感/尹浩镠  003
序二 品一席怀旧的飨宴/蓬丹  007
序三 以文会友读古冬/刘俊民  009
八十自序/古冬  012

卷一 忆往
理发过年 022
收音机 025
电话与电报 027
水煲与水瓶 029
伞 031
床 033
风灾 036
鞋子与木屐 039
车子 042
厕所今昔 046
混堂赞 048
痰盂 052
舞在香港 055
洋服 057
手表的启示 060
猪油赞 063
菜篮子演变 065
茶楼与对联 068
写字与打字 071
摄影的苦乐 074
家书与情书 077
婚事趣闻录

卷二 天职
餐馆女人 084
阿娇和阿林 086
难做 089
养厨如养兵 091
仇同敌国 093
老细波 096
金钱与亲情 098
千里奔婚 102
接新娘 104
煳涂帐 106
汽车与假期 109
过节 112
阿泰煲汤 115
闲时多错 117
厨师吃什么 119
分工合作 121
一棵芹菜 123
厨工三怕 125
臭架子 127

卷三 杂烩
别有用心 134
西化与老化 136
谁做东道主 139
浸油菜心 141
筷子与牙签 143
吃的花巧 145
牛扒与骨头 148
碗的联想 151
吃蛋骂蛋 153
三十年来洛城中餐的盛与衰 156
九不做──致黄君 159
好人上了天堂 162
美女效应 164
诱人的书名 166
新侨的必修课 169
初见侨胞 172
西班牙印象 175
肯雅点滴 179

卷四 鼓掌
丰盛的鱼宴──序卖鱼郎新书《从飞行员到卖鱼郎》 188
向将军致敬──序何森巨着《何世礼将军的传奇一生》 191
众人之姊──序小郎短篇小说集《情缘聊斋》 193
我爱作协──序《文情心语》 195
与您同行──序《洛城作家文集》 197
我家嫂子──序岑霞散文集《人在美国》 199
向往土耳其──推介何森新着《土耳其,值得一游》 201
想起一位高人──向陈楚年先生致敬 202

附录一 小说
尊严 206
小牛 212
归去 219
电视迷之恋 228
凤辣子 234
死信 244
涟漪 251
情有独钟 258
冒失鬼 263
金龟快婿 267

附录二 鞭策
赞《小牛》/子简  284
介绍古冬的新书《鲜河豚与松坂牛》/张棠  286
兴味盎然读古冬/孙贵颂  292
趣读古冬/石群良  295
独到的艺术审美自我需要写作──读美国洛杉矶作家古冬先生的《百味纷陈》/许庆胜  300
由读《百味纷陈》引发的杂议/伍天乔  304
又遇古兄/黄奇峰  307

图书序言



  我今年八十岁了。是的,八十了!

  这八十年是怎样过的呢?

  说简单,真是很简单;一路走来,既无人喝彩,也无人坍台,悄无声息的就过去了,好不惭愧!

  说复杂,也确实复杂;小小年纪即离乡背井,由广东奔赴北京,然后转征上海、香港、密西根、波士顿、洛杉矶……历尽坎坷,能平安走过来,已是徼天之幸了!

  记得拙着《鲜河豚与松坂牛》的简介中有这么一段话:「当其在端锅掌杓时,端出的是令人赞口不绝的佳餚美馔;当其在舞文弄墨时,舞出的是令人会心莞尔的绝妙散文。不但是美食家,更是专栏作家。」其实人生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场战争,在不同的战场上,须使用不同的武器。在出版该书之前的十年间,是我人生中最艰辛的一役,手中紧握着锅铲与笔桿,双管齐下,冀能杀出条生路,无奈战果并不丰硕。庆幸其间家门出了两名健将―两个极聪明而体贴的儿子,不论学业、事业与家庭,俱赢得了超卓的成就。他们才是我的骄傲。

  老大在密西根大学研究院毕业,是位出色的太空工程师,一做十余年,后见美国太空工业日渐衰落,终于决定搭上华尔街的「肉汁列车」。现为某英资私人银行理财部的执行董事。

  老二尤为聪颖,从幼儿园起,所有考试都是第一,从未考过第二。十九岁获得全额奖学金入麻省理工(MIT)攻读核子博士,成为该部门最年轻的研究生。除了取得满分5.0/5.0的GPA外,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博士学位,被老教授誉为二十多年来仅见的杰出研究生,并因为修正了一条重要方程式,荣获当年全球第一名博士论文奖。随后被华尔街罗致,从事债券研究。两年后升为副总裁,数年后再升为交易主管及高级执行董事。在多番负责美国、日本、亚洲的股票及债券交易后,又升为主管全亚太区股票部门的高级执行董事总经理,带领一个四百多人的团队。最近他决定离开投行,经营对沖基金。

  美国有不少华裔青年取得杰出的成就。我夸赞儿子,主要是指他们为人光明磊落的一面,以及对待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慷慨无私的付出,让我们得在晚年享有充裕安逸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才是最难得的。

  美食家焉?愧不敢当!数十年来,我从未在家烧过一顿饭。厨房是老婆的地盘,有她在场,我无用武之地;她不在场,我会饿瘪。我的那些伎俩,只可以攻佔老外的脾胃。

  作家焉?说来汗颜!写作于我而言,原「有点像情慾与食慾,有冲动时提笔,发表了就满足。」(见拙着《百味纷陈》前言)所以一直成不了「家」,若无侨报和中餐通讯几位主编的扶掖,实难跻身写作和美食家之列。

  写作的条件我是具备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因的境遇……这许多的不同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我的作品比较容易融入生活,所以在一九九一年初第一个专辑和专栏发表不久,即蒙报刊与读者的好评。于是再接再厉,视野逐渐由餐馆、饮食、旅游扩展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写作的方向也是重要的。我认为读书看报应该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所以要求自己的作品起码做到简单明了,可娱人自娱,让人有读下去的兴趣。方法之一是避用艰涩聱牙的字眼,画量口语化,适当的时候还加进一些趣味性的方言。这种写作手法也许有欠正统,甚至有点粗俗,但我觉得比较生动和传神,遂有专家评定为「古冬式杂文」。褒耶贬耶?我全数笑纳了。兹谨借此机会,向敬爱的牟治中主编、陈楚年主编、Betty Xie主编致上最诚摰的敬意,衷心感谢他/她们的爱护、鼓励与支持!并附录了几篇由文坛前辈和专家所写的评论与捧场的文章,以资鞭策,也好让读者朋友对我的作品有较多的了解。

  数年前因缘际遇,我当了几年作家协会的会长,与一群热爱写作的作家成为好朋友,并得到了文友的认同和支持,为我的写作生涯增添了多彩的一页。

  本来无意出书,却因年底整理剪报,发觉近来所写的短文多为思古之作,想到自己刚好步入杖朝之龄,于是就有「回望」之想。

  可是这么一「回望」,不禁唏嘘,原来我最了不起的战绩,就是出了几本破书而已!

  这是第七本吧。

  首卷的二十余篇小文,均为去年发表于世界日报「上下古今」的新作,是本书的主题之一,望能透过这些粗浅的文字,回望一下过往的岁月。

  卷二则为餐馆文章,皆是旧作,不过跟以往几个集子所收录的有点不同,这回要直接请您走进厨房里,亲身感受一下炉火的烈焰以及厨牛生涯的苦与乐。

  卷三为不同时期所写的杂文,记录当时生活的点滴,而卷四则是这些年来,蒙文友抬举为他/她们的新书所写的序文。

  其实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执笔,经常写些香港生活小故事。不论作品成熟与否,总算是个成长的过程,所以很想将之结集成册,可惜大部分剪报丢失了,剩下的虽然仍够出书,但每次拿出来整理,总有点意兴阑珊,只好暂时搁下,先撷取几个短篇,放在「回望」的附录中,算是补白。

  感谢尹浩镠、蓬丹、刘俊民三位大师赐序。这原是一份我为自己所准备的生日礼物,现蒙好友撑场,信心倍增,明知别人生日切蛋糕,我吃馒头,也愿与您一同分享。

二○一四年三月于洛杉矶

图书试读

过节

餐馆人一年忙足三百六十五天,他们怎样过节呢?

同样是过节,城乡大不同。

都市人口稠密,品流复杂,各存戒心,加上终日劳碌,生活紧张,因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等到节日迫近,才分头涌进超市和烧腊店,把货物抢购一空,然后各自回家,关起门来一家子对饮一杯。不然就相约亲朋,齐上酒楼,对酒当歌,热闹一番。

不过,都市里的厨牛们可能连这点福分都没有,节日里特别忙碌,一天下来经已力尽筋疲,回到家里倒头便睡,管你什么节日不节日!

埠仔就不同,由于居住环境相对单纯,大家比较重视睦邻。遇到大节日,如圣诞节和感恩节,家家户户都把屋子佈置得漂漂亮亮,互相邀请,互相送礼,你来我往。那种节日的气氛,胜似家乡人过中秋和过新年。

侨胞们此时也格外亲密,不论相识与否,见到面总会互相祝贺一番。餐馆老板更加大排筵席,像上海人吃年夜饭,或香港人吃春茗和大团拜,把亲朋好友统统请来,大家共聚一堂,饮酒谈天,欢快地渡过一个难忘的节日。

这段日子,中国餐馆的生意也比较清淡,厨师们可以抽空陪家人逛逛公司,把老婆儿女装扮一番。新衣裳,脂粉香,把节日点缀得更为热闹欢畅。

几年下来,无形中成了规矩,今天龙园请客,明天好彩楼开派对……由感恩节一路排下去。唯圣诞节例外,因为这晚老板要把他的员工及其家属们请到家里去,一同守夜,共渡圣诞。

这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大家围在圣诞树下喝酒聊天,待钟声一响,一齐拍手欢唿,然后每人获赠礼物一份。孩子们得到礼物比新年得到红包还要开心。

不过有些人太计较礼物的实质,而忽略了礼物的趣味性。香港来的小朋友尤其势利,喜欢拿礼物来比较,令人尴尬。

如此一来,对送礼的人便成了一种考验,既考他的智慧,又考他的量度。如果他有十多名厨师,连同他们的家属,以及其他亲朋好友,起码有四、五十人,买礼物就够他头痛的了。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